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69中学2022-2023学年度七年级下学期...

更新时间:2023-05-25 浏览次数:47 类型:月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 1. 阅读下面语段,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中华大地从古至今,都不缺少民族英雄,国之楷模。闻一多面对反动派的枪口,慷慨淋漓,气冲牛, 声震天地;志愿军战士淳朴谦、坚韧刚强;两弹元邓稼先负重前行、而不舍的事迹,妇孺皆知;医护人员奔走疫情防控一线,呕心沥血,救死扶伤。

  •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狂谰    薪金    苛捐杂税    当之无愧 B . 挚友    抹杀    截然不同    至死不解 C . 昼夜    吩咐    锋芒必露    兀兀穷年 D . 碟子    疙瘩    鞠躬尽瘁    迥乎不同
  • 3.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十四五规划纲要为我国发展描写了宏伟蓝图,也吹响了青年逐梦的号角(将"描写”改为“绘制”) B . 为了避免不再出现作业随意化现象,学校建立了作业公示制度(将“避免”改为“防止”) C . 这支人民空军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共击落敌机超过80多架,打破了敌机不可战胜的神话。(去掉“超过”或“多”) D . 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精神(在“互利共赢”后面加上“为核心”)
  • 4. 同学们在“大有所为一我会读书”活动中踊跃发言,请选出下列发言中有错误的一项( )
    A . 小华说:“我正在尝试阅读《资治通鉴》,作者是司马光。小时候就知道‘司马光砸缸’很了不起,现在才知道他亲自编撰了横跨千年的语录体通史才是真正的了不起。” B . 小丽说:“我国古代的称谓特别丰富,‘卿’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孤’是古代王侯的自称,“大兄’是对朋友辈的敬称。” C . 小明说:“好读书,求甚解。读《木兰诗》‘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时我查阅了资料,‘东西南北’都是虚位而非实指。”作者这样说,只是想表现出木兰出发前做准备的紧迫情景。 D . 小红说:“读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透过作者独特的视角,我不仅认识了思想家鲁迅,也认识了作为一家之长的鲁迅和作为一个情义深重的宽厚长者的鲁迅。”
  • 5. 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商鞅在变法中,得罪了大量秦国贵族,最终只能落得个马革裹尸的悲惨下场。 B . 《我的长征》这部电影让我们感受到了红军长征的艰辛与豪迈,了解了沿途地区人们的生活状态,令人可歌可泣 , 值得一看。 C . 家中的相册里,总有一些年代久远,发黄褪色的老照片,这些照片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D . 中华民族富有创新精神,我们要把这种精神当之无愧的传承下去。
  • 6. 填入文段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有人说,      , 可以消除人与人之间的摩擦;      , 可以使人在纷扰中恪守平静:      , 可以消融彼此间的猜疑积雪;      , 可以沟通彼此间的心灵。

    ①宽容是一种镇静剂
    ②宽容是一座桥梁

    ③宽容是一种润滑剂

    ④宽容是一束阳光

    A . ③①②④ B . ①③④② C . ②③①④ D . ③①④②
  • 7.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 (1) 独坐幽篁里,。(《竹里馆》)
    2. (2) ,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3. (3) ,惟解漫天作雪飞。(《晚春》)
    4. (4) ,何人不起故园情。 (《春夜洛城闻笛》)
    5. (5) 马上相逢无纸笔,。(《逢入京使》)
    6. (6) 《木兰诗》写木兰功劳大、奖赏多的语句是
二、阅读理解(44分)
  • 8. 阅读《孙权劝学》,回答问题。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 (1) 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语。

      ①即更目相待

      刮:

      鲁肃过寻阳

      及: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 (3) 文题是“孙权劝学”,孙权为什么劝吕蒙学习?(用自己的话来回答)
  • 9. 阅读《植物聊天》,回答问题。

    植物聊天

    ①随着科技的进步,计算机网络已成为人们传递和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近日,有科学家研究发现,原来人们眼中那些被动的、只能站在一个地方等待被砍掉或吃掉的植物,也像人类一样,都会构建自己的联络系统。特别是草本植物,例如草莓、芦苇或是羊角芹都能自发地构建这种系统。

    ②在这个联络系统中,每一株植物都会释放和接收特殊信使物质所携带的信息,并与其他植株共享信息。这种传递信息的方式和人类的网络聊天十分相似,因此科学家形象地称之为“植物聊天”。但是让人们好奇的是,植物们在这个聊天网络里都聊些什么呢?

