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

更新时间:2023-05-18 浏览次数:27 类型:期中考试
一、句子默写
    1. (1) ,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2. (2) 此夜曲中闻折柳,。(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 (3) ,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4. (4) 草树知春不久归,。(韩愈《晚春》)
    5. (5) 杜牧在《泊秦淮》中表达了自己心忧国事,也反映了统治阶级纸醉金迷生活的句子是“”。
    6. (6) 《木兰诗》中,用夸张的手法写木兰万里迢迢,奔往战场的句子是“”;用互文的手法写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是“”。
二、基础知识综合
  • 2. (2022七下·庐阳期中) 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小题。

    翻开课本,你会认识许多非凡的人物,他们中有叱风云的政治家,有决胜千里的军事家,有博学ruì智却又为人知的科学家,还有为人类奉献宝贵精神食粮的文学家……历史的星空因有众多杰出人物而生辉,又因他们的不同气质而灿烂。视名利如粪土以身许国:“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爱才敬才与之结友:“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儒子牛”……是他们的非凡气质,唤起了我们对理想的憧憬与追求。

    1. (1)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者根据加点汉字写拼音

      ruì ( )智 为人知( )叱( )

    2. (2) 本文有一个错别字的词语是,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3. (3) 本文运用的修辞手法有
三、名著阅读
  • 3. (2022七下·庐阳期中) 阅读下面名著片段,完成题目。

    拉着空车走了几步,他觉出从脸到脚都被热气围着,连手背上都流了汗,可是见了座儿他还想拉,以为跑起来也许倒能有点风,他拉上了个买卖,把车拉起来,他才晓得天气的厉害已经到了不允许任何人工作的程度。一跑,就喘不上气来,而且嘴唇发焦,明明心里不渴,也见水就想喝。不跑呢,那毒花花的太阳把手和脊背都要晒裂。好歹拉到了地方,他的裤褂全裹在了身上。拿起芭蕉扇扇扇,没用,风是热的。他已经不知喝了几气凉水,可是又跑到茶馆去。

    两壶热茶喝下去,他心里安静了些。茶从嘴里进去,汗马上从身上出来,好像身子已经是空膛的,不会再储藏一点水分。他不敢再动了。

    1. (1) 该选段出自老舍的小说《》,“他”指的是
    2. (2) 请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并结合原著补写两个与“他”相关的情节。
    3. (3) 作家往往在人物命名上字斟句酌,饱含深意。在《骆驼祥子》一书中,“祥子”不祥,一生坎坷悲惨,奋斗买车终是一场空,心爱的小福子又因生活所迫而自杀。

      参照画线句子,请从《骆驼祥子》中另选一个人物,举两个事例来印证你对所选人物姓名的理解。

四、综合性学习
  • 4. (2022七下·庐阳期中) 七年级(6)班开展“孝亲敬老班会活动,请你参与。
    1. (1) 【撰写通知】下面是班级邀请家长的短信通知,请按提示修改相关内容。

      “孝亲敬老”班会活动通知尊敬的家长:

      百善孝为先,孝为人之本。为培养学生感恩、孝敬父母的水平 , 我班定于4月6日(星期二)上午8点,在本班教室开展“孝亲敬老”班会活动,希望各位家长届时参加,否则后果自负。

      2021年4月2日

      七年级(6)班班委会

      ①通知中用语不得体的一句话是 ,应改为

      ②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你修改。

      ③通知格式有一处不规范,请提出修改意见。

    2. (2) 【互动交流】思想的碰撞才是真正的交流。下面是家长与学生的互动环节,请你根据提示补全交流的内容。

      家长:我不会让孩子做家务,只要学习好就行。

      学生:

      家长:孩子看法幼稚,我经常替孩子拿主意。

      学生:

    3. (3) 【对联知孝】父母恩情,孩子一生当以刻苦勤奋,做出成绩,才能真正回报父母。请把下面对联补充完整。

      上联:母爱如诗品读知艰辛

      下联:父恩日日仰观当自强

五、现代文阅读
  • 5. (2022七下·庐阳期中) 阅读

    看不懂

    孙道荣

    ①儿子中考之后的那个暑假,我带他去俄罗斯旅游。在圣彼得堡的马林斯基剧院,我们观看了经典芭蕾舞剧《天鹅湖》。

    ②入场,坐定。儿子左右看看,忽然轻声说:“爸,我可能看不懂。”

    ③那是儿子第一次看芭蕾舞剧。我对芭蕾舞也所知甚少,看过的芭蕾舞剧更是屈指可数,不过,在出国前,我就做足了功课,恶补了一些芭蕾舞知识,也详细了解了《天鹅湖》的剧情,自以为应该能够基本看懂了。而我之所以做这些准备,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应付儿子。在儿子成长的过程中,我努力让自己的知识储备跟得上他,在儿子问我为什么时,不露怯,至少不能一问三不知。我承认,有很多时候,在儿子连珠炮般的问题面前,我会被问得愣怔,最后,只好胡乱应付,好在儿子还年幼,好打发。

