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五四制)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

更新时间:2023-05-12 浏览次数:44 类型:期中考试
一、
  • 1.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 . 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yàn),像波涛在澎湃。 B . 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zhù)立在面前。 C . 他一手拿着布,一手(zuàn)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 D . 在那(gèng)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
  •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 淳朴   取谛   微不足道   大庭广众 B . 斑斓   典籍   言外之意   蓬断草枯 C . 摇篮   明朗   兽铤亡群   一泄万丈 D . 烦躁   高粱   警报叠起   无暇及此
  • 3. 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A . 几代“治沙人”面对重重困难,团结一致,锲而不舍 , 把千年沙漠变成了绿洲。 B . 他通过网络平台推动了本地旅游业发展,成为老人、小孩妇孺皆知的网红。 C . 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宇轩昂 , 声震天地! D . 李刚走路不小心磕伤了脚,他不以为然 , 继续往前走。
  •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人们长期滥砍滥伐造成的。 B . 各部门必须尽快提高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C . 城乡建设,要力争做到精心规划和合理开发。 D . 能否坚持做好“两操”,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基本保障。
  • 5. 下列各项中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 . 《孙权劝学》节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国别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B . 因为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才能深刻地了解我们的战士朝鲜奋不顾身的原因。——加点词语在句中分别是:连词、代词、副词、介词。 C . 挫折与困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D . “孤”“可汗”都是对最高统治者的称呼。“孤”是古代人们对王侯的称呼,“可汗”是我国古代西北地区民族对最高统治者的称呼。
二、句子默写
  • 6. 默写填空。

    ,惟解漫天作雪飞。

    ②此夜曲中闻折柳,

    ③一轮明月道不尽诗人的淡泊心境,身处林中的王维在《竹里馆》中以“”的诗句写出了与明月做伴,独享自己的精神家园的美好境界。

    ④《木兰诗》写木兰奔赴战场矫健雄姿的句子是

三、语言表达
  • 7. “天下国家”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孟子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初二年级正在举办以“天下国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 (1) 活动设计  请你设计两个以“爱国”为核心的主题活动,拟出活动名称。
    2. (2) 对联补写

      学习了课文《邓稼先》《说和做》两篇文章,同学们深深地为邓稼先和闻一多的爱国精神所感动,请根据所学课文内容,从下面提供的词语中选出合适的词语组成上联,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词语】:创奇迹  赤子情  隐姓埋名  两弹一星  鞠躬尽瘁  两弹元勋

      上联:邓稼先

      下联:闻一多呕心沥血唐诗杂论凝硕果

四、选择题
  • 8. 下列对《骆驼祥子》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骆驼祥子》叙写了旧北京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小说中有不少关于老北京风土人情的描写,语言俗白、亲切、活泼,是白话小说的经典作品。 B . 《骆驼祥子》中的二强子,和祥子一样十分要强,和祥子一样命运悲苦,最后悲惨地死在街头。 C . 《骆驼祥子》中的虎妞是车厂主刘四爷的女儿,性格泼辣,好逸恶劳,市侩气很重。 D . 《骆驼祥子》中的刘四爷因嫌弃祥子是个拉车的,并怀疑祥子是因贪图他的钱财而娶虎妞,所以在寿诞之日与虎妞争吵到闹翻。
五、名著阅读
  • 9. 初二年级召开“我看名著中的人物”阅读讨论会,请你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

    同学们对《骆驼祥子》中的祥子产生了分歧,有同学认为他的悲剧命运是值得同情的,还有同学认为他性格中有值得批判的一面。你赞同哪个观点?请结合具体情节来说说你的看法。

六、诗歌鉴赏
  • 10. 阅读

    【甲】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乙】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 (1)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春夜洛城闻笛》一诗题目中“春夜”“洛城”点出时间、地点,“闻笛”指出诗歌的主要内容,表明诗人因闻笛而写作此诗。 B . “散入春风满洛城”运用想象和夸张,写悠扬的笛声乘着春风散落全城,表达诗人春夜闻笛的羁旅情怀和离愁别恨。 C .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两句,写诗人远赴边塞,东望故园,长路漫漫,亲人远隔,怎能不让人泪雨滂沱!因此诗人沉浸在思乡的悲苦中不能自拔。 D . 《逢入京使》全诗语言朴素平实,抓住一闪而过的生活片段,抒写复杂情感,极富人情味。
    2. (2) 请你发挥想象,描述画线的两句诗所展现的情景。
七、课外阅读
  • 11. 阅读

    年羹尧镇西安时,广求天下才士,厚养幕中。蒋衡应聘而往,年甚爱其才……年征青海日,营次,忽传令云:“明日进兵,人各携板一片、草一束。”军中不解其。比次日,遇塌子沟 , 令各将束草掷入,上铺板片,师行无阻。番人方倚此险,不意大兵骤至也。遂破贼巢。

    又年征西藏时,一夜漏三下,忽疾风西来,俄顷即寂。年急呼某参将,领飞骑三百,往西南密林中搜贼,果尽歼焉。人问其故,年曰:“一霎而绝,非风也,飞鸟振羽声也。夜半而鸟出,必有惊之者。此西南十里,有丛林密树,宿鸟必多,意必贼来潜伏,故鸟群惊起也。”

