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云南省石林县巴江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3...

更新时间:2023-06-08 浏览次数:28 类型:月考试卷
一、基础知识综合
  • 1. (2023七下·云南月考) 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读书,就像是隐身地串门,经过半个学期的语文旅行,我们获得了许多的阅读感悟和体验。读杨振宁的《邓稼先》,我们感受到了邓稼先鲜为人知的为国献身的情怀;读臧克家的《说和做》,我们感受到了闻一多先生契而不舍的钻研精神;读光未然的《黄河颂》,我们感受到黄河勇敢坚强的英雄气pò(   );读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我们感受到作者zhì(   )痛的爱国情怀;读杨绛的《老王》,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在迟暮之年对车夫老王真诚的愧(   ) 之情……阅读让我们把生活中寂(   )的辰光变成了享受。

    1. (1) 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气pò   zhì痛   愧   寂

    2. (2) “鲜为人知”中“鲜”的意思是(   )
      A . 新的,不陈的 B . 很少 C . 味道的美好 D . 有光彩的
    3. (3) 以上文段主要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4. (4) 以上文段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正确写法是
二、选择题
  • 2. (2023七下·云南月考)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学生写作文,要细心观察各种事物、各种现象,要有真情实感,切记不要胡编乱造。 B . 城市绿道建设延伸的不仅是绿色的发展观念,更是绿色活动空间。 C . 卫星具有全球大面积同步观测优势,同时拥有获取数据速度快、周期短、经济效益高、社会效益显著等特点。 D . 在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上,几个单位先进人物的事迹报告虽然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却让与会人员为之动容。
  • 3. (2023七下·云南月考)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紫藤萝瀑布》的作者是宗璞,原名冯钟璞。他的主要作品有《秦腔》《废都》等。 B .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民歌,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C . 《伟大的悲剧》作者是茨威格,奥地利作家,代表作有《象棋的故事》《三位大师》等。 D . 《最苦与最乐》的作者是梁启超,别号饮冰室主人,思想家、学者。
三、句子默写
  • 4. (2023七下·云南月考) 根据提示填空。
    1. (1) 此夜曲中闻折柳,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 (2) ,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3. (3)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龚自珍《己亥杂诗》)
    4. (4) 予独爱。(周敦颐《爱莲说》)
    5. (5) 陆游《游山西村》中以形象的手法说明在困境中依然蕴含着希望的两句诗是:
四、现代文阅读
  • 5. (2023七下·云南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边睡觉边学习,这可能吗?

    德国科学家海涅于1914年率先发现,与白天学习相比,人在晚上睡觉前学习新知识,记忆效果更好。在她之后,更多科学家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得益于他们的研究成果,我们现在知道,在睡觉时,大脑会以某种方式重演当天遇到的事,并将它从海马体(最初存放记忆的地方)移动到大脑其他区域来长期储存。既然人的记忆可以在睡眠中发生如此大的迁移,那么我们可否在睡眠时强化那些我们在白天遇到但却没有足够时间去思考的信息呢?

    澳大利亚科学家发现,边睡觉边学虽然能够帮助人们记住单词等简单信息,但是它仅仅停留在一种很弱的水平上,牢靠程度甚至不如我们在白天不经意间接受到的信息。因此,如果睡眠期间的信息刺激扰乱了我们的正常睡眠,影响大脑在夜间整理记忆,那样就得不偿失了。

    我们花了1/3的时间在睡觉,其间有很多时候是在做梦。在梦境里,人是有思考和记忆的,这似乎比睡眠学习法的“弱学习形式”要强。既然这样,我们可以利用梦境来学习吗?

