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3...

更新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23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2023高一下·双城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机器人新闻是使用算法自动从结构性数据中生成的新闻,这种依赖数据生成新闻的程序一旦开发出来就可以高速生产出海量的内容。所谓机器新闻写作是一种自然语言生成引擎,利用算法程序,通过采集大量的各种题材及高质量的数据,建立各种分类的庞大数据库,借助人工智能(AI)实现从数据到认识、见解和建议的提升和跨越,最后由机器自动生产新闻。由此可见,机器人新闻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是自动化,因此也可以称之为自动化新闻。目前热度正居高不下的机器人以其强大的精准性、时效性和数据挖掘能力在新闻领域中脱颖而出。通过“多、快、好”且本来就备受关注的新闻消息吸引并锁住大众,机器人新闻俨然成为媒介抢占市场的一把利器。

    紧随着西方国家将机器人应用于新闻生产的成功实践,近几年来,把机器人撰写新闻稿件应用于新闻生产过程也在国内新闻生产领域得到了极高的重视和推广,并在体育、财经、地震报道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完成的报道也主要是那些标准化程度较高的消息、快讯等新闻题材。

    (摘编自《机器人新闻:开启新闻生产模式新样态》)

    材料二:

    最先出现的腾讯梦幻写手,第一次将AI(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应用于国内新闻生产中;新华社推出的“快笔小新”则是开启了央媒机器人写稿的先河;今日头条的“张小明”让写稿机器人的技术水平提升到了2.0时代。其他的如阿里巴巴与第一财经、南方都市报等都争先恐后地加入到利用机器人生产新闻过程的大潮中,并推出了自己的新闻机器人“DT稿王”和机器人“小南”。人工智能机器人可以促进传媒业传统思维的转化、采编流程的优化以及内容结构的深化,日渐成为新闻生产过程的最佳触媒。

    人工智能目前还没有办法取代人类的创造力和思辨能力,但人工智能在数据的处理能力和处理速度上的优势是传统记者所无法比拟的,物联网时代的海量传感器可能使媒体面临更多的大数据挖掘报道,这将使机器人新闻的优势持续扩大。

    同时,机器人新闻可以用来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阅读需求,人工智能也能轻松地对每个用户的阅读习惯进行分析,进而生产定制化的新闻产品。

    那些重大的与人们切身利益相关又无法通过实时直播传输的讯息,比如突发地震、突发性洪涝灾害等专业新闻媒体可能无法实时记录的场景,对于机器人新闻来说不值一提,通过实时数据检测和数据分析,算法会自动识别、筛选和数据处理,在几秒内将消息发布和传达给受众,并且精准、有效。

    材料三:

    目前的AI写作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是它背后的潜力依然让“靠写字谋生”的笔者不能平静。如今,业内都在讨论AI的“奇点”,“奇点”可以理解为AI从目前的弱人工智能变成强人工智能。李开复认为,从目前的弱人工智能到强人工智能(如同人类可以推理和解决问题的Al)需要漫长的时间,但是从强人工智能到超人工智能(超越人类的智慧)可能仅仅需要一天的时间。

    虽然当下,写作者还可以惴惴度日,但高枕无忧的写作时代已经结束了。如果“奇点”真的来临,作为写作者的人的价值真的毫无存在的必要了吗?

    雨果科幻文学奖获得者、《北京折叠》作者郝景芳给出了她的思考:“在未来,工厂机器流水线留给机器人,人会以更加富有创造性的方式与流水线竞争。人的独特性会体现出来:思考、创造、沟通、情感交流;人与人的依恋、归属感和协作精神;好奇、热情、志同道合的驱动力。”人和机器人最大的差别不是计算能力和文字转化,而是人的情感、道德内核以及对现实世界的观察与思索。使AI进行再多的训练,它也只不过是更改一个个值对应的函数和概率,却理解不了这些值背后的含义,更不用说从海量信息中挑选出有价值的信息来作为新作品的题材了。创造者的个性化思考才是文字作品的价值所在!

