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生物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备战2023年中考生物二轮复习7.光合作用

更新时间:2023-05-10 浏览次数:181 类型:二轮复习
一、精选真题
  • 1. (2022·娄底) 某生物课外活动小组模仿海尔蒙特做了如下实验:他们把一株0.05kg的白菜幼苗种在花盆里,只用雨水浇灌,3个月后,白菜重量增加了1.45kg,而土壤重量几乎没有减少,下列有关分析全部正确的是(  )

    ①白菜重量增加的1.45水g全部来源于水分

    ②白菜为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也做出了微薄的贡献

    ③白菜重量增加的1.45kg是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的差值

    ④白菜重量增加的1.45kg全是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

    ⑤白菜重量增加的1.45kg,其中干重的增加量是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的差值

    A . ②⑤ B . ②③ C . ①② D . ③④
  • 2. (2022·青岛) 在充足的光照条件下,同学们利用一株牵牛花探究了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氢氧化钠溶液具有吸收二氧化碳的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实验前要将整株牵牛花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B . 叶片a可用来探究水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C . 装置甲和丙可用来探究光照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D . 装置乙和丙可用来探究二氧化碳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 3. (2022·绵阳) 黑暗条件下,将金鱼藻放在4支盛有水的试管中,再分组放置在离白炽灯不同距离处。打开白炽灯,一段时间后统计到的气泡数目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试管与灯的距离代表光照的强度 B . 每组实验需重复多次,求平均值 C . 产生的气泡数与距离大小呈正比 D . 若关闭灯源,所得数据将有变化
  • 4. (2022·滨州) 下图是某同学用银边天竺葵做探究实验的部分步骤,有关实验的分析不切合实际的是(  )

    A . 甲是让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B . 乙中叶片的银边和绿色部分形成对照实验 C . 丙中①、②内分别盛有酒精和清水 D . 此实验说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 5. (2022·淄博) 图是一株绿色开花植物的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完成①过程的结构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 B . 水分由导管向上运输的动力来自③过程 C . 图示生理过程中,不能在白天进行的是④ D . 叶片气孔的开闭情况,会影响②过程的强度
  • 6. (2022·青岛) 新疆的葡萄甜度较大,引种到山东,其果实甜度会降低;再引种回新疆,果实又恢复到以往的甜度。对这种现象的解释,合理的是(    )
    A . 引种过程中细胞核内的基因改变 B . 葡萄的甜度等性状由环境决定 C . 葡萄甜度的变化与光照强度无关 D . 葡萄的甜度与有机物积累量有关
  • 7. (2022·东营) 如图为东营农高区智能调控蔬菜大棚,在蔬菜生长旺盛期和成熟期,通过在适当位置安放“吊带式二氧化碳气肥”装置提高作物产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吊带式二氧化碳气肥会释放二氧化碳供作物吸收利用 B . 随着大棚内光照和温度的升高,装置内二氧化碳释放量会减少 C . 二氧化碳气肥装置悬挂在作物枝叶上方,便于叶片更好地吸收二氧化碳 D . 二氧化碳气肥装置不可离作物太近,以免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抑制植物的呼吸作用
  • 8. (2022·大庆) 如图为探究光合作用某一产物的实验装置,实验开始时试管中装满水,一段时间后,等气体充满试管容积的1/2左右时,取出试管,迅速将快要熄灭的卫生香伸进试管口内,观察卫生香燃烧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此实验在有光或无光条件下都可进行 B . 此实验可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中有二氧化碳 C . 此实验可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中有氧气 D . 此实验可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中有有机物
  • 9. (2022·日照) 某兴趣小组用甘薯(茎细长,分枝少,叶多)为实验材料,对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进行了探究。如图为实验过程中使用的装置(该装置已经过黑暗处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图中用黑纸片遮光是为了抑制叶绿素形成 B . 图中甲、乙两部分形成对照,变量是光照 C . 本装置可用来探究光合作用能够制造氧气 D . 本装置可用来探究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 10. (2022·鞍山) 在“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的实验中,把叶片放入酒精中的目的是(  )
    A . 溶解叶片中的淀粉 B . 为叶片消毒 C . 溶解叶绿素 D . 使得叶片中的物质挥发
  • 11. (2022·郴州) 在乡村振兴中,人们常常采用建造塑料大棚的方法,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适宜的环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塑料大棚既让农作物“保暖”,又让农作物能够接受充足的光照,制造更多的营养物质 B . 农作物能不断通过根系吸收水分并且运输到其他器官,其动力主要来自植物的呼吸作用 C . 种植农作物时应该合理密植 D . 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可适当提高白天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
  • 12. (2022·湘潭) 垂柳和旱柳是常见的绿化树种,园林工作者对垂柳和旱柳的光合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随着光照强度增加,垂柳的光合速率一直增强 B . 相同光照强度下,旱柳的二氧化碳吸收量比垂柳多 C . 随着光照强度增加,旱柳释放的氧气比垂柳少 D . 二氧化碳吸收量为0时,垂柳不进行光合作用
  • 13. (2021·日照) 高等植物的光合作用经常受到外界环境条件(外因)和内部因素(内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为研究内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人员将若干苹果枝条均分为A、B两组,对A组进行环割处理,切断韧皮部使有机物不能向外输出,B组不做处理,如图1所示。在不同时间点分别测定两组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结果如图2所示(不考虑环割对叶片呼吸速率的影响)。请回答:

    1. (1) 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结构是,叶片中含有该结构的细胞有叶肉细胞和
    2. (2) 切断韧皮部后,有机物不能向外输出,说明韧皮部内一定含有的输导组织是。为减小实验误差,实验过程中,除保证两组叶片在相同时间点的水分、温度和光照相同外,还应提供充足的
    3. (3) 白天,B组叶片氧气释放速率最快的时间点是时,A组叶片中的有机物总量13时比15时(填“多”或“少”)。
    4. (4) 7时以后,相同时间点时,A组光合速率比B组小,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 14. (2022·滨州) 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一)某校学生发现自家贮存大豆的粮仓被鼠虫破坏,种子还能萌发吗?兴趣小组的同学选取被鼠虫破坏的大豆种子50粒为甲组,选取子粒饱满的大豆种子100粒平均分为乙、丙两组,然后进行实验(除探究条件外,其他环境条件均适宜),结果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二)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丙组实验的种子进行后续观察,记录大豆种子萌发的过程如图甲所示(图中①②③表示生理过程)。根据其幼苗细胞干重和鲜重的变化绘制了X、Y两条曲线,如图乙所示(细胞去除水分后的净重称为细胞干重,细胞含水时的质量称为细胞鲜重)。请据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1. (1) 兴趣小组设计的探究活动可以构成组对照实验。
    2. (2) 乙、丙两组实验结果可以说明种子萌发需要
    3. (3) 甲组种子不萌发的原因可能是(种子休眠除外)。
    4. (4)
      图甲中的(一)、(二)阶段对应图乙中X曲线的段(用字母表示),此时消耗的有机物来自受精后发育而成的结构。图乙曲线Y中ef段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图甲中大豆苗的[]强于[]
    5. (5) 农业生产中经常通过“豆粮间作”的种植方式提高产量,是因为大豆根部的能将氮气转化为含氮化合物,提高土壤肥力。
  • 15. (2021·贵州) 片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下图中A-D表示物质,①~⑤表示结构;乙是甲部分结构的放大,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提示:[    ]中填写字母或序号)