    科学家发现,当我们睡觉时,不同的脑区会先后进入休眠。海马体是最后才停止工作的几个脑区之一。海马体因形似海马而得名,与人的记忆、学习和情绪有关,负责将大脑的短期记忆转存为长期记忆。科学家猜测,按照“早睡早起,晚睡晚起”的原则,如果海马体是最后一个停止工作的,那么它应该也是最后才恢复清醒的。这就能解释为什么你醒来后明明记得梦中的某些场景和情节,但没过多久就忘得一干二净,因为当你清醒时,海马体还没有完全恢复清醒,大脑也就无法将这些信息转化为长期记忆。

    想要无中生有地吸收复杂的知识和信息,甚至搞定一种带有操作性的新技能,比如利用在睡觉时播放课程录音来学习,这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沉睡中的大脑没有这么聪明,它只会机械地整理你白天的经历。所以,在科学家真正揭开大脑的奥秘、找到最好的睡眠模式之前,对我们来说,最好的睡眠学习法就是高质量的睡眠本身。

    (摘自《大自然探索》2021年第2期,根据命题需要有改动。)

    1. (1) 作者没有盲目推荐“边睡觉边学习”的原因不包括 (   )
      A . 在睡觉时,大脑会以某种方式重演当天遇到的事,并将它长期储存。 B . 边睡觉边学习的效果停留在一种很弱的水平上,牢靠程度不足。 C . 沉睡中的大脑难以吸收复杂的知识和信息,更不用说具有操作性的新技能了。 D . 如果睡眠期间的信息刺激扰乱了我们的睡眠,是得不偿失的。
    2. (2) 下面对“睡眠”与“学习”关系的理解,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 正常情况下,人在晚上睡觉前学习新知识,记忆效果比较好。 B . 人们睡觉时常常做梦,梦境中人是有思考和记忆的,但我们不能依靠梦境来学习。 C . 目前,良好的睡眠还是我们提高学习效率的最佳方法。 D . 利用在睡觉时播放课程录音来学习,这种想法完全不符合科学精神。
  • 6. (2023七下·云南月考) 阅读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选段一】

    我被吓傻了,一动不动待在原地。

    这头饥饿的畜生,摆过巨大的鱼鳍,扑向印度人,印度人一个侧身,避开了鲨鱼的血盆大口,可是鲨鱼的尾巴却打在了他的胸口上。这个可怜的人沉入了水底。

    这一切发生在瞬息之间。鲨鱼转身,翻过白肚皮,正准备把印度人咬成两截的时候,我感觉到,一直蹲在我身边的尼摩船长突然蹿了出去,手里紧握着剑,向怪物的右侧冲了过去,企图与怪物近身搏斗。

    那鲨鱼正准备去收获他的猎物那个可怜的印度人--它突然发觉了新敌人的来临。它赶紧反转肚皮,朝船长扑去。

    我似乎到现在还能回想起当时尼摩船长的动作。他缩成一团,出奇得冷静,静待鲨鱼的靠近。当鲨鱼扑向他时,他异常敏捷地闪到一边,避开鲨鱼的攻击,同时将手中的剑插进了鲨鱼的腹中。可惜,胜负还未见分晓,可怕的战斗才刚刚开始。

    【选段二】

    海浪被血水染红了。受了致命伤的鲨鱼愤怒地挣扎着。A一举正中心脏。康塞尔被鲨鱼最后的垂死挣扎掀翻了过去。

    A跑过去许船长扶起来,还好他并没有受伤,船长起身径直走向印度人,果断割断了连着他的大石头的绳索,将他抱在怀里,双脚一蹬,浮出了海面。

    我们三个都跟着船长浮出了海面,不一会儿,劫后余生的我们,带着后怕,爬上了采珠人的小艇。

    现在,船长关心的唯一的事儿就是较采珠人的性命。我不知道他能不能成功。但是,我希望采珠人能够活下来,因为这可怜的家伙并没有在水底晕厥很久。但是鲨鱼尾巴那一击,弄不好是真的会把人打死的。

    幸运的是,在康塞尔和船长的大力按摩下,可怜的采珠人渐渐恢复了知觉。我看到他睁开了眼睛。我想,当他一睁眼,看到四个有着大大的铜脑袋的人围在他身边。他指不定有多惊讶,或者说有多恐惧。

    再说了,当尼摩船长从自己的衣服口袋里掏出一袋珍珠,放进印度人手里时,他会怎么想呢?锡兰岛可怜的印度人,颤抖的双手,接过了水中人慷慨的施舍。

    (选自《海底两万里》江苏人民出版社)

