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语...

更新时间:2023-05-16 浏览次数:40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材料一:我国古籍历史悠久,卷帙浩繁,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古圣先贤的深邃智慧。在内容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人文精神是重要的方面。“人文”一词,最早见于《周易》,本义是指对人进行礼乐教化。西周时期,对人的教化、人自身的修养开始受到重视。后来,孔子称赞周王朝“郁郁乎文哉”,指的就是文明教化成果斐然。春秋时期,人文精神中“以人为本”的思想得到了强化,人的主体性逐步确立起来,人文精神的内涵也随之越来越丰富。

    在个人对自身方面,人文精神强调修身。我们常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源于《大学》。古人把“修身”作为教化的起点,包含着作为独立个体的人的人格和尊严首先要得到承认和尊重的思想。同时,人文精神还要求修身时把天性和修养结合在一起。修身要求个人高度自律、践行诺言。《论语》中说子路“无宿诺”,意思是子路践行诺言毫不迟疑,答应的事情就会立刻去办。《新序》中记载的“季札挂剑”的故事,也是古人“重然诺”、严于修身的千古佳话。

    在个人对他人方面,人文精神要求包容。古人认为品行宽厚的君子,对他人有一颗包容之心。有一个“子产不毁乡校”的故事。郑国百姓很喜欢在乡校聚集,议论时政。有人劝子产:“干脆把乡校拆了吧?”子产说:“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人们干完活儿回来到这里聚一下,议论一下施政措施的好坏。他们喜欢的,我们就推行;他们讨厌的,我们就改正。这是我们的老师,为什么要毁掉它呢?”对此,韩愈很受触动,写下《子产不毁乡校颂》来称赞此事。在人文精神中,既强调个人作为人的主体性,也尊重他人作为人的主体性,所以人文精神也要求彼此尊重个性差异,互相理解和包容,在此基础上和而不同、和睦相处,构建起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

    在个人对人类方面,人文精神提倡大爱。《周易》中有句名言:“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思是说,君子要像大地一样,德行宽广深厚,化育万物,因此对待他人,要有一种温情的爱意。不仅要爱自己的亲人,还应该爱天下之人。这种对于全人类的大爱,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也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中国古人追求的社会发展的理想状态是《礼记》提到的“天下大同”。放在今天可以理解为,在发展、安全、气候等关系人类共同命运的大事上,国与国之间应该携手合作、同舟共济。

    (摘编自冯胜君《做好人文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材料二: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深入挖掘古籍中传承下来的优秀价值理念,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精神支撑。

    深入挖掘古籍中关于“做人”的价值理念。中华民族自古重视“做人”的教育,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等价值理念代代相传,蕴藏在众多古籍中,植根于中国人的精神中,体现在中国人的行为上。一是勤学多闻。古籍中提倡勤学多闻的篇段数不胜数,比如《礼记》中的“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等等。二是谦虚为尚。《尚书》说:“满招损,谦受益”无论是学习,还是做事,都不能自满。三是刚健为美。《周易》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日出日落,春去秋来,自然的运行是非常刚健、永不停息的,优秀的人也应培养自强不息的精神。四是富贵以义《论语》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认为获取财富、官位等,要通过正当的途径,而不能用投机取巧等不讲道义的伎俩。

                             。中华民族的行事之道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古籍中记录着大量古人关于人与人、人与社会等问题的思考,对于规范当代中国人的行事方式仍然具有重要启发意义。一是顾全大局之道《左传》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人世间的依存关系很多,爱护家庭,爱护社会,爱护国家,就是顾全大局。二是讲信修睦之道。《礼记》说:“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论语》说:“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讲究信用、谋求和睦是中华民族历来恪守的价值理念。三是善始善终之道。《诗经》警示:“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凡事要有良好的开头,也要追求圆满的结局,无不以“善始善终”作为行事的正面价值判断。

