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

更新时间:2023-05-19 浏览次数:68 类型:月考试卷
一、字词书写
二、选择题
  • 2. (2023八下·普兰店月考)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wèi)静(tián)人情故(shì)天衣无(fèng) B . (juàn)皱(zhě)周复始(ér)目一切(kōng) C . 杂(róng)枯(zào)大彻大(wù)海石烂(kū) D . 裂(guī)默(jiān)草长飞(yīng)然而止(jiā)
  • 3. (2023八下·普兰店月考)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虽然课内阅读对提高语文水平和获取知识经验有一定的作用,但如果没有课外阅读的 , 不管课内阅读的效率有多高,都难以收到明显的成效,甚至可能会导致。课外阅读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丰富学生的知识,还可以使学生具有较为  的知识背景。

    A . 辅助   事半功倍   视线   广阔 B . 辅导   事倍功半   视野    宽广 C . 辅助   事倍功半   视野   广阔 D . 辅导   事半功倍   视线   宽广
  • 4. (2023八下·普兰店月考) 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拥有青春的人更应该视自己为一颗等待雕琢的钻石。②为年轻人胆气最足 , 站在人生的开端,前方呈现出诸多可能。③如果仅仅做到一种可能,是对生命的很大浪费。④青春绝不是一个故步自封的过程,而是一个不断百变新生的过程。⑤一块璞玉需要雕刻更多刀,才能够呈现出完整的一个层面。

    A . “拥有”是动词,“因为”是连词,“胆气最足”和“很大浪费”都是偏正短语。 B . 第①句“拥有青春的人更应该视自己为一颗等待雕琢的钻石”,“青春”做主语。 C . 第④句“青春绝不是一个故步自封的过程”这个句子的主干是“青春是过程”。 D . 第⑤句画线句语序不当,应该把“完整的”和“一个”交换位置。
  • 5. (2023八下·普兰店月考) 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 《社戏》选自《呐喊》,作者鲁迅,他的代表作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小说集《呐喊》《彷徨》等。 B . 贺敬之的《回延安》运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了富于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示出浓郁的陕北风情。 C . 《灯笼》是我国当代散文家、教育家吴伯萧的作品,文章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D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与波军作战受伤病愈后,他来到烈士墓前悼念革命战友。极度的悲愤充满了他的心,他开始思考生命的价值。
三、名著阅读
  • 6. (2023八下·普兰店月考) 依据下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情节,把批注续写完整。

    情节一:病痛的折磨,战斗力的丧失使保尔拿起手枪,指向了自己。

    【批注】从这两个情节中可以看出,保尔在不断成长变化:

    情节二:全身瘫痪、双目失明的保尔用刻好了格子的板子写字,完成小说创作。

四、句子默写
  • 7. (2023八下·普兰店月考) 古诗文默写。(请规范书写)
    1. (1) 一日不见,。(《诗经·郑风》)
    2. (2) ,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 (3)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贺敬之《回延安》)
    4. (4) 微君之躬, ?(《诗经·邶风》)
    5. (5)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隐喻想出来做官而没有途径的句子是:“。”
    6. (6)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与时俱进不要当口号喊,要真正落实到思想和行动上,不能做“ ”的桃花源中人!(用《桃花源记》中的句子作答)
五、诗歌鉴赏
  • 8. (2023八下·普兰店月考)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淇上送赵仙舟

    [唐]王维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

    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注释】①淇上:淇水,水名,在河南北部。②祖帐:即饯别。

    对下面这两首诗理解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首联中一个“望”字,将相隔万里的长安与蜀地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B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颈联用夸张、对偶的修辞,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写得昂扬乐观,给人以莫大的鼓舞和安慰,成为千古名句。 C . 《淇上送赵仙舟》作者借凄清之景,通过“哭泣”“伫立”等细节,表现作者的伤感、不舍之情。 D . 两首诗同为送别诗,表达的感情非常相似。友人离去造成自己的空虚、落寞,字里行间表现了作者的伤感和不舍之意。
六、对比阅读
  • 9. (2023八下·普兰店月考)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

