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红山文化的手工业发展水平领先全国
②商王朝发源于辽河流域
③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
④辽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地之一
辽宁省图书馆馆藏《学易记》
记载 | 出处 |
“圣谕十六条首著敦孝悌以重人伦,良有以也。” | 休宁古林黄氏《祠规》 |
“百姓无君臣之分,只有钱粮是奉君王的。⋯⋯每年钱谷务先完粮,而后作别事。” | 南关许余氏《家训》 |
“王法者,朝廷所设,以治吾民者也。⋯⋯故为绅为士为民皆当畏法 | 绩溪梁安高氏《祖训》 |
单位:% | 棉纱 | 面粉 | 卷烟 | 火柴 | 水泥 | 植物油 | 肥皂 |
产量增产 | 12.3 | 424 | 164 | 283 | 118 | 218 | 220 |
产量增加 | 43.8 | 58.5 | 106 | 70 | 291 | 169 | 132 |
图:尤卡坦半岛古代金字塔遗址
材料一:
金文的“学”和“教”
材料二:《汉语大字典》中认为“学”的构意有两种:“古文字或从臼持爻以教膝下之子,或从子学爻于大人膝前。”“爻”可以理解为与“数”有关的算筹。“冖”是房屋的样子;“臼”是在“爻”的两边,是人两只手的样子;“支”是人手持鞭子的象形,理解为击打、敲击;“子”是幼儿的象形。“教”字的形由三部分构成:子、攵和爻,上面已经解释了这三个部件的含义。“教”在《说文解字·教部》解释为“上所施下所效也。从支从孝。凡教之属皆从教。”
——庄轩《浅谈从汉字看中国古代教育特点》
材料三:希腊人有两个词表示教育,一是Agoge,一是Paideia。Agoge意为指引、约束、管教。Paidia意为儿童运动或游戏。Paideia并不包括强迫儿童做些什么,而更多的是指导儿童的自发活动,其中既包括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的指导和培养,又包括儿童在活动中、在受教育中,身心得到自然而和谐的发展,雅典人所理解的教育就是这样。
——李立国《古代希腊教育》
材料:在孟德斯鸠的政治经济学论述中,商业精神与征服精神是一组核心概念。他认为,“商业精神”的首要特质是和平:商业是交换活动,交换的本质是相互依赖,“一方以购入获利,另一方则以出售获利,一切联合均以相互需要为基础”。与之相反,“征服精神”是排外的、敌对的,是一方获利,另一方必然受损的“零和关系”。在孟德斯鸠看来,“商业精神”有着天然的进步意义:首先,交往拓宽眼界,丰富知识。在这种意义上,“商业精神”就代表了启蒙。其次,知识的进步来源于交往的实践,技术以及航海技能的发展得益于航海实践,实践破除了迷信,带来了真知。再有,商业的发展从来不是一帆风顺,而是诞生于逆境,并饱受折磨,而商业本身不仅助人摆脱逆境,塑造安全和丰裕的生存空间,而且也是一种限制政治权力的有效手段。
——摘编自张弛《孟德斯鸠论商业精神与征服精神》
《耳语者:斯大林时代苏联的私人生活》是英国历史学家奥兰多·费吉斯深入探索斯大林时期个人和家庭生活的口述历史著作。但也有学者批评“书中俯拾即是的史实错误比瓦隆布罗萨秋天的落叶还要多”。以下为该著作中的部分史料内容:
历史上的全球化与“逆全球化”
发展阶段 | 标志事件 |
第一轮全球化 | 最早有记录的全球化始于中国汉朝的“丝绸之路”。但国外主流文献把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作为第一轮全球化的开端。 |
第二轮全球化 | 发轫于18世纪60年代的第一次工业或技术革命把全球化推向高潮,并被看作为第二轮全球化的起点。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终结了第二轮全球化。 |
第三轮全球化 | 由美国主导延续至今的第三轮全球化,萌发于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 |
“逆全球化” |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逆全球化”浪潮开始涌现。 |
——整理自万广华,朱美华《“逆全球化”:特征、起因与前瞻》
根据表格内容和所学知识,以全球化为话题展开论述,题目自拟,要求论证详实,线索清晰,条理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