                             。儒家所推崇的价值理念不仅包含“修身”“齐家”等个人层面和社会层面的要求,更蕴含着“治国”“平天下”等国家层面的要求。一方面,倡导“国家至上”的爱国观念。《大学》说:“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既强调把个人人生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起来,又将“治国”视为崇高事业。另一方面,推崇“天下为公”的爱国理念。爱国,就会希望自己的国家变得更好,古人对理想社会有自己的设想。《礼记》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在这样的社会里,“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一理念与共产主义社会的内涵具有内在的契合性,值得我们深入挖掘研究。

    (摘编自杜泽逊《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滋养》)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人文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春秋时期得到了强化,其内涵也更加丰富。 B . “天下大同”和当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有相通之处,可以为解决全球安全、气候等问题提供借鉴。 C . 在新时代,我们应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其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D . 古籍中关于做人道理的阐述各有侧重:《礼记》侧重勤学多闻,《尚书》侧重谦虚为尚,《周易》侧重刚健为美,等等。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人文精神强调尊重个性差异,任何企图建立单极世界的行为都是有违人文精神的。 B . 古人“天下为公”的理念与共产主义社会的内涵具有契合性,至今仍具有重大的价值。 C . 材料一和材料二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加强古籍研究对于当今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D .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引用了《大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所论证的观点相同。
    3. (3) 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在个人对人类方面,人文精神提倡大爱”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 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 B .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C . 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墨子·兼爱中》) D .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
    4. (4) 请结合材料一,对下面这句话所蕴含的人文精神进行简要分析。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5. (5) 请在材料二的横线处填写出能够概括本段内容的句子,要求和材料二第二段的段首句保持句式一致。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奥立弗仍然不屈服

    诺亚以最快的速度飞奔,一口气跑到贫民习艺所大门前。

    “班布尔先生!奥立弗他——”诺亚进门便嚷,声调又高又激动,吓得班布尔先生居然忘了先戴上三角帽就匆匆跑到院里。

    “他怎么啦?”班布尔先生急切地问,“是不是跑啦?”

    “不,他没有跑,不过他凶恶极了!”诺亚答道,“他想杀死我,然后杀死夏洛特。喔!疼死我了!”说着,诺亚的身体像鳗鱼似的扭动、弯曲。一位穿白背心的绅士从院子里经过,生气地问:“这条小野狗为什么嚎叫?”

    “这可怜的孩子险些被谋杀,先生”班布尔先生说,“凶手就是小退斯特”。”

    “啊!”穿白背心的绅士止步惊呼,“我早知道有这一天!”

    “他还企图谋杀一个女佣人”班布尔先生说时面如土色。

    “先生,”诺亚说,“能不能请班布尔先生抽空把他揍一顿?”

    “你是个好孩子,这一个便士赏给你。班布尔,快到索厄伯里家去一趟,带着你的藤杖,对他不能手软。”

    索厄伯里还没有回来,奥立弗继续劲头十足地踢着煤窖的门。班布尔先生认为还是先谈判、后开门为宜。他在门外踢了一脚作为开场白,然后把嘴对准钥匙孔,用深沉而颇有分量的音调说:“奥立弗!”

    “开门,快放我出去!”奥立弗从里边应道。

    “你难道不怕?听到我说话,你不发抖?”班布尔先生问。

    “不怕!”奥立弗大胆回答。

    班布尔先生从钥匙孔前遽然倒退两步,挺直身子。

    “班布尔先生,我看他一定是疯了”索厄伯里太太说。

    “这不是发疯,太太,”班布尔先生沉思片刻后说,“这是肉在作怪”

    “什么?”索厄伯里太太叫了起来。

    “肉,太太,是肉在作怪”班布尔严肃地重申,“你们给他吃得太饱了。如果你们只给那孩子喝稀粥,就决不会发生这样的事。”