    ③科研人员发现,一些聪明的植物会在危险迫近的时候通过这个网络传递警告信息,从而有效地减轻植物受侵害的程度,提高植物的生存能力。如果有一株植物被毛虫咬食了,那么在同一个网络中的其他植物都会接到内部的警告信号。在接到警告信号之后,那些还没有被咬食的植物就会进行化学物质防御和机械防御,使自己不易受到侵害。此时,毛虫就像打了败仗的士兵,无计可施了。可见,聊天网络功不可没。

    ④当然,任何事物都可能有利弊两个方面,植物的聊天网络也是如此。就好比计算机网络上流行的病毒,在植物聊天网络中,有些特殊病毒就利用网络进行传播,致使整个网络内的植物都可能被感染。

    ⑤这项研究令人称奇的地方,在于它改变了人们对植物的传统认识。现在我们才发现,我们身边那些最常见的植物其实早就是网络聊天的高手了。(选文有删改)

    1. (1) 文章结尾处说“这项研究令人称奇的地方,在于它改变了人们对植物的传统认识”。请你说说人们对植物的传统认识是什么。
    2. (2) 说说什么是“植物聊天”?
    3. (3) 分别指出下面两个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一个横线上只能填写一种说明方法)

      ①特别是草本植物,例如草莓、芦苇或是羊角芹都能自发地构建这种系统。

      ②此时,毛虫就像打了败仗的士兵,无计可施了。

    4. (4) 阅读全文,请写出植物聊天网络的“利”与“弊”。
  • 10. 阅读课内语段《说和做》,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②“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③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④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⑤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做出了卓越的成绩。

    ⑥“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⑦做了再说,做了不说,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1. (1)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做了哪些事,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概括。
    2. (2) 第③段中加点的“精神食粮”和第⑦段中加点的“这”,分别指代什么?(用原文回答)
    3. (3) 从修辞角度,揣摩下列语句的表达效果。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4. (4) 请你联系选段内容分析,闻一多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 11. 阅读《最温暖的一片阳光》,回答问题。

    最温暖的一片阳光

    ①母亲真的老了,有点像孩子般缠人。她每天都会打来电话。她耳朵有点背,电话里声音总是很大。其实她也没什么事,只是问我是否安好。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她就高兴地把电话挂掉。有时我忙,就会打断她的话,我能听得出那边轻轻的叹息。但母亲还是在每天上午九时左右打过来,正是太阳升在头顶的时候。

    ②这一天,母亲又来电话,除了问好外,还告诉我她去采了很多婆婆丁。母亲过去常用婆婆丁做蒸菜,婆婆丁一定要野生的,最好在打春时没有开花前去采,这时的最新鲜。小时候我很爱吃母亲做的这个菜。我有些担心地告诉母亲,您都八十多岁了,千万不要去野外采野菜了,我会不放心的。母亲答应得很痛快。

    ③第二天正午时分,有人叩门,打开门见是母亲。她脸上汗津津的,花白的头发也有些凌乱,我急忙把母亲扶进屋内,埋怨她为什么不打电话告诉我。可母亲不理我的不满,喜滋滋地取出她做的蒸菜,看不出一丝倦意。我见她的手青筋暴露,手上有结痂的血口子,一定是采野菜时留下的。她说,快吃吧,还温和着呢。我怎么也想不到,母亲为了让我吃到她做的菜,竟然沐着风雨去野外,顶着晨星点灶火,用一股爱焰把菜做熟,搭乘公共汽车,颠簸几个小时,给我送来。在世上,凡是有母亲的地方,就会有奇迹。