    1. (1) 写出下列各标号所代表的物质或结构的名称。[C],[①],[③]
    2. (2) 图甲若表示叶片正在进行光合作用,则光合作用需要的原料除了[B]水外,还要[]
    3. (3) 图乙中,表示气孔结构的是[]。
    4. (4) 在植物细胞内,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二、精选模拟题
  • 16. (2023·清远模拟) 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中,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的目的是(    )
    A . 分解淀粉 B . 把淀粉溶解到酒精中 C . 把淀粉煮熟 D . 把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
  • 17. (2023·清远模拟) 如图曲线表示绿色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释放氧气与消耗氧气的情况。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 A点表示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 B . AB段与BC段氧气产生和消耗量相等 C . AB段没有进行光合作用 D . BC段呼吸作用强于光合作用
  • 18. (2023·朝阳模拟) 碳循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物质循环,生物通过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下列生理活动可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生物体的是(    )
    A . 呼吸作用 B . 光合作用 C . 蒸腾作用 D . 重吸收作用
  • 19. (2022·河源模拟) 题图为光照充足条件下植物叶片光合作用示意图。据题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①是氧气,②是二氧化碳 B . 农作物种植过密,光合作用减弱,其主要原因是水分不足 C . 植物在不同条件下光合作用强度是相同的 D . 该过程可以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 20. (2023·鞍山模拟) 实验是探索生物学的一个重要手段,下列四组实验中描述有误的是(    )

    A . 甲中暗处理的目的是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并耗尽 B . 乙中用37℃温水的目的是为了保持唾液淀粉酶的活性 C . 丙中适合霉菌生活的条件有温暖、潮湿且有机物丰富 D . 丁中①内的现象是因为种子萌发呼吸作用消耗二氧化碳
  • 21. (2023·耿马模拟) 结合“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淀粉)”实验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暗处理的目的是让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或耗尽 B . 叶片部分遮光是为了形成对照 C . 酒精处理叶片的目的是进行消毒 D . 实验结果说明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
  • 22. (2023·秦都模拟) 如图中甲、乙表示绿色植物细胞中两种生理过程,M、N表示物质,①、②表示细胞中的结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M表示二氧化碳,N表示有机物 B . ①表示线粒体,②表示叶绿体 C . 植物细胞中,甲、乙是两个互不联系的过程 D . 甲和乙两个过程不可能发生在同一个细胞中
  • 23. (2022·湛江模拟) 两棵生长状态相同的植物,分别置于透明的玻璃罩内,如图甲、乙所示,在相同自然条件下,测得一昼夜中氧气释放速率分别如图丙、丁曲线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ab段曲线下降的原因是二氧化碳量不足 B . cd段曲线下降的原因是光照强度减弱 C . 一昼夜后,甲中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比乙少 D . e点在单位时间内释放的氧气量最多
  • 24. (2022·湛江模拟) 下图是用牵牛花探究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该装置先经过暗处理,再放到光照条件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a叶用铝箔遮光是为了耗尽叶片中的淀粉 B . b叶和d叶形成对照,变量是二氧化碳 C . c叶脱色后用碘液染色,整片叶都变蓝 D . 该实验可得出结论:绿叶能制造氧气
  • 25. (2022·潮安模拟) 某科研小组探究温度和二氧化碳对海带生长率(指实验前后海带体内物质增加的比率)的影响,获得题图所示数据,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 . 海带生长率增长的最适温度范围是10℃~15℃ B . 实验1中除温度外,二氧化碳等因素应保持一致 C . 水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越高,海带的生长率越大 D . 二氧化碳通过影响海带合成有机物的过程影响其生长率
  • 26. (2023·清远模拟) 如图是植物叶片结构、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影响实验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1叶片的结构由上表皮、下表皮、细胞和(填图中字母)组成。
    2. (2) 叶片合成的有机物要到达根部,要先由叶片的运到茎,再由茎的最终送到根部。
    3. (3) 取4个烧杯,分别加入等量适宜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提供二氧化碳),分别放入10个已抽除气体的0.6cm直径叶圆片,叶圆片沉底。再将烧杯置于自制实验装置上,给予4种不同强度的光照(如图2)。记录每个叶圆片上浮的时间并计算每组的平均值。写出实验中控制单一变量的两种做法:。每组叶圆片上浮的时间取平均值的目的是
    4. (4) 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光照强度为1000μ1000μmol·㎡ 时,叶圆片平均上浮的时间最短,原因是,所以,叶圆片上浮的时间最短。
  • 27. (2022·澄城模拟) 下图1是某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物质运输方向,I~Ⅳ表示物质,字母A和B表示结构,图2是甲、乙两种植物叶片的光合速率在某一时间段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 (1)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细胞中的,主要分布于叶肉细胞中。
    2. (2) 若图1中I表示水,则Ⅱ表示
    3. (3)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Ⅲ经(填“A”或“B”)运输到植物体各处的细胞,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并参与构建植物细胞。图2中6点~20点时间段,甲、乙两种植物合成物质Ⅲ较多的是
    4. (4) 乙植物在12点左右光合速率较低的原因之一可能是:叶表皮上的关闭,导致Ⅱ不能进入叶片。
  • 28. (2022·柳南模拟) 雾霾天气会造成阳光被遮挡,空气中微小颗粒物、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增加,严重影响植物生长。某生物小组分析认为:导致植物生长不好的原因之一有可能是雾霾遮挡了阳光。为探究“雾霾遮挡阳光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该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生长旺盛的绿叶用工具打出一批直径为0.5cm的圆型片。设法抽出叶圆片细胞间隙的空气,使其沉入水底。

