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聊城颐中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

更新时间:2023-05-31 浏览次数:37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29分)
  • 1. (2023高一下·聊城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文本一:

    豫让行刺

    叶敬之

    赵襄子乘着马车,带着一群随从,浩浩荡荡地出了城门。在阳光的照射下,他的脸上发出红扑扑的油光。他的身体随着马车的颠簸,左右摇晃着。

    城外不远,矗立着层层叠叠的山岭。山下河道弯曲,河上一座木桥,被垂柳挡住了半边。

    开路的随从过了桥,车夫鞭子一甩,催马过桥。谁料,马却“咯噔”一下停住了。马头乱摇乱晃,马蹄也往后倒退,马屁股碰到了后面的车头。

    赵襄子疑虑重重。自从杀了智伯,把智伯的人头做成了饮具之后,他整天疑神疑鬼的;而智伯的臣子豫让刺杀自己未遂,更让他提高了警惕。如今,看到马匹徘徊不前,他又起了 疑心。

    他拍了拍参乘青荓的肩膀,指着桥下说道:“你去看看什么情况。”

    青荓下了马,正了正头上的帽子,扶了扶腰间的佩剑,往桥下走去。

    赵襄子等候着。不知过了多久,青荓没有回来,而桥下也静悄悄的。

    赵襄子不耐烦了,又叫了一个随从过去察看。眼见得那个随从下了桥,忽然听得一声尖利的叫喊:“主公,不好了!青荓死了!”

    赵襄子脑子“嗡”的一下,急忙下了马,扶着腰间的佩剑,三步并两步走近桥头,拐弯下桥。

    不用他吩咐,他的随从们也纷纷下马,拔出佩剑,跟着赵襄子下桥。

    刚到桥底,赵襄子吓了一跳,不由得往后退了几步。他没有看见青荓,却看见了他的仇家-豫让!豫让垂着头,握着佩剑,脸上的疤痕绷得紧紧的,使他看上去更加丑陋不堪。

    而豫让的脚下,就躺着青荓。鲜血浸透了青荓的衣服,往河边汩汩流淌。

    赵襄子怒火中烧,他拔出剑来,挥舞着,怒斥豫让道:“我原先以为,你不惜牺牲性命替主子报仇,是个义士,所以放了你。谁料,青荓与你是好友,你连他也杀掉,看来你不是义士!且吃我一剑!”

    豫让并不举剑,抬起头来,脸上竟有晶莹的泪珠。赵襄子的手抖了一下,剑锋低了下去。他催促豫让道:“你有什么话赶快说,说了好受死!”

    豫让因为吞了炭火,嗓音嘶哑。他艰难地发出声音来:“青荓发现我,欲放我走,则对不起主子;欲将我杀了,又对不起老友,所以自裁身亡。”

    豫让说完,扔了佩剑,往地上一跪,抚着青荓尸体,大哭起来。声音微弱如蚊虫之鸣,粗粝似老树之皮,似凄风掠过。在场的人,无不低头垂泪。赵襄子提剑的手,也扑地垂了下 去。豫让忽然爬起来,抹了一把眼泪,浑浊的眼光投向赵襄子:“我有一事有劳于君。”赵襄子目睹刚才的一幕,敌意已然消失,就允诺道:“你说。”

    豫让道:“从今以后,再想刺君,已无可能。何况多年好友,为我而死。只是在主公智伯坟前的许诺未能兑现。能否请君脱下外衣,让我刺上三剑,以报主公?”

    赵襄子听了,没有言语,把剑交给一个随从,脱下外衣。两个随从上来,接过外衣,各扯一条袖子,来到豫让面前。豫让举剑,跳跃呼喊,连刺三剑,三个洞口,边缘皆染血,赫然出现在衣上。赵襄子见了,不免心惊。

    豫让停下剑来,拱手施礼,大呼道:“我已报答主公!”

