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 记载 |
《甲骨文字典•疆》 | “弓”表示武器、尺具,“土”为大地,“畺”表示领地边界 |
《左传•成公十三年》 | 晋厉公遣人指责秦“倾覆我社稷,帅我蝥贼,以来荡摇我边疆” |
《史记•秦始皇本纪》 | “圣法初兴,清理疆内,外诛暴强……外攘四夷,以安边境” |
《汉书•王吉传》等 | “禹迹九州”“汉疆九州”“六合同风,九州共贯” |
20世纪70年代 | 欧洲理事会禁止美国、加拿大过量激素牛肉进口 |
20世纪90年代 | 美、加向WTO起诉,欧盟因未能证明激素牛肉有害而败诉 |
21世纪初期 | 欧盟诉美、加持续对欧制裁,WTO调查裁定美加败诉 |
2012年 | 美、加解除对欧制裁,欧盟增加不含激素牛肉进口,争端解决 |
材料一:中国历史也是一部抗灾斗争史。从先秦至明清,逐渐建立了赈贷、平粜、蠲减、贫分、移民等体系完备的救灾赈济的荒政制度。范仲淹任杭州知州时,遇杭州大旱,吴中大饥,饿殍枕路。范仲淹实施了荒政三策:一是发放粮食并鼓励民众存粮,增高米价至180钱,四方商人争相进米,粮价回落至斗120钱。二是大兴土木,“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兴造寺庙、粮仓、吏舍,日役千夫。”三是竞渡宴游。“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范仲淹“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于公私者,日无虑数万人。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荒政之施,莫此为大”。
——摘编自邓拓《中国救荒史》沈括《梦溪笔谈》
材料二:1876-1878年,华北、西北等省持续三年大面积干旱,这场被称为“丁戊奇荒”的特大灾荒和其后流行的瘟疫,造成上千万人口的死亡。清政府财政困难,主要靠民间赈济,江南士绅自发到华北赈灾,赈灾的重点对象是儿童。外国教会也积极赈灾。洋务派地方大员参与赈济的整个过程。在军务、洋务和赈务发生复杂交织的情况下,洋务派“求强”“求富”活动出现顿挫。洋务派出现了主张农工商各部门相弥相补、发展近代工商业和近代农业以减灾备荒的思潮,并主张建立官、商、民多种力量相结合的救灾备荒体系。
——谢高潮《晚清洋务派恢复社会经济的荒政主张与活动》
材料三:法国历史学家费尔南•布罗代尔提出了著名的历史研究三时段理论。布罗代尔有关历史的三时段理论,即人类历史发展分长时段、中时段和短时段,对应着历史的地理时间、社会时间和个体时间。地理环境是决定历史演进的根本要素,因为地理环境因素,变化极其缓慢;制度、法律、习惯等社会演变相对缓慢;普通人个体是历史活动的重要参与者。
——王伟《布罗代尔史学研究》
材料:一朵洁白的棉花,串联起横跨数百年的世界近现代史。棉花产业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历程,其中,世界棉花种植者、制造商和消费者之间的空间关系不断变化。公元11世纪之前,世界上只有南亚、东非及美洲中部生产棉花,此时棉花产业发展非常缓慢。1500年前后,随着新航路开辟及殖民扩张的推进,一个由欧洲人主导的,将亚洲、非洲、美洲紧密联系起来的贸易体系逐渐形成了。18世纪蒸汽机的出现,带来棉纺织技术革命,到了1860年,整个欧洲,特别是英国,已经成为世界棉花网络的中心。19世纪末,随着垄断资本主义形成,“棉花资本主义”的扩张,帮助殖民主义掠夺了全球南方的资源和劳动力,但它也激发了全球南方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并开启了新兴国家积极地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特别是印度、中国等国,当地的资本家更是将棉花视为民族主义振兴的象征。当棉花在亚洲再度兴起之时,欧洲的棉花产业开始走向衰落。
——摘编自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
围绕材料,就材料整体或某一方面自拟一个论题,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相关知识予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文化外交是主权国家利用文化手段实现对外文化战略目标的一种外交手段。新中国成立至今,文化外交成果丰硕,形成了完整的战略布局。但在国际上中国文化外交仍然存在很大挑战。
时间 | 主张 | 成就 | 挑战 |
新中国成立时期 | 反对霸权、支持第三世界、和平共处、平等互利、相互吸收 | 与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展开文化交流与合作 | 美苏冷战 霸权主义 |
文革时期 | 文化外交曾一度停顿 | 乒乓外交 | / |
改革开放时期 | 求同求和与全面参与 | 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 与123个国家签订文化合作协定, 与160多个国家文化往来, 与数千个世界文化组织保持联系 | “文明冲突论” “历史终结论” “中国威胁论” “中国崩溃论” |
新时代 | 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 以我为主、兼收并蓄 | “一带一路” “人类命运共同体” 北京冬奥会、《流浪地球》 中国式现代化 | 关闭孔子学院 限制留学生 “阴间滤镜” “双重标准” |
——摘编自杨悦《新中国文化外交70年——传承与创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