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中山市小榄花城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

更新时间:2023-05-09 浏览次数:69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 1. (2023九下·中山月考) 下图分别为出土于四川三星堆遗址和河南洛阳二里头遗址的文物。这主要反映了(   )

    三星堆牙璋    二里头牙璋   三星堆陶盉       二里头陶盉

    A . 手工业生产水平领先世界 B . 古代先民重视祭祀和生产 C .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 D . 华夏文明起源于四川地区
  • 2. (2023七上·吴中月考) 在河南淮阳发掘出一处距今约4000年的龙山文化遗址,遗址区域内有各种形制的长方形、圆形遗存,分布于人工垫筑的台基之上。经考古专家初步判断,这些遗存很可能是当时粮食仓库的遗迹。如判断无误,这一遗存可实证(   )
    A . 原始农业的发展 B . 贫富分化的出现 C . 社会阶级的产生 D . 早期国家的形成
  • 3. (2024九下·松山模拟) 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这表明,分封制(    )
    A . 强化了血缘与政治联系 B . 埋下了分裂割据隐患 C . 突出了权利与义务统一 D . 淡化了民众等级观念
  • 4. (2023九下·中山月考) 对下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中国”一词最早出现于西周初年青铜器“何尊”。何尊的铭文记述的是周成王继承周武王遗志,营建成周(今河南洛阳)之事。其中有“宅兹中国,自兹乂民”句。

    大约成书于公元前5世纪的《尚书》在《梓材》篇中也记述了周成王继承周武王遗志,营建成周之事。文中有“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生”句,这是“中国”一词最早出现在文献中。

    A . “何尊”是实物史料,《尚书·梓材》是文献史料 B . 《尚书·梓材》记录的比“何尊”更详细准确 C . 二者记录产生于同一时期 D . “中国”特指西周王室的首都洛阳
  • 5. (2023七上·吴中月考) 《战国策》中说:“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割鼻)其傅。”据此可知商鞅变法(    )
    A . 执法必严,贯彻得力 B . 维护旧贵族利益 C . 讲究策略,缓和矛盾 D . 重视对人民教化
  • 6. (2023七上·吴中月考) 下表反映出春秋战国的时代主题是(   )

    学派

    主张

    儒家

    以德治国:有德行的君主能治理好天下

    道家

    以道治国:遵从规律,无为而无不为

    墨家

    以爱治国:互爱互助、选贤任能、争取和平

    法家

    以法治国:制定法律,制裁民众不法行为稳定社会

    A . 重建社会秩序 B . 变革政治制度 C . 发扬民本思想 D . 构建官僚政治
  • 7. (2023九下·中山月考) 根据下图判断秦统一中国的时间属于(   )

    A . 公元前3世纪前期 B . 公元前3世纪后期 C . 公元前2世纪前期 D . 公元前2世纪后期
  • 8. (2024九下·沿滩模拟) 适合作为下列一组材料主题的是(   )

    材  料

    出  处

    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

    《资治通鉴》

    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掌副丞相

    《汉书·百官公卿表》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史记·秦始皇本纪》

    A . 秦灭六国,结束战乱 B . 秦朝法律严苛,赋税沉重 C . 秦朝确立中央集权制 D . 秦朝疆域辽阔,人口众多
  • 9. (2023九下·中山月考) 《汉书》记载:“(武帝)用主父偃谋,令诸侯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而汉为定制封号,辄别属汉郡。汉有厚恩,而诸侯地稍自分析弱小云。”该举措使西汉(   )
    A . 思想得以统一 B . 中央集权强化 C . 诸侯势力增强 D . 诸侯纷争消失
  • 10. (2023九下·中山月考) 董仲舒建立“天人合一”的政治理论体系,以传统儒学为基础,兼容阴阳五行、道、法等社会思潮。他的学识深受汉武帝赞赏并采纳。据此可知,西汉时期(   )
    A . 百家争鸣著书立说 B . 奉行“无为而治”政策 C . 儒家学说遭到打击 D . 儒学得到了创新与发展
  • 11. (2023九下·中山月考) 舞剧《五星出东方》自2022年首演以来,受到观众热捧。该剧以新疆出土的东汉蜀锦护臂(见图)为构想之源,运用舞蹈的艺术想象力,演绎了汉朝戍边将领在北方古城与少数民族首领的儿女从剑拔弩张到结下深厚情谊的动人故事,体现了艺术与历史的精妙结合。该舞剧(   )

