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萧红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

更新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55 类型:月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9分) (共7分)
  • 1. (2023七下·南岗月考)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红(yān)    选(pìng)    气冲牛(dǒu) B . 补(jiào)    越(zhuó)    深痛绝(wù) C . 育(bǔ)    气(pò)    而不舍(qì) D . (jiáo)    流(zhuó)    为人知(xiǎn)
  • 2. (2023七下·南岗月考) 下列词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不已为然    迥乎不同    马革裹尸 B . 妇孺皆知    锲而不舍    历尽心血 C . 目不窥园    锋芒必露    警报迭起 D . 鞠躬尽瘁    家喻户晓    至死不懈
  • 3. (2023七下·哈尔滨月考) 下列病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有些家长为自己的孩子购置了多功能电话手表,是一种可以双向通话,能准确定位,并具有防水功能的电子设备。 B . 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对媒体日前先后表示将自动减薪。 C . 为了防止各类地质灾害再发生,广西地质海洋灾害应急指挥所发布了应急防治方案。 D . 今年麦子的收成是近几年来最好的一年。
  • 4. (2023七下·哈尔滨月考)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B . 《说和做——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作者臧克家,著名诗人。代表诗集有《红烛》《死水》。 C . 《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D . 萧红,原名张逎莹,黑龙江呼兰人,作家。代表作有小说《生死场》《呼兰河传》。
  • 5. (2023七下·哈尔滨月考) 下列词性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只要按照这种方式学习,坚持一年半载就会有所进步。

    句中加点词“按照”是介词

    B . 李依涵和张露文教室里读书。

    句中加点词“在“是副词。

    C . 山野间绿树红花,真是生机勃勃。

    句中的“绿”是形容词。

    D . 母亲在一块块或大或小的石头下面翻找着。

    句中的“翻找”是动词。

  • 6. (2023七下·哈尔滨月考) 填入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一项是( )

    多读一本书,无异于多活一个人生,读到一本好书,我们的心情会随之荡漾,与保尔一起成长、坚强,与岳飞上起“      ”与曹操一起“      ”,与黛玉一起“      ”,与关公一起”       “……静心读书,便已是人间之大善。

    A . 煮酒论英雄    泪葬桃花    过五关斩六将    收拾旧山河 B . 收拾旧山河    过五关斩六将    泪葬桃花    煮酒论英雄 C . 过五关斩六将    收拾旧山河    煮酒论英雄    泪葬桃花 D . 收拾旧山河    煮酒论英雄    泪葬桃花    过五关斩六将
  • 7. (2023七下·哈尔滨月考) 综合性学习

    在综合性学习“天下国家’的学习活动中,同学们搜集到了如下材料,请你认真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各题。

    材料一:邓稼先,鞠躬尽瘁、至死不懈,为中国核武器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材料二:袁隆平,淡薄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shū豆类的总称)千重浪

    1. (1) 仿照材料-,请根据材料二,补写对联。

      上联:忆往昔,邓稼先鞠躬尽瘁核武扬国威。

      下联:

    2. (2) 请你再举出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具有家国情怀的人物,并概括说说他的爱国事迹。
  • 8. (2023七下·哈尔滨月考) 按教材原文填空。
    1. (1) ,双袖龙钟泪不干。(岑参《缝入京使》)
    2. (2) 独坐幽篁里,。(王维《竹里馆》)
    3. (3) 谁家玉笛暗飞声,。(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4. (4) 杨花榆英无才思,。(韩愈《晚春》)
    5. (5) 当窗理云鬓,。(《木兰诗》)
    6. (6) 《木兰诗》中写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惨烈悲壮的句子是
二、阅读(42分)
  • 9. (2023七下·哈尔滨月考) 阅读《孙权劝学》,回答问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 , 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 (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涉猎:

      ②见事:

    2. (2) 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3. (3) 吕蒙前后的变化对你有怎样的启示? (写出两点即可)
  • 10. (2023七下·哈尔滨月考) 阅读《说和做》,回答问题

    ①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②“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③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 年到1932 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闻先生的书桌,零乱不堪,众物腾怨,闻先生心不在焉,抱歉地道一声“秩序不在我的范围以内。”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④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⑤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⑥“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⑦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1. (1) 作为学者方面,闻一多在“说和做”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 (2) “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何作用?
    3. (3) ③段中加点的“精神食粮”指代什么? (用原文回答)
    4. (4) 下面细节描写分别表现出了闻一多怎样的精神?

