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

更新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46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21分)
  • 1. (2023七下·齐河月考) 下列加点词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红(yīn)然(hè)元(xūn)乎不同(jiǒng) B . 下(luó)胡(jì)语(lán)气冲牛(dǒu) C . 古(gèn)厌(wù)曲(quán)热情澎(pài) D . (hè)木(jī)默(qiè)慷慨淋(lí)
  • 2. (2023七下·齐河月考)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可歌可泣鲜为人知截然不同锋芒必露 B . 马革裹尸燕然勒功契而不舍群蚁排衙 C . 九曲连环炯炯有神荒草凄凄浩浩荡荡 D . 当之无愧妇孺皆知钻之弥坚一拍即合
  • 3. (2023七下·齐河月考) 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   这道数学题解题步骤繁多,而且有三个答案,真可谓扑朔迷离 B .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3年4月20日8时2分,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平日里鲜为人知的地方立即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C .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邓稼先的一生。 D . 几年没见,调皮捣蛋的小军变成了一个品学兼优的小伙子,再也不是当年的吴下阿蒙了。
  • 4. (2023七下·齐河月考) 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对这一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B .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C . 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 D . 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
  • 5. (2023七下·齐河月考)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交警部门加大了巡查整治力度。 B . 学校开展地震安全常识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同学们的自我安全保护。 C . 学生能够熟练而规范地书写正楷字,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语文课程标准》对汉字书写要求的标准。 D . 完善食品安全法规,规范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提高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了。
  • 6. (2023七下·齐河月考)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资治通鉴》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有惊人长进而令鲁肃叹服的故事就选自于其中。 B .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的一首长篇叙事诗,是乐府民歌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以“木兰是女郎”为构思核心,既展现了木兰的英雄气概,更表现了她的少女情怀。 C . 《回忆鲁迅先生》的作者是现代女作家萧红,主要作品有小说《生死场》《呼兰河传》。 D . “卿”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博士”是古代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大兄”是古代对朋友辈的敬称;古代西北部民族被称为“胡”;《木兰诗》中在一起行军打仗的士兵被称为“火伴”。
  • 7. (2023七下·齐河月考) 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中国文字,却是不然。

    ②且如一个天字,本是苍苍的天,引申为最尊的称呼,再引申为自然的称呼。

    ③所以有《说文》《尔雅》《释名》等书,说那转注、假借的道理。

    ④若在他国,引申之义,必有语尾变化,不得同是一字,含有数义。

    ⑤三义不同,总只一个天字。

    ⑥中国文字,与地球各国绝异,每一个字,有他的本义,又有引申之义。

    A . ①②⑤⑥④③   B . ⑥④①②⑤③ C . ①②⑤③④⑥      D . ⑥②⑤④①③
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3分)
  • 8. (2023七下·齐河月考)   古诗文默写。
    1. (1) 《孙权劝学》中的吕蒙劝鲁肃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以解释自身变化的语句是: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 (2) 常用来描述诸葛亮的一句话“ ,死而后已”正好也可以准确地描述“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院士的一生。
    3. (3) 《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出征前紧张繁忙、周密有序的预备情形的几句是:
    4. (4) 《凉州词》诗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木兰诗》中有相似的两句诗是:  ,
    5. (5) 《木兰诗》中运用对偶写边塞夜景和军营寒苦:  ,
    6. (6) 《木兰诗》中,多次运用互文手法,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请再写出一句:
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2分)
  • 9. (2023七下·齐河月考)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回顾“两弹”实验秘闻

    罗 坪 1964年,张其彬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分配到酒泉基地,作为技术员参与原子弹、导弹结合实验,那年他28岁。

    张其彬到基地后,与基地所有的科技工作人员一起,夜以继日地进行认真仔细的实验前准备。两弹的发射日期,定在了 1966年10月27日。

    然而,在实验前一天清晨,戈壁滩天气陡变:大风呼啸,天昏地暗……如此恶劣的天气,实验还能否如期进行?下午三四点到实验场时,张其彬和大家都很担心。按规定,风速超过 15米/秒,温度超过零下11摄氏度,就不能进行这个实验了。而当时最大风速达25米/秒,气温降至零下十几摄氏度。但在征求了气象专家的意见后,中央果断决定实验如期进行,所有的设备、人员按计划进场。

    据张其彬回忆,由于风沙太大,能见度太低,十几米外已视物不清。下午三四点,天空昏暗如夜,车队进场时,不得不集体编队打开大灯,一辆接一辆地紧跟着向目的地进发。车跟太紧怕造成追尾,稍一拉开距离,车就可能走丢。负责运载导弹和原子弹去两个地方进行测试的车队,竟然沿着电线杆走迷路,在走岔了 50多公里才回归正途,3个多小时后终于到达目的地。

    10月26日下午5时,仪器终于检测完毕,但是大风又带来了另一个难题——无法将导弹在风中顺利地竖到发射架上,只有组织人力拉绳子。开始时,16个人拉还不行,后来又增加了12个人。28个人拽着、扶着、拉着,配合着吊车,慢慢把导弹吊起来,再慢慢放下去,总算艰难地完成了这道程序。

