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天津市和平区2023届高三下学期历史第一次质量调查试卷

更新时间:2023-06-02 浏览次数:35 类型:高考模拟
一、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卷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 1. 商汤灭夏之后,称颂禹“久劳于外,有功于民” ,并且继续祭祀夏朝确立的土神。周武王灭商之后,封武庚(纣王的儿子)于朝歌(今河南淇县),以主殷商的祭祀。商汤周武王这样做,旨在 (   )
    A . 减少政局动荡 B . 承袭前代制度   C . 构建政治认同 D . 形成官僚政治
  • 2. (2023高一下·大庆开学考) “飞天”诞生于印度,后传入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敦煌壁画“飞天”结合了道教“羽人”的形象和汉族传统服饰褒衣博带的风格,到隋唐时期披着佛教大巾、穿上长裙的“飞天”普遍存在。这说明(   )
    A . 敦煌壁画是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 B . 敦煌壁画具有浓厚的异域特色 C . 三教合一促进文人画的形成发展 D . 文化的交流交融推动艺术发展
  • 3. (2022高一上·合肥月考) 《宋史·户婚律·婚田入务》记载:“所有论竞田宅、婚姻、债负之类,取十月一日以后,许官司受理,至正月三十日住接词状,三月三十日以前断遭须毕,如未毕,具停滞开狱事由闻奏。”材料反映了宋代(    )
    A . 司法审判程序具有很大随意性 B . 冗官问题造成审判效率低下 C . 以农为本的传统立法价值取向 D . 主地兼并导致社会矛盾尖锐
  • 4. (2022高一上·合肥月考) 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了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1793年,清政府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上述材料表明我国中央政府(   )
    A . 开始管辖东北地区 B . 努力发展睦邻友好关系 C . 开始管辖西藏地区 D . 运用法律手段管辖边疆
  • 5. 上古时期西亚地区的跨区域贸易,沟通了两河流域、伊朗高原、印度河流域、中亚地区、安纳托利亚、东地中海沿岸以及埃及和希腊地区。在丝绸之路开辟之后,西亚地区的贸易逐渐被纳入沟通东西方的世界贸易体系之中。据此可知,西亚地区的贸易发展推动了 (   )
    A . 物质文明的扩展 B . 东西文化的碰撞 C . 隔绝状态的打破 D . 贸易体系的完善
  • 6. (2023高一下·千阳期中) 中古时期,西欧的封建制度明显不同于拜占庭和俄罗斯的中央集权,阿拉伯帝国的政治文明明显有别于印度的笈多帝国以及德里苏丹国。这反映了亚欧大陆(   )
    A . 宗教信仰的多元化 B . 区域文明的多元性 C . 民族冲突的常态化 D . 经济基础的统一性
  • 7. 1894年《申报》报道:“日本蕞尔岛国,矿产有限,库藏空虚,一有战事,则纸币不能流通,商贾为之远引,厘市萧条,盖藏告匮,其困乏可立而等也。”而“今日之中国已非往日可比,各省设立局厂,岁费巨款制造兵船,日异而月新。大可与日本从事于疆场,且使战国者知中国大有人在,不敢存轻量之心,挽回大局在此一举。”该报道表明 (   )
    A . 中国近代化成效显著 B . 符合社会转型的需要 C . 营造维新变法的氛围 D . 对日本缺乏全面认知
  • 8. (2023高一下·定远开学考) 1898年,光绪皇帝下诏:“著自下科为始,乡会试及生童岁科各试,向用《四书》文者,一律改试策论。”这一诏令内容的实施(   )
    A . 标志着科举制走到了尽头 B . 有助于人才培养思想的解放 C . 使近代教育体制得以建立 D . 使统治者放弃中体西用思想
  • 9. 1928年,毛泽东指出:“现在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依然是城市买办阶级和乡村豪绅阶级的统治……全国工农平民以至民族资产阶级,依然在反革命统治之下。中国迫切需要一个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这个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领导才能完成”。这一论述意在 (   )
    A . 明确指出中国革命的性质 B . 纠正党内“左”倾错误的发展 C . 推动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D . 论证工农武装割据的必然性
  • 10. 在《大公报》上刊登的《毛泽东先生来了》一文中写道:“昨日下午三点多钟,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这一报道反映出(   )
    A . 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人真诚地谋求和平 B . 国人十分期盼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的实施 C . 国共合作、和平建国成为中外共同的期盼    D . 大众传媒是影响当时形势政局的重要力量
  • 11. (2023高三下·肥东开学考) 中共中央在1954年对一份报告的批示中指出,对于科技人才,必须合理地使用他们以发挥其专长,必须使他们有可能集中精力和时间于科学研究工作;应当解决他们在科学研究工作中缺乏必要的设备、经费和助手的困难和其他困难。这一批示(   )
    A . 为社会主义改造指明了方向 B . 加快了国民经济全面恢复的步伐 C . 旨在纠正工作中的右倾错误 D . 助推了大规模工业化战略的实施
  • 12. 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访问中国后写道:“1988年,街道上的色彩与服装明显多元化,与此伴随的,则是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明显迹象。农业改革效果十分明显——私营企业有所发展——得到允许的、有限的经济自由已经在改革中国的面貌。”出现如上现象的原因是 ( )
    A . 中国农村实行土地私有化政策 B . 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C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 . 中国实行现代企业制度
  • 13. 明清时期,传入我国的美洲作物有近30种;美洲人民也开始接触到中国的瓷器、丝绸、茶及一些农作物;欧洲人逐渐发展出了茶、咖啡、可可的饮料文化。随着热饮的盛行,购置中国瓷制的饮具、炊具成为欧洲家庭的时尚。这表明 (   )
    A . 物种实现了世界性的自由流动 B . 欧洲加强了对亚洲、美洲的掠夺 C . 世界各地人民的生活得到丰富 D . 西方的世界殖民体系得以确立
  • 14. 1172年,威尼斯采取崭新的融资方式,即发行公债:17世纪初,世界上第一个证券交易所在阿姆斯特丹成立;19世纪,伦敦的银行发展模式深深地影响了世界:20世纪中期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这反映了 (   )
    A . 世界经济中心的兴替转移 B . 贸易发展推动金融的创新 C . 资本主义经济的曲折发展 D . 自由主义思想的有效实践
  • 15. 关于启的继位,古书中有不同记载。《史记·夏本纪》写道:“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战国策·燕策一》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与此现象最为契合的结论是(   )
    A . 历史事件难以还原真相 B . 王位世袭制由此确立 C . 史籍记载自相矛盾不可信 D . 启承禹位应是历史事实
二、非选择题(本卷共3题,共55分。)
  • 16. 行政区划是国家为分级管理而对地方的划分。自先秦至隋代,中国行政区划制度曾进行过多次改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时代,郡县制开始萌芽。楚、秦、晋等国出现了县,最初设在边地,带有边防性质。郡的出现比县稍晚,也多在边地。到战国时代,在边地的郡下分设若干县,产生了郡县两级制。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封国,将郡县制推向全国。郡县制为汉代沿用。汉武帝分境内为十三刺史部,简称“十三部”或“十三州”。这时的州还只是一种监察区,各州置刺史一人,代表中央巡查郡县吏治。到东汉时,刺史已有固定制所,并掌握了地方行政权,对所部郡县官吏实行管理,州正式成为地方行政区。州郡县三级制历两晋南北朝不变。

