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 |
释义 |
被解释为“鬲"字。“鬲”上端有盖子,中间能装食材,下部有三足,是一种炊具 |
|
被解释为“家"字。“家”外部是一个搭起来的棚子的造型,内部是一头猪的象形,表示蓄养生猪的稳定居所 |
领域 | 农产品及其加工 | 衣料染织 | 金属铸锻 | 陶瓷砖瓦 | 造纸 | 交通工具 |
数量(幅) | 33 | 12 | 32 | 13 | 10 | 5 |
占比(%) | 26.83 | 9.76 | 26.02 | 10.57 | 8.13 | 4.07 |
共产党人 |
口号 |
毛泽东 |
锻炼身体,好打日本 |
朱德 |
体育运动军事化 |
贺龙 |
体育出战斗力 |
中国 | 中国传统价值观从仁义出发,强调集体利益,促进人与人、阶级与阶级、国与国之间平等和谐相处 |
世界 | 18世纪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不干涉原则被正式提出 |
▲文章《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发言》
▲地图《非洲独立进程图》
▲视频《巴拿马运河主权交接仪式》
材料一:中国古代全国耕地面积及粮食产一览表
时期或时间 |
春秋战国 |
秦汉 |
魏晋南北朝 |
隋唐 |
宋辽西夏(1100年) |
明朝(1600年) |
清朝(1800年) |
全国耕地面积(亿市亩) |
2.3 |
5.72 |
3.85 |
6.42 |
7.2 |
10.7 |
10.5 |
粮食亩产(市斤) |
95 |
110 |
120 |
154 |
140/343 |
155/337 |
155/337 |
总产量(亿市斤) |
205.39 |
591.4 |
415.8 |
889.82 |
1749.45 |
2385.88 |
2340.97 |
(注:“140/343”和“155/337”中的140、155 指北方粮食亩产量,343、337指南方粮食亩产量)
——摘编自 吴宾、党晓虹《论中国古代粮食安全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材料二:我国古人很早就意识到粮食生产关系国家兴衰。 周宣王时,卿士虢文公提出“王事惟农是务”的观点。战国时,商鞅把“耕织"视为本业;李悝鼓励百姓“尽地力之教”来增加产量,为了保证物价的平稳,推行“善平籴”政策。《唐律疏议》规定:“诸仓库及积聚财物,安置不如法,若暴叙不以时,致有损败者,计所损败坐赃论。”
材料一:1933年,《申报月刊》发起了“‘中国现代化'问题"的讨论,并对发起讨论的原因进行了说明:“‘中国现代化’这个问题,与其说它是一个新问题,无(毋)宁说它是一个八九十年来的宿题。……须知今后中国,若于生产方面,再不赶快顺着‘现代化'的方向进展……我们整个的民族,将难逃渐归淘汰、万劫不复的厄运。”这次讨论共收到10篇短文和16篇专论。其中,明确主张采取社会主义方式的有9篇,主张社会主义统制经济的有2篇,主张将社会主义作为现代化终极目标的有1篇,主张非资本主义的有3篇,主张计划经济的有1篇。
——摘编自孙宏云《中国“现代化"观念溯源——<申报月刊>的“中国现代化问题“讨论》
材料二:中共二十大报告阐释了 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扎根中国大地,中国式现代化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展现出光明前景和勃勃生机。
——摘编自《解码中国式现代化——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材料:世界历史上的国际组织(部分)
时期 |
事件 |
一战前 |
1882年,三国同盟形成 1907年,三国协约形成 |
一战后 |
1920年,国际联盟成立 |
二战中 |
1940年,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 1942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
二战后 |
1945年,联合国成立 1949年,“北约”成立 1955年,“华约”成立 1989年,亚太经合组织成立 1993年,欧盟正式成立 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 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