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学校2023届高三历史毕业班联考(一)考前...

更新时间:2023-07-29 浏览次数:53 类型:高考模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分)
  • 1. (2023·天津模拟) 我国幅员辽阔,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方言,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从未间断,形成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这得益于(    )
    A . 秦朝统一文字 B . 秦朝统一货币 C . 秦朝疆域辽阔 D . 秦朝统一度量衡
  • 2. (2024高一上·新津月考) “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以上评价主要是针对秦始皇(    )
    A . 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王朝 B . 促进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 C . 统一车轨、文字、货币和度量衡 D . 推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发展
  • 3. (2023·天津模拟) 李鸿章对与列强签订的条约认识经历了四个阶段,即19世纪60年代以前的金帛议和,羁縻怀柔;19世纪70年代的羁縻勿绝,恪守条约;19世纪80年代的援例订约,追求平等;19世纪90年代及以后的放弃宗藩,谨守约章。这些变化说明李鸿章(   )
    A . 始终没有接受西方政治思想 B . 大国中心外交观念逐步削弱 C . 未尽到外交家应尽之责 D . 由保卫主权转向了卖国
  • 4. (2023·天津模拟) “城市”是由“城”与“市”结合为一的产物。有学者将中国历史上“城”与“市”的关系演变概括为5个阶段:有城无市,城中有市,城区即市区,城在市中和有市无城。下列古代城市,展示了“城区即市区”阶段较早期面貌的是(    )
    A . 秦都咸阳 B . 唐都长安 C . 宋代东京 D . 明代苏州
  • 5. (2023·天津模拟) 社会学家费孝通回忆参加北平市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时说,“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从中可以获悉 (     )
    A . 费孝通是北京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B . 会议召开匆忙,代表们还来不及换上正装 C . 出席会议的普通工人代表居绝大多数 D . 人民代表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 6. (2023·天津模拟) 有学者对中国古代历史某一时期的特征进行了如下总结。(6)处应是(   )

    A . 儒学由经学义疏转向理学诠释 B . 北方动荡与江南经济的逐渐开发 C . 丝路的开通与中外交往的开启 D . 西学东渐与传统科技的整理总结
  • 7. (2023·天津模拟) 1784年,英国下议院以208票对196票延搁了首相小威廉.皮特关于增收补助金的议案,并上书国王要求改组政府。小威廉.皮特宣称:“我信任我的同僚,但我更信任自己。”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是(    )

    A . 交给最高法院裁决. B . 提交国王作出决策 C . 悍然出兵驱散议会 D . 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 8. (2023·天津模拟) 汉武帝时“尚书”一职日益重要,大臣们的奏疏不能直接进呈皇帝,要送尚书署,后来尚书台就成了皇帝的机要秘书处。汉武帝还任用一些上书言事的贤良、文学,让他们出入宫廷,与尚书共议国事,这一做法的作用是(    )
    A . 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B . 制衡丞相势力,强化君主专制 C . 重用儒家学者,提高儒学地位 D . 任用外戚权臣,削弱丞相权力
  • 9. 二战后,大量劳动力从南欧、北非、东南亚、拉丁美洲等地流入西欧、北美洲、大洋洲等;20世纪七八十年代,大量劳动力涌向中东产油国和日本、亚洲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20世纪90年代,东欧成为西欧、北美劳动力的新的来源地。上述材料表明(   )
    A . 经济全球化孕育了全球流动的劳动力市场   B . 劳动力的全球流动预示着经济的平衡发展 C . 二战后的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到顶峰   D . 劳动力市场的变化改变着劳动力结构
  • 10. (2023·天津模拟) 如图为 1949一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图中显示了新中国成立后外交史上出现过三次建交高潮,这三次建交高潮(   )

    A . 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上海合作组织 B . 一边倒、求同存异、《中美建交公报》 C . 中苏建交、尼克松访华、两极格局瓦解 D . 不结盟运动、重返联合国、两极格局瓦解
  • 11. (2023·天津模拟) 清朝建立后,统治者采取了变更土地产权(即实行更名田)、招徕流民、奖励垦荒、兴修水利、轻捐薄赋等措施直至“永不加赋”(1712年)、“摊丁入亩”。这些做法(    )
    A . 加速了农产品商品化 B . 保护和发展了小农经济 C . 抑制了土地兼并现象 D . 加速了经济重心的转移
  • 12. (2023·天津模拟) 下表是同学们在学习了“近代前期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之后的一个小结。你从中提取的正确信息是

    时期

    领导阶级

    斗争纲领或指导思想

    重大斗争

    19世纪中期

    农民阶级

    平均主义

    太平天国运动

    19世纪末

    资产阶级

    兴民权、君主立宪

    维新变法运动

    19世纪末20世纪初

    农民阶级

    扶清灭洋

    义和团运动

    20世纪初

    资产阶级

    三民主义

    辛亥革命

    A . 两大阶级的斗争目标趋向一致 B . 始终以民主自由思想为指导 C . 世纪之交出现了救亡图存的高潮 D . 经历了由反侵略到求民主的转变
  • 13. (2023·天津模拟)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