    按计划, 10月27日发射核导弹。为防止意外事件,当时兰新铁路停运,数百万群众紧急转移疏散。26日21时,地面准备工作完成,按要求,基地所有人员全部撤出。而地下室负责发射控制的,只留下了包括张其彬在内的七个人。当时的两弹结合发射塔,距离他们七人所在的地下控制室大约100米、深度4米。

    地下室面积总共十几平方米,一旦出现意外,谁也不能保证活命。于是,张其彬在日记本上写下了这样的句子勉励自己: 张其彬如今坦然承认,当时心里很清楚核武器实验的危险性。那时两弹结合的实验尚属秘密,不能明说,所以只能将其隐喻为“战斗”。此后,人们把当时留在现场的七人誉为“七勇士”,又称“敢死队”。

    10月27日晨8时45分,距发射仅剩下15分钟。在这最后15分钟里,张其彬跟操作员们一起进行最后的调试。十几平方米的小控制室里,满满当当的设备仪器在工作中散发出的热量,使室内温度迅速升高。室外地面上零下十几摄氏度,地下室里却是零上40多摄氏度。紧张忙碌中,七勇士汗流浃背,一个个热得头昏脑涨。

    张其彬称,不像现在电视上演的要喊点火,按按钮。当时他们就是按照程序,拧动钥匙。 8时59分,参谋长下达命令:一分钟准备,开始倒计时!上午9点按时发射。地下室里,七勇士各有分工,聚精会神地眼睛紧盯着仪器。一片静寂中,只听表在嘀嗒嘀嗒地响,心在怦怦怦地跳……五、四、三、二、一,——发射!

    一阵火焰喷射,导弹携原子弹呼啸着腾空而去,转瞬间消失在浩瀚无垠的天幕。顾不上欢呼,也没有等到原子弹爆炸,七人中的徐虹、颜振清、刘启泉三人冲出了控制室。按照规定的程序,这时他们必须开始工作,基地上还有许多发射后的任务等待着他们。几分钟后,张其彬冲了上来喊道:爆炸了!当时大家的眼睛都湿润了。

    (选自《人民周刊》,有删改)

    1. (1) 本文按照 顺序,以 为线索行文。
    2. (2) 文中有多处环境描写,请任选一处,谈谈其作用。
    3. (3) 文中画线部分引用了张其彬日记中的话,有什么好处?
    4. (4) 你认为地下控制室留守的七个人,是否堪称“勇士”?请结合文意,阐述理由。
  • 10. (2023七下·齐河月考)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夕颜花儿开

    麦淇琳

    ①夏夜,屋里闷热,走到院内,篱笆的藤蔓上开着大朵的夕颜花,幽芳四溢。我在花前徘徊,心知只要天一亮就看不到夕颜的绽放,心里不免感到惆怅。墙角石缝中坚韧的野草,在微风中轻轻摇动。一个 16 岁女孩的脸,渐渐浮现出来。

    ②第一次见到她时,她穿的是一身湖兰色的衣衫,发间系着白色发带,黑亮的眸子漾着灵动和朝气。那个暑假我们一家刚搬到鼓新路不久,天刚蒙蒙亮,我散步到了附近的八卦楼。 阳光下,一朵洁白的夕颜花,在铁栏杆上簇叶而生,像是一轮落在凡尘里的满月。

    ③我满心欢喜,看了又看,可转瞬间,那花瓣顾自闭拢,泛黄,最后皱缩在一起,蜷曲成很小的一团。正叹息间,身后传来一个清亮的声音:“夕颜花常在夜里开放,在清晨凋零。”回头时,看到一双晶莹的大眼睛,一个女孩手提一个大篮子,很乖巧聪灵地站在我面前。

    ④女孩很与人亲近,很快我就知道了,她叫霜菊,比我还小两岁。也知道她父母身体都不好,母亲常需要抓药调养,父亲前几日才动的手术,她要代替父亲去海边抬海蛎到市场上卖。

    ⑤霜菊看看我又看看那消瘦的夕颜花,十分高兴地说:“我家里还有些去年的种子,若姐姐喜欢这小花,明日我给你带些来,种在花盆里,无需多少时日就能发芽长叶。”

    ⑥第二天,我依约去市场找霜菊,刚走到菜市口,就见霜菊挑着担子在前面走。两头的篮子很沉,走一步就晃一下。我正要喊霜菊,一个戴袖章的治安员拦住了她:“有照吗,谁许你在市场摆摊的?”霜菊放下扁担,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纸,递给治安员。

    ⑦“苏志强……这不是你吧?”霜菊小声地说:“叔叔,这是我爸办的照,这几日他病了,我替他来摆摊的。”

    ⑧“不行,各个都像你这样,我们还怎么管理?”我推开拥挤的人群向前,从布兜里掏出路上买的瓶装甘蔗汁递过去,为霜菊求情。治安员看看霜菊瘦弱的模样,这才摆摆手走开,霜菊翘起嘴角,眼睛里明显闪烁出许多惊喜来,连忙从兜里掏出一个用花手绢包裹的东西给我。打开,二十多粒黑色细小的种子安静地躺在手绢里。

