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汕头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3月...

更新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32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2023高一下·汕头月考) 现代文阅读Ⅰ

    材料一: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只有顺应历史潮流,积极应变,主动求变,才能使儒学与新时代同行。新时代传承和弘扬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坚持历史根基、当代价值、国际视野、人类高度的原则,做好儒学当代使命的阐释。把握儒家“和而不同”“与时俱进”“经世致用”的精髓,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加强文化的交流互鉴,探究以儒学“传承与创造性转化”“理论与制度创新”等为内容的使命践行路径。

    儒学为现代社会发展难题的解决提供智慧。以“尊仁”“崇德”“尚和”为特征的儒家学说,蕴含着化解人类社会发展难题的中国智慧,儒学的“尚和”思想对培养人的群体意识,纠偏现代社会个人主义倾向等方面具有借鉴价值。儒家关于人与万物之间和谐共处的处世智慧为应对现代社会出现的个人至上主义、人类中心主义以及气候变化等诸多问题提供了丰厚的精神滋养。

    儒学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儒家注重“德”“行”统一,以“行”释“德”,立足实践阐释道德价值的行为表达。儒家伦理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塑造了中华民族特有的道德心理、道德性格、道德品质。儒家的“德行伦理”将修身与治国平天下有机联结,其本质是将个人与国家、伦理与政治相联系。实践充分证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汲取儒家“德行伦理”的思想精髓与道德精华,并在社会实践中丰富发展。

    儒学有益于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修己安人,内圣外王”为儒家的基本精神,修己内圣为儒家修身之道,外王安人则是儒家为政之道,由此形成了治国理政的智慧,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乃至全球治理体系建设提供了借鉴与启迪。

    儒学蕴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视野。儒家坚持以“仁”为基点的“天下”观,这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思想滋养。儒家“仁者爱人”等思想,成为“世界大同、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文化基因。儒家“天下为公”“和为贵”等理念,以及和谐要高于冲突,国家要优先于个人等思想,体现了儒家的家国情怀,对后疫情时代的国际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借鉴价值。历史上世界许多国家都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在当代很多国家也把儒家文明精神融入自身国家发展中。儒学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新时代的儒学理应担当起新的历史使命,借鉴西方先进的文化思想,不断丰富完善学术体系,彰显自身优势和作用,让传统儒家思想走出国门,为解决世界其他地区的问题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人类美好的明天作出积极贡献。

    (摘编自陈晓霞《儒学的当代使命》)

    材料二:

    从一定意义上说,儒学是一种“人学”,就是教导人们如何做人的学问。儒学有丰富的思想,在许多方面能给人以智慧和启迪。

    注重修身立德,成就理想人格。儒家讲究修身做人之道。修身的目的,在于培养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情操,所谓“吾日三省吾身”。儒家要求君子具有博施济众、仁民爱物的博大胸怀和历史使命感,以经世济民为志向,具有独立人格和坚强意志,为实现社会、人生理想而不懈奋斗。

    倡导善待他人,营造和谐人际关系。儒家所提倡的“礼”不只是外在礼仪形式,更重要的是它的内核“仁”。“仁”是从人的本性发展出来的,是一种关心人、爱护人、体恤人的感情和态度。“礼”是按照“仁”的精神制定的一系列社会制度、规范和道德原则。这种以“仁”为魂、以“礼”为体、以“和”为用的社会伦理学说,包含着善待他人的仁爱精神、尊重秩序的守礼原则、以和为贵的价值追求。

    主张以德治国,强调民为邦本。《大学》提出“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主张以修身为本,由内圣而外王,最终实现以德治国。在儒家看来,正人先要正己;君子“修己”,近可以“安人”,远可以“安百姓”,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好的政治家。许多儒家学者都先后提出民贵君轻、民本君末等君臣关系理论,虽然目的大都是为了“存社稷、固君位、达邦宁”,但客观上对于改善人民的生存状况、发展社会生产也有积极作用。

    提倡尊师重教,注重学行统一。历史上许多著名儒家学者也是教育家,儒家“六艺”之教注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但强调“德教为先”,首先教学生如何做人,并且要求学行一致、知行统一。历代儒家学者总结了许多卓有成效的教育方法,如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温故知新、学思结合、教学相长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育和认识发生发展的规律。在现代教育的综合创新中,应重视吸收这些传统教育思想的合理内容。

    儒学是在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一些方面已经不适应今天社会的需要。但儒学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中包含着中华民族认识宇宙、社会、人生的许多成果,经过科学辨析和选择,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很多内容可以成为当今时代的文化资源。