    A .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B . 扩大企业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 . 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建立自由贸易区 D . 建立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谈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 14. (2023高二上·博白月考)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实行总统制,赋予总统很大权力;其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又对总统权力做出严格限制。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当时(    )

    A . 立法服从于政治  B . 行政服从于司法 C . 从人治走向法治 D . 民主政体臻于完善
  • 15. (2023·天津模拟) 吕思勉在《中国制度史》中指出,“封建之道,盖有三端:慑服他部,责令服从,一也。替其酋长,改树我之同姓、外戚、功臣、故旧,二也。开辟荒地,使同姓、外戚、功臣、故旧移殖焉,三也。”如图中属于第三种情况的是(   )

    A . 归顺周的商贵族微子启封于宋(商故地) B . 周武王弟康叔封于卫 C . 周成王弟叔虞封于唐(即晋,夏故地) D . 周贵族召公奭封于燕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5分)
  • 16. (2023·天津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清朝的前150年,领土较明帝国增加了一倍多,并大部分遗留给20世纪的后继者,被视为今日中国的疆域。中国自身历史的一些产物,被积极地移植到边疆地域,而作为文明人类社会的典范。

    ——摘编自(加)卜正民等《哈佛中国史•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

    材料二:康雍乾三朝绘制疆域图简况

    康熙朝

    1708年,康熙“谕传教西士分赴内蒙各部、中国各省,遍览山水城廓,用西学量法,绘画地图。”于1718年,完成了《皇舆全览图》。

    雍正朝

    沿用为康熙朝测绘地图的西方传教士,对于尚不能进行精确测量的西域地区,仍在地图上以虚线标注。

    乾隆朝

    测绘工作以大清技术人员为主,吸收在准部、回部进行实地测绘地图的成果,订正西藏部分错误。于1760年绘成的更完整、详细的全国地图《乾隆内府舆图》,达到了中国古代地图绘制的最高水平。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朝前中期在边疆治理上的贡献及意义。
    2. (2) 依据材料二概括康雍乾三朝绘制疆域图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 17. (2023·天津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的知道中国有太炎先生,并非因为他的经学和小学,是为了他驳斥康有为和作邹容的《革命军》序,竞被监禁于上海的西牢。先生狱中所作诗,却并不难懂。这使我感动,也至今并没有忘记,现在抄在下面——邹容吾小弟,被发下瀛洲。快剪刀除辫,干牛肉作根。英雄一入狱,天地亦悲秋。临命须掺手,乾坤只两头。 1906年6月出狱,即日东渡,到了东京,不久就主持《民报》。我爱看这《民报》,但并非为了先生的文笔古奥,而是为了他和主张保皇的梁启超斗争,真是所向披靡,令人神往……却为了他是有学问的革命家。

    ——摘编自鲁迅《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

    材料二: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面对严重的困难局面,中国人民发扬英勇奋斗的革命传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谱写了无数重整山河的壮丽诗篇。中国社会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集体和个人,全国劳动模范孟泰、时传祥、“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科学家李四光、钱学森、邓稼先、华罗庚等杰出代表。这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热情和干劲。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选择性必修一》

    材料三: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创的,但也是在新中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了 20多年建设的基础上开创的。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状况,简析鲁迅敬佩章太炎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位你所敬佩的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作出贡献的人物,并说明理由。
    3. (3)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建设为改革开放后所打下的基本的政治、经济制度基础。
  • 18. (2023·天津模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日中国不变法则必亡是已……然则救之之道当何如?曰:痛除八股而大讲西学……约而论之,西洋今日,业无论兵、农、工、商,治无论家、国、天下,蔑(无)一事焉不资于学……公等从事西学之后,平心察理,然后知中国从来政教之少是而多非。即吾圣人之精意微言,亦必既通西学之后,以归求反观,而后有以窥其精微,而服其为不可易也。

    ——严复《救亡决论》(1895年)

    材料二:不佞垂老,亲见七年之民国与欧罗巴四年亘古未有之血战,觉彼族三百年之进化,只做到“利己杀人,寡廉鲜耻”八个字。回观孔孟之道,真量同天地,泽被寰区。

    ——严复《与熊纯如书》(1918年)

    材料三:就世界观和基本的价值观而言,严复是一个西方文明的十足的崇拜者:这导致他对中国的传统进行无情的批判……笼统地把当时全部儒家学派都视为思想的废物而不屑一顾……医治中国的弊病只能利用西方的思想和价值观。

    ——(美)费正清等编《剑桥中国晚清史》

    1.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严复对于中西文化的前后不同态度及其原因。
    2. (2)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严复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是否符合当时的思想潮流。
    3. (3) 结合材料一,二,分析材料三中对严复的评价是否准确并说明理由。
    4. (4) 综上,结合当今时代,你认为应该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