    (节选自《啸亭杂录》和《郎潜纪闻》,有删改)

    【注释】①年羹尧:人名,清朝名将。②塌子沟:淤泥深坑。③番:我国古代西南少数民族的统称。④漏:古代计时用的漏壶。

    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①军中不解其              ②忽疾风西来   

      飞鸟振羽声也               ④此西南十里   

    2. (2) 下列各句中“之”与例句“必有惊之者”中的“之”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 久之,目似瞑 B .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C . 又数刀毙之 D . 宋之丁氏
    3. (3) 下面对年羹尧事迹的概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 重视人才,广招天下才士。 B . 预备板、草,越沟攻破贼巢。 C . 闻风而起,苦练夜战本领。 D . 派骑三百,密林搜歼敌人。
    4. (4) 翻译下列句子。

      番人方倚此险,不意大兵骤至也。

八、现代文阅读
  • 12. 阅读

    人们为什么爱吃垃圾食品?

    ①人们常常问:为什么甜点和油脂含量高的垃圾食品总能勾起人们的食欲?

    ②研究发现,大多数垃圾食品都油大糖多,更能够给人们带来饮食的愉悦感。民间曾有“油多不坏菜”的说法,意思是炒菜多放油,吃起来就觉得香。科学家曾从进化论角度解释这种现象。

    ③史前人类物质匮乏、觅食艰难,他们整体奔忙却难以糊口,体力永远“入不敷出”,皮下脂肪永远“太薄”,他们最向往的就是糖和脂肪,因为只有高热量食物能让他们生存下来。当我们看到食物时,大脑就会分泌多巴胺。阿片样物质则是大脑分泌的另一种化学物质,它会让我们感到开心和享受,它和多巴胺共同作用,大脑就会把吃某种食物和愉悦的心情联系在一起,让我们不断重复。它们让人类的祖先在高脂和高糖食物中得到了享受,大脑便下令让祖先们去寻找这些食物。于是大脑就将摄入高卡路里的食物视作愉悦行为,指挥人们去寻找高油脂高糖分的食物。即使进化到今天,虽然食物来源充足,大脑里的这种化学反应依然存在,让我们依然爱吃油大糖多的垃圾食品。

    ④处于压力之下的让很容易想吃高脂高糖类食物。研究人员发现,这种做法也许确实有助于缓解压力,因为垃圾食品对大脑产生的化学作用于抗抑郁药物类似。研究人员以两组老鼠为实验对象,先将它们长期与“鼠妈妈”隔离,造成精神上的焦虑与不安。一组老鼠被喂垃圾食品,另一组老鼠则被喂健康的食品。两组老鼠随后被安排分别穿越迷宫,进行压力测试。结果显示,进食垃圾食品的老鼠比起进食健康食品的老鼠,明显不那么焦虑了。科学家认为,“垃圾食品”帮助老鼠补充了大脑中缺少的压力激素受体,从而改变了它们的状态。

    ⑤当人体感受到压力,身体会分泌一种激素皮质醇,它的首要任务是提高血糖水平,给细胞提供能量,但是也会食欲增加,增加饥饿感,导致人更想吃高热量食物,导致肥胖。科学家解释说,压力会让人觉得生存受到威胁,必须多囤积些热量。

    ⑥为什么我们明明知道垃圾食品有这么多危害,却欲罢不能呢?是不是吃垃圾食品会上瘾?研究发现,实验鼠常吃香肠、熏肉、乳酪蛋白等高热量、高脂肪食品后,大脑内部会发生一些改变,这种变化类似于动物吸食可卡因、海洛因等毒品成瘾后大脑发生的变化。吃垃圾食品成瘾后的实验鼠,会对一些健康食品产生排斥。研究认为,不断堆积的脂肪中,一些物质也会改变大脑的奖赏标准,进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只有吃得更多,才能获得满足感。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 (1) 依据③④⑤⑥段,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 当看到食物时,大脑一般会分泌多巴胺,与阿片样物质共同作用,让人愉悦。 B . 进食垃圾食品的老鼠,比起那些进食健康食品的老鼠,明显不焦虑了, C . 压力之下产生激素皮质醇,其任务就是提高血糖水平,给细胞提供能量。 D . 常吃高脂肪高热量食品的实验鼠大脑会发生类似毒品成瘾后大脑发生的变化。
    2. (2) 第④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3. (3) 结合本文内容,概括人们爱吃垃圾食品的原因。
  • 13. 阅读

    牛皮纸包着的月饼

    ①朋友去北京,给我带回两盒包装精美的月饼。红漆木盒装着,华丽、雍容。

    ②揭开盒盖,不多的几只月饼,躺在质地柔软的丝绒上,是皇家女儿,金枝玉叶着。

    ③洗净了手,和家人带着虔诚的心,切了一只月饼来尝。为此,我还特地拿出宝贝样收藏着的印花水晶盘,把月饼摆成菊的模样。一家人欢欢喜喜拿了吃,鱼翅做的馅,味道怪异,家人都只吃了一口,就放下了。我坚持吃两块,但终究,也受不了那份怪异。余下的,狠狠心,丢进垃圾桶。丢的时候,我祖母似地念叨,作孽啊作孽啊。