      ①“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零乱”睡得很少”

      ②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 11. (2023七下·哈尔滨月考) 阅读《聪明的大脑分男女》,回答问题

    ①人,被称作万物之灵,好牛哇!咦,想想看,人跑跳不如马、力大不如牛、灵敏不如猫、游水不如鱼、挨饿不如狼……可人类为什么还能稳坐地球上“老大’的宝座呢?嘻嘻,秘密就在于人类有一个聪明的大脑,最有意思的是这个大脑还分男女哦。

    ②大脑是怎么进化来的?唔,这个问题好深奥。- 般认为,大脑的进化经历了“三部曲”,是的,也就是三个重要的阶段。

    ③首先是劳动,这是大脑进化的主要因素。在漫长的劳动中,古猿渐渐领悟到了四肢和大脑的协调配合,慢慢区别开了前肢和后肢的功能,懂得了信息的沟通——语言。

    ④其次,是直立行走。当古猿开始了直立行走后,它的前肢慢慢地进化成“手”,后肢则进化成脚”。“手”和“脚”配合着大脑的指令一起运动, 变得越来越灵活,反应也越来越快,越来越准确。

    ⑤最后,火的使用让古猿吃上了熟食,身体素质和抵抗力极大提高,十分有助于脑髓的发展。

    ⑥大脑也要“吃“东西?没错,大脑也需要营养哦。它每一次的思维运动都需要营养和能量来支持的。如果让大脑饿到了,人就没有精神好好思考,而且思维也没那么灵活。即使人一天不思考问题,大脑消耗的葡萄糖依然很高,而且会高达人体摄入葡萄糖总量的40%。这下明白喽,一旦人类的大脑葡萄糖供养不足,就会疲惫、容易生气,还可能会头晕和失眠。

    ⑦大脑也需要休息?当然了,当你头脑昏昏的时候就是大脑在抗议呢。科学家证明,大脑工作时需要的供血是肌肉工作时所需供血的15~25倍。可见,脑力劳动是多么疲劳啊。脑细胞一直在运转,脑部的血液也就不断地在聚集。这样积血的体积会一点点地膨胀,一旦超过正常值,大脑就会感到闷胀和头晕。这个时候最好站起来做一些调节活动,比如散步、慢跑、呼吸新鲜空气,或用手指按摩太阳穴,以便消除大脑疲劳。

    ⑧大脑也分男女?别误会,并不是说大脑本身有性别,而是,不同性别的人大脑的分工会不同。

    ⑨人脑分为左脑右脑,并且实行“交叉管理”,左脑协管右半身,右脑协管左半身。一般来说,男性右脑较发达,因而左耳、左眼比较敏感;而女性呢,则左脑比较发达,所以右眼、右耳更灵敏些。同时,因为语言能力被左脑管着,所以,女性语言能力普遍强于男性,开始说话也更早些。

    ⑩另外,医生们说,男性大脑分工严格,而女性呢,却没有那么明显。德国有位妇女,右脑损伤后被送进医院,她不仅没死,还没有后遗症。医生说,要是男性,肯定不能说话了。瞧,大脑也有“男女偏见”哦!

    1. (1) 阅读全文,简要说明本文介绍了大脑哪些方面的知识。
    2. (2) 分别指出下面语句所使用的说明方法。①即使人一天不思考问题,大脑消耗的葡萄糖依然很高,而且会高达人体摄入葡萄糖总量的40%。

      ②这个时候最好站起来做一些调节活动,比如散步、慢跑、呼吸新鲜空气,或用手指按摩太阳穴,以便消除大脑疲劳。

    3. (3) 写出第⑩段中加点词语“男女偏见“在文中的含义。
    4. (4) 你的一位同学最近长时间学习,久坐之后会头晕。请根据文章内容帮他分析产生的原因并给他提出一条建议。
  • 12. (2023七下·哈尔滨月考) 阅读《灯祭》,回答问题

