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皮影戏
皮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中国皮影戏有着悠久的历史。相传两千多年前,汉武帝的爱妃李夫人染疾故去,武帝思念心切,神箭恍惚,终日不理朝政。方士李少翁一日出门,路遇孩童手拿布偶玩要,影子倒映于地,栩棚如生,李少翁心中一动,用布用截成李夫人的影像,涂上色彩,并在手脚处装上木杆,入夜围方帷。张灯烛,恭请武帝端坐帐中观看。武帝看罢龙颜大悦。这个载入《汉书》的爱情故事,被认为是皮影戏的渊源。
表演皮影戏要先制作皮影。其制作过程是:先将羊皮、驴皮或其他兽皮的毛、血去净,经药物的处理,使皮革变薄,呈半透明状,涂上桐油:然后把皮革镂刻成所需的人物形象。皮影人的头、四肢、躯干等各自独立,而又用线连缀而成,以便表演时活动自如。皮影人涂有各种颜色,以表达人物的善恶美丑.其绘画也有一定的讲究,女性发饰及衣饰多以风、花、草、云等纹样为图案,男性则多以龙、虎、水、云等纹样为图案。其人物造型与戏剧人物一样,生、且、净、丑角色齐全,制成的皮影高的达55厘米,低的仅有10厘米左右。
皮影戏表演时,由三五个艺人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和弦乐。表演民间神话、武打、古代故事时,人物可以腾云驾雾,做出各种高难度动作。这是其他戏剧难以做到的,因此深受观众喜爱。
皮影戏是一门结合了戏剧、音乐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段的表演形式,也是最早传入西方的
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之一。
公元13世纪,当时的蒙古军营中也演皮影戏,后来皮影戏被随军带到波斯、土耳其等国。之后,又在东南亚各国流传开来。中国皮影戏在18世纪中叶传到欧洲。1767年,法国传教士把它带回法国并在巴黎、马赛演出,被称为“中国灯影”,曾轰动一时。
栩栩如生:
半瓶阳光
这是一个明媚的早晨,树叶上的露珠眨着眼睛,探头打量这个新鲜的世界。
屋前的空地上,女儿站立着,像一棵小树。黑色的眼睛眨巴着,她伸出手,不时往空中轻轻一拈。阳光镀亮了她仰起的双颊,仿佛有两朵小红云飘到她脸上了。
“孩子,你在做什么?”我走过去。她向我一摆手,说:“别过来,我在捉阳光哩。”“捉阳光?”我十分好奇,“阳光捉得住吗?”“能!”她手指不远的地方,那里放着一个小玻璃瓶,在阳光下闪射着柔和的光芒。
“我捉了半瓶子阳光了!”说话时,女儿的眼神很亮。我走近一看,早晨的阳光刚好照亮半个瓶子,这就是女儿所捉的半瓶子阳光了。
我走到她身边,问:“你怎么知道你抓住了阳光?”
“知道。风走过来,树叶有声音:阳光走过来,水里有亮亮的波纹。”我往远处望,前边的一条小河真的泛起明亮的波汶。
“抓到阳光时,手会暖暖的。”女儿边说边把手上的阳光轻轻放进小瓶子里。
我伸出手,手心果然有一点暖意。难道我也抓住阳光了?我童心大发,兴奋地叫嚷起来:“我也捉住阳光啦——”
我在屋内埋头工作,突然发现一束阳光正悄悄地向我靠拢。挺直腰,我看见女儿正拿着一面小镜子往屋内反射阳光。看见我从书堆中仰头,就冲我摆手,说:“爸爸快看,阳光走到我们屋里来了。”
她的手一颤动,反射过来的旧光就满屋子游动了。有几缕顽皮的光线跳上我的书桌,倏地钻进我敞开的心里来了,于是我的心也暖了。
太阳渐渐落山,阳光暗淡了,女儿守着那个瓶子,看见我走过来,她幽幽地说:“阳光又流走了。”我看到她手上的阳光只有浅浅的一层了。
“爸爸,阳光灭了。”她突然向我喊了一句。阳光灭了?我纠正说:“不是灭了,是太阳落山,阳光暗了。”“不!阳光是灭了。”女儿很倔强,“旧光是灯。”
天暗了,我拉亮了灯,想起女儿所说的“阳光是灯”的话,觉得这满屋子的灯光也是阳光了。坐在电脑前,我写下了华兹华斯《彩虹》里的一句诗:儿童是成人的父亲。
女儿的理解:
“我”的理解:
面对突然暴发的洪水,党员们没有jīng huáng shī cuò。面对如此yán jùn的考验,他们积极采取措施,疏散群众,转移灾民。可敬的解放军更是不分zhòu yè,不怕xī shēng,奋战在抗洪抢险第一线。来自wǔ hú sì hǎi的朋友,也纷纷慷慨解囊,给灾民送去温暖。最终洪水被kòng zhì住了,它向我们低下了高傲的头。
本学期“快乐读书吧”推荐了《鲁滨逊漂流记》、《骑鹅旅行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这三本书,请你从中选择一本,试着写一写你读出的味道。
书名:《》。读出的味道:
临近毕业,对母校、老师、同学……你一定有很多美好的回忆。请你选其中一两件事,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写一篇文章,来表达对母校(老师、同学……)深深的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