    1. (1) 选段涉及到了《海底两万里》中的一个精彩情节,这个情节是,选段二中的A是
    2. (2) 从选文内容看,尼摩船长有什么性格特点?请简要概括。
    3. (3) 除选文外。尼摩船长一行人在海底航行的过程中还遭遇了哪些险情,又是怎样脱险的。请你联系整部作品列举两例并加以说明。
五、诗歌鉴赏
  • 7. (2023七下·云南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贾生

    唐·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1. (1) 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句“求”和“访”,似乎能够表现汉文帝的诚意。 B . 次句点题,赞美“贾生”的才华横益,无人能比。 C . 第三句“虚前席”突出汉文帝求解国事的迫切。 D . 本诗先扬后抑。虽是写汉代之事,实则托古讽今。
    2. (2) “可怜”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六、对比阅读
  • 8. (2023七下·云南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乐。”康肃笑而遣之。

    【乙】南阳杨二相公精于拳术,每至演武场传授枪棒,观者如堵。一日,有卖蒜叟,咳嗽不绝声,旁睨而揶揄之。杨大怒,招叟至前,以拳打砖墙,陷入尺许,傲之曰:“叟能如是乎?”叟曰:“君能打墙,不能打人。”杨骂曰:“老奴能受我打乎?打死勿怨!”叟笑曰:“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老人自缚于树,解衣露腹。杨故取势于十步外,奋拳击之。老人寂然无声,但见杨双膝跪地,叩头曰:“晚生知罪矣。”拔其拳已夹入老人腹中,坚不可出。哀求良久,老人鼓腹纵之,已跌出一石桥外矣。老人徐负蒜而归,不肯告人姓氏。

    【注释】①揶揄:出言嘲笑、讽刺。

    1. (1) 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但微    ②不肯告人姓氏

    2. (2) 选出下列加点字意思或用法不同的一项(   )
      A . 发矢十中八九      拔拳已夹入老人腹中 B . 微颔之  见杨双膝跪地 C . 钱覆其口  拳打砖墙 D . 以杓酌油沥之  老人负蒜而归
    3. (3)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尔安敢轻吾射!

      ②叟能如是乎?

    4. (4)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垂死之年能以一死成君之名死亦何怨!

    5. (5) 两段选文分别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七、现代文阅读
  • 9. (2023七下·云南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写满字的空间

    ①写满字的空间是美丽的。

    ②我小学就读于一所乡村学校,没有一本书可以阅读,没有一张纸片可以书写,实在太让人难受了。然而,学校有一块操场,还有三面用土基围成的围墙。一到寒暑假,那块操场和三面围墙就成了我自己的私人笔记本了。我的手上整天拿着一只粗大的铁钉,那就是我的笔,我用这支笔把能写字的地方全写满了。有一次,我用一把大铁锹把我父亲的名字写在了大操场上,我满场飞奔,巨大的操场上只有我父亲的名字。父亲后来过来了,他从他的姓名上走过的过程中十分茫然地望着我。我大汗淋漓,心中充满了难以名状的兴奋,我感觉我终于让自己的父亲好好地出人头地了一回。残阳西照的时候,我端详着空荡荡的操场和孤零零的围墙,感觉这写满字的空间实在是妙不可言,看上去好美。我真想说,独一无二的我,在上小学的时候就已经是一个像样的作家了。

    ③现在想来我的那些“作品”当然是狗屁不通的。但是,再狗屁不通,我依然认为那些日子是我最为珍贵的“语文课”,用现在时髦的话说,我是提前享受到了“私人订制”的优质服务!那些日子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我的表达欲望,这种欲望至今没有泯灭。天底下没有比这样的课堂更令人心花怒放和心安理得的了。她自由,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充满了表达的无限可能性;她纯粹,没有功利色彩,一块大地,没有格子,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

    ④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在学校的围墙上乱涂乱画,把学校的操场弄得坑坑洼洼,绝对是不可以的。在小学阶段重视培养孩子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当然也是好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自然不反对,可我不能同意只有在方格子里头才可以循规蹈矩地绣花,只有在作文本子上才可以中规中矩地码字。

