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新疆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阿瓦提县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

更新时间:2023-05-06 浏览次数:51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共18分)
  •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辈( xíng) 闭( sè) 士( shēn ) 水( fú) B . (xǐng) 白羊( dǔ) 掇(cuān) 争(sòng) C . 子(mí) 旋( wò) 然(mò) 树( jiù) D . 港( chà) 绊(ji) 烧(zhuó) 杂(róng)
  •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怠慢   欺侮    耐人寻味    惊心动魄 B . 讫立   家眷    仙山楼阁    红旗飘飘 C . 眼眶   宽慰    宛转悠扬    装摸装样 D . 振撼   束缚    垂珠联珑    汪洋恣肆
  •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地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生了。 B . 这道难题,在老师的反复讲解下,同学们终于大彻大悟了。 C . 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D . 老人们常常抱怨,现在的年轻人不懂人情世故
  •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糖就像烟草和酒精一样,是一种有潜在危害极容易让人上瘾。 B . 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在青少年时期的读书习惯。 C . 李红家种植的葡萄刚采摘完毕,基本上全部被抢购一空。 D . 儿童文学家要带领孩子们走进自然 认识自然,培养和增强他们的生态保护意识。
  • 5. 填入下列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对非遗文化传承人进行()的意义在于引领示范,()起非遗保护的旗帜,让更多的人知道,正是有这么一群人毕其一生,深藏功名,()地做着一件事,守护着一种文化;让更多人知道,非遗也是有活力和生命力的,从而让非遗()出恒久的魅力。

    A . 表扬 设立 循循善诱 展现 B . 表彰 树立 孜孜不倦 展现 C . 表扬 树立 循循善诱 浮现 D . 表彰 设立 孜孜不倦 浮现
  • 6.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社戏》选自《呐喊》,体裁是小说。作者是鲁迅,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B . 《回延安》作者是贺敬之,现代著名散文家和剧作家,1945年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了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 C . 《安塞腰鼓》作者刘成章,体裁是散文,这种体裁的重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D . 《灯笼》的作者是吴伯萧,我国当代著名文学家和教育家。他的作品以其真挚深厚的情感、朴实动人的描绘、严谨缜密的结构、清丽洗练的语言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二、口语交际与语文综合运用(共7分)
  • 7. 谈到读书的作用时大家各抒己见,请仿照示例写一句话,表达你对读书作用的认识。

    示例: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驶向广阔的生活海洋。

    仿写:一本书像

  • 8. 语言运用。

    今年年初的一天,北京故宫一如往日,游人熙熙攘攘。太和门附近的大铜缸旁边,一名二十多岁的男青年正在刻画:“XXX到此……”很多游客对此非常气愤,纷纷上前制止小伙子的不道德行为。大家把他围在中间,对他进行教育。一位大婶说:“小伙子,你要是再在文物上乱刻乱画,当心我把你的手剁下来。”

    如果当时你恰好在场,也想上前劝说他,你会对他说些什么?(40字左右)

三、古诗词默写(每空1分,共8分)
  • 9. 默写
    1. (1)  ,悠然见南山。
    2. (2) 晴川历历汉阳树,
    3. (3) 几处早莺争暖树,
    4. (4) ,恨别鸟惊心。
    5. (5) 《雁门太守行》中抒写全体将士的心愿,表达他们誓死报效朝廷的决心的诗句是:
    6. (6)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一扫千古愁云,给人积极向上力量的诗句是
四、现代文阅读理解。(共27分)
  • 10.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社戏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着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

    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1. (1) 给这部分内容拟一个四字标题。
    2. (2)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这一段中描写小伙伴撑船的动词有哪些?有什么作用?
    3. (3) 赏析文中画横线的这句话?
    4. (4) “渐望见依稀的赵庄”,“我”望见的其实并不是赵庄。“我”望见的是什么?写“我”的这种错觉有什么作用?
  • 11.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老北京的小胡同

    萧 乾

    ①我是在北京的小胡同里出生并长大的。由于我那个从未见过面的爸爸在世时管开关东直门,所以东北城角就成了我早年的世界。四十年代我在海外漂泊时,每当思乡时,我想的就是北京的那个角落。我认识世界就是从那里开始的。

    ②还是位老姑姑告诉我说,我是在羊管(或羊倌)胡同出生的。七十年代读了美国黑人写的那本《根》,我也去寻过一次根。大约3岁上我就搬走了,但印象中我们家好像是坐西朝东,门前有一排垂杨柳。当然,样子全变了。九十年代一位摄影记者非要拍我念过中学的崇实学校(今北京二十一中),顺便把我拉到羊管胡同,在那牌子下面只拍了一张。