    “上帝啊!”索厄伯里太太惊呼,“好心竟得到这样的恶报!”实际上,索厄伯里太太对奥立弗的好心就在于大方地向他提供别人谁也不要吃的残羹剩饭。

    班布尔先生等那位太太的视线重又垂向地面后说:“我认为现在唯一的办法是让他在煤窖里待上一两天,饿他几顿,以后一直给他喝稀粥。他的出身不好,他那个母亲在到这里来的路上熬过了种种艰难和痛苦,换上任何一个正派女人,早就活不成了。”

    奥立弗根据所听到的话足以断定他的母亲接下来又将成为嘲骂的对象,于是重新使劲踢门,以致其他的声音一概无法听清。正在这个节骨眼上,索厄伯里回来了。他听了家里人历数奥立弗的罪状,立刻用钥匙打开煤窖门,揪住那个造反的学徒的衣领,把他拖了出来。

    奥立弗在先前的殴打中衣服被撕碎,脸上青一块、紫一块,被抓破了好几处,头发披散在额上,满面通红的怒容却未消失。他被拖出来,照样无所畏惧地横眉怒视诺亚,丝毫不垂头丧气。

    “好小子,你干的好事!”索厄伯里把奥立弗狠狠地摇了一阵,给了他一个耳刮子。

    “他骂我的母亲”奥立弗说。

    “他骂了又怎样?”索厄伯里太太说,“你母亲比诺亚说的更坏。”

    “她不是那样的。”奥立弗说。

    “她是的。”索厄伯里太太说。

    “你撒谎!”奥立弗说。

    索厄伯里太太顿时涕泗滂沱地大哭起来。于是索厄伯里立即把奥立弗打了一顿,班布尔先生也就大可不必再动用教区的藤杖了。

    天黑以前,奥立弗被关在厨房后间,一台抽水机和一片面包和他做伴。

    直到凄凉枯寂的棺材作场兼店堂剩下奥立弗一人,他才将这一天的感受充分宣泄。他能带着蔑视的表情听他们的嘲骂,忍受鞭笞不哭不喊,因为他感到有一种尊严沛然充塞在他心中,支持着他咬紧牙关,即使被活活地架在火上烤,也不吱一声。但此刻在无人看到、听到的情况下,他跪在地上,双手掩面,泪如泉涌!

    奥立弗保持这样的姿势很长时间。当他站起来时,蜡烛只剩下很短的一截。他小心翼翼地四下环顾,侧耳谛听,然后轻轻拔销去闩,开门向店外望了望。

    没有风,树木投在地上的魃魃黑影毫无动静,显得鬼气森森。他轻手轻脚把寥寥几件衣裳用巾帕打成一个小包,然后在板凳上坐等天亮。

    第一道曙光刚刚透过窗板的缝隙,奥立弗便站起来,再次拔去门闩。他向周遭投了胆怯的一瞥,经过一刹那的犹豫,随手把门关好,跨到街上。

    奥立弗路过寄养所,向菜园里窥望,一个男孩正在给一小垄苗床除草。那孩子抬头现出苍白的面孔,是奥立弗从前的一个伙伴。

    奥立弗在离开前能见到他,觉得很高兴;他们过去一直很要好,常在一块儿玩。好多回一起挨打、挨饿、被关。

    “嘘,狄克!”奥立弗说。那孩子跑到门旁,从木栅里伸出一条瘦小的胳膊来欢迎他。

    “我要跟你告别了再走”奥立弗说,“我知道我们一定还能见面。你一定能幸福快乐”

    “希望能这样”狄克说,“再见,亲爱的奥立弗!愿上帝保佑你!”这话出自一个幼童之口,但这是奥立弗生平第一次听到对他的祝福。此后,即使生活充满艰难困苦,无论命运如何多舛,他始终没有忘记这句话。

    (节选自狄更斯《雾都孤儿》)