    ⑤语文学习应该遵循孩子的天性。对我们的孩子来说,每一个字首先是一个玩具,在孩子们拆开来装上,装上去又拆开的时候,每一个字都是情趣盎然的,像小鸟一样毛茸茸的,啾啾鸣唱的。孩子们的心中都有一些大大的问号,他们运用文字组词造句,就是在不断探索这个世界的无穷奥妙,那些稀奇古怪的词句像彩色的积木那样散发出童话般的气息。

    ⑥孩子们为什么想写?当然不是为了考试。准确地说,是为了交流。一个人不管多大岁数,从事什么工作,都有表达的愿望。孩子们喜欢东涂西抹,其实和老人们喜欢喋喋不休、演讲者喜欢慷慨激昂没有本质区别,相对于一个“人”来说,它们的意义是等同的。

    ⑦我听说现在的孩子们越来越不喜欢写作文了,我感觉这不可思议,甚至是灾难。孩子们谁没有天马行空的念头渴望与人分享?他们害怕作文,无非是害怕自己表达的内容和方式不符合所谓的规矩和要求。他们芭蕉叶一样舒展和泼洒的心智在害怕面前犹如遭到了当头一棒。他们有许多话想对别人说,他们还有许多话想在没人的地方说,他们同时还有许多话想古里古怪地说。交流首先是一种需要,一种乐趣,至于具体的方式、方法,可能并不那么重要。

    ⑧所以我想提议,所有的小学都应当有一块长长的墙面,这块墙面不是用来张贴三好学生的先进事迹的,而是在语文课的“规定动作”之外,让我们的孩子们有一个地方炫耀他们的“自选动作”。它的意义并不在于能培养几个靠混稿费吃饭的人,而是在于,孩子们可以在这个地方懂得,顺利地交流自己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是一件让自己的内心多么舒展的事。在这个地方,他们懂得了什么才叫放飞自我,享受自己。

    (基于命题需要,文字有删改)

    1. (1) 阅读第②段划线句子,分析作者“兴奋”的原因。
    2. (2) 请用直白的语言表述下面这句话的意思。

      他们芭蕉叶一样舒展和泼洒的心智在害怕面前犹如遭到了当头一棒。

    3. (3) “在语文课的‘规定动作’之外,让我们的孩子们有一个地方炫耀他们的‘自选动作’。”概括句中“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的具体语意。
    4. (4) 结合全文内容,概括本文作者的写作意图。
  • 10. (2023七下·云南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黄包车上的父爱

    叶昕伶

    ①我回家看望母亲,母亲正抱着一摞柴火往柴房里搬。透过半掩的柴门,我又看见了那辆掉漆的黄包车。那是父亲的黄包车,如一道伤口在我心房幽居多年,时而沉睡,时而苏醒。

    ②那年,我刚上初中,父亲因故下岗,家中更是贫困。父亲没有什么文化,为了多挣钱,最终在景德文化街,谋得一份拉黄包车的工作。

    ③拉黄包车可是个体力活,父亲忙里忙外,总能找到许多活拉。每天半夜回来,父亲倒头就睡,躺在炕上一动不动,满身臭汗。母亲怕父亲着凉,将衣服从父亲身上扒下来,拧出水来,像是刚从河里打捞起来。第二天天未亮,父亲又早早出门,开始为全家的生计奔波劳碌。

    ④高中的时候,我考进县里的重点学校。父亲拉黄包车的事,不知怎么传到了学校。“他是黄包车夫的儿子,他爸为了1元钱和人吵架。”原来父亲在拉车前,与人谈好价格16元,那游客执意给15元,父亲便与那人吵了起来。同桌夸张地模仿着父亲当时的神态语气,惹得几个同学哈哈大笑。我那时已知道爱面子,顿觉脸上无光,和同桌扭打成一团。

    ⑤学校开家长会时,已是秋后时节。出门前,我特意叮嘱让母亲前来,母亲“哦哦”应着。但最后还是父亲拉着黄包车站在教学楼下,沾满污渍的衣衫在寒风中颤动。全班同学都哄然大笑起来,我却恨得直哆嗦,觉得父亲丢尽我的颜面。我冲下楼,责怪父亲为什么要拉黄包车来。父亲气得嘴唇哆嗦,打了我一耳光,黑着脸说:“你这娃太不懂事,真不懂爸的心。”

