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2023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3-05-19 浏览次数:79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2023·怀集一模) 甲骨文属于象形文字,能够生动折射出其所处时期的丰富内涵。从下表对两个甲骨文文字的释义中我们可以了解商周时期的( )

    甲骨文

    释义

    被解释为“鬲"字。“鬲”上端有盖子,中间能装食材,下部有三足,是一种炊具

    被解释为“家"字。“家”外部是一个搭起来的棚子的造型,内部是一头猪的象形,表示蓄养生猪的稳定居所

    A . 礼法制度 B . 社会生活 C . 政治架构 D . 科技状况
  • 2. (2023·怀集一模) 墨子把消费品区分为生活必需品与奢侈品两种,认为只有用于满足生活所必需的消费才是正当的消费,才是合乎“法"或“义”的消费,否则,便是有害的消费。他提出“去其无用之费”。据此可知,墨子( )
    A . 倡导实用主义消费观 B . 关注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C . 反对贵族使用奢侈品 D . 具有心系万民忧乐的情怀
  • 3. (2023·怀集一模) 秦汉时期,如遇大疫之年,官府必须开仓放粮、减免租税,地方官员还要巡视散药、赐棺埋瘗(埋葬)。此外政府还十分重视对日常卫生环境的整治,如汉灵帝下令制造出专门的洒水工具“渴乌”,“用洒南北郊路,以省百姓洒道之费”。这些措施意在( )
    A . 稳定社会秩序 B . 增强公共卫生意识 C . 加强中央集权 D . 完善社会救济体系
  • 4. (2023·怀集一模) 下列是汉朝某次政策颁布前后对比图。据此可知,实行该政策的原因是( )

    A . 实现民族交融 B . 巩固分封制 C . 维护边疆稳定 D . 加强中央集权
  • 5. (2023·怀集一模)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和西北的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已经进人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也继续向中原推进,黄河南北千里之地,许多垦殖区演变成牧区,农牧分界线南移。这一状况在客观上( )
    A . 加剧了自然环境的恶化 B . 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C . 有利于土地的休养生息 D . 推动了北方各族封建化进程
  • 6. (2023·怀集一模) 唐太宗认为:“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君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乱。”下列选项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
    A . 设置西域都护 B . 文成公主人藏 C . 击败东西突厥 D . 鉴真东渡日本
  • 7. (2024七下·乌拉特前旗期末) 南戏,是北宋时期北方杂剧传播到南方后,与温州民间艺术结合发展起来的一种戏剧。两宋时期,南戏率先将市民小人物作为正面主人公写进戏文。由此可以推断两宋时期( )
    A . 南方戏剧发展超过北方 B . 温州地区经济最为发达 C . 市民阶层队伍发展壮大 D . 民间群众主导南方戏剧
  • 8. (2023·怀集一模) 下表内容为某学者对明代著名科技著作《天工开物》中的插图所涉及的技术领域的统计。该表反映了( )

    领域

    农产品及其加工

    衣料染织

    金属铸锻

    陶瓷砖瓦

    造纸

    交通工具

    数量(幅)

    33

    12

    32

    13

    10

    5

    占比(%)