    ④但这次,我是有备而来的。我自信地对儿子说:“没事,看不懂的地方,我给你解说。”每次说出这句话,我都有一股说不出的身为父亲的自豪感。同样,每当我这样告诉儿子之后,他都会信任地、一脸崇拜地看着我,放心地点点头。

    ⑤但这次,儿子看着我,摇了摇头,说:“爸,我可能看不懂,但你不要像以往看电影那样,一边看,一边跟我讲,好吗?”

    ⑥儿子小时候,我经常带他看电影。碰到他看不懂的情节,我就会一边看,一边低声给他讲解。因此,他一向对我既信任又依赖,甚至还有点儿崇拜。今天这是怎么啦?我环顾了一下四周,除了我们,满座的观众,都是身着正装的俄罗斯人,正襟危坐地、安静地等待着演出开始。我恍然明白了,对儿子说:“你放心,我会很小声,不会影响到别人。”儿子却坚决地再次摇摇头。我还想说服他,剧院的灯光忽然暗了下来,大幕徐徐拉开,演出开始了。

    ⑦湖畔,采花的奥杰塔公主被凶恶的魔王罗斯巴特施了恶毒的咒语,变成天鹅。只有在晚上,她才能变回人形。而要破解这邪恶的魔法,只能靠坚贞的爱情。舞者通过翩翩舞姿,演绎着这个悲情的故事。

    ⑦我想给儿子解释这段舞蹈的含义,但看见他神情专注地盯着舞台,我忍住了。

    ⑧最经典的是四只小天鹅共舞的一幕。在欢快活泼的音乐节奏中,四只小天鹅演绎着湖畔轻松、快乐、惬意的嬉戏场景。我想告诉儿子,这四只小天鹅,都是像奥杰塔公主一样,因被恶魔诅咒过而变成天鹅的小公主。儿子见我想说话,便将食指竖到嘴边,做了一个“不要出声”的动作。我将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⑨两个半小时的演出,我没有给儿子讲解一句,而儿子,自始至终,也没有问过我一个问题。

    ⑩从剧院走出来,我问儿子:“看懂了吗?”儿子摇摇头,说:“不太懂。但我听出来了,音乐很美;我也看到了,芭蕾舞演员们的舞姿很美;而且,我还想象并感受到了王子和公主爱情的美好。”

    ⑪儿子的话,让我惊讶不已。这个懵懂的少年,第一次完全靠自己,感受了一次艺术的熏陶。虽然他还不能解读、欣赏每一个舞姿、动作、细节和每一段音乐的意义,对很多剧情也不甚明了,甚至都没能看懂一个完整的故事,但是,他用自己的想象,凭自己的感受和本能的愿望,将它们补充完整了。

    ⑫他不懂,或者还不是很懂。有什么关系呢?今天,他眼中的《天鹅湖》,就是一个少年版的《天鹅湖》,一个懵懂而凄美的少年爱情故事,就像他刚刚起步的青春一样。我相信,若干年后,如果他再看《天鹅湖》,一定会有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⑬而就算我们长大了,见了更多的世面,经受了更多的历练,我们也未必能将这个世界、将我们的人生,完全看懂、看透。也许,看不懂的地方,用我们的想象去填充、弥补、修正,艺术才更具魅力,生活才更加绚烂,人生才更趋完美吧。

    1. (1) 题目“看不懂”有什么妙处?
    2. (2) 第三段运用了哪种叙述方法?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 (3) 为什么儿子告诉“我”不要像以往看电影那样,一边看,一边给他解释?
    4. (4) 文中作为父亲的“我”有什么特点?请概括并作简要分析。
  • 6. (2022七下·庐阳期中) 阅读

    《灯祭》

    ①父亲在世时,每逢过年我就会得到一盏灯。那灯是不寻常的。

    ②从门外的雪地上捡回一个罐头瓶,然后将一瓢滚热的开水倒进瓶里,“啪”的一声,瓶底均匀地落下来,灯罩便诞生了。赶紧用废棉花将灯罩擦得亮亮的,亮到能看清瓶中央飞旋的灰尘为止。灯的底座是圆形的,木制,有花纹,面积比灯罩要大上一圈,沿边缘对称地钻两个眼,将铁丝从一只眼穿过去,然后沿着底座的直径爬行,再扎入另一个眼中,铁丝在手的牵引下像眼镜蛇一样摇摆着身子朝上伸展,两个端头一旦汇合扭结在一起,灯座便大功告成了。那时候从底座中心再钉透一根钉子,把半截红烛(  )在钉子上。待到夜幕降临时,轻轻捧起灯罩,“嚓”地点燃蜡烛,敛声屏气地落下灯罩,你提着这盏灯就觉得无限风光了。

