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在生涯规划一词出现之前,学者们都是围绕职业规划来进行研究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学者帕森斯所提出的“人职匹配”理论,就是在清楚每个人的能力倾向、兴趣等主观条件和社业岗位需求的客观条件基础上,将二者相结合、相对照、再匹配的理论。帕森斯之后,舒伯拓宽了生涯规划的内容,提出了生涯发展的概念。
帕森斯的人职匹配理论的核心在于人的“个别差异”,职业是相对固定的,是使不同特质的人去匹配不同工作的需求。而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的核心则是人的“个别发展”,人的职业生涯是发展变化的,是让工作来贴近人的生活。从职业规划到生涯规划,“生涯”一词的含义也丰富起来,“生涯”被用来说明一个人的生活历程。着重指一个人的职业或行业。与普通的工作不同。“生涯”一词有两个基本含义:一是指具有某种发展前景的职业;二是指连续性的、稳定的职业。舒伯认为,只关心人的一两次职业选择是不够的,应该关心人一生的生涯发展和角色变化。
因此,舒伯创造性地用“生涯彩虹图”来表示一个人生活的广度和生活的空间。个人生活的广度,即成长、探索、建立、维持和衰退这五个主要的生涯阶段;个人生活的空间,即个体所扮演的子女、学生、休闲者、公民、工作者、夫妻、家长、父母和退休者这九种生涯角色。舒伯还将生涯发展阶段和在各个阶段人的角色结合起来,提出每个阶段的人都是多种角色的综合体。在不断探索发现、构建自我的过程中创造出一种独一无二的、有目的的、连续不断的生活模式,过一种有意义的人生。舒伯认为, 15~24岁是个人认真探索各种可能的职业选择的黄金周期,这一时期又细分为三个小阶段,试探期(15~18岁)、转换期(18~22岁)和试验并初步承诺期(22~24岁)。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生涯发展任务。而高中阶段正处在职业生涯探索期中的“试探期”,其主要任务是在进行生涯规划时不仅需要考虑个人的需要、兴趣、能力与机会,并形成暂时性的决定,而且需要不断地考虑可能从事的职业领域和工作层次。这一阶段的发展任务是把自己的职业偏好逐渐具体化。
(摘编自《一文读懂“什么是高中生涯规划教育?”》)
材料二:
近日,《工人日报》记者走访后发问,大学就业指导为何总是“水水的”?网上猛搜信息,线下四处打听,“大数据填志愿”颇受欢迎,号称“顶级专家一对一辅导”的机构大有市场……这背后站着的一个个迷茫的考生、焦虑的家长,都指向同一个话题——生涯规划教育。
现实中,关于生涯规划,很多学生都是从高考填报志愿开始的,而且是“被开始”的。很多人选择学校、专业,最看重、最计较的就是与分数“门当户对”,最好一分都不要浪费,专业如何倒在其次——选专业靠感觉、凭印象,甚至完全依赖家长。也因此,很多网友后来吐槽,现在眼睛里流的泪都是当年选专业时脑袋里进的水!
一些职场新人对于就业和职业的认知,依然停留在“入学”阶段。他们对自己的兴趣、志向很懵懂,对不同岗位的选择无所适从,甚至对就业有抵触心理……近年来,“慢就业”火热,这背后有观念变迁等因素,但职业教育和指导也“难逃干系”。不少高校对学生就业指导重视不够,老师多由学院辅导员“客串”,不少学生只为混学分,其效果可想而知。
生涯规划一头连着千千万万个家庭,一头连着就业市场、劳动者大军建设,如此重要的事情,必须高度重视,早做打算。
着眼长远,要强化顶层设计。目前,碎片化的就业指导,距离需求相去甚远;零星、不成体系地开展,更难适应社会发展。在这个问题上,教育部门不妨加强统筹谋划,出台专门的教育计划、指导方案等。比如在英国,学校会为 9~11年级的学生进行完善的生涯教育规划;在日本,初一至高三的学生都有一门生涯指导课程等等。教什么,怎么教,谁来教,这离不开系统的制度设计,需要专业的师资支持,没有长远规划、统一部署、有序推动,很难完成。
立足当前,可以做的也有很多。各高校有必要将职业教育、就业指导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立足实际,着力补齐短板,把“水课”变成“金课”。对中小学来说,当前一些学校已有相关尝试,今后不妨投入更多资源,步子迈得更大些。主动与企业、社会机构等合作。比如国外学生能以小组的形式去不同企业进行职业体验。每学期轮换,企业会安排优秀员工招待,甚至还专门配备职业启蒙志愿者……多方合力,让孩子对自己、对职业、对今后的生活有更多认识和想法,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所在,学会将其转变成职业兴趣和事业追求,这是学生最需要的“干货”,也正是教育者、社会的责任所在。
(摘编自《“生涯规划教育”要从孩子开始》)
文本一:
快嘴王
李海庆
“快嘴王”这名号可不是白来的,一分钟能从他的嘴里蹦出多少个字儿来,没有人数得过来,蹦出那些字儿像珠子一一样噼里啪啦地散落,纵是你多长个耳朵,也会有收不到的音儿。