    图注:“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护臂(注:“五星出东方”是指金、木、水、火、土、星汇聚于东方的天文现象)

    A . 宣传普及了系统的古代历法知识 B . 准确复原了真实可靠的历史场景 C . 填补了新疆出土文物研究的空白 D . 艺术表现了边疆民族交融的历史
  • 12. (2023七上·疏勒月考) “外戚和宦官专权的产生,都跟封建专制政体有密切关系,甚至可以说是封建专制的特殊形式。这主要是因为皇权至上,无人敢于从事监督……宦官、外戚易于利用宫禁的隐蔽性进行私图。”上述材料认为外戚宦官专权(   )
    A . 表现的形式是君主专制 B . 出现的原因是无人监督 C . 形成的特点是有隐蔽性 D . 导致的后果是东汉衰落
  • 13. (2023九下·中山月考) “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下列选项中与《三字经》中的这段话所概括的历史时期相符的是(   )
    A . 百家争鸣与社会改革 B . 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C . 外戚专权与皇权衰落 D . 科举创立与文化繁荣
  • 14. (2023九下·中山月考) 两晋时期,擅长骑射的匈奴人,逐步由游牧转入农耕生活,发展了冶铁和制陶等手工业;洛阳贵族官僚,争用胡床、方凳等西北各族的家具。材料反映了两晋时期(   )
    A . 对外交往频繁 B . 民族交融现象 C . 社会生活丰富 D . 政治局势动荡
  • 15. (2023九下·中山月考) 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农书《齐民要术》成书于北朝,它不仅记载了很多黄河流域人们的农业生产经验,还介绍了“甘蔗”“芭蕉”“橄榄”“龙眼”等南方地区农作物的习性和加工、贮藏、食用方法。这反映了(   )
    A . 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 B . 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C . 古代科学家注重民生 D . 南北各地区物种交流
  • 16. (2024七下·儋州期末) 自大运河修通之后,扬州作为运河、长江码头,在军事地理与区位特征上都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隋代设置的以扬州为中心的江都郡辖境包括长江南北的两片土地,将长江天险包容在同一政区之内。江都郡的设置(   )
    A . 受行省制度的影响 B . 意在防范分裂割据 C . 遵循山川形便原则 D . 利于市镇经济兴起
  • 17. (2023九下·中山月考) 下表所示为唐朝科举制考试中考生来源的三种途径。由此可知,唐代科举制(   )

    类型

    来源

    乡贡

    自学成才,向州县官府投牒白(自)举并考试合格者

    生徒

    国家最高学府和地方州县官办学校考试合格者

    制举

    皇帝临时下诏选拔的“非常之才”,由内外文武官员举荐者

    A . 重视应试能力 B . 限制了社会流动 C . 选拔人才公平 D . 扩大了统治基础
  • 18. (2023九下·中山月考) 唐朝时期传到日本的螺钿铜镜(见下图),把南海的夜光贝、东南亚的琥珀、中东的宝石、阿富汗的蓝宝石巧妙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五彩缤纷的图案。这体现了唐朝(   )

    A . 商品经济的繁荣 B . 疆域范围的辽阔 C . 对外开放的气象 D . 开明的民族政策
  • 19. (2023九下·中山月考) 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逃奔成都,途中发生兵变,杨贵妃死于马嵬坡。以下为若干记载。有学生以下述材料探究杨贵妃之死,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

    路边杨贵人,坟高三四尺。乃问里中儿,皆言幸蜀时……贵人饮金屑,倏忽舜英暮。平生服杏丹,颜色真如故。

    (唐)刘禹锡

    《马嵬行》

    上令高力士诘之,回奏曰:“诸将既诛国忠,以贵妃在宫,人情恐惧。”上即命力士赐贵妃自尽。

    (五代)刘昫等

    《旧唐书》

    上曰:“贵妃常居深宫,安知国忠反谋?”高力士曰:“贵妃诚无罪,然将士已杀国忠,而贵妃在陛下左右,岂敢自安!愿陛下审思之,将士安则陛下安矣。”上乃命力士引贵妃于佛堂,缢杀之。