                                                                                                                ——摘编自薛明扬主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等

    材料二:隋初沿用州郡县三级制。但南北朝以来,行政区划变化纷繁,反映出地方分权的特点。开皇三年(583),兵部尚书杨尚希上表说:“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今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才。”隋文帝采用此建议,罢去郡一级,改为州县两级制,并且合并了一些州县,清除了过去层次、机构过多的弊端,进一步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以前中国行政区划制度的演变。
    2. (2) 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隋文帝行政区划制度改革的原因及措施。
    3. (3) 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隋行政区划制度改革共同的积极作用。
  •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伊丽莎白统治时期,议会通过了两项改造水路的立法。1571年通过了一个使韦兰河通往大海的议会法案。1571年通过了第二项议会法案,授权伦敦市的公司给通往伦敦北部的利河改造提供资金。为了拓展英国的海外运输,17世纪中期,英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航海条例和航海法案,禁止外国船只在英国沿海航行,禁止用外国船只装载外国货进入英国港口。工业革命初期,英国运河运输兴旺起来。英国运河运输业的发展既得力于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又受益于政府引导和扶持。运河兴建过程中出现的购买土地、江河改道、穿越公路等问题,国家统一协调。有许多运河获得政府资助。此外,国家还给运河运输业一定程度上的政策倾斜,如减免税收。但随着铁路兴起,运河运输逐渐衰落下去。

    ——摘编自张卫良《工业革命前英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材料二:随着近代交通的发展,清政府设立机构进行管理。1906年,清政府设立邮传部,管理轮船、铁路和电邮。1907年,邮传部下设船政司,专门管理水上交通。清末邮传部为了振兴航运业,采取了以下措施:调查各地航运业发展状况;制订注册章程,健全规章制度;以资金补助航运。此外,邮传部还制订内河航运计划,积极发展内河航运,采取措施反对垄断。为了对抗外国航运公司,成立中美轮船公司,开通国际航线。邮传部竭力维持中国航运业发展。民国元年,邮传部改为交通部,分为总务、路政和邮电三股,船政由邮电股兼管,不久设航政司专管。民国政府还颁布了一系列法令规范水上交通,例如《航舶法》《船舶登记法》《内河航运章程》等。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交通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水路运输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水路运输相较于近代英国的不同之处,并说明造成不同的主要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水路运输的认识。
  • 18. 阅读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在西欧(14-18世纪),曾有过一场思想骚动,而在欧亚其他地区则没有。这一根本的不同之处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在中国,儒教继续在社会中居支配地位。它尊崇老年人,轻视年轻人;尊崇过去,轻视现在;尊崇已确认的权威,轻视变革;从而,使它成为保持各方面现状的极好工具。最终,导致了处处顺从、事事以正统观念为依据的气氛,排除了思想继续发展的可能;这一点有助于说明为什么中国尽管最初在发明造纸、印刷、火药和指南针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但后来却在技术上落后于西方。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根据材料和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思想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自拟一个具体论题(或提出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楚)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