    ⑥一片雪,挡住父亲孑然远去的身影。从那以后,父子关系降到冰点。但我记得那个假期的午后,回家时碰到一位老人送来锦旗。原来,老人在文化街游玩时,发病晕倒,是父亲送他去的医院。老人拿出一叠钱,要报答父亲,父亲坚决不要。我这才发现,父亲的鬓角不知何时爬上了白发,脸上沟壑纵横。日光将父亲的身形,投影在斑驳的墙上。

    ⑦那年冬天,我回家过年,却不见父亲。往年这个时候,父亲都在家和母亲一起备年货。母亲说:“春节游客多,你爸说可以多挣点钱。他怕你下学期钱不够用。”父亲右腿有风湿,湿冷天发作起来疼痛难耐。一进街口,就见父亲正拉着黄包车上坡。疾风劲吹,他不断大喘着气,三冬天,后背一溜被汗浸透,右腿上的青筋凸起如蚯蚓蜿蜒。我泪满心谷,突然有种说不出得愧疚。我走过去,接过黄包车:“爸,对不起。”父亲冲我笑了笑:“自家娃,说这作甚,爸不累。”尔后,用手拍掉头上的积雪,却拍不掉鬓角的白发。

    ⑧那天以后,我和父亲的关系彻底和解。大学暑假,同学约我去旅游,我拒绝了。我拉着黄包车,和父亲一起去文化街谋生活。可黄包车又沉又重,没走两步,我就累得气喘吁吁。父亲腰一挺,双手一抬,将黄包车拉起,跑得又稳又快。

    ⑨毕业后,我自己创业,想让父亲歇歇。可父亲直摇头,佝偻的身形,在风中显得坚韧又沧桑,如一株被落日压弯的稻穗。一年后,我的公司步入正轨。我给父亲买了台腿部按摩器和几双柔软的鞋子。想象着父亲收到后,骨节粗大的手在灯光下不住摩挲着鞋面,责怪我乱花钱,纹沟里却止不住笑意的样子。

    ⑩然而,还没等我好好孝敬父亲,却传来他住院的消息,检查时已是胃癌晚期。父亲不想承受痛苦,便采取保守治疗。父亲从前只顾着埋头拉客人,从没好好欣赏街边风景。我说:“爸,我拉你到文化街转转吧!”父亲笑着,欣慰地点点头。

    ⑪旭日初升,我拉着父亲出了门。路上不时有行人与父亲打招呼。父亲笑眯了眼:“这是我儿子,带我来这边转转。”我拉着父亲,走过每块石板路,阳光在我们身上跳舞,豆大的汗珠在面颊飞翔。父亲给我讲了,许多我小时候的事。一路上,我们不停地说着笑着。

    ⑫待攀上山顶,我回过身来,父亲不知何时,永远地闭上了眼睛,面容安详、幸福。

    ⑬父亲走后,我和母亲将黄包车,保留了下来。有人想买,我回绝了。父亲的黄包车是无价的,是我窗前最明亮的月色。

    (选自《中国青年作家报》2020年4月7日,有删改)

    1. (1) 结合文章内容,梳理文章结构,根据提示,补写出空白横线里的内容。

      回家看望母亲,黄包车勾起回忆→A→父亲拉车的事传到学校,“我”和同桌打架,“我”与父亲争吵,父子关系降到冰点→B→C→父亲去世,“我”和母亲保留他的黄包车

    2. (2) 请从修辞的角度是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佝偻的身形,在风中显得坚韧又沧桑,如一株被落日压弯的稻穗。

    3. (3) 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父亲”这一人物形象。
八、作文
  • 11. (2023七下·云南月考) 写作

    ⑴生活不会一成不变。放眼望去,个人、家庭、社会……每天都焕发新颜。用心观察和思考,你会发现一段时间过去,总有些人或事让你心生触动。

    请以“变化”为题写一篇文章。

    ⑵生活中,“幸福”并不都是轰轰烈烈、激荡人心的,更多的时候,它可能显得细切微小,难以察觉。也许在你看来幸福的事情,可能在别人那里会显得平平常常……

    请以“属于我的小幸福”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诗歌除外);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地名;③文章不得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