    (摘编自《机器人书写时代到来,营销行业将被彻底颠覆》)

    材料四:

    大数据分析带来了媒介伦理失范的问题。媒介具有社会功能,也肩负着社会责任,而媒介的社会责任是媒介伦理的核心问题。

    首先,对于机器人新闻写作来说,当机器人记者所写的新闻稿件出现问题时,由于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无法对机器人进行追责,但是错误的新闻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可弥补。

    其次,机器人新闻写作程序容易遭到黑客的攻击,黑客随意修改程序发布内容可能会引发社会的恐慌;机器人在抓取数据过程中,也会侵犯用户的隐私权和被遗忘权。

    再次,新闻机器人写作利用大数据的精准化特点,可以构建出一幅受众个人的需求图景,实现新闻生产的定制化。根据梅罗维茨的媒介情境论,情境就是信息系统,运用媒介所造成的信息环境如同地点场所一样,都促成了一定的信息流通形式。机器人新闻写作可以从庞大的历史资料库中引出数据,形成大量不同的主题,每个主题都提出不同的论点,得出不同的结论,并利用从社交媒体、在线购物和浏览历史中获得的读者兴趣数据,向读者呈现他们想要的新闻阅读版本。个性化定制在满足受众需求的同时,也使受众陷于信息茧房之中。自媒体时代,用户可以自由分享和获取大量信息,选择性接触自己喜欢的信息,机器人新闻写作的个性化定制根据用户的喜好推送内容,用户越是喜欢就越是推荐。长此以往,用户就被桎梏在自己喜欢的世界里,而无法接触到圈子以外的内容,对真实世界的认知将产生偏差,难以区分现实环境和拟态环境,形成“拟态环境的环境化”。

    (摘编自《智能机器人写新闻,这场人机大战谁是炮灰?》)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机器人新闻起源于西方国家,广泛运用于国内新闻生产领域,俨然成为媒介抢占市场的一把利器。 B . 人工智能的优势显而易见,尤其是在大数据时代,机器人新闻的优势还将持续扩大,但目前人工智能还无法替代人类的创造力和鉴赏能力。 C . 人工智能可充分利用其数据处理能力的优势,分析用户的阅读习惯,从而生产完全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阅读产品。 D . 人工智能的出现意味着写作者高枕无忧的写作时代已经结束了,但写作者作为人,仍然可以凭借自己的独特性与人工智能写作展开竞争。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和材料二中,都写到了国内媒体对机器人新闻的重视,但前者重在介绍机器人新闻写作新样态,后者重在介绍新闻写作机器人的应用情况。 B . 机器人新闻,具有“多、快、好”的特点,在体育、财经、地震报道等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正在不断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阅读需求。 C . “奇点”的来临虽然对写作者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但人工智能并不理解那些数值背后的含义,更缺乏写作者的个性化思考。 D . 人工智能不仅可将人从日常繁重的写作流水线上解脱出来,而且还可以促进人以更富有创造性的方式与流水线竞争。
    3. (3) 下列说法中,不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四中的“拟态环境的环境化”的一项是( )
      A . 机器人新闻写作的个性化定制根据用户的喜好推送内容,用户越是喜欢就越是推荐。 B . 今日头条的“张小明”根据读者的浏览历史中获得的读者兴趣数据,不断向读者呈现他们想要的同一类型的新闻阅读。 C . 新华社推出的“快笔小新”通过实时数据检测和数据分析,算法会自动识别、筛选和数据处理,在几秒钟的时间内将消息发布和传达给受众。 D . 新闻机器人“小南”不断向之前在广东打工时关注过广东新闻的湖北小伙推送广东新闻、景点以及美食。
    4. (4) 简要分析材料四的论证思路。
    5. (5) 如何克服机器人新闻的那些局限?请结合前面三则材料简要分析。
  • 2. (2023高一下·双城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青春之歌(节选)

    杨沫

    道静从严重的创伤中苏醒过来了。她微微睁开眼睛呻吟一下,脑子里朦胧地、混沌地浮现出各种梦幻似的景象。

    一个温柔亲切的声音轻轻地飘到她耳边:

    “醒过来啦?真叫人急坏啦。”

    道静向送过声音的那面侧过头去,在黯黑的、发着霉臭的囚房里,就着铁窗外透过来的薄暗的微光,她看见她旁边的床上躺着一个苍白而消瘦的女人。

    “我还活着吗?你是……”

    那个女人一见道静能够讲话了,且不答应她,却冲着窗外用力喊道:

    “来人!来人啊!这屋里受伤的人醒过来啦!”她冲着窗外喊罢了,这才回过头来对道静带着鼓动的热情低声说,“叫他们来给你治疗——我们要争取活下去!”