    (摘编自方克立《儒学给人智慧》)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逐渐发展成儒家思想。新时代传承和弘扬儒学要积极应变,主动求变,与新时代同行,就能顺应历史潮流。 B . “尊仁”“崇德”“尚和”是儒家学说的特征,有助于纠偏现代社会个人主义倾向,应对现代社会出现的个人至上主义等问题。 C . 儒家的基本精神是“修己安人,内圣外王”,其中前一句是讲儒家修身之道,后一句讲儒家为政之道,共同展现了治国理政的智慧。 D . 儒家的社会伦理学说以“仁”为魂、以“礼”为体、以“和”为用,其中“礼”不只是外在礼仪形式,更重要的是其内核“仁”。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儒学能够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汲取儒家“德行伦理”的思想精髓与道德精华,并在社会实践中丰富发展。 B . 新时代的儒学要担负起新的历史使命,在走出国门、为世界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时,要勇于学习和借鉴西方先进的文化思想。 C . 儒家认为,“修己”是成为一个好的政治家的前提条件。儒家的一些君臣关系理论客观上在改善民生方面有积极作用。 D . 儒家学者总结出的许多卓有成效的教育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育和认识发生发展的规律,在现代教育中仍具有借鉴意义。
    3. (3) 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 儒家注重“德礼兼治”并举,即以道德品质培养为重点,且注重精神自律,做到德礼兼治。 B .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与人相处要善于推己及人、成己成人、达己达人。 C . 《论语·泰伯》中有句云“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认为民为“下愚”,“不可使知”。 D . 儒家“民本”观中蕴含“人民为大”的治理理念,《尚书》中提出“民惟邦本”的思想。
    4. (4) 请简述材料一的论证结构。
    5. (5) 《荀子》中说:“故修礼(遵循礼义)者王……取民(赢得民心)者安,聚敛(搜刮民财)者亡。”请结合材料二,谈谈这句话体现了儒学怎样的智慧。
  • 2. (2023高一下·汕头月考) 现代文阅读Ⅱ

    水 莲

    侯发山

    常言说,千里姻缘一线牵。那么,维系水莲和治河的爱情的这根“线”就是淮河。庚子年上半年,水莲作为医护人员参加河南医疗队驰援武汉工作,安徽阜阳的治河给武汉运送爱心菜。一个极偶然的机会,两人认识了。水莲随口问道:“你父母是不是都是水利工作者?”

    治河知道水莲话里的潜台词,说:“我家住在淮河边上,父辈是农民,曾吃过准河泛滥的苦头,父亲便给我起名治河。”

    “这么巧啊,我家也在淮河边上,信阳淮滨。”水莲惊讶地说。治河幽默地说:“我把河治理好了,水莲才能永远灿烂。”水莲忍俊不禁。

    几句话下来,两个不同省份的人,距离一下子拉近了。然后他们添加了微信,一来二去,彼此有了好感。

    水莲找了几个男友,都因与爸妈的意见不合而黄了。妈妈对未来女婿的要求,代表了当下大多数丈母娘的观念:有房,有车,有资产。爸爸呢,比较传统一点,说穷没根,富没苗,只要孩子勤奋本分就中,孩子好才是硬道理。这就给水莲找对象增加了难度,毕竟十全十美的小伙子尚属凤毛麟角。认识治河后,水莲觉得他既符合爸爸的要求,也能达到妈妈的标准。治河是大学生,回乡创业的。他家里有两层小楼,也有小车,有三个鱼塘,2018年投了上百万元的鱼苗。

    结束驰援任务后,水莲瞒着爸爸妈妈去了治河的老家。说实话,她是想验证一下真伪。这年头,不得不防。

    治河在微信上开玩笑说,你要是一条鱼就好了,从上游游下来就能见到我。两地相距七十多公里,水莲开车用了一个半小时,按照治河发的位置,导航到了目的地——王家坝。

    治河并没有说谎,他家的两层小楼是前年刚刚盖的,金碧辉煌,很是气派。三个鱼塘有三个足球场那么大,仓库,货车,一应俱全……在农村,这样的家底已经很是出类拔萃了。治河的父母也都是实在、厚道的农村人,跟水莲也能说到一起,像是多年不见的老亲戚。