    (宋)司马光

    《资治通鉴》

    A . 《马嵬行》选材来自传说,不能作为历史研究的材料 B . 《资治通鉴》较多细节描写,还原了杨贵妃之死的真相 C . 《资治通鉴》成书晚于《旧唐书》,故可信度相对较低 D . 《旧唐书》《资治通鉴》作为史料,应注意作者的立场
  • 20. (2024七下·珠海期中) 唐诗中有大量描写自然山川的诗作。从地域上看,神奇秀丽的江南、文化底蕴丰厚的中原、奇峭险峻的巴蜀、壮美奇异的边地山水风光尽收其中。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人的诗里,处处体现出诗人们对祖国美好山河的热爱。这些诗作(   )
    A . 丰富了古代诗歌的体裁 B . 体现出对藩镇割据无比痛恨 C . 反映了唐代经济的繁荣 D . 有利于加强国家认同的观念
  • 21. (2023九下·中山月考) 19世纪初,俄国地主不但任意虐待农奴,而且还可以像买卖牛马一样买卖农奴;美国黑奴成为南方种植园中的主要劳动力,黑奴是奴隶主的私有财产。这表明俄国和美国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相同问题是缺乏(    )
    A . 资本原始积累 B . 生产技术 C . 自由的劳动力 D . 海外市场
  • 22. (2023九下·中山月考)  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西方列强也加紧了对外扩张与殖民活动,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普遍反抗,拉丁美洲、印度相继爆发了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武装起义。这一时期民族解放运动的共同点是(   )
    A . 都是反抗英国殖民统治 B . 都获得了国家的主权独立 C . 都是正义的反侵略斗争 D . 都采取非暴力不合作方式
  • 23. (2023九下·中山月考) 这个时期(19世纪后半期)逐步出现了技术进步的制度化。更多的先进工业企业不再满足于接受技术创新并利用他们,而是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实验来追寻这种技术创新……科学盈利的真正神秘性在工业中的成长孕育已经达到了这样一种程度,以至于企业都开始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这表明第二次工业革命(   )
    A . 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 B . 生产进一步集中催生垄断组织 C . 科学技术与生产企业紧密联系 D . 专利制度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
  • 24. (2024·南山模拟) “(1939年的)这场战争是为了一种信念而斗争……而1914年的战争则不同,人们对于那场战争的真相一无所知……所以,当年的炮灰们脖子上围着花环,钢盔上绕着橡树叶当桂冠,会像醉汉一般欢呼着向自己的葬身之地走去。”这段话最能反映(   )
    A . 两次世界大战性质不同 B . 战争带来巨大心理创伤 C . 战争造成巨大人员伤亡 D . 不同态度决定战争胜败
  • 25. (2023九下·中山月考) 以下图片为两幅宣传画,是为20世纪30年代苏联和美国实施的两项经济措施所分别绘制的。这两项措施的实施都(   )

    A . 体现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 . 暴露了发展重工业的弊端 C . 反映了经济体制日益僵化 D . 迅速推进本国工业化完成
  • 26. (2023九下·中山月考) 一座城市,折射出一段历史。1921年和1942年在美国华盛顿召开的两次会议,通常被人们称为九国华盛顿会议和26国华盛顿会议。对这两次会议相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都作出影响世界局势的重大决策 B . 标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C . 都形成列强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D . 会后都形成了新的世界统治秩序
  • 27. (2023九下·中山月考) 对下列年代尺提供的信息设计一个主题,最全面、最准确的是(   )

    A .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B .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 C . 美苏主导下的两极格局 D . 20世纪世界格局的演变
  • 28. (2023九下·中山月考) 如表是关于007系列部分电影的基本信息。据此可推断这些电影(   )