    温州人李庭等,大历六年,入山斫树,迷不知路,逢见漈水。中有人烟鸡犬之候,寻声渡水,忽到一处,有好田泉竹果药,连栋架险,三百馀家。四面高山,回环深映。有象耕雁耘 , 人甚知礼,野鸟名鸲,飞行似鹤。人舍中唯祭得杀无故不得杀之杀则地震。有一老人,众所伏 , 容貌甚和,岁收数百匹布,以备寒暑。乍见外人,亦甚惊异。问所从来,乱贼平未,时政何若。具以实告。因曰:“愿来就得否?”云:“此间地窄,不足以容。”为致饮食,申以主敬。既而辞行,斫树记道。还家,及复前踪,群山万首,不可寻省。

    (选自顾况《仙游记》,有删改)

    【注释】①象耕雁耘:传说舜死苍梧,象为之耕;禹葬会稽,鸟为之耘。后用以形容民俗古朴,有舜禹时代的遗风,②伏:同“服”,信服。

    1. (1) 下面句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 仿佛有光未柳絮因风起(《咏雪》) B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引凄异(《三峡》) C . 众所服天子动(《周亚夫军细柳》) D . 愿来就得否居天下之广(《富贵不能淫》)
    2. (2)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两段选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①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②问所从来,乱贼平未,时政何若。

    3. (3) 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二处)

      人舍中唯祭得杀无故不得杀之杀则地震。

    4. (4) (甲)(乙)两文都写到了老人,其作用是;这两篇选文中都寄托了作者的情感。
七、现代文阅读
  • 10. (2023八下·普兰店月考) 阅读选文,完成下题。

    【材料一】

    书信是一种古老的通信方式,人们用它交流信息,传报平安,倾诉情感,畅谈人生……,它最早出现在三千多年前的周朝。“家书”一词最早见于西汉,是家庭或家族内用来传递信息的书信,指写给自己的父母、儿女、兄弟姐妹和爱人的信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不可少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种书信形式。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又相继出现了电话、电报、邮寄录音带、录像带、电子邮件等交流信息的手段。如今,电子邮件、QQ、微博、微信等新兴的通讯手段被越来越多的人运用。

    【材料二】

    习总书记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而“家书”长久以来正是家庭共同记忆的最好见证,家书是家庭文化的重要载体。杜甫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鲁迅、许广平的《两地书》,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的垂范,我们这一代人更应该用行动践行传统文化,尽管表达情感的方式变了,但是老祖宗的传统和中华民族宝贵财富不能丢,更要不断发扬不断创新传承。

    【材料三】

    从曾火爆的《见字如面》到《信中国》《中国情书》,书信类节目已然成为当下文化类节目热点。观众们从这些节目中体味到手写书信的非凡魅力:书信是有情物,每一封书信都在打开一个栩栩如生的真实场景,在手写书信传统逐渐逝去的今天,用书信打开历史,带领观众重温书信里的记忆,咀嚼书信中的故事,汲取精神养料。今天我们讲书信,并不是要舍弃先进的通信工具,追求某种特定文体和形式,而是要对它所承载的文化价值进行深耕与发掘,与它所蕴含的感情和哲理重逢。

    阅读上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1. (1) 下列表述,不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
      A . 家书作为一种古老的通信方式,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周朝就开始出现,它是家庭或家族内用来传递信息的主要形式。 B . 家书专指写给自己的父母、儿女、兄弟姐妹和爱人的信件,但凡与家庭琐事有关的事情都可以写信。 C . “家书”长久以来正是家庭共同记忆的最好见证,家书是家庭文化的重要载体。 D . 今天我们讲书信,是要对它所承载的文化价值进行深耕与发掘,与它所蕴含的感情和哲理重逢。
    2. (2) 根据【材料三】,说说《见字如面》《信中国》《中国情书》这些有关书信文化类的节目受到人们喜爱的原因。
  • 11. (2023八下·普兰店月考) 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母亲的手机

    ①几年前母亲从乡下进城,空荡荡的一个屋子,就她一个人居住,显得清冷且孤寂。我每逢周末就去陪母亲吃顿饭。

    ②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母亲开始和我念叨起乡下老家的零碎小事儿:谁家的田里庄稼长势喜人,入秋后苞谷穗子能码半间屋,汗水算是没白流;谁家新娶的儿媳妇添丁进口了,胖乎乎的大小子惹人爱,一家人乐得合不拢嘴;谁家又在老宅旁起了新房,坐北朝南,是个二层小洋楼;谁家的鸡圈拆了,群养的土鸡赶到了山坡上,鸡肥蛋多,城里人争着买哩……她滔滔不绝,完全沉浸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

    ③开始我没太在意,直到有一次母亲提及,老家荒芜了多年的田里种上了朝天椒,绿油油的,一眼望不到边,辣椒采摘后有人上门收购,一斤能卖好几块钱,我这才忍不住问了一句:“你住在城里,哪得来这么多的好消息?