    水莲回到家。对爸妈彻底坦白了。这一次,爸爸和妈妈的意见空前一致,而且答应了水莲和治河农历七月初七订婚。

    七月初连续的几场大雨,使得淮河水位暴涨。一旦决堤,水莲家的二百亩莲子种植基地就要毁于一旦。这个莲子种植基地可是她家的全部家当啊!当年投入30万,贷款10万,种植生态无公害莲子,采用“莲鱼共养”“种养共存”的经营模式养殖田螺、鲤鱼、泥鳅。还在莲子基地中建了步行观赏走廊、休闲亭子。去年还完了全部债务,实现了盈利。今年还打算建特色餐馆和农家民宿,提供观赏、游玩、吃住一条龙服务。

    爸爸和妈妈担心有个闪失,日夜守候在莲子基地。村干部已经要求几次,让他们撤出基地,他们还抱着幻想,河堤不会垮,基地没事。村干部没办法,打电话让水莲回来做父母的工作。

    趁着下午休班,水莲开车回到了自家的莲子基地。

    雨后初晴,那田田荷叶上带着晶莹的水珠,有的像反撑开的伞,有的像绿色的圆盘,有的像扇子。一枝枝荷花,有红色的,有粉色的,有白色的,亭亭玉立,千姿百态,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才开了两三片花瓣儿,像少女含羞的脸蛋……若是毁了,不知道爸爸妈妈会伤心成什么样子。

    听到汽车喇叭声,爸爸和妈妈迎了出来。

    “孩子,咱的基地保住了。”妈妈一边说一边擦拭着眼角。爸爸说:“淮河水位下降了,大堤没事了。”

    水莲晃了晃手机,一脸忧郁地说:“爸,妈,我刚在回来的路上得到治河的消息,他们家被洪水冲了,鱼塘、房子都没了。”“人没事吧?”爸爸着急地问。

    水莲说:“人没事,政府已经安置了。”

    妈妈迟疑了一下,说:“既然这样,订婚还是缓一缓吧。”“妈,你说啥呢!”水莲急得差点哭出声来。妈妈说:“他家都没了,咋订婚?”

    “妈,你知道吗,王家坝的百姓是为了上游和下游的安全,开闸放水,把水引到了自己的家园……”话没说完,水莲已经呜咽起来。

    “告诉治河,订婚的日子不变。”爸爸用不容置疑的语气说。

    “他没家了,在哪里订呢?”水莲像是回答爸爸的话,又像是自言自语。

    “谁说没家?咱是一家人嘛,咱的家也是他的家,让他们全家都过来。”妈妈说。“咱的基地也正需要帮手呢。”爸爸点点头。

    水莲笑了,一张脸如同水塘中盛开的荷花,清秀脱俗,娇羞妩媚。

    补记:2020年7月23日,安徽阜阳市阜南县王家坝转移安置群众 19.5万,闸口开闸76个小时左右,蒙洼蓄洪区共蓄洪3.75亿立方米,淮河王家坝段水位下降至28.28米,“上保河南,下保江苏,保住了整个华东地区”。(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头以2020年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为背景交代了水莲与治河相识的原因,既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又奠定了本文温情的基调。 B . 由文章中可以看出,对于未来的女婿,水莲的妈妈看重的是物质条件,而水莲的爸爸更看重人品,两个人的标准不太一样。 C . 文章在介绍治河和水莲的家庭情况时,提到了“大学生回乡创业”“莲子种植基地”“农家民宿”等内容,富有时代气息。 D . 当听到治河家被洪水冲了后,水莲的妈妈所说的话体现了她是一个自私自利、只为女儿着想的思想狭隘之人。
    2. (2)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中画线部分运用比喻等手法,从形状和色彩的角度写荷花之茂盛,既突出了水莲父母的勤劳能干,又从某种程度上交代了他们不肯离开基地的原因。 B . 文章使用对比的手法,先具体描写水莲之前的几个男友因条件不符合爸妈意见而黄了,而到了治河这里,她爸妈的意见空前一致,并直接答应订婚,以此反衬出治河的优秀。 C . 文章后半部分主要采用对话形式展开,在体现人物性格的同时,加快了行文的节奏,推进情节发展,让读者的喜怒哀乐跟随人物的情感变化而变化。 D . 文章正文结尾以“水塘中盛开的荷花”来写水莲美丽外貌,既照应文章的标题和前文对荷花的描写,也借此衬托其心灵之美,升华了文章主旨。
    3. (3) 小说的结尾加的一段补记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 (4) 有人评价侯发山的小说透露着质朴的乡土气息,请以本文为例加以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 3. (2023高一下·汕头月考) 文言文阅读