    说罢举剑,剑光一闪,头颅落地,滚了几滚。目光最后瞥一眼赵襄子,嘴唇略动了动:“谢,谢······”

    豫让的尸体依然直立,不知过了多久,才轰然倒地。

    赵襄子为豫让修了一座坟墓。那墓就在河边,桥侧。后人称坟墓为豫让墓,称桥为豫让桥。河水流淌两千年,粼粼清波,至今倒映着墓和桥。

    河水不枯,墓桥永恒。

    (选自《小小说月刊》2021年第5期)

    文本二:

    当“恩”与“义”发生冲突时,刺客们会如何选择呢?从豫让刺杀赵襄子的事迹中可以看出,豫让第一次刺杀赵襄子失败,赵襄子感动其贤,释放了他。于豫让而言,赵襄子有救命之恩。但豫让与智伯的君臣之义让他不可能“怀二心”而事赵襄子,更不可能放弃为智伯复仇。智伯的“国士遇之”的恩情与二人之间的君臣之义大于赵襄子的救命之恩,“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因此,豫让最终仍然选择了再次刺杀赵襄子。由此可以看出,当“恩”与“义”发生冲突时,刺客豫让选择了“死名之义”,三击赵襄子衣而后自杀。

    (摘编自高婕《<史记·刺客列传>中的“恩义”关系》)

    1. (1) 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面对赵襄子的拔剑相向,豫让不躲避不反抗,竟然流下眼泪,说明他对青荓之死深感愧疚,也因失去老友黯然神伤。 B . 豫让的复仇之路坎坷,充满艰辛;他三击赵襄子外衣之后的大呼,既是对智伯之灵的告慰,也是对自我心灵的宽慰。 C . 豫让自杀后,其直立的尸体过了许久才轰然倒地,这一超现实的手法,表现了豫让不甘失败、生命顽强的精神品质。 D . 小说的最后一段“河水不枯,墓桥永恒”具有象征意义,它意味着豫让的可贵精神千百年以来世代流传,永不磨灭。
    2. (2) 关于青荓这一人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青荓许久未归且桥下静悄悄的,反常的现象增添了现场的紧张氛围。 B . 青荓在杀死与放走豫让的两难之中选择自杀,体现了他的忠义精神。 C . 青荓形象的塑造主要通过豫让的交代来完成,采用了侧面描写手法。 D . 青荓的出现,推动了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起到了线索人物的作用。
    3. (3) 豫让为智伯复仇,最终不得不以剑三击赵襄子衣服而后自杀,结合文本一、二,谈谈你对豫让价值追求的理解。
    4. (4) “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史记·刺客列传》中的寥寥数语,却在文本一中浓墨重彩,这一改写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
  • 2. (2023高一下·聊城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刘姥姥只听见咯当咯当的响声,大有似乎打萝柜筛面的一般,不免东瞧西望的。忽见堂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秤砣般一物,却不住的乱幌。刘姥姥心中想着:“这是个什么爱物儿?有啥用呢?”正呆时,陡听得当的一声,又若金钟铜磐一般,不防倒唬得一展眼。接着又是一连八九下。方欲问时,只见小丫头子们一齐乱跑,说:“奶奶下来了。”平儿与周瑞家的忙起身,命刘姥姥:“只管坐着等,是时候,我们来请你呢。”说着,都迎出去了。刘姥姥屏声侧耳默候。忽见周瑞家的笑嘻嘻走过来,招手儿叫他。刘姥姥会意,于是带了板儿下炕,至堂屋中,周瑞家的又和他唧咕了一会,方过这边屋里来。

    只见那凤姐儿家常带着紫貂昭君套,围着攒珠勒子,穿着红桃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约银鼠皮裙,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里,手内拿着小铜火筋儿拔手炉内的灰。平儿站在炕沿边,捧着一个小小的填漆茶盘,盘内一个小盖钟。凤姐也不接茶;也不抬头,只管拨手炉内的灰,慢慢的问道:“怎么还不请进来?”,一面说,一面抬身要茶时,只见周瑞家的已带了两个人在地下站着了。这才忙欲起身,犹未起身时,满面春风地问好,又嗔着周瑞家的怎么不早说,刘姥姥在地下已是拜了数拜,问姑奶奶安。凤姐忙说:“周姐姐,快挣起来,别拜罢,请坐。我年轻,不大认得,可也不知是什么辈数,不敢称呼。”周瑞家的忙回道:“这就是我才回的那姥姥了。”风姐点头。刘姥姥已在炕沿上坐下。板儿便躲在背后,百般的哄他出来作揖,他死也不肯,凤姐儿笑道:“亲戚们不大走动,都疏远了。知道的呢,说你们弃厌我们,不肯常来,不知道的那起小人,还只当我们眼里没人似的。”说着,又问周瑞家的回了太太了没有,周瑞家的道:"如今等奶奶的示下。,凤姐道:“你去瞧瞧,看怎么说。”周瑞家的答应着去了。