    道静目不转睛地凝视着那张苍白热情的脸。这时,她才看出,这是个非常美丽的女人。年纪约莫二十六七岁。她的脸色苍白而带光泽,仿佛大理石似的;一双眼睛又黑又大,在黯淡的囚房中,宝石似的闪着晶莹的光。

    “希腊女神……”一霎间,道静的脑子里竟闪过这个与现实非常不调和的字眼。她衰弱、疼痛得动也不能动,只能勉强对这个同屋难友轻轻说道:“谢谢!不要治啦——反正活不了……”

    看守打开门上的铁锁进来了,那同屋的女人躺在她旁边的床上,还在热情地注视着她;狱医拿着一个小药箱站在她床前,他看着道静,对那个女人说:

    “这次也许不至于再昏迷了。放心!她的身体还挺不错……”他回过头又对道静笑了笑,“他们叫我给你治,我就治吧。没有伤到骨头,你会很快好起来的。”

    又过了半天,喝了一点稀米汤,道静年轻的生命真的复活了。她望着她床边的年轻女人,凝视着她美丽的脸庞,忽然好奇地想到:“她是个什么人呢?共产党员吗?”

    “好,不要紧啦!多吃点东西,很快就会好起来的。”年轻女人对她轻轻笑道。屋里另外还有一个也受了刑伤的女学生,这个女人就对她们两个絮絮地说着。她似乎有病,躺在冰硬的木板床上,动也不能动,但她却用眼睛和嘴巴不停地照顾着道静和那个小女学生。囚室外的小走廊里,时常可以听到她低微的喊声:

    “看守,来呀!她们要喝水!”

    “来呀!看守!看守!”

    “看守,”她对走进来的女看守说,“你们该给这位受重刑的弄点东西吃。”看见端进来的是一块发黑的窝头、一碗漂着几片黄菜叶的臭菜汤,她皱着眉说:“这怎么能吃呢,你想法弄点好些的——我们以后不会忘记你的!”

    那位瘦瘦的女看守说来也奇怪,她似乎很听这个女人的话,这个女人支使她,她差不多都能瞒过其他警卫和看守照着去办。

    小女学生,约莫有十五六岁,细长脸,长得机灵而清秀。她受刑不太重,还能勉强下地走几步。但是她被恐怖吓住了,一句话不说,成天躺在木板床上哭。夜间,道静听见她在睡梦里惊悸地喊道:

    “妈妈!妈妈!我怕,怕呀!……”

    这时候,那个女人还没有睡觉,她伸出手拉住女孩子的手,在黑夜中轻声说道:

    “疼吗?我猜你一定是想家、想妈妈,对吗?……不要哭啦!小妹妹,哭,一点用也没有的。”她喘口气,歇歇,听见小姑娘不哭了,又接着说下去,“我十五岁的时候,在上海,也被捕过一次。那时我吓得哭呀,哭呀,哭起来没完。可是我越哭反动派就越打我,越吓唬我;后来我一赌气,就一声也不哭了。我就向我同牢的大姐姐们学——跟反动派斗争,跟他们讲理。这些反动家伙们都是雷公打豆腐,专捡软的欺。等我一厉害起来,他们反倒不打我了……”说到这里,她轻声地笑了,道静和那个女孩子也笑了。

    “你是做什么的?为什么被捕?”第二天晚上,卫兵查过夜之后,那个女人这样低声问道静。

    “我不知道为什么。”道静衰弱地低声回答,“我是个失学的学生,我相信共产主义,相信共产党——也许就为这个把我捕来的吧。我还不是个党员,可是我希望为党、为人类最崇高的事业献出我的生命——我想这个日子是到了。我什么也不想,就准备这最后的时刻。”

    那个女人静静地听着道静的话,神情变得冷峻而严肃。半晌,她才慢慢地仰起头,在昏暗的灯光下凝视着道静说:

    “不要以为被捕就是你生命的终点,就一定是死。不是的!共产主义者到任何地方——包括在监狱里都要做工作,也都可以工作的。我们要工作到最后一分钟,最后一口气。我们要亲眼看到共产主义在中国的实现,快乐地迎接这个日子。”说到这里,她看看道静,又侧过头去看看小女学生,黑眼睛里突然闪耀着幸福的光彩。道静听着,吃惊地望着她。啊,多么美丽的大眼睛呵,那里面荡漾着多么深邃的智慧和摄人灵魂的美呵!道静忽然觉得心里是这样温暖、这样舒畅,好像一下子飞到了自由的世界。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他看着道静,对那个女人说”,狱医虽为道静治病,却选择对“那个女人”交代病情,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他对“那个女人”的尊重。 B . 女看守听从“那个女人”的支使,是因为她受到了“那个女人”的影响,已成为一个活跃在狱中的革命者。 C . 文中写关于小女学生在睡梦中惊悸的情节,一方面写出了反动统治的残暴,另一方面突出了“那个女人”的善良与智慧。 D . 道静只是一个失学的学生,虽投身革命,但思想还不够成熟,而“那个女人”无疑是她在狱中的精神导师,给她以引领。
    2.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醒过来啦?真叫人急坏啦。”小说运用先声夺人的手法,既突出了“那个女人”对道静的关切,又为她的身份设置了悬念。 B . 文中多次使用“苍白”一词,写出了“那个女人”在狱中饱受迫害的现实,又与她炽热的生活热情形成反差,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C . 本文虽为节选,但情节安排十分巧妙,三个人物的身份没有在最初进行交代,而是随情节发展借助于对话描写来徐徐展现,匠心独运。 D . 小说以道静在狱中的耳闻目睹为线索,采用全知视角呈现了特殊历史年代的狱中琐事,看似平淡,却展现了一幅特殊的青春画卷。
    3. (3) 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请简要分析道静的心理变化过程。
    4. (4) 本文节选自《青春之歌》,你认为文中出现的狱中“那个女人”身上回荡着怎样的青春旋律?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2023高一下·双城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高祖为亭长,常左右之。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何进言韩信,汉王信为大将军。汉王引兵东定三秦,何以丞相留收巴蜀,镇抚谕告,使给军食。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 , 侍太子,治栎阳。为法令约束,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辄奏上,可,许以从事;即不及奏上,辄以便宜施行,上来以闻。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所食邑多。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诸君知猎乎?”曰:“知之。”“知猎狗乎?”曰:“知之。”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群臣皆莫敢言。汉十一年,陈豨反,高祖自将,至邯郸。未罢,淮阴侯谋反关中,吕后用萧何计,诛淮阴侯。上已闻淮阴侯诛,使使拜丞相何为相国,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卫。诸君皆贺,召平独吊,召平谓相国曰:“祸自此始矣。上暴露于外而君守于中,非被矢石之事而益君封置卫者,疑君心矣。夫置卫卫君,非以宠君也。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军,则上心说。”相国从其计,高帝乃大喜。

    (节选自《史记•萧相国世家》

    1. (1) 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B . 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C . 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D . 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汉王信为大将军”中的“以”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为国以礼”的“以”意思相同。 B . 关中是古代地区名,所指范围大小不一,一般泛指函谷关以西战国末秦故地。 C . 食邑即收食禄的封地,由皇帝封赐给臣下,受封者以其中民户赋税为食禄。 D . 封五千户”中的“益”与《师说》中“圣益圣”的“益”意思不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萧何勤勤恳恳,长期辅佐刘邦。萧何在刘邦做亭长时就经常帮助他。楚汉战争中,萧何以丞相身份留守巴蜀、关中,使刘邦有稳固的后方。 B . 萧何深谋远虑,志在经世济民。汉军攻入咸阳,将士们忙着哄抢财宝,萧何却收藏秦律令图籍档案,使刘邦能了解天下地形、户口等情况。 C . 萧何不善征战,论功却排第一。天下平定论功行赏时,刘邦以狩猎为喻,坚持认为萧何之功最高。经过刘邦的开导,武将们对萧何心悦诚服。 D . 萧何忠于刘邦,献计斩杀淮阴侯。楚汉战争中,萧何为帮助刘邦战胜项羽,举荐了韩信;刘邦称帝后,因韩信谋反,萧何又帮吕后杀死了韩信。
    4. (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

      ②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军,则上心说。

    5. (5) 韩信死后,萧何得到皇帝封赏,众人祝贺,为什么召平却为萧何担忧?请简要说明。
  • 4. (2023高一下·双城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问题。