    ⑨这天早晨十点多钟,我在院内支起画架,手握画笔在纸上飞舞。霜菊着一身蓝,捧一盆绿萝慢悠悠地进来。我抬头注视,见她身边开着一丛紫阳花,衬得人亭亭玉立,宛如画中。

    ⑩“呀!姐姐你在作画吗?”霜菊连忙放下手中的绿萝,跑到身边,手触摸着画板,喃喃说着:“画笔和画板就是天堂啊。”我看到霜菊的眼睛里闪着耀眼的光芒,霜菊又缓缓地说:“将来我也要去美术学院学画。”想到霜菊的家庭环境,这个愿望恐很难达成,我沉默着……

    ⑪夕颜开花的某个夜里,霜菊的母亲终于没能扛住病魔的摧残。我见到霜菊的时候,她明显瘦了, 眼睑处还有未干的泪痕,但眼里的光却充满了坚毅。此后,霜菊既要为家计奔波,还要照顾父亲,而我也为准备高考而忙碌起来,渐渐与她少了联系。后来我到外地读书,关于霜菊的记忆也渐渐淡去。直到有一天,我在学校听完一场美术讲座,出来的时候,见一个身穿湖兰色长裙的女孩从 Z 型楼梯走过,就这样穿过时光,轻触我记忆的缝隙。我以为我已经忘了她,可她却忽然在我记忆的底片上显影。

    ⑫我一直以为霜菊仍然居住在鼓浪屿的小民房里,或许被生活折磨得面目全非。可她这些年不仅把父亲照顾得很好,还坚守本心,考上我所在的这所美术学院。我很奇怪,她是怎么从生活的沼泽里走到自己的目的地。

    ⑬霜菊说,夕颜也叫夜光花,它常在夜里开放,在清晨凋零,即便生命是娇嫩而短暂的,夕颜也有一颗寂静而勇敢的心,让自己拥有生命不可抗拒的向上力量,摇曳出斑斓姿彩,兀自温暖,兀自清香……

    (选自《新青年》2018 年 10 期)

    1. (1) 文章回忆了“我”与霜菊交往的三件事情,请分别加以概括。

      ①“我”与霜菊因夕颜而相识,

      ②霜菊送“我”夕颜花种子

      ③霜菊看见“我”画后

    2. (2) 结合上下文,根据要求,品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阳光下,一朵洁白的夕颜花,在铁栏杆上簇叶而生,像是一轮落在凡尘里的满月”。

      ②“霜菊连忙 放下手中的绿萝, 到身边,手 触摸着画板,喃喃说着:‘画笔和画板就是天堂啊’”一句中,划线词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

    3. (3) 文章第11段写霜菊“眼睑处还有未干的泪痕,但眼里的光却充满了坚毅”,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4. (4) 文章以“夕颜花儿开”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概述。
四、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6分)
  • 11. (2023七下·齐河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ㅤㅤ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 , 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

    ㅤㅤ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少南渡,姊夫邓当。当为孙策将,数讨山越。蒙年十五六,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归以告蒙母,母恚欲罚之,蒙曰:“ 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母哀而舍之。

    《吕蒙传》

    【注释】①恚(huì):愤怒地、生气地。

    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但当涉猎

      ②大兄何事之晚乎

      姊夫邓当

      随当击贼

    2. (2) 下列句中“以”的意义与用法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 蒙辞军中多务 B . 钱覆其口 C . 告蒙母 D . 刀劈狼首
    3. (3)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②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4. (4) 从【甲】【乙】两篇文章可以看出吕蒙是一个怎样的人?
五、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7分)
  • 12. (2023七下·齐河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溪居即事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1. (1) 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第一二两句的画面。
    2. (2) 三四句中“疑”“急”二字用得极妙,请简析其表达效果。
六、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 13. (2023七下·齐河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对“两弹元勋”邓稼先来说,进行艰苦试验研究的戈壁滩,是一缕芬芳;对鲁迅来说,长妈妈买来的《山海经》,是一缕芬芳;对光未然来说,汹涌澎湃的黄河,是一缕芬芳;可宗璞来说,瀑布般开放的紫藤萝,是一缕芬芳………

    你的生活中,也一定有那么一缕芬芳,幸福了你的岁月,温暖了你的时光。

    请以“生命中的那一缕芬芳”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文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②不得引用、抄袭本试题卷阅读部分的材料;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④书写规范,字迹工整,不少于600字。

七、其他(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 14. (2023七下·齐河月考)   “天下国家”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孟子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个人与国家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每个人对自己国家的热爱,都是近乎本能的。在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中,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得以凝聚、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动力。为此学校开展“家国天下”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 (1) 【活动一:书诗句】请写出一句你所熟悉的爱国诗词或名言。名言: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周恩来
    2. (2) 【活动二:探踪迹】擦亮记忆的星空,你会发现历史上的爱国人物如闪烁的群星。请列举一位你最喜欢的爱国名人,并说说你喜欢他(她) 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