    26.83

    9.76

    26.02

    10.57

    8.13

    4.07

    A . 明代手工业空前发达 B . 经济发展推动消费的变化 C . 以农为本的社会特征 D . 古代科技服务于生产生活
  • 9. (2023·怀集一模) 汉朝设西域都护完成统一西域的大业;元朝设有宣政院管理佛教和藏族事务;清朝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这些措施( )
    A . 实现边疆、内地一体化管理 B . 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疆域 C . 使得分封制的内容得以完善 D . 阻碍了农耕和游牧文明的融合
  • 10. (2023·怀集一模) 1872年,面对外商轮船航运势力进一步扩展,李鸿章认为:“洋人势必挟重赀(资)以倾夺。”因此“须华商自立公司,自建行栈,自筹保险”。该材料旨在表达;( )
    A . 洋务运动意在突破洋商的遏制 B . 洋务运动是工商界的自救运动 C . 华商难以独自抵抗洋商的竞争 D . 洋务运动抵御了外国经济侵略
  • 11. (2023·怀集一模) 1895年,文章《救亡决论》里提出了“救亡”一词。金冲及教授在《中外日报》中也指出:“我们在以前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材料主要反映了( )
    A . 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B . 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 中国军民顽强抵抗 D . 甲午中日战争使民族意识逐渐增强.
  • 12. (2023·怀集一模) 毛泽东指出:“秋收起义原计划要去打长沙……我们要到敌人管不着或难得管的地方去,到乡下去,在乡下站住脚跟,养精蓄锐,发展我们的武装力量。”材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开辟的道路( )
    A . 成功借鉴苏俄的革命经验 B . 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 . 是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D . 标志独立领导武装力量的开始
  • 13. (2023·怀集一模) 下表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抗战时期提出的体育运动口号(部分)。这些口号意在( )

    共产党人

    口号

    毛泽东

    锻炼身体,好打日本

    朱德

    体育运动军事化

    贺龙

    体育出战斗力

    A . 顺应民族战争的时代主题 B . 培养人民群众的体育精神 C . 冲破国民政府的军事“围剿" D . 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 14. (2023·怀集一模) 晋冀鲁豫野战军将领陈再道曾回忆:“前几个月在冀鲁豫地区拉锯式的战斗,打过来.打过去,有些地方,老百姓的耕牛、猪、羊鸡、鸭几乎吃光了……我们早一点打出去,就可以早一点减轻解放区人民的负担。”为此,中共中央决定( )
    A . 转战陕北 B . 跃进大别山 C . 发起平津战役 D . 渡江解放南京
  • 15. (2023·怀集一模) 下图是建成于1910年的京城一家现代化的自来水厂——来水亭,该亭修建时还运用了糯米灌浆、磨砖对缝等中国传统手法。这反映出中国近代社会( )

    A . 新旧文化、冲突激烈 B . 中西结合、新旧并呈 C . 新旧交替、民主平等 D . 政治改良、革除陋习
  • 16. (2024八下·安乡县期末)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毛泽东等领导人提出了“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海防为我国今后主要的国防前线”等思想,并指导制定了“力量逐步前伸”和“不断加大防卫纵深”等重大战略方针,确立了海防建设的战略地位。这些思想( )
    A . 有利于新政权的巩固和发展 B . 打破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 C . 开启了维护海洋权益的浪潮 D . 有力地配合了抗美援朝战争
  • 17. (2023·怀集一模) 下面是1954年发行的《咱们要共同努力来建设社会主义》宣传画。由此可以看出( )

    A . 国民经济恢复的成果丰硕 B .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国家战略 C . 人民群众建设祖国的热情 D . 推行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方针
  • 18. (2023·怀集一模) 在基本权利的规定上,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进一步明确了基本权利的内涵,重新调整了基本权利体系,并且增加了新的基本权利类型,如退休人员生活受保障、残疾公民受帮助等权利。这些调整( )
    A . 突出了主权在民 B . 彰显了人文精神 C . 构建了法治体系 D . 规范了公民行为
  • 19. (2023·怀集一模) 下图反映了1700- 2000年中国森林覆盖率变化趋势。20世纪中后期呈上升趋势得益于( )

    A . 中国总人口呈不断下降趋势 B . 生产关系调整提高粮食产量 C . 政府和民众环保意识的增强 D . 民众环境保护意识普遍提高
  • 20. (2023·怀集一模) 我国现代某一外交方针有深刻的思想来源,结合下表,推测这一外交方针是( )

