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3月联考...

更新时间:2023-06-08 浏览次数:29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2023高二下·辽宁月考) 现代文阅读Ⅰ

    材料一:

    当今中国正处于从传统“熟人社会”向现代“陌生人社会”转变的过程中。转变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生产方式的转变。市场经济的发展赋予人的自由、独立、平等品格以越来越突出的地位,契约的普遍建立和契约精神在全社会的被尊崇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人际交往方式也悄然发生了变化。人们不再固守传统的乡村生活和熟人圈子,而是走进城市开拓新的发展空间,探寻新的生活世界。在大规模的人员流动中,人与人之间也由封闭的熟人关系转向了开放的陌生人关系。

    在“熟人社会”转向“陌生人社会”的过程中,自由受到越来越充分的重视和强调。“陌生人社会”是一个以陌生人关系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彼此陌生,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在这个社会上的位置,而“所有人都有一个共同的位置,这就是自由”。因每个人都是自由者,所以就注定了人与人之间必然选择无差别的相互尊重和平等相待。

    但陌生人之间因自由而生的相互尊重和平等相待,并不意味着他们之间的彼此信任。信任通常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确定性关系的基础之上。确定性意味着可预期性,而信任则是可预期性的“自然而然”的结果,这在环境相对稳定和流动性较弱的“熟人社会”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在“熟人社会”中,失信的后果是相当严重的,将“信”作为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亦不为过。而在“陌生人社会”中,这种信任得以确立的确定性客观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或者说根本不复存在。陌生人的自由是以牺牲其完整人格为代价的,而“熟人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正是建立在对彼此完整人格较为熟悉的基础之上的。自由增加了人的流动性,“从社会学上解释,流动性造成了人的存在的碎片化,使每一个人与不同的人交往时所展现的都只是自己的某一个或某一些方面,从而使他们根本不具有相互熟悉的基础”,因此,要在陌生人之间建立彼此信任的关系无疑面临诸多挑战,其首要挑战来自人作为自由的存在所产生的不确定性的增加。然而,“不确定性增加了信任的难度,并未消除信任的意愿”。没有人愿意因自身的自由导致人与人之间相互否定、相互异化。

    (摘编自冯庆旭《自由与信任:“陌生人社会”的伦理视点》)

    材料二: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所描述的“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形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正是对中国传统熟人社会的完美诠释。在陌生人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置身于更开放的现代社会中。

    “熟人社会”和“陌生人社会”对疫情期间的公众心理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法律在熟人社会中多是作为一种潜在威慑而存在,个体的行为更多地受道德约束。然而,在向陌生人社会转型时,道德、价值观、伦理等结构要素逐渐衰落,陌生人社会背景下疫情控制更多依靠法律。熟人社会中,人们获取的信息多是源于自身所处的熟人圈内,信息有限且容易验证。如今,互联网成为陌生人社会主要的沟通渠道,公众接触的信息繁杂且真假难辨,加剧了公众的心理负担。疫情发生后,熟人社会的情感信任能够给成员带来安全感和归属感,减少负性情绪的产生和传播。陌生人社会则完全不同,排斥、猜疑、缺乏信任会让身处疫情中的公众情绪变得更加焦躁。

    诸多研究表明,焦虑、恐惧、疑病等负性情绪在陌生人社会的疫情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焦虑是个体因对未来事件潜在的负性结果过度担心而伴随的生理上的过度唤醒和躯体的紧张状态。恐惧情绪主要源于对实存危机的本能反应,以及对群体性的盲从。在疫情的高传染性以及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的共同作用下,疑病心理也表现得尤为突出。

    在现代化进程中,陌生人社会已经建立了基本的生活秩序,来满足人们对日常生活的确定性需求。然而,疫情爆发后,其不确定性、不可预知性等扰乱了公众“例行化”的日常生活模式,原本有序的生活陷入混乱,使个体产生严重的挫败感。疫情居家使得生活、学习、工作融为一体,生活的无序使人丧失控制力,从而产生负性情绪。

    负性情绪感染是重大疫情中负性情绪传播的主要途径,包括个体感染和群体感染。个体间感染通常在个体或小群体直接接触的过程中将负性情绪感染给其他人,熟人社会情绪传播正是以此模式进行。随着陌生人社会的到来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以辐射面广、速度快捷的“虚拟群体”为中介进行负性情绪传播变得更为广泛,个体受到他人情绪感染后,形成循环反应,进一步强化他人情绪。