    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少南渡,依姊夫邓当。当为孙策将,数讨山越。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归以告蒙母,母恚欲罚之,蒙曰:“贫贱难可居,脱误有功,富贵可致。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母哀而舍之。时当职吏以蒙年小轻之,曰:“彼竖子何能为?此欲以肉喂虎耳。”他日与蒙会,又蚩辱之。蒙大怒,引刀杀吏,出走,逃邑子郑长家。出因校尉袁雄自首,承间为言,孙策召见奇之,引置左右

    数岁,邓当死,张昭荐蒙代当,别部司马。从征黄祖,祖令都督陈就逆以水军出战。蒙勒前锋,亲枭就首,将士乘胜,进攻其城。祖闻就死,委城走,兵追禽之。孙权曰:“事之克,由陈就先获也。”以蒙为横野中郎将,赐钱千万。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时蒙与成当、宋定、徐顾屯次比近,三将死,子弟幼弱,权悉以兵并蒙。蒙固辞,陈启顾等皆勤劳国事,子弟虽小,不可废也。书三上,权乃听。蒙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

    后羽讨樊,留兵将备公安、南郡。蒙入据城,尽得羽及将士家属,皆抚慰,约令军中不得干历人家,有所求取。蒙麾下士,是汝南人,取民家一笠以覆官铠,官铠虽公蒙犹以为犯军令不可以乡里故而废法遂垂涕斩之。于是军中震栗,道不拾遗。蒙旦暮使亲近存恤耆老 , 问所不足,疾病者给医药,饥寒者赐衣粮。羽府藏财宝,皆封闭以待权至。荆州遂定。

    (节选自《三国志·吕蒙传》)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官铠虽公/蒙犹以为犯军令/不可/以乡里故/而废法/遂垂涕斩之 B . 官铠虽公/蒙犹以为犯军令/不可以乡里故而废法/遂垂涕斩之 C . 官铠虽公/蒙犹以为犯军令/不可/以乡里故而废法/遂垂涕斩之 D . 官铠虽公/蒙犹以为犯军令/不可以乡里故/而废法/遂垂涕斩之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竖子”,一指童子、童仆,二指小子,对人的蔑称。文中“彼竖子何能为”的“竖子”指童仆。 B . “左右”,文中意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余立侍左右”的“左右”意思相同。 C . “拜”,授予官职。此外,表升官或加封之意的词语还有晋、进、擢、陟、拔、升。 D . “耆老”,六十曰耆,七十曰老,原指六七十岁的老人,现用来指德高望重的老人。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吕蒙出身低微。小时候,他为了出人头地,偷偷跑到姐夫邓当的手底下去打仗,即使被姐夫邓当呵斥也不改变。 B . 吕蒙年轻气盛。年少时,邓当手下小吏轻视侮辱他,吕蒙非常愤怒,拔刀杀了小吏,然后逃跑到同乡郑长家里。 C . 吕蒙作战勇猛。带头冲锋陷阵,杀死陈就,黄祖听说陈就被杀,弃城逃跑,被士兵捉住,吕蒙因此得到孙权赏识。 D . 吕蒙严明宽厚。攻占南郡后下令军中不得干扰、冒犯百姓。他早晚亲自慰问、抚恤老人,生病的给医药,挨饿受冻的送衣粮。
    4. (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

      ②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5. (5) 成当、宋定、徐顾三将死后,吕蒙为什么不愿收纳他们的部众?请简要概括。
  • 4. (2023高一下·汕头月考) 古代诗歌阅读

    送谭孝廉赴举

    李咸用

    鼓鼙声里寻诗礼,戈戟林间入镐京

    好事尽从难处得,少年无向易中轻。

    也知贵贱皆前定,未见疏慵遂有成。

    吾道近来稀后进,善开金口答公卿。

    【注】①赴举:此处指取得贡举资格赴京参加进士考试。②李咸用:晚唐诗人。晚唐时国势衰微,政治混乱,兵戈不断。③鼓鼙:古代军中用来发号进攻的大鼓和小鼓。④镐京:西周国都,这里借指京都。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交代谭孝廉赴举时正值遍地烽烟、危机四伏,字里行间隐含担忧之情。 B . 颔联、颈联既有对谭孝廉积极仕进的勉励,也有对他可能不遂所愿的劝慰。 C . 尾联诗人感慨后起之秀稀缺,望谭孝廉善用辩才对答公卿,饱含期许之意。 D . 全诗文辞平易,内蕴深沉,虽作于晚唐衰颓之时,却迸发出一股昂扬之气。
    2. (2) 诗中蕴含许多成才的道理,请概括出两条,并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 5. (2023高一下·汕头月考) 结合语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登泰山记》中写天气恶劣、山路危险难行的句子是“”。
    2. (2) “愁”究竟是什么呢?有的时候是说得清的,就像《涉江采芙蓉中》中的抒情主人公告诉我们他的悲伤是“”;但更多的时候是说不清的,就像词人李煜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比喻的那样“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 (3) 同样都是在描写赤壁周围所看到的长江水,苏东坡在所写的《赤壁赋》中用“”一句描写月初之后雾气笼罩大江的景象,而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一句,作者用比喻手法描写了江水的汹涌。
    4. (4)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借回答为什么“哂由”表达自己治国主张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 6. (2023高一下·汕头月考) 语言文字运用Ⅰ