    中国

    中国传统价值观从仁义出发,强调集体利益,促进人与人、阶级与阶级、国与国之间平等和谐相处

    世界

    18世纪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不干涉原则被正式提出

    A .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B . 另起炉灶 C . “求同存异”的方针 D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21. (2023·怀集一模)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在欧洲中世纪末期,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法”便在一切国家里开始真正地发展起来了,这种发展到处都是以罗马法典为基础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强调的是罗马法的( )
    A . 背景 B . 内容 C . 弊端 D . 影响
  • 22. (2024九下·商水模拟) 阿拉伯天文学家阿尔·巴塔尼的《萨比天文表》成为后来欧洲天文学发展的基础;阿拉伯地理著作《道里邦国志》《地名辞典》等都是后人认识当时中亚、西亚等地理概貌的经典文献。上述材料反映了( )
    A . 阿拉伯人善于学习创新 B . 阿拉伯文化领先于世界 C . 世界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D . 阿拉伯文化的巨大贡献
  • 23. (2024九下·重庆市模拟) 16世纪早期,意大利的热那亚人开始从葡萄牙人那儿购买来自亚洲的胡椒,为了完成老客户的订单威尼斯人也被迫在葡萄牙的里斯本购买胡椒。据此推断( )
    A . 葡萄牙已经垄断东西方贸易 B . 欧洲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C . 地中海沿岸对香料需求增长 D . 葡萄牙成功开辟横跨大西洋航路
  • 24. (2023·怀集一模) 新版《世界上下五千年》在描述近代欧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时,对其中一次革命活动以"‘进口'的国王”为题加以论述。这一历史事件的影响是( )
    A . “议会至上”已经得到确立 B . 议会选举改革的成效显著 C . 首相掌握了国家最高权力 D . 促进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
  • 25. (2023·怀集一模) 18世纪英国童工的生存状况不亚于黑人奴隶。随着经济的发展,英国社会中上层认识到儿童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人道主义者们也认为工厂童工的悲惨遭遇应得到社会各阶层的关注与同情。从19世纪开始,政府通过立法改善工厂童工的工作环境。上述材料反映了( )
    A . 英国社会贫富差距很大 B . 工业革命推动英国社会发展 C . 英国政府非常重视教育 D . 英国国内社会矛盾不断激化
  • 26. (2023·怀集一模) 列宁评价他“是天才的艺术家,不仅创作了无与伦比的俄国生活的插图,而且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以下哪-选项属于“天才的艺术家”的作品( )
    A . 《欧也妮·葛朗台》 B . 《高老头》 C . 《战争与和平》 D . 《夜间的咖啡馆》
  • 27. (2023·怀集一模) 1966年,戈尔巴乔夫在其家乡担任第-一书记时,在职权范围内允许生产队有明确的自主权以决定如何进行生产,并以此取代官僚主义的行政命令。结果,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和生产效益大增,使得该区的粮食产量在短短几年内增长了30% ~50%。这一举措( )
    A . 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 B . 推动了民主政治进程 C . 适应了苏联改革需要 D . 协调了国民经济比例
  • 28. (2023·怀集一模) 根据日本国内舆论调查,认为“日本是一流国家”的人数比例在1973年为41%, 1978年为47%,1983年为57%。20世纪70年代以后,日本的论著大多强调“日本先进国论”而不是20世纪50年代左右谈论的“日本后进性”。这反映了日本( )
    A . 军国主义卷土重来 B . 受到美国新经济的影响 C . 大国主义思潮抬头 D . 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
  • 29. (2023·怀集一模) 从下列图片中的内容可推断出( )

    ▲文章《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发言》

    ▲地图《非洲独立进程图》

    ▲视频《巴拿马运河主权交接仪式》

    A . 亚非拉国家政治制度的完善 B . 地区冲突和民族矛盾不断激化 C . 霸权主义退出历史舞台 D . 亚非拉国家对国际格局造成冲击
  • 30. (2023·怀集一模)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制造业生产“智能化”成为发展新趋势,经济增长方式得到优化。与此同时,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引发了就业隐忧,学者们通过实证分析证实了“自动化”生产将造成技术性失业,对中低技能劳动者产生挤出效应这-结论。据此推知,现代科技进步( )
    A . 影响了劳动力的需求 B . 推动了生产力的跃进 C . 改变了社会生活方式 D . 降低了制造生产成本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小题14分,第32小题13分,第33小题13分,共40分。
  • 31. (2023·怀集一模) 粮食与人类的生产和发展息息相关,粮食安全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全国耕地面积及粮食产一览表