    ④母亲真的老了。眼前的事情她往往记不住,可过去的事情却记得很清晰。母亲也有青春,只是离今天很远。她曾把箱子里保存的一条长裙拿给我看,告诉我她就是穿了这条长裙和父亲在向日葵下相识的。那长裙还依旧如新,可裙子的主人却被时光选老,腰弯了,头发白了,白的像天上的一片云。

    ⑤母亲生在青川江边,长在稻花乡里。母亲居住的老屋前有一条唱着歌的小溪,每当燕子呢喃着飞来的时候,桃花就开了,开着开着,桃花就落了,花瓣落在溪水里打着旋流远了,就像流远的岁月。老家的院子里种着两棵杏树,每当圆润的青杏结满枝头的时候,不等 熟透,母亲就和小姐妹们采下来吃。那味道酸酸的,就像那时辛酸的日子。母亲在艰苦的岁月中学会了很多家务活,有一手好针线,成家后很是勤俭。在那艰苦的日子里,她用那根银针缝补着旧衣裳一样的破旧岁月。父母感情很深,生活得很和睦。父亲在知天命之年患了重病,离开了人世。母亲开始独自生活。我担心她孤寂,执意把她接到身边来,可她不肯,她说,她能自理,也不想给我们增加麻烦。我给她请了保姆,可没几天就被她打发回去了。

    ⑥忽然想起,有两天没有接到母亲的电话了。我急忙打电话过去,多次无人接听,我有了不祥之感,乘夜车就往家里赶。赶到家里时,见母亲躺在床上,额头敷着毛巾。邻居大婶告诉我,母亲发了两天烧,烧得重时不断念叨着我的名字。我守候在母亲的床边,两手紧攥着她那像树枝一样干瘪的手。母亲问我,你知道我最希望的事是什么吗?我摇摇头,她告诉我,最希望的事是让我永远不会老,永远不得病,如果有可能,让她代替我老,代替我生病,她也乐意;就是走了,也不想扰动我,一个人悄悄去找我的父亲。我听着,心被刺痛,泪如泉涌。我把脸紧紧贴在母亲的手上,整个人似乎已经融化了。

    ⑦往后的日子里,每天上午九时左右,也就是太阳升在头顶的时候,我都先把电话打给母亲,问候她是否安好。我还会幸福地眯着眼睛,虔诚地半张着嘴,侧着耳朵凝神听母亲讲着过去的故事。这个时候,我真的很温暖。母亲就是给我温暖的那一缕阳光……

    1. (1) 初读课文,从“母亲”的角度梳理文章情节,补全表格填写内容。

      时间

      与“母亲”相关的情节

      “我”的心情

      一天

      母亲打电话告诉我她采了很多婆婆丁

      第二天

      埋怨又感激

      有些天后

      母亲生病发烧,告诉我她的心愿

      往后的日子

      很温暖

    2. (2) 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文章第④自然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那长裙还依旧如新,可裙子的主人却被时光洗老,腰弯了,头发白了,白的像天上的一片云。

    3. (3) “在世上,凡是有母亲的地方,就会有奇迹”,母爱无私。请结合原文和“链接材料”,谈谈你对“子女应该如何认识和回报母爱”的看法或感悟?

      [链接材料]一个中学生和妈妈闹矛盾离家出走,饥饿中得到一个陌生人施舍的一顿饭,竟然双膝下跪。这位陌生人问清楚缘由,说:“还是回去给你母亲下跪吧,至少她已给了你十五年的饭吃。”

    4. (4) 文章题目“最温暖的一片阳光”有什么含义?
    5. (5) 文章第⑥段写到“我听着,心被刺痛,泪如泉涌。”此刻为什么我“心被刺痛,泪如泉涌”?
三、作文(50分)
  • 12. 从懵懂到明理,从幼稚到成熟,这一路上,有老师的谆谆教导,有父母的悉心照料,有朋友的真情厚意,也有陌生人的温暖相助……成长的路上,我们总会遇到温暖我们的人。成长的路上,有你,真好。

    请以“有你,真好”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②不得抄袭、套作;

    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