    这里凤姐叫人抓些果子与板儿吃,刚问些闲话时,周瑞家的回来,向凤姐道:“太太说了,今日不得闲,二奶奶陪着便是一样。多谢费心想着,白来逛逛呢便罢,若有甚说的,只管告诉二奶奶,都是一样。”刘姥姥道:“也没甚说的,不过是来瞧瞧姑太太,姑奶奶,也是亲威们的情分,”周瑞家的道:“没甚说的便罢,若有话,只管回二奶奶,是和太太一样的。”一面说,一面递眼色与刘姥姥。刘姥姥会意,未语先飞红了脸。欲待不说,今日又所为何来?只得忍耻说道;“论理今儿初次见姑奶奶,却不该说的,只是大远的奔了你老这里来,也少不得说了,今日我带了你侄儿来,也不为别的,只因他老子娘在家里,连吃的都没有。如今天又冷了,越想越没个盼头儿,只得带了你侄儿奔了你老来。”说着又推板儿道:“你那爹在家怎么教你了?打发咱们作哈事来?只顾吃果子咧!”凤姐早已明白了,听她不会说话,因笑止道:“不必说了,我知道了。”因问周瑞家的:“这姥姥不知可用了早饭没有?”刘姥姥忙说道:“一早就往这里赶咧,那里还有吃饭的工夫咧,”凤姐听说,忙快传饭来,一时周瑞家的传了一桌客馔来,摆在东边屋内,过来带了刘姥姥和板儿过去吃饭。

    凤姐说道:“周姐姐,好生让着些儿,我不能陪了。”于是过东边房里来,又叫过周瑞家的去,问他才回了太太,说了些什么?周瑞家的道:“太太说,他们家原不是一家子,不过因出一姓,当年又与太老爷在一处作官,偶然连了宗的,这几年来也不大走动,当时他们来一遭,却也没空了他们。今儿既来了瞧瞧我们,是他的好意思,也不可简慢了他。便是有什么说的,叫奶奶裁度着就是了。”凤姐听了说道:“我说呢,既是一家子,我如何连影儿也不知道。”,

    刘姥姥已吃毕了饭,拉了板儿过来,舔唇抹嘴的道谢。凤姐笑道:“且请坐下,听我告诉你老人家。方才的意思,我已知道了。若论亲戚之间,原该不待上门来,就该有照应才是,但如今家里杂事,太烦,太太渐上了年纪,一时想不到也是有的。况是我近来接着管些事,都不大知道这些个亲戚们。二则外头看着这里烈烈轰轰的,殊不知大有大的艰难去处,说与人也未必信罢了。今儿你既老远的来了,又是头一次见我张口,怎好叫你空回去呢。可巧昨儿太太给我的丫头们做衣裳的二十两银子,我还没动呢,你若不嫌少,就暂且先拿了去罢。”

    那刘姥姥先听见告艰难,只当是没有,心里便突突的;后来听见给她二十两,喜得又浑身发痒起来,说道:“嗳!我也是知道艰难的。但俗语说:‘瘦死的骆驼比马还大’,凭他怎么拜,你老拔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粗呢!”周瑞家的在旁听她说得粗都,只管使眼色止她,凤姐听了,笑而不睬,只命平儿把昨儿那包银子拿来,再拿一串钱来,都送至刘姥姥跟前。凤姐乃道:“这是二十两银子,暂且给这孩子做件冬衣罢。若不拿着;可真是怪我了。这串钱雇了车子坐罢。改日无事,只管来逛逛,方是亲戚们的意思。天也晚了,也不虚留你们了,到家里该问好的问个好儿罢。”一面说,一面就站了起来

