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23年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更新时间:2023-05-23 浏览次数:31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2024九下·无锡模拟) 中华文学源远流长。下列词语蕴含化学变化的是(   )
    A . 木已成舟 B . 伐薪烧炭 C . 滴水成冰 D . 愚公移山
  • 2. (2024九下·靖江模拟) 牛顿被称为百科全书式“全才”,也是微粒说的创建人,关于下列微粒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分子、原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B .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C . 所有的原子都由质子、电子、中子构成 D . 原子核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
  • 3. (2023·姜堰模拟) 实验室里通过加热熟石灰与氯化铵的固体混合物来制备氨气。氨气密度小于空气,有刺激性气味。下列氨气的制备、干燥、收集、检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
    A . 制取NH3 B . 干燥NH3 C . 收集NH3 D . 检验NH3
  • 4. (2023·姜堰模拟) 据专家预测,到2024年中国芯片占全球份额将增长到17.4%。芯片的材质主要是硅,如图是硅元素的相关信息,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硅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 . 硅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g C . 原子结构示意图中n的数值为4 D . 硅原子核内有14个带正电荷的中子
  • 5. (2023·姜堰模拟)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氯乙烯被称为塑料之王。如果泄露将造成有毒的氯乙烯气体扩散,甚至会造成大规模的爆炸并伴有浓黑烟。氯乙烯的分子结构如图,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可用于合成聚氯乙烯塑料。

    1.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氯乙烯由3种元素组成 B . 氯乙烯由碳原子、氢原子、氯原子构成 C . 氯乙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 . 氯乙烯中碳、氢、氯元素质量比是2:3:1
    2. (2) 下列有关氯乙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气体扩散说明分子变大了 B . 黑烟主要是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炭黑颗粒 C . 使用时要严禁烟火 D . 科学利用能减少污染又能造福人类
    3. (3) 下列关于聚氯乙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聚氯乙烯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 . 聚氯乙烯可用于包装食品 C . 聚氯乙烯属于合成材料 D . 废弃聚氯乙烯制品会造成“白色污染”
  • 6. (2023·姜堰模拟) 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下列探究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

    A.不同溶剂中同种物质的溶解性强弱

    B.不同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

    C.探究金、银的金属活动性

    D.探究燃烧需要可燃物

    A . A B . B C . C D . D
  • 7. (2023·姜堰模拟) 下列实验现象的解释合理的是(   )
    A . 10mL无水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mL,是酒精和水发生了反应 B . 沾有油脂的试管中加入洗洁精易冲洗干净,是洗洁精溶解了油脂 C . 加热饱和氢氧化钙溶液,变浑浊,是反应生成了难溶于水的固体 D . 向鸡蛋清溶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有沉淀析出,是盐溶液使蛋白质溶解性变小
  • 8. (2023·姜堰模拟) 科研人员利用催化剂,将两种温室气体进行转化,为“碳中和”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其反应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的化学式为CH4 B . 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 C . 该反应中共涉及三种氧化物 D . 反应中甲、丙的质量比为8:1
  • 9. (2023·姜堰模拟) 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不能实现的是(   )
    A . B . C . D .
  • 10. (2023·姜堰模拟)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 燃烧是发光、放热的化学反应,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化学变化一定是燃烧 B . 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所以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C . 氯化铵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会降低肥效,所以氮肥都不能和碱性物质混合施用 D . 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复分解反应,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属于复分解反应
  • 11. (2023·姜堰模拟) 如图是几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KNO3的溶解度大于NaCl的溶解度 B . 20℃时40 g NaNO3加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得140g溶液 C . 80℃时,KNO3饱和溶液比NaNO3饱和溶液含有的溶质多 D . 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除去KNO3中混有的少量NaCl
  • 12. (2023·姜堰模拟) 化学实验的设计能力是化学学习的关键能力之一,下列实验方案可行的是(   )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检验面包中是否含有淀粉

    向面包表面滴加碘水

    B

    鉴别棉线和蚕丝制品

    取样,灼烧,闻气味

    C

    除去氯化钙溶液中少量的盐酸

    加入过量氢氧化钙固体

    D

    分离铜粉和铁粉的混合物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

    A . A B . B C . C D . D
  • 13. (2023·姜堰模拟) 某化学兴趣小组将二氧化硫通入水中模拟酸雨的形成,记录数据并绘图,待pH稳定在3.73左右,向装置中通入氧气,待pH稳定在3.67左右,向装置中注入过氧化氢溶液,实验中pH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注入过氧化氢溶液后,溶液的酸性增强 B . 二氧化硫的排放,易导致硫酸型酸雨 C . 通入氧气和注入过氧化氢溶液相比较,前者pH变化更明显 D . 若取500s时形成的溶液,滴加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二、综合题
  • 14. (2023·姜堰模拟) 泰州物产资源丰富、科技动力强劲。
    1. (1) 漆潼鱼饼是泰州名小吃,用料以白鱼的鱼肉为主料,辅以食盐、白酒等调料。鱼饼具有“柔、嫩、滑、鲜”的特点,还富含蛋白质、钙、磷、铁以及多种维生素。