    时期或时间

    春秋战国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辽西夏(1100年)

    明朝(1600年)

    清朝(1800年)

    全国耕地面积(亿市亩)

    2.3

    5.72

    3.85

    6.42

    7.2

    10.7

    10.5

    粮食亩产(市斤)

    95

    110

    120

    154

    140/343

    155/337

    155/337

    总产量(亿市斤)

    205.39

    591.4

    415.8

    889.82

    1749.45

    2385.88

    2340.97

    (注:“140/343”和“155/337”中的140、155 指北方粮食亩产量,343、337指南方粮食亩产量)

    ——摘编自 吴宾、党晓虹《论中国古代粮食安全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材料二:我国古人很早就意识到粮食生产关系国家兴衰。 周宣王时,卿士虢文公提出“王事惟农是务”的观点。战国时,商鞅把“耕织"视为本业;李悝鼓励百姓“尽地力之教”来增加产量,为了保证物价的平稳,推行“善平籴”政策。《唐律疏议》规定:“诸仓库及积聚财物,安置不如法,若暴叙不以时,致有损败者,计所损败坐赃论。”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作物种类角度分析隋唐时期至明朝时期中国粮食总产量总体大幅增长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粮食亩产量的空间分布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 (3) 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粮食安全观的特点,并谈谈其对当代中国保障粮食安全的借鉴意义。
  • 32. (2023·怀集一模) “现代化"是中国近现代以来一直在探讨和实践的重要话题,它饱含着奋发的中国人对富强中国的期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3年,《申报月刊》发起了“‘中国现代化'问题"的讨论,并对发起讨论的原因进行了说明:“‘中国现代化’这个问题,与其说它是一个新问题,无(毋)宁说它是一个八九十年来的宿题。……须知今后中国,若于生产方面,再不赶快顺着‘现代化'的方向进展……我们整个的民族,将难逃渐归淘汰、万劫不复的厄运。”这次讨论共收到10篇短文和16篇专论。其中,明确主张采取社会主义方式的有9篇,主张社会主义统制经济的有2篇,主张将社会主义作为现代化终极目标的有1篇,主张非资本主义的有3篇,主张计划经济的有1篇。

    ——摘编自孙宏云《中国“现代化"观念溯源——<申报月刊>的“中国现代化问题“讨论》

    材料二:中共二十大报告阐释了 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扎根中国大地,中国式现代化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展现出光明前景和勃勃生机。

    ——摘编自《解码中国式现代化——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申报月刊》发起讨论“中国现代化问题"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次“中国现代化问题”的讨论倾向于社会主义的国际因素。(不得摘抄材料原文)
    2. (2) 任选材料二中“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特征,结合史实说明当代中国的建设与发展是如何彰显该特征的。
    3. (3) 综合上述材料与探究,你能从中国近现代以来关于“中国现代化问题"的探讨与实践中得到什么认识?
  • 33. (2023·怀集一模) 国际组织是构建国际关系的平衡器。现代以来,通过构建国际组织维护世界秩序成为国际关系中的一种普遍选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世界历史上的国际组织(部分)

    时期

    事件

    一战前

    1882年,三国同盟形成

    1907年,三国协约形成

    一战后

    1920年,国际联盟成立

    二战中

    1940年,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

    1942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二战后

    1945年,联合国成立

    1949年,“北约”成立

    1955年,“华约”成立

    1989年,亚太经合组织成立

    1993年,欧盟正式成立

    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

    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1. (1) 分析材料,指出二战后的国际组织与之前相比呈现出的明显变化并分析变化出现的原因。
    2. (2) 选择表格中两个相关联的二战后的事件,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