偌大一个说书的场子,快嘴王一出场,扇子一摇,醒木一拍,全场顿时敛起声,针鼻大的气儿都不会出了。
旧社会牡丹江老道巷子这地儿,各色人等混杂其中,这说书场子更是囊括林林总总,没名没号的且不论,有头有脸的坐成了片,能把这么大个场子震得住,且让你的喜怒哭笑任由摆弄,非快嘴王莫属了。
快嘴王高挑个儿,人群中一站,本是高人一头,看官们坐在台下,又会矮人一截。仰头伸脖,目不斜视,一场下来,看官们的脖子都酸了吧唧的,怪只怪快嘴王这张嘴了得,隔着八百年的事都能说得活灵活现的,更让你听得如醉如痴。
台下靠台子的地方摆了两排八仙桌,旁边摆着十来把太师椅,能坐在太师椅上听书的,自是老道巷子不一般的炮儿,是走黑道的走白道的且不论,人一屁股往那儿一坐,店伙计就会上前来,屁颠屁颠地给人家端茶倒水。
大耳周就是前排听书的常客。
大耳周坐下后,跷起矮粗腿,摇着纸折扇,时而喝下一口浓茶,时而冒出一句粗话,一把太师椅,硬是让他坐得地动山摇,吱吱直响。
大耳周在日本关东军当差,认日本人当干爹,背上背的匣子枪,就是日本人亲手送给他的。
而快嘴王一张嘴就是两样子的了,大耳周立马销了声,歪着胖脸,眯眼盯住快嘴王,竖起肥大的耳朵,生怕遗落了一个字。就有人传得非常邪乎了,快嘴王说书场子上讲过的段子,大耳周听过后,回去跟姨太太白白呼呼地重述一遍,竟不差毫厘。
大耳周这异人之处是否真实,且不去考证,有一件事是确有其事——
大耳周充当了日本人手底下的鹰犬,支楞着大胖耳朵四处探听消息,搜罗情报,把打听到的信儿,全盘汇报给日本人,因而博得了日本人对他的信赖,让他在关东军里挂了个衔。
大耳周成了老道巷子的土皇帝,只要手头一紧,随手把匣子枪往谁家的店铺柜台上一放,店铺老板就会麻溜儿地掏出银票来,且必须满脸堆笑,苦着脸还不成,啪啪两个嘴巴会让你哭不出腔来。
老道巷子这地儿,活生生地被搅成了一摊烂泥。
大耳周四处吃白食,偏偏独好听书这一口儿,他来听书,专挑快嘴王的场子。
快嘴王随意吐出一串儿话,钻进大耳周的耳朵,就会让大耳周稀罕得了不得——这快嘴王除了银票不会印,没有他不知道的事儿啊,胸中皆智慧,腹内藏乾坤呢!
快嘴王说书的时候,满眼冒光,环视四周,独独不往大耳周那儿扫上一眼,权当大耳周坐着的地儿是白地。
这些天,大耳周不光自己听,还唤来了自己的爪牙来听,说书场子本来就挤得慌,这一下子里三层外三层地被围了个水泄不通,周遭散发着的汗臭味,久久挥之不去。
有一天,《曹刿论战》《伍子胥过关》《岳飞大战朱仙镇》——接连的这三个段子,一次又一次把说书场子推向高潮,看官们直呼过瘾,全力叫好。
就在看官们期待快嘴王会拿出更出彩的活儿的时候,却未再见到快嘴王的身影,竟不知其去向。一股股热浪之后,却瞬间退潮,大家未免落寞。
又让人咋舌的是,自快嘴王没了身影之后,大耳周在老道巷子也消失了踪迹。
老道巷子一下子没了两个人。
两个消息一好一坏,让人一喜一忧。
本是扑朔迷离的事儿,更添了些许虚无缥缈的猜想。有人说,快嘴王向东投奔了抗日联军,临走送大耳周上了西天;也有人说,大耳周是个耳朵贼拉灵的汉奸,探听到快嘴王和抗联军队有联系,便加紧了对说书场子的盯防,可毫无收获,未见快嘴王和任何人接触;更有人说,快嘴王把日本岗哨守卫松懈的消息在说书之时,加以描绘传递给接头人,又暗示自己身份让人怀疑,让接头人趁早脱险。
人们一拍脑门,一下子领悟到快嘴王那天要选那几个段子的缘由一一《曹刿论战》应是在传达彼竭我盈的信息;《伍子胥过关》在暗示接头人要金蝉脱壳;至于《岳飞大战朱仙镇》的段子,快嘴王犹似在描述小日本碉堡被端掉时的鬼哭狼嚎……
解放后,牡丹江地区文化站成立,第一任站长姓王,高挑个儿。有记者采访他,当年为什么要放弃说书场子去从戎?他只说了一句:国家这个大场子危急存亡,我岂可在一个小说书场子里苟且偷安……
(选自《小小说月刊》2020.12上,有删改)文本二:小小说从民间崛起,是智慧的结晶,是艺术的精灵,是大众化的文体,是一种平民艺术。平民艺术的质朴与单纯,简洁与明朗,加上理性思维与艺术趣味的有机融合,使小小说具有看得见、摸得着的亲和力,成为大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选自杨晓敏《小小说是平民艺术》,有删改)
甲
【经】三十年春,王正月。夏,狄侵齐。秋,卫杀其大夫元咺及公子瑕。卫侯郑归于卫。晋人、秦人围郑。介人侵萧。冬,天王使宰周公来聘。公子遂如京师。遂如晋。
【传】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初,郑公子兰出奔晋,从于晋侯。伐郑,请无与围郑。许之,使待命于东。郑石甲父、侯宣多逆以为大子,以求成于晋,晋人许之。
(节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
乙
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 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 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