    刘姥姥只管千恩万谢,拿了银钱,随了周瑞家的来至外面,仍从后门去了。

    (选自《红楼梦》第六回,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刘姥姥通过周瑞家的进了贾府,在等待凤姐的时候,只见小丫头们一齐乱跑,说:“奶奶下来了!”这一描写体现了凤姐在贾家的地位、权势和威严。 B . 周瑞家的传达王夫人的意思,要刘姥姥“若有甚说的,只管告诉二奶奶”,并再次暗示和催促她,这体现了周瑞家的善良和体贴。 C . 刘姥姥说到为难处推板儿说话,并非真要板儿去说些求人的话,而是给自己一点遮掩,这点凤姐也看出来了。 D . 贾府给丫头们做衣服的二十两银子,在刘姥姥那里已经是难得的救急金了,此细节可以看出封建社会贫富悬殊的现实。
    2.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一、二段作者直接运用肖像、动作的正面描写手法,把王熙凤的威严、圆滑、处事周全刻画得栩栩如生。 B . 本文以刘姥姥进荣国府的见闻为线索,对贾府的奢侈生活进行了客观描述,映射出贫富悬殊的鲜明对比。 C . 王熙凤命人传饭这一情节,既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王熙凤的礼节周到,又为她向周瑞家的询问刘姥姥与贾府的关系提供了契机。 D .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先被“匣子”吓一大跳,又见小丫头子们齐乱跑,好容易看见王熙凤,然而见面之后,先叙闲话,再被传饭,饭毕才得到王熙凤的回复,情节曲折顿挫,意味深长。
    3. (3) 从选文中可以看出凤姐是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58分)
  • 3. (2023高一下·聊城月考)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shèng) 笑(shěn)  胡(hé)     发(xínɡ)      中国(lì) B . (jǐn)     舞(yú)  然(chù)     水(yí)       南(fán) C . 者(guàn)  便(bì)  尔(kēng)  养(shàn)     (xiáng) D . 肩(zhì)   踌(chú)   孝(tì)    力(lù)       然已解(huō)
  • 4. (2023高一下·聊城月考)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 无以,则王乎    鼓瑟希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    要项伯     异乎三子者之撰 B . 为长者折枝     共其乏困   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若不阙秦     因人之力而敝之 C . 砉然向然       刑于寡妻   技盖至此乎       盖亦反其本矣       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 D . 足之所履       如土委地   批大郤,导大窾     挟太山以超北海    距关,毋内诸侯
  • 5. (2023高一下·聊城月考)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则曰:平日、平时        今也民之产:规定        以于家邦:治理 B . 乎大国之间:夹处        构怨于诸侯:结怨          中国而抚四夷也:统治 C . 《经首》之会:合乎    彼节者有:间隙          刀而藏之:揩拭 D . 批大郤,大窾:疏通      俯不足以妻子:养活       夫人之力不及此:没有
  • 6. (2023高一下·聊城月考) 对下列各句的解释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非曰能之,愿学焉。(不敢说我有能力,但是愿意学习这些事务。)

    ②唯求则非邦也与。(只有冉有讲的不是国家的事吗?)

    ③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我只用精神去和牛接触不拿眼睛看,感觉器官的作用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

    ④我虽不敏,请尝试之。(我虽然不聪慧,请您尝试着给我讲讲。)

    ⑤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损害秦国却让晋国得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

    A . ③④⑤ B . ①③⑤ C . ②③⑤ D . ①②④
  • 7. (2023高一下·聊城月考)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千乘之国”,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千乘之国是中等国家。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 B . “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后泛指学校。“孝悌”,善事父母为“孝”,敬爱师长为“悌”。 C . “晋侯”“秦伯”中的“侯”和“伯”都是爵位,按照周代制度,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 D . “执事”,在古代有多种意思,①从事工作,主管其事;②有职守之人;③指供役使者,仆从;④办事的官员。《烛之武退秦师》“敢以烦执事”中的“执事”指办事的官员。
  • 8. (2023高一下·聊城月考) 下列各句中,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于楚也/贰:从属二主           会同,端章甫/如:比如 B . 因人之力而之/敝:损害           挟太山以北海/超:赶超 C . 王若其无罪而就死地/隐:隐藏     越国以远/鄙:把……当作边邑 D . 謋然已解,如土地/委:卸落       之以饥馑/因:接续
  • 9. (2023高一下·聊城月考) 下列各句中,实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乎百姓之谓我爱也/宜:应当        又欲肆其西/封:使……成为疆界 B . 足以察秋毫之末/明:视力          夫子之/哂:微笑 C . 臣之所好者道也,乎技矣/进:进入   不为者与不能者之何以异/形:表现 D . 比及三年,可使有勇/比及:等到      于我心有戚戚焉/戚戚:悲伤
  • 10. (2023高一下·聊城月考) 下列文言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牛何之 ②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③构怨于诸侯 ④未之有也 ⑤以吾一日长乎尔

