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汕尾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更新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106 类型:期中考试
一、积累运用(30分)
  • 1. (2023八下·城区期中) 默写古诗文。
    1. (1) 海内存知己,。(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 (2) 溯洄从之,,宛在水中坻。《诗经・蒹葭》
    3. (3) 《诗经•关雎》中表现男主人公因思念“窈窕淑女”而不能入眠的诗句是“。”
    4. (4) ,胡为乎泥中?(《式微》)
    5. (5) 青青子衿,,纵我不往,?(《子衿》)
    6. (6) ,端居耻圣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7. (7) ,一排排绿树迎春风……(贺敬之《回延安》)
    8. (8)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似与游者相乐。(柳宗元《小石潭记》)
  • 2. (2023八下·城区期中)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jiǎo jié  

    ②亲人见了亲人面,欢喜的眼泪yǎn kuàng 里转。

    ③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xiāo shēng nì ji

    ④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tiān yī wú fèng

  • 3. (2023八下·城区期中) 下面划线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 . 历代的国画创作者不惜笔墨描绘花开的胜景,让人们在艺术品中感受花香鸟语的氛围。 B . 两个文明古国的友好交往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       C . 经过这件事,他大彻大悟 , 不再参与江湖的纷纷扰扰。 D . 建军90周年大阅兵,弘扬了国威、军威,一切挑衅中国主权的行为都必须戛然而止
  • 4. (2023八下·城区期中)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国领海不断被侵扰,为了应对复杂多变的海上形势,中国海监局加大了海上巡逻密度和执法装备的质量。(在“执法装备的质量”前加上“提高了”)  B . 强强联合制作的大戏,让人们不仅看到了中国戏曲的整体进步,而且看到了中国戏曲在现代化问题上迈出的可喜一步。(把“整体”调到“看到”前面)     C . 杨教授同老农多次反复地进行小麦高产实验。(删去“多次”或“反复”) D . 通过这次日本大地震造成的核泄漏事故,使我们充分认识到盲目修建核电站存在的隐患。(删去“通过”或“使”)
  • 5. (2023八下·城区期中) 班级拟创办班刊《飞扬青春》,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 (1) 任务一:班刊封面选用哪幅题字更能体现“飞扬青春”的主题,小南和小粤对此各抒己见。请把他们的对话补充完整。

        

      小南:我觉得楷书好,楷书端庄,就像我们青少年品行端正。

      小粤:楷书是不错,但我觉得草书更合适,

    2. (2) 任务二:请把下面6个词语组成一副切合班刊主题的对联。

      一片心  振翅  少年  九万里  报国  鲲鹏

    3. (3) 任务三:请在下表的横线上填入合适的选项,使名著内容和人物相符。

      班刊栏目:青春榜样

      人物

      特点

      名著内容

      “红小鬼”

      坚韧不拔,一心向党

      保尔

      刚强不屈,奋斗不止

      A他的心又怦怦地跳起来了。他日夜盼望的梦想已经实现了!铁环已经被砸碎,现在他拿起新的武器,回到战斗的队伍里,开始了新的生活。

      B他以稍微带点激动的语调回答说:“──我是站在被压迫国家人民一边的,现在如此,而且,只要我一息尚存,我就永远站在被压迫国家人民一边!”

      C他们当中有许多人像这个小号手一样,熬过了从南方出发的长征的艰苦。有许多人是出征山西期间加入红军的。

    4. (4) 任务四:请从青春榜样(“红小鬼”和保尔)中任选一个,结合名著,在班刊栏目“致敬榜样”中写下你的感悟。

      致敬的榜样是

      我向您致敬,

二、阅读(40分)
  • 6. (2023八下·城区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遗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者乎?而屡易其号。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居士曰:“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

    (节选自欧阳修《六一居士传》)

    【注释】①谪:贬谪。②颍水:地名。③逃名:不求名声,避名而不居。④易:改换。

    1. (1)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便还家

      ②未果,病终

      ③屋舍俨然 

      ④而易其号

    2. (2)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3. (3) 下列对【甲】【乙】文段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甲】文构思精巧,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叙述了一个曲折有致、神秘虚幻的故事。 B . 【乙】文中“醉翁”和“六一居士”都是欧阳修的号,前者用于他在滁州知州时,后者用于他准备退休定居颖水之后。 C . 【甲】文桃花源中人物热情好客,短短的“不足为外人道也”几个字却能表现出桃花源人淳朴、谦逊、不喜张扬的品质。 D . 【甲】【乙】两文都表现出对恬淡闲适、怡然自得美好生活的向往,【甲】文通过叙述故事,虚构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作者的政治理想;

      【乙】文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诙谐、幽默地表达对即将到来的退休后闲适生活的向往。

    4. (4) 【甲】文中最能体现【乙】文作者所向往的生活情趣的句子是:

      【乙】文中欧阳修在“既老而衰且病”的境况下将自己的号更改为“六一居士”的目的是:。(两空均用原文填空)