(节选自吕祖谦《东莱<左传>博议》)
①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②初,郑公子兰出奔晋,从于晋侯。伐郑,请无与围郑。
③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
登楼①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②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③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④ , 日暮聊为梁父吟⑤。
【注释】①本诗作于764年春,此时诗人已客居成都五年。②玉垒:山名。③西山寇盗:763年正月,安史之乱平定,十月,吐蕃攻陷长安,年底又破松、维、保等州,继而再陷剑南、西山诸州。④后主:指蜀汉后主刘禅,宠信宦官,终致亡国。⑤《梁父吟》:诸葛亮遇到刘备前喜欢诵读的诗篇。
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普里高津在北京师范大学演说时,讲到了“懒蚂蚁”现象。在蚂蚁世界里,不管蚂蚁数量有多少,在勤快地寻找、搬运食物的蚂蚁背后,总有一批固定比例的蚂蚁不是窝着不动,就是在巢穴附近随意闲逛,人们称它们为“懒蚂蚁”。有意思的是,一旦整个蚂蚁王国即将陷入食物来源消失危机时,那些平时工作很勤快的蚂蚁表现得一筹莫展,“懒蚂蚁”们则“挺身而出”,带领众蚂蚁向它们早已侦察到的新食物源转移。原来“懒蚂蚁”们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侦察”和“研究”上了,它们观察到了组织的薄弱之处,同时保持对新食物的探索状态,从而保证群体不断得到新的食物来源。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②题目自拟;③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④议论文;⑤不少于 800字。
现代智力测验于 1904年编制。最早的智力测验更像是一场针对儿童的脑力营养体检,鉴别出“营养”不良的儿童,然后给予他们特别关注和额外帮助。说到智力,① ______ 。“智商”最初于1911年前后提出,英文简称“IQ”,其公式是:IQ=(心理年龄/实际年龄)×100。看到 ,有人或许已经意识到,智商只是一个测验分数,并不能等同于智力。
科学家们已经一致同意,智力是“从经验中学习、解决问题和运用知识适应新情境的能力”。
它不跟我们想象中那样,达到某一水平之后,② ______ 。由于智力的生理基础——大脑不断地发展变化,所以智力也随之产生变化。再者,后天训练以及年龄也会影响智力的变化。有科学家把人类的智力分为晶体智力和流体智力。晶体智力是我们所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例如语言,它会因我们不断地学习获得提高,在我们65岁达到顶峰,然后逐渐下降;③ ______ ,那么其下降将会获得较大地延缓。流体智力是解决新异问题的能力,在自然情况下会在我们25岁达到顶峰,随后逐渐下降;然而经过不断地学习和训练,不仅可以延缓这种智力的衰减,甚至还有可能把它进一步提高,直至中年时期。
“横竖就拿那么一点工资,还要24小时使唤人了?”“你瞧,又开始画饼了,我要是信了,怕是要哭断肠去了。”最近,“林黛玉发疯文学”在网络走红。 网友们脑洞大开,各类生活场景将林黛玉的“怼人”话术巧妙应用,短视频平台也掀起了二次创作。有人质疑网友将林黛玉怼人的话语单独挑出来搞成经典语录,而不看这些话语在原著里的语境,有① 之嫌。对此,专家认为,新媒介技术的变化确实产生远离纸质阅读这样一个趋势,但尽管许多都被娱乐化,经典仍然还是经典,经典只有传播了,才有价值。
在网友对“林怼怼”的模仿热潮中,不难发现,职场话题是创作焦点。“横竖就拿那么一点工资,还要24小时使唤人了?”一句,表达的是职场人对过度加班的不满;“你瞧,又开始画饼了,我要是信了,怕是要哭断肠去了”,则是借林妹妹之口,直言对老板空洞承诺的反感。这其中,语气也许是戏谑“发疯”的,情绪却是极其真实的。
林黛玉“花式怼人”大火的背后,折射出一些人现实中无法体面拒绝、坦言不满的无奈。很多时候,面对一些亲戚、同事、领导的无理要求,人们总是要用一些委婉的言辞包裹拒绝的意图。当“高情商”说法也无法回绝时,便只能② 答应下来。就这个角度而言,如今流行的犀利“林学”,其实与此前被动自我保护的“糊弄学”有③ 之处,它们共同传达出年轻人对缺乏边界意识、形式主义、过度内耗等行为的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