    ④坐在一旁的姐姐回话道:“妈是从抖音上看到的,如今乡下的亲朋好友都爱玩抖音,就算农活再苦再累,也会忙里偷闲上传个视频。”

    ⑤我突然意识到,古稀之年的老母亲有了新的爱好。

    ⑥母亲递过话:“刷抖音挺费流量的, 我要了楼上邻居家的wifi密码, 人家怕我忘了,还专门给我写在纸条上。”

    ⑦我乐了,望着坐在对面的母亲,她也正笑盈盈地望着我,一脸得意的神情,像一个淘气的孩子。

    ⑧去年母亲过生日,姐姐专门给她买了一部智能手机。在这之前,母亲一直使用老年机,只简单地用于接打电话,我还担心智能手机功能太多她反倒不会用。暑假,外甥从外地回来,无意间又向我透露了一个信息。平日里,他隔三岔五会和外婆视频聊天,了解她的饮食起居,也看看她的容颜气色。后来我又得知,母亲的微信里已添加了不少好友,大多是和她一个年岁的老朋友老姐妹。

    ⑨我不知道母亲是如何用微信聊天的,是视频、音频,还是文字输入?

    ⑩总之,那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我的脑海里总是闪现母亲刷抖音、用微信和朋友聊天的画面。

    ⑪窗明几净的客厅里,母亲戴着老花镜,斜靠在沙发上,左手紧握着手机,右手不时地刷新屏幕上的视频,方言或者土味普通话配着不长的画面,母亲看得专注,听得入神……整个屋子是那样安静,又是那样热闹。那一刻,母亲仿佛是一个坐在乡村教室里的小学生,一部手机就是一册课本,课本中的每一幅插画、每一段描写,以至于每一个活泼可爱的表情,都深深地吸引着她。不大一会儿工夫,她便好像完成了一次丰富多彩的乡村游。揉揉眼睛,回味一番,意犹未尽,她再次将手机捧在手里,那些乡间的人间烟火,那些斑斓的果园农田,让她嗅到了久违的泥土香,这香气也充盈着她单调的晚年生活。

    这是在田里劳作了三十多个年头的母亲,在告别故土,告别田舍、庄稼和牛羊牲口之后,对曾经的家园以另一种方式在不断地回望着,回望着。一桩桩故事,发生在她最熟悉不过的那片土地上。只是岁月流转,曾经在她播种大豆、玉米、小麦的梯田里,如今种上了高产的辣椒、油菜,栽种着柑橘、核桃和拐枣;曾经扶犁深耕的黄土地,现在清一色地换作了旋耕机机械化作业;曾经弯弯绕绕的乡村土路,如今已是宽阔平展的青灰色水泥路,路两旁还加装了安全防护栏,栽上了行道树;曾经低矮简陋的石墙瓦屋,如今已是一幢幢拔地而起、窗明几净的小洋楼;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四季辛勤劳作的乡亲们,如今化身新农人,一手握着农具,一手握着手机,将乡村的美景和趣事直播到天南海北。

    ⑬母亲再熟悉不过的小山村,眼下还成了拍摄视频的热门取景地,明丽灿烂的油菜花、挂满枝头的柑橘、漫山遍野的山花、在果园里低头劳作的老农……而声声蝉鸣、啁啾鸟语,连同铺满稻田的蛙声,则成了视频清新的背景音乐。这一切,都让母亲魂牵梦萦。

    ⑭一部智能手机,成为母亲和乡下老家情感交流的介质。正在发生的美好,都在她的指尖下轻轻滑过。母亲握在手中的不仅是一部智能手机,也是一卷徐徐展开的山水长卷,老家的每一处景致、每一个变化、每一副面孔,都让她感受到乡村振兴的脉动,让她骄傲与欢喜。