  • 7. (2023八下·城区期中) 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回答问题。

    ①白居易在《荔枝图序》中这样描述荔枝,说荔枝“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日五日色香味尽去矣”。这样看来,“红颜易逝”似乎是荔枝的宿命了。

    ②为何荔枝的色香味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变化呢?这还要从荔枝果实的结构说起。别看荔枝壳就像一身铠甲,其实那是不折不扣的“样子货”。这身“铠甲”不仅不能保护荔枝,还会带来不少麻烦。荔枝外果皮上那些“护心镜”模样的裂片突起,不仅很薄,内部组织之间还有很多空隙,很多宝贵的水分会从这些空隙跑出去,留下干巴巴的荔枝果实。

    ③不过,与干旱孤军奋战,还不是荔枝所要面对最糟糕的问题。荔枝壳还含有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这些酶会把很多无色的多酚类物质都加工成为黑色素,这就是会使荔枝颜色变深的褐变作用。这些酶的加工速度很快,“一日而色变”足以说明它们的工作效率。

    ④虽然荔枝在采摘一日之后,果肉还会保持相对良好的状态,但是用不了多久,它也会步果壳的后尘,而衰老的原因出在它自己身上。植物的果实(比如苹果、梨等)同我们人类一样,也需要喘气呼吸,在这个过程中,果实内的糖类物质会被逐渐消耗。只不过,这个过程进行得很缓慢,我们听不见它们的喘气声罢了。

    ⑤不过,荔枝的呼吸强度可以达到苹果或梨的4倍,不仅如此,从树上摘下来的那一刻起,荔枝的呼吸作用还会不断加强。其结果是果肉中的糖类物质被迅速消耗,维生素C也会迅速下降,同时还会产生一些气味不佳的醇醛类物质。荔枝在采摘二三日之后香味尽失,在很大程度上是他们“大喘气”的结果。

    除了本身“体质”的大缺陷,荔枝还有个不利于“美容养颜”的坏毛病,那就是释放乙烯。乙烯和我们常吃的香蕉有着不解之缘。为了便于运输,蕉农一般会在成熟前把青色的香蕉采收下来,等送到目的地之后,只要用乙烯一喷,在很短时间内青色的果实就会变成看起来黄澄澄的大香蕉了,这可能是北方吃到的香蕉总是淡而无味的一个原因。

    ⑦但乙烯不仅可以把青果催熟,而且可以把熟果催败。荔枝的危险之处正在于此,它们不但会释放乙烯,而且会越放越多。直到把自己催得“人老珠黄”,流水变味,释放量才会下降,可一切为时已晚。

    ⑧总之,种种自身缺陷注定荔枝在脱离大树之后,不用多久就会“香消玉殒”。

    1. (1) 下面对荔枝“红颜易逝”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荔枝壳裂片突起,像铠甲;它很薄,内部组织之前还有很空隙,但可以阻止宝贵的水分从这些空隙跑出去。 B . 荔枝壳还含有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会使荔枝颜色变深。 C . 荔枝的“大喘气”会使果肉中的糖类物质被迅速消耗,维生素C含量也会迅速下降,同时还会产生一些气味不佳的醇醛类物质。 D . 荔枝会释放乙烯把自己催得“人老珠黄”,流水变味。
    2. (2) 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开头引用了白居易对荔枝的描述,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概括了荔枝“红颜易逝”的特点,同时吸引了读者的兴趣。 B . 第⑤段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了荔枝的呼吸强度大。 C . 第⑥段划线句子是一个过渡句,强调荔枝释放乙烯,是它不易保存的主要原因。 D . 本文在语言方面除了准确、科学外,还体现了语言的生动性。
    3.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借助文章中的相关知识,说说材料中的方法可以使荔枝保鲜的原因。

      【材料】唐朝的杨贵妃爱吃荔枝,皇帝曾派人从四川派马疾驰到长安,只为把荔枝送给她吃。为了博得贵妃那难得的一笑,众多能工巧匠都得开动脑筋来使荔枝保鲜。据蔡襄的《荔枝谱》记载,在竹林里砍下一棵大竹子,凿开一个洞做成竹筒,把鲜红色的荔枝放在水分充足的竹筒里头,然后用泥或蜡密封。这样一来,荔枝能保藏到次年的冬天,依然保持着新鲜和美味。

  • 8. (2023八下·城区期中)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大红灯笼

    李国明

    ①我们三个跑到槐树岭,很快进入状态。一玩游戏,总是忘记时间。

    ②妈妈站在远处喊我回家,星期六也不让我多玩一会儿。我和妈妈走在田间的路上。我的额头浸润着汗珠。 太阳已转到南面的天空了,一群小鸟在河对岸柳树上,扑棱棱飞起来,又安静地落到树丛里去了。我的目光总是被那些小鸟吸引,它的妈妈也和我妈妈一样,假期也会布置很多作业吗?