    灯祭

    迟子建

    ①父亲在世时,每逢过年我就会得到一盏灯。那灯是不寻常的。

    ②从门]外的雪地上捡回一个罐头瓶,然后将一瓢滚热的开水倒进瓶里,“啪”的一声,瓶底均匀地落下来,灯罩便诞生了。赶紧用废棉花将灯罩擦得亮亮的,亮到能看清瓶中央飞旋的灰尘为止。灯的底座是圆形的,木制,有花纹,面积比灯罩要大上一圈,沿边缘对称地钻两个眼,将铁丝从一只眼穿过去,然后沿着底座的直径爬行,再扎入另一个眼中,铁丝在手的牵引下像眼镜蛇一样摇摆着身子朝上伸展,两个端头一旦汇合扭结在一起, 灯座便大功告成了。那时候从底座中心再钉透一根钉子,把半截红烛固定在钉子上。待到夜幕降临时,轻轻捧起灯罩,“嚓地点燃蜡烛,敛声屏气地落下灯罩,你提着这盏灯就觉得无限风光了。

    ③父亲给我做这盏灯总要花上很多工夫。就说做灯罩,他总要捡回五六个瓶子才能做成一个。不是把瓶子全炸碎了,就是瓶子安然无恙地保持原状,再不就是炸成功了,一看却是一只猪肉罐头瓶子,怎么擦都浑浊,只好弃了。

    ④尽管如此,除夕夜父亲总能让我提上一盏称心如意的灯。没有月亮的除夕里,这盏灯就是月亮了。我怀揣着一盒火柴提着灯走东家串西家,每到一家都将灯吹灭,听人家夸几句这灯看着有多好,然后再心满意足地擦根火柴点燃灯去另一家。每每转回到家里时,蜡烛烧得只剩下一汪油了。

    ⑤那时父亲会笑吟吟地问:“把那些光全折腾没了吧?”

    ⑥“全给丢在路上了。”我说,“剩下最亮的光赶紧提回家来了。”

    ⑦“还真顾家啊。”父亲打趣着我去看那盏灯。那汪蜡烛油上斜着-束蓬勃芬芳的光,的确是亮丽之极。将死的光芒总是灿烂夺目的。

    ⑧因为有了年,就觉得日子是有盼头的。而因为有了父亲,年也就显得有声有色;而如果又有了父亲送我的灯,年则妖娆迷人了。然而父亲沒能走到老年就去世了。父亲去世的当年我们没有点灯。别人家的院子灯火辉煌,我们家却黑漆漆的。我坐在暗处想:点灯的时候父亲还不回来,看来他是迷了路了。我多想提着父亲送我的灯到路上接他回来啊。爸爸,回家的路这么难找啊?从此之后虽然照例要过年,但是我再也没有接受灯的和福气了。

    ⑨正月十五到了。这天是我的生日。二十八年前,-个落雪的黄昏,我降临人世了。那时窗外还没有挂灯,天似亮非亮,似冥非冥,父亲便送我一乳名:迎灯。没想到我迎来了千盏万盏灯,却再也迎不来幼时父亲送给我的那盏灯了。

    ⑩走在冷寂的大街上,忽然发现一个苍老的卖灯人。那灯是六角形的,用玻璃做成的,玻璃上还贴着“福”字。我立刻想到了父亲,正月十五这一天,父亲的院子该有一盏灯的。

    ⑪我买下了一盏灯。天将黑时,将它送到了父亲的墓地。“嚓地划根火柴,周围的夜色就颤动了一下,父亲的房子在夜色中显得华丽醒目,凄切动人。

    ⑫这是我送给父亲的第一盏灯。

    ⑬那灯守着他,虽灭犹燃。

    1. (1) 本文按时间顺序写了跟“灯”有关的哪三件事?
    2. (2) 联系全文说说,文章第①段中“那灯是不寻常的”,“不寻常”表现在哪里?
    3. (3) 父亲为我做灯的过程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为什么要写得如此细致?
    4. (4) 文章第②段,“待到夜幕降临时,轻轻捧起灯罩,“嚓”地点燃蜡烛,敛声屏气地落下灯罩,你提着这盏灯就觉得无限风光了。”中“觉得无限风光'的原因是什么?
    5. (5) 文章以“灯祭为题的含义是什么?
三、作文(50分)
  • 13. (2023七下·哈尔滨月考) 作文

    成长路上,总有一些感动着你,启迪着你,而这些故事很多时候都隐藏于背后,背后有汗水,有泪水,有鼓励,有指责,有坚强……

    请以“成长背后的故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作文纸的第一行,题目前空四格。

    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不得抄袭,不要套作,不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