    (摘编自向利君、杨秋玲、甘俊伟《“陌生人社会”背景下重大疫情中负性情绪应对:基于公众心态的角度》)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市场经济冲击下,人们离开乡村走进城市,乡村原有的熟人圈被打破,传统的乡村生活关系逐渐被新的人与人关系所取代。 B . 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的转向中,自由这一伦理价值越来越得到重视和强调,意味着人与人关系中不确定性增加,信任难以建立。 C . 熟人社会受到地方性限制,信息可验证程度高,社交范围有限,情绪影响范围小,与陌生人社会相比,不容易传播负性情绪。 D . 疫情冲击了“例行化”的有序生活,公众日常生活模式被扰乱,无序状态中的人们容易因此产生严重的挫败感、丧失控制力。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陌生人社会是一个封闭的熟人关系和开放的陌生人关系都存在的现代社会。 B . 人们在社会上的位置决定了他们是否自由,自由者之间享有无差别的平等。 C . 逐渐衰落的道德、伦理等要素对疫情期间的公众行为也有一定的约束作用。 D . 即使没有直接接触,疫情期间过度关注体温的疑病心理也会发生群体感染。
    3. (3) 根据材料相关内容,下列选项中的现象与相应结论的表达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过去在农村,人们会帮做农活,帮忙照看别家幼小的孩子、生病的老人,体现了熟人社会中道德约束胜于法律约束。 B . 电影《十字街头》中,赵丹和白杨有交往,却不知彼此是一墙之隔的邻居,说明在陌生人社会中,人有可能隐匿自我。 C . 幼儿园教育孩子“不要吃陌生人给的糖果”,家人叮嘱老人“不要接陌生号码”,这是一种负性情绪的社会化群体感染。 D . 小王做饭时急用葱姜蒜,在社区微信群中一呼唤,就有热心邻居送上门,说明互联网让陌生人社会中的个体互相信任。
    4. (4) “老人摔倒了要不要扶?”在现代城市中成为了一个问题。请结合材料对这一现象加以分析。
    5. (5) 如何应对突发重大疫情背景下陌生人社会中的公众负性情绪?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 2. (2023高二下·辽宁月考) 现代文阅读Ⅱ

    甄家贾家梁有劳

    贾家面馆出了人命,轰动了青阳城。

    汉江边青阳县青阳镇码头西街,南北相向,有两家饭馆。街南是贾家面馆。老板贾甫仁,生得粗壮魁梧,肤黑竖眉,看着有些怯人。他靠着祖传的打卤面手艺,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每当卤子出锅,那味儿便飘得一江半城的香。

    贾甫仁人长得粗壮,却心细如发。但凡客人来店,唱迎唱送,招呼备至。那面条碗大汤宽量足。卤子有七八种,如红烧肉卤、排骨肉卤、炸酱肉卤、肥肠肉卤、西红柿鸡蛋卤、韭菜鸡蛋卤、洋芋芹菜卤等,任由食客自取。五个铜板一碗,赚些蝇头小利。一到饭时,肥爷阔少,贵妇小姐,凡人苦力,官家学子奔着味儿竞相而来,厅堂满座。遇有钱紧者或乞讨者,则赊账赠食。贾家面馆,在十里八乡口口相传,名气很大。

    街北有家酒馆,经营川湘菜品,号真味酒家。老板甄兹善,生得白皮嫩肉,书生模样,说话微笑在先,一脸殷勤。开业之日,锣鼓齐鸣,鞭炮震天。镇上权贵,名流商贾,携妻带子,揖手相贺,鱼贯而入,分大堂雅间坐了。所聘高厨拿出看家手艺,鸡鸭鱼肉,烧炖蒸煮,煎炒烹炸,红白黑黄青绿紫,八凉八热十六道菜,味正量足。再配上西凤老酒,把来客伺候得脑晕肚圆,扯着嗓子叫好。

    时光如梭,一晃半年,这个真味酒家食客渐稀。为什么?听说菜品量少味淡,饭碗也由大变小了。甄老板本意为省菜赚钱,菜是省出来了,客人也省得没几个了。甄老板坐在店里,瞅着对面贾家面馆红红火火的生意,心火烧到嗓子眼儿。一段时日后,计上心来。他给掌堂师傅说,老家有事,回去两天,把店儿看好。

