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 | 厉行移民实边政策,但由于没有做好安置、扶助工作,遭至民怨沸腾,甚至引起 农民起义。 |
西汉 | 对移民的经济投入甚巨,对于迁徙途中的百姓,“衣食皆仰给县官。数岁,假予 产业,使者分部护之,冠盖相望,其费以亿计,不可胜数”。 |
东汉 | “令郡国募人无田欲徙它界就肥饶者,恣听之。到在所,赐给公田,为雇耕佣, 赁种饷,贯与田器”。 |
材料一:伴随这阵阵悦耳的驼铃和漫天的黄沙,葡萄、苜蓿、石榴、胡麻、胡桃、胡葱等作物来到中国,葡萄和石榴的引种最为典型。葡萄最早为古埃及人栽培,后来被传到地中海沿岸。《史记》中“葡萄”写作“蒲陶”,就是希腊文Botrus的音译。当时中国不仅引进葡萄,还带来了葡萄酿酒技术。石榴原产于波斯,中亚、南亚、西亚也都有悠久的栽种历史。古代波斯的女神阿娜希塔、西传地希腊的赫拉女神、南传地古印度的鬼子母神诃梨帝,都把石榴作为自己的圣物,而她们又都是生育女神。
——摘编自李兰芳《地图上的中国史》
材料二:两汉魏晋时期,中亚地区小国林立。随着两汉政府同匈奴战争的胜利,中原王朝的势力和影响也逐渐渗透西域,大宛、康居和大月氏等国与中原王朝关系趋于热络。南北朝时期,中原形势发生重大变化,西亚萨珊波斯在公元3世纪兴起后,导致贵霜帝国逐渐衰落。隋唐时期,随着中国国力强盛,与中亚的联系进一步加强,唐朝在中亚设立羁縻府州。中亚粟特地区正式出现的安、康、米等昭武九姓国家也频繁与中原王朝发生联系,嗣后因阿拉伯人向中亚扩张,及唐王朝与阿拉伯的势力在中亚交锋,这种联系更加密切。安史之乱后,唐王朝无力西顾,逐渐丧失对中亚的控制。
——摘编自张国刚《中西文化关系通史》
材料三:习近平同志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努力拓展改革发展新空间》中指出:“我国是‘一带一路’的倡导者和推动者,但建设‘一带一路’不是我们一家的事。”“我们要在发展自身利益的同时,更多考虑和照顾其他国家利益。”“‘一带一路’建设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各参与国的合唱。”
——摘自《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努力拓展改革发展新空间》
材料:19世纪:印度工业衰退。
1800-1850年:欧洲蒸汽驱动工业能力急剧增长。
1805-1849年:默罕默德•阿里统治埃及并提倡工业化。
1831-1848年: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1835-1918年:美国企业家安德鲁•卡内基在世。
1839年:英国迫使埃及终止对棉花工业的保护。
1853年7月8日;佩里驶入东京湾。
19世纪中叶:着重军事技术的日本工业化。
1860年:农民革命控制大片中国领土;英法联军占领北京。
1861年:俄国的农奴制改革;中国“洋务运动”。
1871年:德国的统一和德意志帝国的建立;巴黎公社革命。
1868年:日本的明治维新。
1877-1900年:日本对外贸易额增长10倍。
19世纪90年代:美国的钢产量两倍于英国。
1895年:日本在争夺朝鲜控制权的战争中打败中国。
——摘编自[美]非利普•费尔南德兹一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上述材料是19世纪世界发生的部分重大事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归纳不少于两个阶段特征。示例:“科技快速发展的世纪”,考生归纳的阶段特征不能与示例重复;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摘自赵福寿主编《邢台通史(下)》
“联合国组织”是由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获得胜利的同盟国于1945年建立的国际组织,其目标是做其前身“国际联盟”没有做到的事:保证国际和平。与国联不同,联合国有一个具有强大执行力的“安全理事会”机构,安全理事会具有广泛的权威,包括采取抵御侵略的海、陆、空军行动的权力。“联合国大会”只能辩论问题,并向安理会建议采取行动。过去50年间,这些机构在世界事务中起着极其重要的积极作用,但是,联合国在政治、军事领域的表现还很令人失望。
——摘编自[美]菲利普•J.阿德勒、[美]兰德尔•L.波韦尔斯《世界文明史》
——摘编自洪再新《中国美术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