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2024) /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本单元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册历史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

更新时间:2023-06-02 浏览次数:43 类型:单元试卷
一、 选择题
  • 1. (2023七下·周村期末) 2022年6月3日,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栏目以“上下求索家国情”为主题报道了邓稼先,肯定了其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引领作用。邓稼先的优秀事迹体现了(    )
    A .   红船精神 B . 井冈山精神 C . 改革先锋精神 D . “两弹一星”精神
  • 2. 邓小平在《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一席之地》中说: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上述材料说明的是(   )
    A . “两弹一星”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B . 核武器是中国的立国之本 C . 六十年代以来,中国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 D . 任何大国都应该拥有卫星和核武器
  • 3. 1964年10月16日,在我国西部戈壁一声霹雳巨响,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  )
    A .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 第一次导弹发射实验成功 C .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着陆 D . 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
  • 4. (2023八下·灵山期末) 2003年10月,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的航天员是(   )
    A . 翟志刚 B . 杨利伟 C . 叶光富 D . 王亚平
  • 5. (2023八下·威宁期末) 2022年6月5日,我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并与空间站顺利对接,中华民族的问天长歌又奏响了新的乐章。下列选项与上述成就属于同一领域的是(    )
    A .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 . 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D . “辽宁舰”交接入列
  • 6. 下图所示对联赞颂了一位科学家的突出贡献。他的研究领域是(   )

    A . 载人航天 B . 国防军工 C . 化学工程 D . 农业科技
  • 7. 以下是某班制作的“云展板”的主要内容,其主题是(   )
    A . 核能利用 B . 走向太空 C . 大国外交 D . 军队改革
  • 8. 下图是2020年4月24日,国家邮政局发行的纪念邮票。和此邮票有关的卫星是(   )

    A . 嫦娥一号 B . 东方红一号 C . 神舟一号 D . 北斗导航卫星
  • 9. 1970年4月新华社电:“这次……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又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该电文发表的背景是我国(   )
    A .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C . 第一颗氢弹研制成功 D . 成为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 10. 2020年暑假,一位外籍游客将带着家人到黔东南游玩,下列生活情景不可能发生的是(   )
    A . 穿现代服装 B . 用粮票买米 C . 住小洋楼 D . 用微信支付
  • 11.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中国航天事业再传捷报。1999年11月,开启了我国飞天之旅的事件是(   )
    A . 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 B . 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飞行 C .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着陆 D . 神舟七号航天员实现太空行走
  • 12. (2023八下·长丰期末) 邓小平认为:“这些东西(原子弹、氢弹等)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为“这些东西”献身的科学家代表有(    )
    A . 屠呦呦 B . 袁隆平 C . 邓稼先 D . 王进喜
  • 13. 史料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素材。一手史料是当事人、亲历者直接记录或留下的资料和遗物、遗迹等。如果我们要研究邓稼先为两弹研制作出的贡献,以下可作为一手史料使用的是(    )
    A . 电影作品《邓稼先》 B . 邓稼先遗留手稿和日记 C . 《中外科学家故事一一邓稼先》 D . 某同学课堂笔记提纲
  • 14. 在2018年12月18日举行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屠呦呦被授予100名“改革先锋”之一。这源于她在哪一领域的突出贡献?(   )
    A . 农业科技 B . 航天科技 C . 文艺创作 D . 医疗卫生
  • 15.  

    时间

    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90年代

    “三大件”

    自行车,缝纫机、手表

    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

    手机、空调、汽车

    下表所示内容反映了我国(   )

    A . 经济快速发展 B . 文化教育进步 C . 社会保障提高 D . 饮食结构优化
  • 16. 房价问题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及社会的和谐稳定。早在1995年国家就启动了安居工程,它体现了我国( )
    A . 城市化建设的要求 B . 劳动就业制度的改革 C . 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D . 社会保障的不断完善
  • 17. 2006年4月,以千龙网、新浪网、搜狐网等100余家单位联合倡导的文明办网之风在全国迅速传播,很快掀起了文明办网文明上网的潮流。我国有关部门也制定了《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这些做法其客观因素是 ( )