    田家杂兴(其八

    储光羲

    种桑百余树,种黍三十亩。衣食既有余,时时会亲友。

    夏来菰米饭,秋至菊花酒。孺人喜逢迎,稚子解趋走。

    日暮闲园里,团团荫榆柳。酩酊乘夜归,凉风吹户牖。

    清浅望河汉,低昂看北斗。数瓮犹未开,明朝能饮否。

    【注释】①储光羲,盛唐诗人,其诗以田园山水诗成就最高,诗风比王维更接近陶渊明。②茭白的果实像米,可以做饭,古人以它为六谷之一。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一、二句写种桑种黍,为下文表现田园生活之乐做铺垫。 B . 诗人用“菰米饭”待客,用“菊花酒”饮客,足见其真诚热情,又暗示其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C . 他的妻子懂得阿谀奉承客人,小孩也知道讨好客人,殷勤之余多了些市侩气。 D . “清浅”两句倒装,意思是仰看河汉又清又浅,北斗忽高忽低。
    2. (2) 你从这首诗看出诗人有何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 5. (2023高一下·双城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不以年长自居,说“”,然后采用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使三个弟子毫无顾虑地说出各自志向。
    2. (2)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表现这座庞大的宫殿依山势而设计、结构精巧的特点。
    3. (3) 杜牧《阿房宫赋》中“”两句,指出秦的纷奢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基础之上,并且挥霍无度,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2023高一下·双城月考)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 . 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 B .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C .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D . 项王默然不应
  • 7. (2023高一下·双城月考)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 . 沛公霸上 B . 项羽季父也,素留候张良 C . 乎舞雩,咏而归 D . 吏民,封府库
  • 8. (2023高一下·双城月考) 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 不吾知也 B . 大王来何操 C .   若属皆且为所虏 D . 何陋之有
  • 9. (2023高一下·双城月考)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点也  (赞成)    竖子不足谋(跟,同) B . 夜驰沛公军  (往,到)   师道不传也久矣 (助词,的) C . 卮酒安足  (推辞)     今者出,未也   (告辞) D . 为国以礼,其言不 (谦让)  大礼不辞小  (责备)
  • 10. (2023高一下·双城月考) 下列关于《鸿门宴》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河北:特指黄河以北。 B . 亚父:对对方的尊称,意为仅次于父亲。 C . 参乘:亦作“骖乘”,古代站在车左陪乘或担任警卫的人。 D . 为大王不取也:窃,私下,常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辞。
  • 11. (2023高一下·双城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世界文化园地里一朵璀璨的奇葩。聚焦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些宏观性、本源性命题的从生死、天地等十大核心概念来展开对每个人都需要认真面对和思考的问题进行思索的王蒙新书《天地人生》,使得不同的读者可以从不同的层面共情共鸣。

    对于传统文化的阐释,要做到①____________,说得明白晓畅,难;要往入情入理里说,则尤其难。王蒙谈中华传统文化,通俗易懂,②__________,用通俗晓畅的语言,把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要义讲给普通人听,共同欣赏,这一特点没有十二分的功力,实难做到。王蒙的研究着眼于今天的社会和文化建设,着眼于当代人的精神和文化生活,着眼于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对接,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在谈及中国人的生死观时,王蒙从儒、道、释三家文化的角度展开阐释,最终达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层贯通;同时,又旁及西方文化,将传统、现代、后现代熔于一炉。可以说,王蒙谈中华传统文化,真正做到了将古今中外哲学③__________。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四、 写作(60分)
  • 12. (2023高一下·双城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2年9月29日,党的二十大主题宣传百集人物微纪录片《十年家国十年心》开播,该片以新时代的十年之变为背景,记录了100位奋战在新中国建设伟大事业的普通人的故事。如“90后”唢呐女博士刘雯雯,在悉尼歌剧院吹响“小铜唢呐”,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80后”“种粮姐姐”肖定,以规模化、机械化、智能化“种田”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侗锦传承人粟田梅,十年如一日带领村民“织”出致富路……这些各行各业涌现出的人物,为新时代的伟大建设付出了自己的努力,他们的故事值得认真记录,值得更多人聆听与知晓。

    《十年家国十年心》所讲述的一个个故事,蕴含一块块中国精神的“拼图”,为这个伟大奋进的时代拼绘出中国人的“精神芯片”。

    复兴中学团委将组织以“自我与时代”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