    电影片名

    上映时间

    故事情节梗概

    《007之来自俄国的爱情》

    1963年

    该片讲述了英国特工邦德协助掌握重要情报的苏联女子逃往西方的故事

    《007之最高机密》

    1981年

    该片讲述了邦德要抢在苏联之前摧毁可以破坏北极星飞弹系统的发射机的故事

    《007之黄金眼》

    1995年

    该片讲述了邦德找回被苏联叛变军官劫走的黄金眼的故事

    《007之择日而亡》

    2002年

    该片讲述了邦德阻止朝鲜野心家发动的灾难性阴谋的故事

    A . 反映了对核战的焦虑 B . 拍摄于冷战的高潮时期 C . 体现了对时代的反思 D . 体现了典型的冷战思维
  • 29. (2024九下·碑林模拟) 随着欧元的使用,欧盟的普通老百姓从每天都看得见、摸得着的“口袋里的欧洲”中,找到一种休戚与共的感觉,一种做真正欧洲人的感觉。这反映了(    )
    A . 欧元加强了欧盟民众的认同感 B . 欧洲一体化成为时代主题 C . 欧元成为欧洲国家身份的象征 D . 欧洲政治一体化不断深入
  • 30. (2023九下·潮阳模拟) 有学者指出,当代跨国公司在对外直接投资中,往往会有意无意地将一定的技术转移给中间供应商,帮助他们改善生产技术,甚至为之提供工人的技术培训。这表明( )
    A . 技术扩散不受到任何国家控制 B . 全球化推动世界经济与技术发展 C . 国际自由贸易推动了技术扩散 D . 跨国公司是技术扩散的唯一动力
二、综合题(共30分,31题16分,32题14分)
  • 31. (2023九下·中山月考) 恩格斯曾说“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劳动力】

    材料一:见下表

    【劳动工具】

    材料二:劳动工具体现生产力的进步

    ①铁农具(出土文物)

    ②耧车(模型)

    ③石器(素描图)

    【劳动技术】

    材料三:农业著作记录农业生产

    著作

    记载

    《齐民要术》

    欲善其事,先利其器。悦以使人,人忘其劳。且须调习器械,务令快利。

    《农政全书》

    耧锄镫锄耘爪(注:此为农具)之类,是其变也;至于马薅(注:此为农具)。又其辅也。尚度而用之,则知水陆之耘事,有大功利在矣。

    【劳动智慧】

    材料四:我国古代农学始终遵循天人合一的指导思想,把“天时、地利、人和”作为发展农业的准则。这种把自然与社会看为一个统一整体、把农业生产与大自然协调发展的观点以及尊重自然、重视生态环境的观点,无疑是正确的,闪耀着极其光辉的思想,应当继承发扬,助推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农业博物馆《五千年农耕的智慧》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人口分布变化的总体趋势。
    2. (2) 请把材料二中三件劳动工具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序(只写序号)。如果要对中国古代的农业生产进行研究的话,以上哪一工具具有更高的证据价值?并说明理由。
    3. (3) 对比材料三中两本农业著作的记载,指出两者有何相似之处。
    4. (4) 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归纳出中国古代农耕的智慧。并据此简要说明如何发展现代农业。
  • 32. (2023九下·中山月考) 曹操形象的演变研究一直被学术界所关注,历经一千多年的历史沉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晋〕《三国志》

    材料二:太祖为人佻易无威重,好音乐,倡优在侧,常以日达夕。被服轻绡,身自佩小鞶囊,以盛手巾细物,时或冠帢帽以见宾客。每与人谈论,戏弄言诵,尽无所隐,及欢悦大笑,至以头没杯案中,肴膳皆沾污巾帻,其轻易如此。

    ——〔吴〕《曹瞒传》

    材料三:曹操的形象演变

    观点 出处
    “操虽姿貌短小,而神明英姿。”“才武绝人,莫之能害” 〔刘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以雄武之姿,当艰难之运;栋梁之任,同乎曩时;匡正之功,异于往代” 〔唐〕李世民《祭魏太祖文》
    “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频皱眉,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以是知君子小人之泽,百世不斩” 〔宋〕苏轼《东坡志林》
    “至今砚墨抱遗羞,千古奸雄秽青史” 〔宋〕岑安卿《铜雀台》
    “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志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的奸臣,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鲁迅

    材料四:毛泽东曾经多次赞扬曹操,毛泽东曾于1954年说:“曹操是个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毛泽东读书笔记解析》中说:“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创立魏国。他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治,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这些难道不该肯定?难道不是了不起?说曹操是白脸奸臣,书上那么写,戏里这么演,老百姓这么说,那是封建正统观念所制造的冤案。还有那些反动士族,他们是封建文化的垄断者,他们写东西就是维护封建正统。这个案要翻。”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与材料二对曹操的态度有何不同?你怎样看待这两则材料的史料价值?请说明理由。
    2. (2) 根据材料三,指出影响历史人物评价的因素(至少两个)。
    3. (3) 根据材料四,归纳毛泽东对曹操的评价。
    4. (4) 综合以上材料,指出评价历史人物的关键是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