    A . 青少年上网的人太多 B . 多数上网人的语言、行为不文明 C . 网络是把“双刃剑”,有健康的内容,也有不健康的内容 D . 青少年要以学业为主
  •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人民对于掌握时间发生了这样的变化:50年代看天上(太阳),70年代看墙上(挂钟),80年代看手上(手表),90年代看腰上(手机)。这反映了(  )
    A . 人们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 B . 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C . 我国轻工业发展很快 D . 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
  • 19.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不同地方的人们之间的通信主要靠信件传递。那时一封信要走几天甚至几个星期才能到达。21世纪的中国,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和互联网与千里之外的亲友联系,方便快捷。”材料描述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    )
    A . 信件传递方式的变化 B . 通信方式的变迁 C . 手机和互联网的使用 D . 交通方式的变迁
  • 20. (2024八下·曲阜期末) 流行语言是时代发展的一面镜子。20世纪80年代以来,下海、打工、跳槽、经济社会、出国留学等语言迅速流行起来,这反映了我国(    )
    A . 文学艺术创作的繁荣 B . 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 C . 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 D . 改革开放后的社会变革
二、非选择题
  • 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业化一一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人民日报》杜论(1953年1月1日)

    材料二:我国“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苏联帮助设计的以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的,由694个大中型工业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从而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发展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以建立对农业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基础;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轨道,以建立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

    ——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

    材料三:1956~1966年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虽然走了不少弯路,但仍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工业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大大提高,建成一大批大中型项目;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交通、水利、国防事业也取得重大成就;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摘编自统编初中历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下

    1. (1) 材料一认为“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什么?为了实现这个“最高利益”,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做了哪些准备、写出两条即可)?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一项“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不得照抄材料原文)。举出“一五”计划时期在湖北省境内建成的重大工程。
    3. (3) 材料三中提到的“弯路”指的是什么?这一时期(1956~1966年)我国国防尖端技术取得巨大进展,其代表性成就是什么?
    4. (4) 你认为新中国前30年经济建设成就与改革开放后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 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70年来,从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到动车组,从八次大面积提速到建设客运专线和高速铁路,从放权松绑到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无一不得益于生产力布局调整,以及体制、机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没有综合国力的提升,没有科技实力的进步,今天的一切都是不可想象的。

    材料二:1949年至2018年,国家在公路建设上的投资达51114亿元。其中,1998年至2008年,仅高速公路建设投资就超过20000亿元;从1953年以来,我国铁路建设投资规模超过20000亿元。

    材料三:作为新中国交通史的见证人,中国交通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德荣感慨地说:70年,我国交通发展的历史,既是一部取得重大成就的建设史,也是一部创新交通发展之路的探索史。成就,是汗水的凝聚,是奋斗的结晶,更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市场经济的优势有机结合的产物。改革开放40多年,是我国历史上交通发展速度最快、规模最大、最具活力的时期,有力证明了这种结合的爆发力。

    1. (1) 材料一表明我国交通领域取得了哪些成就?取得这些成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的一系列数字说明了什么?
    3. (3) 材料三强调的“这种结合”指的是什么?从上述材料中你得到怎样的基本认识?
  •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70年代,大家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被形容为“蓝(灰)色的海洋”。  

    材料二:在计划经济的时代,物资严重质乏,为缓和供应的紧张,保持物价的稳定,国家对生产和供应加以控制,大到钢铁、煤炭、布匹,小到毛巾、肥皂,都是按计划生产和销售的。

    材料三:家庭“三大件”的历史变迁

    年代

    “三大件”名称

    20世纪50年代

    手表、自行车、收音机

    20世纪70年代

    洗衣机、缝纫机、照相机

    20世纪80年代

    冰箱、彩电、录像机

    1. (1)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人们衣着打扮发生的变化,并说出发生变化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实行票证供应的主要原因与目的。
    3. (3)  材料三中,家庭“三大件”的历史变迁说明了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