    (文/吴昌勇,有删改)

    1. (1) 从全文看,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2. (2) 选文第⑦段中加点词语“笑盈盈”有什么表达效果?
    3. (3) 从记叙顺序的角度分析第⑧段的作用。
    4. (4) 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⑪段中画直线句子。
    5. (5) 第⑫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6. (6) 结尾为什么说“一部智能手机,成为母亲和乡下老家情感交流的介质”?
  • 12. (2023八下·普兰店月考) 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潭清真的是水浅吗

    ①“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这是唐代诗人储光羲所作的五言诗《钓鱼湾》。“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这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凝望一湾潭水,潭水清澈见底,一览无余,使人感到潭水变浅了。

    ②一湾潭水清澈见底,其深其浅本来是极明白的事,由于同样一个物体,观察到在水面上和在水中的长短是不同的,诗人用了一个“疑”字,以示感觉的不同。为什么潭清就显得水浅?这要从光的折射说起。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作光的折射。光线从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或其他透明介质中都会发生折射。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一样都是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质中,而折射光则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由于光在两种不同的物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于是光就产生了折射。

    光在空气、真空中速度约为每秒30万千米,在玻璃中传播的速度约为光在空气、真空中速度的2/3,约为每秒20万千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约为光在空气、真空中速度的3/4.约为22.5万千米。这样光从空气中进入水中或玻璃的时候就会发生折射。光从空气斜射进入水等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水等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原来物体从水中发出的光线,由水进入空气时,会在水面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觉得这些光线好像是从它们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的物体像发出来的,物体像是虚像,物体像比物体位置高。

    ④因此,从上面看水、玻璃等透明介质中的物体,会感到物体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一些,这是光的折射现象引起的。“潭清疑水浅”正是由此而产生的。

    ⑤当你站在岸边或池塘边,看见河水或池塘水清澈见底,深不过齐腰时,千万不要贸然下去,因为你看到的水的深度,不是真正的水的深度,是光线经过折射产生的虚像。你对水深估计是不正确的,此时下水必然会惊慌失措,发生危险。

    ⑥经常叉鱼的渔民都有这样的经验,鱼儿在清澈的水里面游动,可以看得很清楚。然而,沿着你看见鱼的方向去叉它,却叉不到,因为你看到的鱼是鱼的虚像,当然不会叉到鱼。有经验的渔民都知道,只有瞄准你看到的鱼的下方才能把鱼叉到。因为鱼要比它的虚像低一些。而若使用激光枪射鱼,只要瞄准所看到的像就行了,因为激光枪发出的光线在水中也会发生折射。

    ⑦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把一块厚玻璃放在钢笔的前面,玻璃只挡住钢笔的一部分,笔杆看起来好像“错位”了,就像筷子插入水中,好像被折断了一样,这种现象也是光的折射引起的。

    ⑧诗人当然不懂得光线的折射原理,但是他知道这个现象,而水中物体的虚像要比物体高这样一个现象,一定要在水清澈见底的情况下才能出现,从而以潭水的清澈衬托出春天水清天秀的景色。

    (文/王恒,有删改)

    1. (1) 选文开篇引用储光羲的五言诗有什么好处?
    2. (2) 第③段中画直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 (3) 理清选文①~④段的说明顺序。
    4. (4)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唐代诗人储光羲所作的五言诗《钓鱼湾》中的“潭清疑水浅”反映出光的折射现象。 B . 光在两种介质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返回原介质中,于是就产生了折射。 C . 因为激光枪发出的光线会在水中折射,故使用激光枪射鱼时,可以直接瞄准虚像。 D . 当你站在岸边或池塘边看到的水的深度,不是真正的水的深度,是光线经过折射产生的虚像。
八、作文
  • 13. (2023八下·普兰店月考) 写作。

    ⑴请以“遥记那年花香时”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③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⑵风,把春传递给了大地,于是有了万物复苏;爱,把情传递给了人们,于是有了依依不舍;义,把道传给了生命,于是有了舍生取义……

    请以“传递”为话题,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③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