    ③其实,我开始懂事是在褡裢坑。10岁上,我母亲死在菊儿胡同。我曾在小说《落日》中描写过她的死,又在《俘虏》中写过菊儿胡同旁边的大院——那是我的仲夏夜之梦。

    ④母亲去世后,我寄养在堂兄家里。当时我半工半读:织地毯和送羊奶,短不了走街串巷。高中差半年毕业(1927年冬),因“学运”被变相开除,远走广东潮汕。1929年虽然又回到北平上大学,但那时过的是校园生活了。我这辈子只有头17年是真正生活在北京的小胡同里。那以后,我就走南闯北了。可是不论我走到哪里,在梦境里,我的灵魂总在那几条小胡同里转悠。

    ⑤啊,胡同里从早到晚是一曲动人的交响乐。大清早就是一阵接一阵的叫卖声。挑子两头是“芹菜辣青椒,韭菜黄瓜”,碧绿的叶子上还滴着水珠。过一会儿,卖“江米小枣年糕”的车子推过来了。然后是叮叮当当的“锔盆锔碗”的。最动人心弦的是街头理发师手里那把铁玩意儿,嗞啦一声就把空气荡出漾漾花纹。

    ⑥北京的叫卖声最富季节性。春天是“蛤蟆骨朵儿大甜螺蛳”,夏天是莲蓬和凉粉儿,秋天的炒栗子炒得香喷喷黏糊糊的,冬天“烤白薯真热火”。

    ⑦我最喜欢听夜晚的叫卖声。夜晚叫卖的特点是徐缓、拖尾,而且当中必有段间歇——有时还挺长,像“硬面——饽饽”,中间好像还有休止符。比较干脆的是卖熏鱼的或者“算灵卦”的。

    ⑧另外是夜行人:有戏迷,也有醉鬼,尖声唱着“一马离了”或“苏三离了洪洞县”。这么唱也不知是为了满足一下无处发挥的表演欲呢,还是走黑道发怵,在给自己壮胆。

    ⑨那时我是个穷孩子,可穷孩子也有买得起的玩具。两三个钱就能买个转个不停的小风车。去隆福寺买几个模子,黄土和起泥,就刻起泥饽饽。春天,大院的天空就成了风筝的世界。阔孩子放沙雁,穷孩子也能用秫秸糊个屁股帘儿。反正也能飞起,衬着蓝色的天空,大摇大摆。小心坎儿可乐了,好像自己也上了天。

    ⑩夏天,我还常钻到东直门的芦苇塘里去捉蛤蟆,要么就在坟堆旁边逮蛐蛐——还有油葫芦。蛐蛐会咬架,油葫芦个头大,但不咬。它叫起来可优雅啦。当然,金钟更好听,却难得能抓到一只。这些,我都是养在泥罐子里,每天给一两颗毛豆、一点水就成了。

    ⑪北京还有一种死胡同,有点像上海的弄堂。可是弄堂里见不到阳光。北京胡同里的平房,多么破,也不缺乏阳光。

    ⑫胡同可以说是一种中古民用建筑。我在伦敦和慕尼黑的古城都见到过类似的胡同。伦敦英格兰银行旁边就有一条窄窄的“针鼻巷”,很像北京的胡同。他们舍得加固,可真舍不得拆。新加坡的城市现代化就搞猛了。四十年代我两次过狮城,很有东方味道。八十年代再去,认不得了。幸而他们还保留了一条“牛车水”。我每次去新加坡必去那里吃碗排骨茶,边吃边想着老北京的豆浆油炸果。

    ⑬但愿北京能少拆几条、多留几条胡同。

     (选自《萧乾散文》,有删改)

    【注释】 ①锔(jū):用锔子连接破裂的陶瓷器等。

    1. (1) 作者回忆了北京小胡同的哪些事情?
    2. (2) 作者写到北京的死胡同时,也写了其他地方的胡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 (3) 阅读第⑨⑩段,用一句话概括这两段的内容。
    4. (4) 结合上下文,品味第⑨段中“大摇大摆”一词,说说这个词好在哪里。
    5. (5) 这篇文章寄寓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就你感触最深的一点,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
五、写作(40分)
  • 12. 生活中,不经意间,有很多珍贵的东西被我们丢失了,或许是一段记忆,或许是一种情感,或许是一种精神,或许是一种思想……每每重拾起这些丢失的美好,我们的生活更显丰富多彩,有滋有味。

    请以《重拾》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补全题目;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④书写正确、规范、美观,不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