    时值农历三月三,镇上闹城隍庙会。水上来的,陆上走的,摩肩接踵地赶会。赶会的人多,吃饭的人就多。贾家面馆门脸儿小食客多,吃碗面还得等位儿,忙得店里一干人等晕头转向。就在这当口儿,突然有人喊肚子疼,紧接着,众食客皆喊肚子疼,还有人上吐下泻。怎么回事?怎么回事!这场面吓坏了贾甫仁,他一下瘫倒在地。慌乱中店小二看见一年轻人没事儿人一样从店门里出去了。有人告了官,说贾家面馆图财害命。县太爷差两衙役拘了贾甫仁。贾甫仁回头朝柜台上喊:“别管我,快找郎中救人!”家人急寻郎中施救,仍有两人不治而亡。

    县太爷三审贾甫仁,贾甫仁否认投毒,直呼冤枉。县太爷思忖,依贾家平日做事口碑,不可能自毁其名;报案人甄三儿……未经检验,他一口咬定众食客是中毒!其中必有蹊跷。于是,县太爷告知甄三儿,不得远离,委人监视客栈住宿,随时听招作质证。便与师爷商量解案之法。

    次日,县太爷命衙役鸣锣巡街,招呼四方,在城内大街小巷贴出布告:青阳镇贾家面馆,投毒于卤,致多人中毒,两人死于非命,罪大恶极。店主贾甫仁主担其罪,予处以极刑。拟明日午时三刻,于南门外小坝行刑!师爷暗中布下眼线,于布告前观色闻声,以察端倪。众人为贾家打抱不平,仅有一白脸嫩面之人笑而离去。县太爷闻报,说:“知晓了”。

    次日午时,贾甫仁被押赴刑场,一路高喊冤枉。县太爷和师爷观行刑台下众人颜色,皆神态惊恐严肃,唯甄兹善与甄三儿喜形于色,正私下嘀咕。甄兹善将一小包物什交予甄三儿,又附耳低语几句,甄三儿离去。师爷报县太爷,甄三儿要逃!县太爷点头。午时三刻即到,县太爷宣布行刑。刽子手举刀瞬间,围观百姓齐刷刷跪于台前,为贾甫仁求情,唯甄兹善独立于众人之中,左张右望。县太爷有令:“把那个站立之人押上前来!”甄兹善吓得面如土色,嘴却死硬:“抓人为何?”县太爷大怒:“好一个甄兹善,妄得你爹起名!来人!把证人带上来!”衙役押上甄三儿。县太爷问:“你可知罪?”甄三儿:“小的知罪,望老爷宽恕。”并递上一包碎银。甄兹善见状,跪求县太爷饶命。县太爷大喝一声:“还不快如实招来!”

    甄兹善知难逃其罪,如实招道:“小的财迷心窍,饭菜偷工减料,以谋大利。哪知越短斤少两,食客越少,生意越不景气。看贾家面馆生意火爆,心生妒忌,遂去汉阳,购得巴豆油一瓶,回老家指使本家侄子来青阳,乘人流拥挤,伺机将巴豆油撒入贾家卤盆,造成食客中毒,毁其名声。原想本家侄子无人识得,报案得手即离青阳回乡,谁知却被县太爷老爷识破留做质证。小的糊涂,犯下大罪,万望老爷饶命!”

    围观百姓齐喊:“杀了他,杀了他!”县太爷“啪”地一拍桌子,厉声道:“投毒者甄三儿,服苦役十五年。甄兹善,设毒杀人,其恶不赦,立斩!家财充公,以济受害之民。被告贾甫仁,遭人陷害,无罪释放!”

    刽子手刀起头落,县太爷突然摘下顶戴,褪下衣袍,面对苍天叹道:“皇天在上,责在下治理一隅。本官不才,治理无方,出此败类,有负民望,辞官去也!”

    (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贾家面馆与甄家酒馆的地理位置不同,一处街南,一在街北,两家生意先前都很好,都赢得了顾客的称赞。 B . 甄兹善说“老家有事,回去两天”,原来先是到汉阳购买了一瓶巴豆油,再回老家叫本家侄子来投毒。 C . 甄兹善与甄三儿钻进县太爷与师爷所设妙计中,罪行暴露,县太爷这才相信贾甫仁的确被冤枉了,将其无罪释放。 D . 小说人名姓氏饱含深意,反用《红楼梦》中“贾是假,甄是真”之喻义:贾甫仁为真,甄兹善为假。
    2.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开头点出“贾家面馆出了人命,轰动了青阳城”,既能自然引出下文,又设置了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B . 文中对比了贾家与甄家半年间的经营之道的变化,前者一如既往,后者日渐量少味淡,侧面表现了两家老板的为人。 C . “赶会的人多,吃饭的人就多”,所以甄三儿能顺利投毒还从容离去,庙会背景的设定也为后文其被发现埋下了伏笔。 D . 小说人物形象鲜活,语言生动形象,构思巧妙,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叙述张弛有度,很有可读性。
    3. (3) 本文采用了双线运行的叙述方式,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4. (4) 请探究本篇小说中作者的情感取向。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 3. (2023高二下·辽宁月考) 文言文阅读