    ⑥佚之狐言于郑伯曰⑦敢以烦执事 ⑧天下可运于掌 ⑨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⑩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A . ①④/②③⑥⑩/⑤⑦⑧/⑨ B . ①④/②/③⑤⑥⑧/⑦⑩/⑨ C . ①②/④⑨/③⑥/⑤⑧/⑦/⑩ D . ①②④⑦/⑤/③⑥⑧/⑨⑩
  • 11. (2023高一下·聊城月考) 下列词类活用分类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章甫  ②可使有勇   庠序之教  ④是以君子庖厨也   ⑤晋函陵   ⑥士臣         ⑦良庖更刀   ⑧烛之武退秦师   ⑨共其乏困   ⑩邻之 , 君之薄也

    A . ①⑤/②⑨/③⑩/④⑥⑧/⑦ B . ①⑤/②⑨⑩/③④/⑥⑧/⑦ C . ①⑤/②③⑨/④⑩/⑥⑧/⑦ D . ①⑤/②⑨/③④⑩/⑥⑧/⑦
  • 12. (2023高一下·聊城月考) 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大国之间                  恢恢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B . 然则一羽不举                夫晋, 何厌有? C . 批大郤,导大窾,其固然      人之力而敝之 D . 王若隐无罪而就死地         失所与,不知
  • 13. (2023高一下·聊城月考) 下列各项对文化常识的介绍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它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著作,相传它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B . 《庄子》一书,是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所著,富有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擅长用寓言故事来说明道理。《庖丁解牛》是一篇寓言故事,选自《庄子·养生主》。 C . 《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八书、十表,共五十余万字,叙述了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约3000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D . 按古代礼仪,帝王与臣下相对时,帝王面南,臣下面北;宾主之间相对时,主面朝东,宾面朝西;长幼之间相对时,长者面朝东,幼者面朝西。
  • 14. (2023高一下·聊城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寡人之于国也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王无岁  罪:归咎,归罪 B . 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兵:兵器、武器 C . 罟不入洿池  数:多次 D . 涂有饿莩而不知  发:指打开粮仓,赈济百姓
    2.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 . ①河东凶亦                ②填鼓之,兵刃相接 B . ①涂有饿莩不知发             ②是何异于刺人杀之 C . ①邻国民不加少              ②数口家可以无饥矣  D . ①善假于物也                   ②寡人之国也
    3. (3) 下列有关文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梁惠王认为自己在治理国家方面已经费尽心力了。因为他在灾年能迁徙灾民,调运粮食,及时救荒。 B . 孟子通过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使梁惠王认识到他只是做了一些救灾的好事而已,本质上与邻国并没有区别。 C . 孟子是反对诸侯间的无休无止的相互征战的,一句“王好战,请以战喻”充分地把这种思想表露了出来。 D . 在使梁惠王明白了自己做法的基础上,孟子提出了自己关于民本的终极理想,“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4. (4) 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②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 15. (2023高一下·聊城月考) 比较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

    垓下歌

    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大风歌

    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1. (1)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两首诗的体裁相同,都是楚辞体,这类作品的基本特征是富有抒情成分和浪漫气息,句子参差不齐,形式自由,句中多用“兮”字。 B . 两首诗的题材相同,都是以楚汉之争为背景,都是抒写重大历史变革时期重要历史人物的人生际遇及其在某个历史瞬间的复杂情怀。 C . 两首诗的表现手法有相同之处,首句都运用了夸张的艺术手法,以个人为切入点,渲染了自己的英雄形象。 D . 两首诗的抒情方式有相同之处,都是缘事生情,因情放歌,无意为诗而成绝唱,发自肺腑的英雄心曲,尽收时代风云于诗中。
    2. (2) 这两首诗表达了两位盖世英雄的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 16. (2023高一下·聊城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问志,四个弟子分别回答了自己的志向,也引发孔子不同的评价,其中“ ”两句交代了子路的回答让孔子微微一笑的缘由。
    2. (2)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 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咏而归。
    3. (3)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
    4. (4) 《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
    5. (5) 烛之武说退秦军后,晋文公非常气愤。晋国大夫子犯请求攻打秦军,然而晋文公认为“不可”,他说“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他又说“”,这是不仁道的;“”,这是不明智的;“以乱易整”,这是不符合武德的。于是晋文公对子犯说“吾其还也”,晋国军队就离开了郑国。
    6. (6) 《鸿门宴》中表达大丈夫应不拘小节意思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13分)
  • 17. (2023高一下·聊城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窦娥是关汉卿塑造的光照千古的形象。她具有柔顺善良、勇于自我牺牲,又倔强坚定、生死不渝其志。她悲剧的一生是“生不逢时命坎坷,六月飞雪旱三年”的生动写照。从她的身上,可以看出我国劳动人民的优良品格。她年轻守寡,但很是孝顺,对婆婆全心全意。当官吏要对蔡婆用刑时,她用自己的生命解救婆婆于危难;临刑之前,央告公人们往后街走,怕在前街遇见婆婆,让老人伤心。( )。