    ③父亲给我做这盏灯总要花上很多工夫。就说做灯罩,他总要捡回五六个瓶子才能做成一个。不是把瓶子全炸碎了,就是瓶子安然无恙地保持原状,再不就是炸成功了,一看却是一只猪肉罐头瓶子,怎么擦都浑浊,只好弃了。

    ④尽管如此,除夕夜父亲总能让我提上一盏称心如意的灯。没有月亮的除夕里,这盏灯就是月亮了。我怀揣着一盒火柴提着灯走东家串西家,每到一家都将灯吹灭,听人家夸几句这灯看着有多好,然后再心满意足地擦根火柴点燃灯去另一家。每每转回到家里时,蜡烛烧得只剩下一汪油了。

    ⑤那时父亲会笑吟吟地问:“把那些光全折腾没了吧?”

    ⑥“全给丢在路上了。”我说,“剩下最亮的光赶紧提回家来了。”

    ⑦“还真顾家啊。”父亲打趣着我去看那盏灯。那汪蜡烛油上斜着一束蓬勃芬芳的光,的确是亮丽之极。

    ⑧过年要让家里里外外都是光明。所以不仅我手中有灯,院子里也是有灯的。院子中的灯有高有低。高高在上的灯是红灯,它被挂在灯笼杆的顶端,灯笼穗长长的,风一吹,刷刷响。低处的灯是冰灯,冰灯放在窗台上,放在大门口的木墩上,冰灯能照亮它(  )的一些景色,所以除夕夜藏猫猫要离冰灯远远的。无论是高出屋脊的红灯还是安闲地坐在低处的冰灯,都让人觉得温暖。但不管它们多么动人,也不如父亲送给我的灯美丽。

    ⑨因为有了年,就觉得日子是有盼头的。而因为有了父亲,年也就显得有声有色;而如果又有了父亲送我的灯,年则妖娆迷人了。

    ⑩我一年年地长大了,父亲不再送灯给我,我已经不是那个提着灯串来串去的小孩子了。我开始在灯下想心事。但每逢除夕,院子里照例要在高处挂起红灯,在低处摆上冰灯。

    ⑪然而父亲没能走到老年就去世了。从此之后虽然照例要过年,但是我再也没有接受灯的那种福气了。

    ⑫正月十五,是我的生日。走在冷寂的大街上,忽然发现一个(  )的卖灯人。那灯是六角形的,用玻璃做成的,玻璃上还贴“福”字。我立刻想到了父亲,正月十五这一天,父亲的院子该有一盏灯的。

    ⑬我买下了一盏灯。天将黑时,将它送到了父亲的墓地。“嚓”地划根火柴,周围的夜色就颤动了一下,父亲的房子在夜色中显得华丽醒目,凄切动人。

    ⑭这是我送给父亲的第一盏灯。那灯守着他,虽灭犹燃。

    1. (1) 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稳定   保卫   衰老 B . 固定   周围   衰老 C . 稳定   包围   苍老 D . 固定   周围   苍老
    2. (2) 文中第②段为什么详写父亲做灯的过程?
    3. (3) 请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因为有了年,觉得日子是有盼头的。而因为有了父亲,年也就显得有声有色;而如果又有了父亲送我的灯,年妖娆迷人了。

    4. (4) 第⑧段中,作者极力描写其他灯的美,结尾却说“不如父亲送给我的灯美丽”,这样写是否矛盾?请简要分析。
    5. (5) 结合全文,谈谈文章以“灯祭”为题有什么好处。
六、对比阅读
  • 7. (2022七下·庐阳期中) 阅读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 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 , 唯傅修期耳。”

    【注】①[让]责备。②[露布]公开的文告。

    1. (1) 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 . 以军中多务——不而别 B . 自以为大有所——精求精 C . 自青州入魏,复南奔——根问底 D . 涉猎经史,有才干——品学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3. (3) 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
    4. (4) 傅永为什么能够“发愤读书”?
    5. (5) 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
七、作文
  • 8. (2022七下·庐阳期中) 每个人都会有烦恼,比如:妈妈总是拿你和别人比,说你这不行那不行;唱歌总是跑调,每次上音乐课很尴尬;喜欢跳舞,家人不支持……想一想,你有什么烦恼?你是如何消除这些烦恼的?

    请根据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注意抒发自己的情感,题目自拟。

    要求: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得抄袭;文中不出现真实人名、地名和校名;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