    秦始皇帝二十六年,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命为“制”,令为“诏”,自称曰“朕”。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制曰:“死而以行为谥,则是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自今以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二十七年,始皇巡陇西、北地,至鸡头山,过回中焉。作信宫渭南,巳,更命曰极庙,自极庙道通骊山。作甘泉前殿,筑甬道,自咸阳属之;治驰道于天下。二十八年,始皇东行郡县。三十四年,丞相李斯上书曰:“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有藏《诗》、《书》、百家语者,皆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有欲学法令,以吏为师。”制曰:“可。”三十五年,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乃分作阿房宫或作骊山。发北山石,写蜀、荆地材,皆至。侯生、卢生相与讥议始皇,因亡去。始皇闻之大怒,曰:“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妖言以乱黔首。”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三十六年有陨石于东郡或刻其石曰始皇死而地分始皇使御史逐问莫服尽取石旁居人诛之燔其石。三十七年冬十月癸丑,始皇出游,左丞相斯从,右丞相去疾守。始皇二十余子,少子胡亥最爱,请从,上许之。始皇西至平原津而病,乃令中车府令行符玺事赵高为书赐扶苏曰:“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在赵高所,未付使者。秋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豪杰亡秦》)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三十六年/有陨石于东郡/或刻其石曰/始皇死而地分/始皇使御史逐问/莫服/尽取石旁居人诛之/燔其石
      B . 三十六年/有陨石/于东郡/或刻其石曰/始皇死而地分/始皇使御史逐问/莫服/尽取石旁居人诛之/燔其石 C . 三十六年/有陨石于东郡/或刻其石曰/始皇死而地分/始皇使御史逐问莫服/尽取石旁居人诛之/燔其石 D . 三十六年/有陨石/于东郡/或刻其石曰/始皇死而地分/始皇使御史逐问莫服/尽取石旁居人诛之/燔其石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陇西,郡名,战国秦昭王二十八年(前279年)置,因在陇山以西而得名。 B . 郡县,是对秦朝地方行政区域的称谓,其中郡小县大,以县统郡。 C . 博士,古代学官名,要求通晓古今学术,并掌管相应的书籍。 D . 城旦,秦汉时犯人被罚至北方边地四年,昼夜从事守御、筑城之役,称“城旦”。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秦王刚刚兼并天下,自认为兼备了三皇的德行,功绩超过了五帝,因此改号为“皇帝”,下达的命令称为“制”,发布的教令称为“诏”。 B . 役使判官刑、徒刑的七十多万人,去建造阿房宫或骊山的陵墓,并把蜀、荆两地的木材全部运来。 C . 秦始皇以诽谤罪抓了四百六十多名儒生,全部在咸阳活埋,让天下人都知道这件事,借以警诫后来人。 D . 秦始皇到达平原津就生了病,于是给扶苏写信说:“办理丧事,灵柩到咸阳后安葬。”信已封口,但没有交付使者。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死而以行为谥,则是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自今以来,除谥法。