      ①鱼饼中的“钙、磷、铁”指的是。(填序号)

      a.原子    b.分子    c.元素

      ②调料中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构成氯化钠的阴离子的符号为

      ③下列食物中能提供丰富维生素的是。(填序号)

      a.姜堰猕猴桃    b.黄桥烧饼   c.泰州干丝    d.高港羊肉

    2. (2) 背团色泽翠润,制作时菜渣与菜汁分离采用的方法类似于化学实验中的操作。
    3. (3) 泰州老街的青砖黛瓦诉说着泰州的悠久历史。在烧制青砖的过程中,高温下CO将红砖中的Fe2O3转化为Fe3O4和CO2而形成青砖。该转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4. (4) 位于姜堰的“江苏双登”是国内最大的蓄电池研发基地。使用双登蓄电池给电瓶车供电时,其能量转换形式是能转化为电能。车间用6吨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来配制生产所需的质量分数为30%的稀硫酸,理论上需水为吨。
  • 15. (2023·姜堰模拟) 如图为同学们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备二氧化碳并进行的性质实验。

    1. (1) 仪器a的名称为
    2. (2) A装置中发生的反应的方程式为。有同学认为可以用G装置代替A装置,G装置的优点为。若用A装置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
    3. (3) 查阅资料:过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水、氯化氢发生反应,反应方程式为:

      ①装置B中反应的方程式为;观察到装置C中现象,则证明氯化氢已经除尽;检验F中收集到的气体的方法为

      ②小亮为进一步探究反应后装置D中固体的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操作I中加水溶解无气泡,说明固体中无,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为;足量试剂M的化学式可以为,其作用是;根据以上现象可判断反应后装置D中固体的成分为(写化学式)。

  • 16. (2023·姜堰模拟) A~H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黑色固体A和B反应生成C和D,A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4:1,B为胃酸的主要成分,D通电后生成气体G和气体H,D和E化合生成F,E常用作食品干燥剂。
    1. (1) A的化学式为;E的俗称为;F的用途为
    2. (2) 写出D转化为G和H的方程式
    3. (3) A~H中有两种物质能发生中和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4. (4) 过量的锌粒放入C的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渣中加入过量B溶液现象为
  • 17. (2023·姜堰模拟) 同学们对铁及其化合物的问题进行探究。
    1. (1) 探究一:铁的应用

      《天工开物》中记载:取盐井水“入于釜中煎炼顷刻结盐”。煎炼时利用铁釜的性。生活中,铁粉常用作脱氧剂,原理是

    2. (2) 探究二:FeOOH(羟基氧化铁)在化工、建筑、医药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

      火星探测器发回的信息表明,火星上存在FeOOH,从而证明火星表面曾经存在过水,其理由为

    3. (3) 活性FeOOH可除去石油开采过程中的有害气体H2S,并获得S,原理如下。

      与氢氧化钠溶液吸收H2S气体相比,FeOOH除去硫化氢的优点为,过程2中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为

    4. (4) 探究三:碳酸亚铁应用非常广泛,可以做补血剂、阻燃剂、催化剂,还可用于皮革生产。

      碳酸亚铁在空气中受热发生的反应为 , 它可以做阻燃剂的原因为

    5. (5) FeCO3的制备

      某兴超小组同学利用如图装置,通过FeSO4与NH4HCO3反应制取FeCO3

      实验步骤如下:

      a.检查装置气密性,添加药品,并将导管末端插入C中水面以下;

      b.装置A中打开K1、K3 , 关闭K2制取硫酸亚铁,并将整个装置内的空气排尽;

      c.操作开关,将A中溶液导入B中产生FeCO3沉淀;

      d.将B中混台物分离提纯,获得纯净的碳酸亚铁产品。

      步骤c中应打开开关(选填“K1”“K2”或“K3”),并关闭其他开关,反应过程中控制B装置温度在50℃左右,原因为

    6. (6) FeCO3的含量测定

      兴趣小组同学为确定某样品中FeCO3的含量,称取20.0g固体做如图所示的实验。

      (其它杂质与稀硫酸不产生气体;碱石灰是CaO和NaOH的混合物)

      ①反应结束后,缓缓通一段时间N2的目的为

      ②实验结束后,测得装置F增重0.88g,则20.0g固体中FeCO3的质量为?(写出计算过程)

      ③如果去掉装置G,会使实验结果(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