    她对蔡婆的关心、照顾_____,但并不是毫无条件地逆来顺受;反之,她认为不合理的事情,便要据理力争,甚至严词责备。当蔡婆引狼入室的时候,她极力劝阻蔡婆。她不听张驴儿的_____,不受他的调戏侮辱,更不受他的威胁逼诱。一句话,她是个硬骨头,不屈服于任何恶势力。她敢于痛骂官吏,痛骂代表至高无上权力的天地鬼神。痛快淋漓的_____,直问得“天地”也哑口无言。她被_____在内心深处的怒火像火山一样迸裂出万丈火焰,照亮黑暗,烧毁不平。这是窦娥性格的另一个方面,也是最主要的方面。

    1. (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她具有柔顺善良、勇于自我牺牲,又倔强坚定、生死不渝其志的性格。“生不逢时命坎坷,六月飞雪旱三年”是她悲剧的一生的生动写照。 B . 她柔顺善良、勇于自我牺牲,又倔强坚定、生死不渝其志。她悲剧的一生是“生不逢时命坎坷,六月飞雪旱三年”的生动写照。 C . 她具有柔顺善良、勇于自我牺牲,又倔强坚定、生死不渝其志。“生不逢时命坎坷,六月飞雪旱三年”是她悲剧的一生的生动写照。 D . 她具有柔顺善良、勇于自我牺牲,又倔强坚定、生死不渝其志的性格。她悲剧的一生是“生不逢时命坎坷,六月飞雪旱三年”的生动写照。
    2. (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这是她性格的一方面。然而对婆婆的要求却仅仅是死后过年过节时的半碗儿浆水饭、一陌儿纸钱 B . 然而对婆婆的要求却仅仅是死后过年过节时的半碗儿浆水饭、一陌儿纸钱。这是她性格的一方面 C . 然而对婆婆的要求却仅仅是死后过年过节时的半碗儿浆水饭、一陌儿纸钱。这就是她的性格 D . 她的性格就是这样。然而对婆婆的要求却仅仅是死后过年过节时的半碗儿浆水饭、一陌儿纸钱
    3. (3)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无所不至     巧舌如簧       询问       压迫 B . 无微不至     花言巧语       质问       压抑 C . 无微不至     花言巧语       询问       压迫 D . 无所不至     巧舌如簧       质问       压抑
  • 18. (2023高一下·聊城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佩洛西为何不顾唾声一片,也要执意窜访台湾?此等恶意挑衅,并非纯属个人行为,其背后美国政府和美国政客的反华野心  ①  

    佩洛西出生于政治世家,长期生活在美国东部“机器政治”的文化氛围中,  ②  不学以能,逐渐成长为一名只顾私利的典型政客。其人一直以“人权卫士”标榜,却对美国酷刑审讯所谓“恐怖主义嫌疑人”的事实   ③  ;她称香港的骚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而国会山的骚乱则令她“心碎”;她为所谓的“香港民主”大声疾呼,却只字不提英国在香港的殖民镇压。

    佩洛西本身还是一个职业生涯内多次用出格的方式企图吸引公众目光的不折不扣的投机分子和甘愿受意识形态驱使的彻头彻尾的极端反华分子。台湾资深媒体人黄智贤说:“她个人很享受作为政客带来的声名,丝毫不排斥通过作秀夺人眼球。如果记者的镜头不在她身上,她反倒不自在。”苏州大学客座教授高志凯称佩洛西是“世界麻烦制造总监”,她关心的根本不是台湾人民的利益。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成四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四、作文(50分)
  • 19. (2023高一下·哈尔滨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从山脚到山巅,不只是登顶;从起点到终点,不只是到达;从春种到秋收,不只是收获;从蓝图到实现,不只是结果;从入学到离校,不只是毕业;从孩童到耄耋,不只是成熟。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

    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