    【注】①退斯特:指奥立弗,他的全名是“奥立弗·退斯特”。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以“奥立弗仍然不屈服”为题,“仍然”暗示他多次遭遇不公,在面对不同人欺凌的情况下,能始终保持坚强。 B . 小说运用了多种细节描写,包括语言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等,具体展现了奥立弗“不屈”的外在表现和内在情感。 C . “树木投在地上的魃魃黑影毫无动静,显得鬼气森森”既是客观环境,也是奥立弗面对严酷人生境遇时,迷茫心境的写照。 D . 小说运用对比突出人物形象,如穿白背心的绅士与其毫无绅士风度的言行,奥立弗人前的坚强与独处时的感情宣泄都形成对比。
    2. (2) 对文中人物语言描写的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对他不能手软”“以后一直给他喝稀粥”表现出贫民习艺所工作人员的集体伪善。 B . “换上任何一个正派女人,早就活不成了”,此观点毫无逻辑,充斥着傲慢与偏见。 C . “他骂我的母亲”说明奥立弗打架并非真的想谋杀别人,只是为了维护母亲的尊严。 D . “嘘,狄克!”说明奥立弗唯恐惊醒寄养所的其他人,刻画出他小心谨慎的一面。
    3. (3) 在小说节选部分中,狄更斯用幽默讽刺的语言塑造反面形象,请具体分析这种效果是怎样产生的。
    4. (4) 小说结尾写奥立弗与寄养所小男孩告别的情节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秦王谓公子他曰:“昔岁觳下之事,韩与诸侯攻秦。韩与秦接境壤界,其地不能千里,展转不可约。日者秦、楚战于蓝田,韩出锐师以佐秦,秦战不利,因转与楚。韩之在我,心腹之疾。吾将伐之,何如?”公子他曰:“王出兵韩,韩必惧,惧则可以不战而深取割”王曰:“善”乃起兵。

    韩恐,使阳成君入谢于秦,请效上党之地以为和。命韩阳告上党之守曰:“今王使阳言之太守,太守其效之”曰:“人有言:‘挈瓶之 , 不失守器’虽王与子,亦其猜焉。臣请悉发守以应秦,若不能卒,则死之”韩阳趋以报王,王曰:“吾始已诺矣,今不与,是欺之也”乃使冯亭代。

    冯亭守三十日,使人请赵王曰:“韩不能守上党,且以与秦,其民皆不欲为秦,而愿为赵。今愿拜内之于王,唯王之”赵王喜。

    赵豹对曰:“臣闻圣人甚祸无故之利”王曰:“人怀吾义,何谓无故乎?”对曰:“且夫韩之所以内赵者,欲嫁其祸也。秦被其劳,而赵受其利,虽强大不能得之于小弱,而小弱顾能得之强大乎?今王取之,可谓有故乎?且秦以牛田,水通粮,其死士皆列之于上地,令严政行,不可与战。王自之”王大怒曰:“夫用百万之众,攻战逾年历岁,未见一城也。今不用兵而得城七十,何故不为?”赵豹出。

    王召赵胜赵禹。二人对曰:“用兵逾年,未见一城,今坐而得城,此大利也”乃使赵胜往受地。

    赵胜至曰敝邑之王使使者臣胜太守有诏使臣胜谓曰请以三万户之都封太守千户封县令诸吏皆益爵三级民能相集者赐家六金冯亭垂涕,辞封而入韩,谓韩王曰:“赵闻韩不能守上党,今发兵已取之矣。”