      ②有敢偶语《诗》《书》,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与同罪。

    5. (5) 有人认为秦朝灭亡,根源在于秦始皇自己。请从文中找出这种观点的依据。
  • 4. (2023高二下·辽宁月考) 古代诗歌阅读

    书怀

    陆游

    万里驰驱坐一饥,自怜无计脱尘鞿。

    身留幕府还家少,眼乱文书把酒稀。

    客路更逢秋色晚,故山空有梦魂归。

    芋羹豆饭元堪饱,错用人言恨子威①。

    【注】①子威:西汉乐昌侯王商,字子威,为人敦厚,不满大将军王凤专权,与其不和。后皇帝听信王凤的话,免去王商相位,三日后王商去世。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表达诗人因生计奔波而无法脱离世俗羁绊的无奈,奠定诗歌的悲凉基调。 B . 颔联两句之间通过对比,描述诗人离家少还、公务忙乱而无时间饮酒的窘境。 C . 尾联用典,含蓄地批判统治者听信谗言、不辨忠奸而致人才无用武之地的昏聩。 D . 诗歌表达方式灵活,通过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表现诗人内心的苦闷不平。
    2. (2) 颈联言浅意深。请结合诗歌内容,赏析颈联的艺术特色。
  • 5. (2023高二下·辽宁月考) 名篇名句默写
    1. (1) 青泥岭,“悬崖万仞,山多云雨”(《元和郡县志》),为唐代入蜀要道。李白的《蜀道难》中“”,用夸张之笔细致地描写了行路人到此的感受。
    2. (2) 《扬州慢》中的“”与杜甫《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用笔相似,都以草木繁茂反衬荒凉衰败。
    3. (3) 时光匆匆,转瞬即逝,有时候你都来不及去体会,就是春去秋来,屈原《离骚》中的“”,特别能引起我们的共鸣。
三、 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2023高二下·辽宁月考) 语言文字运用Ⅰ

    今年42岁的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陈国科出生在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驰名中外的“中国苹果之乡”。

    或许已经习惯了与安静的文物打交道,陈国科不是一个话多的人。但每当谈起野外考古发掘的经历时,他的肢体动作会变得格外丰富,还会不自觉笑出声来。他总是①      地带过那些外人眼里的辛苦,执着地谈论新发现带来的惊喜。

    “参与田野工作越深入,我越觉得考古博大精深,逐渐感觉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不够用了。”陈国科说,因此他萌生了提升研究能力的想法。2008年陈国科考取了北京科技大学冶金考古方向的研究生。

    走上领导岗位后,陈国科一如既往坚持苦干。他带领全所就1986年以来已开展的147项考古工作进行资料梳理出版,几代人积攒的材料②       , 一个项目的文物资料就足以建起一座博物馆。陈国科带着同事们一个一个项目“啃”。现已出版考古报告、图录、论文集17部。同时,他还借助VR等技术手段,探索复原遗址现场,“活化”曾经存在档案里的历史数据。

    “历史不能锁在柜子里。”陈国科说,让当代人认识、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是新时代赋予考古人新的使命。

    十多年来,陈国科先后参与完成考古调查、发掘与研究工作50余项,在丝绸之路考古、早期矿冶考古等领域颇有建树。如今,他依然坚持每年到考古一线,动手翻土。在他的办公室,历史考古类书籍塞满了两面墙的书柜。陈国科在③     告诉他们什么是当代考古人的初心使命。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请将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改成长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3.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 7. (2023高二下·辽宁月考) 语言文字运用Ⅱ

    筷子是我们的一大发明。原始人吃东西用手抓,比不会用手抓的禽兽已经进步很多,而两根筷子则等于是手指的伸展,比猿猴使用树枝弄东西又进一步。①       , 能夹、能戳、能撮、能挑、能扒、能掰、能剥,凡是手指能做的动作,筷子都能。没人知道筷子是何时何人发明的。如果史记所载不虚,“纣为象箸而箕子唏” , 纣王使用象牙筷子而箕子忍泣吞声的叹气,象牙筷子的历史可说是很久远了。箸原是筴,竹子做的筷子;又作梜,②       。象牙筷子并没有什么好,怕烫,容易变色。假象牙筷子颜色不对,没有纹理,更容易变色,而且在吃香酥鸭的时候,拉扯用力稍猛就会咔嚓一声断为两截。倒是竹筷子最好,湘妃竹固然好,普通竹也不错,髹油漆固然好,本色尤佳。作祖父母的往往喜欢使用银箸,通常是短短细细的,③        , 这只为了表示其地位之尊崇。金箸我尚未见过,恐怕未必中用。箸之长短不等,湖南的筷子特长,盘子也特大,但是没有长到烤肉的筷子那样。

    1. (1) 下列句子中与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古人对于写文章有个基本要求,叫做“有物有序”,“有物”就是要有内容,“有序”就是要有条有理。 B . 著名的《岳阳楼记》就出自他的笔下,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被后人广为传诵。 C . 若“搬到新家”的基因“水土不服”或“原住户”不认它,把它“赶”出去,这项转基因技术就算失败了。 D . 他们(指“友邦人士”)的维持他们的“秩序”的监狱,就撕掉了他们的“文明”的面具。
    2. (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四、 写作(60分)
  • 8. (2023·深圳模拟)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冲浪是冲浪者站在冲浪板上驾驭海浪的水上运动,已被列为2024年巴黎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在惊涛骇浪之上翱翔,需要具备以下条件:海浪够高够大,且在冲浪者可驾驭的范围内;冲浪板尺寸合适,能被冲浪者灵活操控;冲浪者有足够的勇气,也有良好的身体素质。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在时代的浪潮中,我们应该如何做好一名冲浪者?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