    ③“你和野孩子不一样。”妈妈说。“一样。”我反驳说。我噘着嘴,不想继续和妈妈辩论,可心里不服气。“可馨,你要做一个有理想的好孩子。”“理想是什么东西呀?”“理想不是什么东西,但为了理想,你要牺牲很多东西。比如玩耍,比如游戏,比如看儿童剧等等,非把它比喻成东西的话,理想就是一个大红灯笼,它每时每刻都在你眼前晃来晃去。”“你是说,我眼前挂了一个大红灯笼?妈,你哄我吧,我咋看不见呢。”“有一天,你看见了再告诉妈妈。我相信你一定能看见。”我和雪琪、许浩是最要好的朋友,每天我们一起玩,快乐极了。可我一次也没见过,妈妈说的大红灯笼。

    ④回家的路,要经过学校外面的一些小吃摊。那个卖煎饼馃子的奶奶,被几个同学围着。她手里的木铲在那块圆铁板四周转来转去,也看不见铁板下面的炉火。铁板上空,呼呼冒着热气,面饼上鸡蛋泛着迷人的香气,抹一层甜面酱,撒一层葱花,再搁一根油条卷起来,那香味挤进我鼻孔里,赶都赶不走……可妈妈不让我吃这些,她回家亲手给我做鸡蛋饼,她说吃起来感觉一样的,可我一直认为,和买来的,总不是一个味道。

    ⑤今天星期六,卖煎饼馃子的奶奶忙得不亦乐乎,她是我同学月月的奶奶。月月的作业她从来不看,月月说她奶奶不识字,爸爸妈妈识字,可他们都不在家,去了很远的地方挣钱。

    ⑥这个夏天,干热风在田野的麦穗上吹来荡去,把麦穗吹得由绿变黄。爸爸每天拉着化肥去农户家送。春节后,爸爸的头上又添了许多白发,这让我心里沉沉的,不是滋味。

    ⑦爸爸每天晚上看书看到深夜。他不抽烟,不喝酒,也不打麻将。他写的那些小说发表在杂志上,杂志堆放在爸爸工作台的右手边,小山一样高。

    ⑧周叔叔看到了,问爸爸:“你发表这些小说,得赚几万块稿费吧?”

    ⑨爸爸笑了,说:“要能赚这么多,我就不扛化肥了。”

    ⑩不挣钱还坚持这么多年?大人的事让人费解。饭桌上,爸爸说:“我写小说纯粹是一种爱好,单纯靠稿费活着,全家早就喝西北风了。”爸爸看着我说,“可我心里的梦是真诚的,只要活着就写下去。和你一样大的时候,我心里只有一个梦想,当作家。”

    ⑪“爸爸,你眼前也有一个大红灯笼吗?”“是啊,我那个大红灯笼,又大又圆又亮,夜晚看得见,白天也看得见。”我的嘴又噘起来了,“爸爸,我怎么看不见我眼前的大红灯笼呢?”

    ⑫爸爸用柳枝编了一个圆圆的灯笼,又特意买来大红纸,裁开,用胶水粘贴在灯笼上。爸爸提着蘸了墨水的毛笔,问我:“可馨,你的理想是什么?”我说:“上北大。”他大笔一挥,“北大”两个字就写在了灯笼上。“看,这就是你的大红灯笼。”

    ⑬晚上,大红灯笼挂在我床头的墙上,那是我躺在枕头上能注视的角度。

    ⑭有一天,我醒来发现大红灯笼不见了。爸爸把大红灯笼从屋里拎出来,说:“可馨,你要学会把现实中的大红灯笼,变成理想中的大红灯笼,再把理想中的那个大红灯笼,变成现实中的大红灯笼。”

    ⑮我从爸爸手里接过打火机,将纸糊的大红灯笼点燃。

    ⑯从那天起,我心中挂起了一个大红灯笼。

    (选自《小小说月刊》)

    1. (1) 小说中的爸爸和“我”心中的大红灯笼分别指什么?
    2. (2) 文中画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3. (3) 阅读下面的句子,根据括号中的要求回答问题。

      ①“爸爸每天晚上看书看到深夜。他不抽烟,不喝酒,也不打麻将。”(三个“不”连用有什么表达效果?)

      ②“我从爸爸手里接过打火机,将纸糊的大红灯笼点燃。”(“我”为什么要将大红灯笼点燃?)

    4. (4) 第⑥段似乎与全文无关,说说它的作用。
    5. (5) 读完这篇小说,你也许会想到自己心中的大红灯笼,说说你从文中获得的启示。
三、作文(50分)
  • 9. (2023八下·城区期中) 一棵小草可以打开春天的大门,一本好书可以启迪沉睡的思想,一段旋律可以拨动回忆的心弦,一声批评可以点燃奋斗的激情……生活中很多景、物、人、事都会成为一种美好的存在,它们以独特的方式唤醒了我们的灵魂,让我们以更好的姿态面对自己和未来。

    ㅤㅤ请以“唤醒了我”为题目写一篇500字以上的文章。

    ㅤㅤ要求:

    ①补全题目。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③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