    ④便格外怀念起小时的月饼来。是些小作坊做的,用桂花或松仁做馅,外面的面粉,层层起酥,洇着金黄的油。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

    ⑤在中秋前一个星期,村部的唯一一家小商店,就把月饼买回来了。散装的,搁在一个大缸里。我们放学时从商店门口过,(A)可以闻得见空气里的月饼味,香甜香甜的,很浓。探头去看,总看到面皮白白的店主,在用牛皮纸包装月饼,五个一包,十个一包。他动作舒缓,在那时的我们眼里,那动作无疑是美的,充满甜蜜的味道。我们的心,开始生了翅膀,朝着一个日子飞翔。

    ⑥终于等到中秋这一天了。起早祖父就答应了的,晚上,每人可以分到一只月饼。那一天,我们再没了心思做其他的事,只盼着月亮快快升起来。等月亮真的升起来了,我们不赏月,眼睛都聚到门口的小路上。祖父出现了,手里提着用牛皮纸包着的月饼,隔了老远,我们都能闻到月饼的味道。兄妹几个,跑过去迎接,在他身边跳。祖父说,小店里挤满了人,好不容易才买到月饼。语气里有得意,仿佛他做了一件很了不得的事。

    ⑦煤油灯下,祖父小心地揭开一层一层的牛皮纸,我们得到了向往中的月饼,用小手托着,日子幸福得能滴出蜜来。母亲在一边教育我们,好东西要留着慢慢吃。于是我们把月饼分成一点一点的碎屑,(B)着吃。总能把一只月饼吃到第二天,甚至第三天。

    ⑧大人们也一人一只月饼,但他们多半舍不得吃,藏着,只等我们嘴馋了时,分了去吃。但生活的琐碎和忙碌,会让他们忘掉藏月饼这件事。我祖母有一次藏了一只月饼,等她记起时,月饼上面已长了很长的毛了,不得不扔掉,一家人为此痛心了好多天。

    ⑨祖母也曾把月饼分送给邻家两个孩子,那两个孩子跟着寡母过活,自是没钱买月饼。中秋时,别人家欢歌笑语,他们家却冷冷清清的。祖母说,可怜啊。遂踮着小脚,给他们送了月饼去。回家来安慰我们,让别人吃掉,比自己吃掉好。那时年幼,不明白这句话,现在想想,祖母说的是帮人的快乐啊。如今那两个孩子早已长大,都出息了,一个在南京,一个在杭州。我祖母在世的时候,他们每年回来,都会去看看她。他们说,忘不了小时候用牛皮纸包着的月饼。

    1. (1) 梳理情节:本文以“牛皮纸包着的月饼”为叙事线索,文章可以这样概括:

      店主包月饼————祖父分月饼——大家吃月饼——

    2. (2) 把握情感:作者说牛皮纸包着的月饼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除此之外,这月饼里到底还包含了什么“滋味”让作者难以忘怀。
    3. (3) 品味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

      A.请比较第⑤段画线句子与改句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

      原句:我们放学时从商店门口过,可以闻得见空气里的月饼味,香甜香甜的,很浓。

      改句:我们放学时从商店门口过,可以闻得见空气里很浓的香甜香甜的月饼味。

      B.请赏析文章第⑦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4. (4) 题目写的是“牛皮纸包着的月饼”,那开篇为何先从包装精美的月饼说起?
    5. (5) 结尾处邻家的两个孩子“忘不了小时候用牛皮纸包着的月饼”,如果你就是这两个孩子其中一员,回到家乡,见到“祖母”,你会说些什么呢?

      要求:①品读结尾语句,结合上文展开想象;②60字左右。

九、作文
  • 14. 写作

    ⑴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习近平总书记告诉我们:“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毕淑敏曾言:“我不相信手掌间的纹络,但我相信手掌和手指的力量。”是啊,没有等来的辉煌,只有拼来的精彩!努力奋斗,不负青春,顽强拼搏,只为家国。

    请以“拼来的精彩”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写作提示: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写出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

    ③书写规范,卷面整洁: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⑵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这个学期,我们学了很多关于普通人故事的课文,感动于作家笔下普通人的品格光辉:

    阿长购买宝书,她的淳朴让“我”怀念;

    老王赠送香油鸡蛋,他的真诚让“我”愧怍;

    父亲修建台阶,他的执着让“我”心疼;

    姑娘守护茅屋,她的善良让“我”温暖。

    现实生活中,相信也有这样的人,无论陌生还是熟悉,他们虽然平凡却也有闪耀处,让我们或感动,或佩服,或惭愧,或叹息。

    请以“他(她)让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先用一个词将题目补充完整再写作文;②作文时,要注意细节描写的运用,写出人物的精神品质;③文中不得出现含有考生真实信息的人名、地名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