    ②如图所示,向两个装有等量14mg/L碳酸氢钠溶液(能释放某种气体)的烧杯中各放入10片叶圆片,密封。再将两个烧杯放入装有台灯(灯光强度相同)的甲、乙玻璃罩。甲不做处理。在乙中点燃卫生香,形成烟雾模拟雾霾遮挡阳光。最后密封甲和乙。

    ③打开台灯30分钟后,统计甲、乙装置内叶圆片浮起的数量。

    请分析回答问题:

    1. (1) 该实验设置的变量是
    2. (2) 向两个烧杯中都放入相同数量叶圆片的目的是。碳酸氢钠溶液可以向烧杯中释放,为光合作用提供所必需的原料。
    3. (3) 该实验中光合作用产生的能充满叶细胞间隙使叶圆片上浮。因此由图中现象可知,该实验的结论是
    4. (4) 为进一步探究雾霾天气下如何促进植物光合作用。该生物小组增设了丙、丁两组实验组。丙、丁两组装置内除加入的碳酸氢钠溶液浓度不同外,其他条件均与乙组相同。乙、丙、丁组的设置情况和实验结果如下:

      组别

      乙组

      丙组

      丁组

      碳酸氢钠溶液浓度(mg/L)

      14

      18

      22

      叶片浮起数量

      2

      5

      8

      根据实验结果,你认为在雾霾天气可以通过给大棚植物以促进其进行光合作用。

  • 29. (2022·漳州模拟) 图示不同光照强度下植物A、B释放氧气(O2)的速率。请据图回答:

    1. (1) 请推测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2. (2) 当光照强度超过μmol光子/m2·s时,植物A体内才能储存有机物,此时植物A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速率至少不低于μmol02光子/m2·s。
    3. (3) 当光照强度为100μmol光子/m2·s时,植物[]的光合作用更强,说明理由:
    4. (4) 据图分析,更适合在光线不足的室内种植的是植物[]。
  • 30. (2022·遂溪模拟) 在“互联网+新农业应用”中,农民通过监控系统对蔬菜大棚内的水分、二氧化碳、温度等实时监控,为农作物提供最佳的生长环境。甲图是二氧化碳发生器(增加二氧化碳浓度的一种仪器),乙图表示大棚内某蔬菜二氧化碳吸收量与光照强度变化的关系,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 (1) 大棚中安装土壤温湿度传感器可检测土壤中的含水量,实现农作物的自动灌溉。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是,大棚中安装二氧化碳发生器的目的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原理是
    2. (2) 乙图说明,该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随的增强而增强。B点表示:。 光合作用的实质是:把二氧化碳等无机物转化成,把转变成化学能。
    3. (3) 丙图表示植物种植时植株间的不同间距,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请你从光合作用的角度解释其中的原因:
    4. (4) 温室大棚使人们随时可以吃到新鲜的蔬果。下列措施中,不能提高温室大棚作物产量的是
      A . 除草施肥 B . 适当延长光照时间 C . 温室内通入适量二氧化碳 D . 温室内保持温度不变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