    韩告秦曰:“赵起兵取上党”秦王怒,令公孙起、王龅以兵遇赵于长平。

    (节选自《战国策·赵策一》)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赵胜至曰/敝邑之王/使使者臣胜/太守有诏/使臣胜谓曰/请以三万户之都封太守/千户封县令/诸吏皆益爵三级/民能相集者/赐家六金/ B . 赵胜至曰/敝邑之王/使使者臣胜/太守有诏使臣胜/谓曰/请以三万户之都封太守/千户封县令诸吏/皆益爵三级/民能相集者/赐家六金/ C . 赵胜至曰/敝邑之王/使使者臣胜/太守有诏/使臣胜谓曰/请以三万户之都封太守/千户封县令诸吏/皆益爵三级/民能相集者/赐家六金/ D . 赵胜至曰/敝邑之王/使使者臣胜/太守有诏使臣胜/谓曰/请以三万户之都封太守/千户封县令/诸吏皆益爵三级/民能相集者/赐家六金/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挈瓶之知”与“不吾知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两句中的“知”字含义不同。 B . “阴使人请赵王”与“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苏武传》)两句中的“阴”字含义相同。 C . “唯王才之”与“试使斗而才”(《促织》)两句中的“才”字含义相同。 D . “王自图之”与“不图子自归”(《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图”字含义不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秦昭王因韩国曾联合诸侯进攻秦国,又反复无常不守盟约,把韩国当作心腹之患,准备进攻韩国,公子他赞同,还认为可以不用战争而多割取土地。 B . 韩国派阳成君到秦国谢罪,答应把上党先给秦王,又让韩阳告诉上党太守执行命令,而上党太守却把土地给了赵国,韩王就派冯亭代任上党太守。 C . 赵国内部对是否接受上党土地有着不同的看法,赵王没看到事件隐藏的祸患,过于看重不用兵就能得到城池的好处,派人到上党接受土地。 D . 冯亭回到韩国后,禀报说赵国已经发兵占领了上党,韩国就将上党被赵国占领的情况告诉秦国,结果秦王大怒,命令秦军进军,和赵军在长平交战。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虽王与子,亦其猜焉。臣请悉发守以应秦,若不能卒,则死之。

      ②且秦以牛田,水通粮,其死士皆列之于上地,令严政行,不可与战。

    5. (5) 对于韩国把上党的土地献给赵国,赵王与赵豹有什么不同看法?请简要概括。
  • 4.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小题。

    读李杜诗集,因题卷后

    白居易

    翰林江左日,员外剑南时。

    不得高官职,仍逢苦乱离。

    暮年逋客恨,浮世谪仙悲。

    吟咏留千古,声名动四夷。

    文场供秀句,乐府待新辞。

    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读了李白、杜甫的诗歌集,有所感悟和思考,于是创作了这首诗歌。 B . 杜甫有“恨”,李白含“悲”,是因为他们自以为没有精彩的诗文扬名立世。 C . 诗歌对李白、杜甫的创作成就进行了高度褒扬,也对他们的不幸遭遇深表同情。 D . 诗歌的语言通俗易懂,不假雕饰,如“不得高官职,仍逢苦乱离”犹如口语。
    2. (2) 我国古代文学创作有“穷而后工”的说法,李白、杜甫的创作也体现了这一说法,请结合诗歌具体内容加以说明。
  • 5. 名篇名句默写,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屈原在《离骚》中通过“”两句,阐述了方枘圆凿不相合、道不同不相为谋的观点。
    2. (2) 李白《蜀道难》中的“”两句,巧妙地化用了西晋张载《剑阁铭》中的“形胜之地,匪亲勿居”两句。
    3. (3) 杜甫在《蜀相》一诗中借感叹历史人物诸葛亮“”来抒发自己功业无成、壮志难酬的情怀。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走到当年红军战士阻击敌军的哨口,战壕遗址还在,见证战斗胜利的参天古木还在,沐浴辉煌的那尊迫击炮还在。侧耳倾听,那载入史册的隆隆炮声,仿佛还       这场创造奇迹的战斗,如今已经成为一段经典的历史。

    哨口下,一条崎岖的山路向山谷里延伸。当年,为了巩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红军将士从宁冈运粮到井冈山上,以防被敌人长期围困。他们正是行走在这条崎岖的小道上,每天都要翻越海拔一千三百多米的黄洋界高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军民生活异常艰苦,但红军将士依然豪迈乐观。他们一次次挑粮上井冈,一次次击碎了敌人的围困,在这陡峭的羊肠小路上挑出了历史的奇迹。

    眼下,黄洋界       的杜鹃花开得正艳,一片片,一层层,一簇簇,或远或近,或高或低,缀饰在翠绿的大山中。它们怀着向往蓝天的坚定信念,积攒着自己的力量,不屈不挠地绽放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放眼望去,云雾浓时,山间花海       ;云雾散去,便是壮观的杜鹃花海,一眼望不到边际,那么耀眼,那么烂漫。

    凝视小路,似乎看到了当年红军在路上行走的身影。先辈们用草鞋踏平了险峻和坎坷,踏出了今天的幸福之路。

    站立哨口,松涛四起。一尊炮依旧稳稳地守着哨口。一座纪念碑,高高地矗立着,肃穆、巍峨……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很有表现力,请简要赏析。
    3. (3) 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和文中画横线处的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 远处飘来人们爽朗的笑声,也飘来了阵阵花香。 B . 母亲为儿缝军衣,缝进了对儿子的牵挂和眷恋。 C . 织鱼网啊,织鱼网,织出一段好生活。 D . 锁得住战士的身体,锁不住革命精神。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在网上搜索,会找到很多关于功能饮料的说法:“功能饮料与心血管功能密切相关”“功能饮料会使心跳加快、心律不齐”“喝功能饮料有生命危险”等等。        , 但是也都是各执一词,没有定论。

    有研究报道发现,功能饮料中含有牛磺酸和咖啡因,这些成分是提高人们的注意力和反应力的主要有效成分。的确,每天摄入适量的咖啡因       根据推荐摄入量,咖啡因每天的安全摄入量不得超过300毫克。        , 反而容易导致咖啡因中毒,引起失眠、头痛、易怒、暴躁、肠胃不适、心悸和肌肉颤动等不适症状,严重的话甚至威胁生命。我们平时喝一罐功能饮料,一般来说达不到引起咖啡因中毒的量,但如果每天都喝,或者一次喝得太多,就可能引起不适的症状。另外,也不能说咖啡因是功能饮料带来威胁的唯一原因,除了咖啡因,一般的能量饮料中还含有很多其他的成分,据报道,对这些成分安全性的研究目前还不够。

    因此,虽然每个人的体质和身体状况对功能饮料的敏感程度不相同,但是如果不是实在需要,还是尽量少喝或不喝功能饮料。

    1. (1) 下列句子中的“实在”和文中画横线处的“实在”,语意相同的一项是(   )
      A . 我愿意一点一滴地做点实在事情,留点痕迹。 B . 他名义上是个大学生,可实在只有中学程度。 C . 这一件衣裳也只配他穿,别人穿了实在不配。 D . 他匆忙上岸,竟不曾说出真姓名与实在的住处。
    2. (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四、写作(60分)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某社交媒体平台上拥有近25万粉丝的一位38岁网红小哥虽然长相普通,但却拥有一份令很多人羡慕的工作。“简单来说,我‘出租’我自己,去客户希望我去的地方,比如陪一个想玩跷跷板的客户玩跷跷板,透过火车窗口向想给人送行的客户微笑着挥手致意,其他什么也不用做。人不一定必须以特定方式成为有用的人。”小哥在接受采访时介绍道。

    据报道,小哥在从事这项工作之前,曾在一家出版公司工作,经常因为“无所事事”受到指责。于是,他开始思考可否把自己“无所事事”的能力,作为一种服务提供给客户。他的大部分客户都是通过网络找到他的,其中有人先后雇用了他270次。陪伴服务现在是小哥唯一的收入来源,在过去四年里,小哥受理了大约4000个委托,每次收费约500元。

    请结合以上材料,以“有用”与“无用”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