    博物馆是一种庄严而神奇的存在:承继      的中华智慧,激扬敬天法古的中国精神。有人说,“博物馆者,非古董者之墓地,乃活思想之育种场。”一座城市、一脉文化、一种精神——从南京博物院到中国国家博物馆,从陕西历史博物馆到上海博物馆……乃至       的北京故宫,它们承载着一座荣耀的城市,既见证着一段辉煌的历史,又流传着文化与文明的火种。从这个意义上说,散落在万里神州的各色中国博物馆,便是上下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在场叙事,是源远流长中华文明的悠扬绝唱。

    “世易则时移,时移则备变。”2022年的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旨在共同探讨在世界范围内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的背景下,博物馆面向未来应如何应对多重挑战,积极探索博物馆发展的新方向。博物馆属于一种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更是人类文明海洋里的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云上”看展,一件件      了人类文明智慧的稀世珍宝,通过互联网和3D全景息等技术生动起来。一方面,博物馆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足不出户,云游万馆;另一方面,(   )。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亘古不变  举世瞩目  沧海遗珠  凝固 B . 亘古不灭  蜚声中外  沧海明珠  凝结 C . 亘古不灭  蜚声中外  沧海遗珠  凝结 D . 亘古不变  举世瞩目  沧海明珠  凝固
    2. (2)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传统博物馆突破地域限制,汇聚成全球的文明交响。 B . 传统博物馆汇聚成全球的文明交响,突破地域限制。 C . 地域限制被传统博物馆突破了,全球的文明交响得以汇聚。 D . 地域限制被传统博物馆突破了,汇聚成全球的文明交响。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它们承载着一座城市的荣耀,既见证着一段辉煌的历史,又流传着文化与文明的火种。 B . 它们承载着一座荣耀的城市,见证着一段历史的辉煌,流传着文化与文明的火种。 C . 它们承载着一座荣耀的城市,见证着一段辉煌的历史,更流传着文化与文明的火种。 D . 它们承载着一座城市的荣耀,见证着一段历史的辉煌,更流传着文化与文明的火种。
  • 7. (2023高一下·汕头月考) 语言文字运用Ⅱ

    《红楼梦》中诗词数量大,样式多,内容丰富,不仅在当时前无古人,在今天也后无来者。曹雪芹不仅让诗词的作用发挥到最大,而且让大观园中的群芳成立诗社,将写诗接词由个人抒情上升到群体咏叹。诗社将《红楼梦》的诗意雅趣推向了高峰,也将其悲剧性演绎到了极致。白海棠纯洁娇艳,却挡不住秋风肆虐,“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桃花娇柔鲜妍,却经不起秋雨摧残,“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柳絮洁白轻盈,却禁不住命运戕害,“空挂纤纤缕,徒垂络络丝,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

    红楼诗社的六次活动,经历了成立、兴盛、衰亡的过程。不仅诗社的兴亡是大观园兴亡的缩影,而且是整个贾府兴亡的缩影,更寓意着曹雪芹寻求出路希望的破灭 , 从而寄托了他物我合一、物极必反、人生如梦的哲学思想。

    1. (1) 文中面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不仅诗社的兴亡是大观园兴亡的缩影,而且是整个贾府兴亡的缩影,更寓意着曹雪芹寻求出路希望的破灭。 B . 诗社的兴亡不仅是大观园兴亡的缩影,而且是整个贾府兴亡的缩影,更寓意着曹雪芹寻求出路希望的破灭。 C . 诗社的兴亡不仅是整个贾府兴亡的缩影,而且是大观园兴亡的缩影,更寓示着曹雪芹寻求出路希望的破灭。 D . 诗社的兴亡不仅是大观园兴亡的缩影,而且是整个贾府兴亡的缩影,更寓示着曹雪芹寻求出路希望的破灭。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引用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析其表达效果。
四、写作(60分)
  • 8. (2023高一下·汕头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

    孔子认为追求财富是人们的普遍心理,“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意思是,如果富贵合乎道就可以去追求,即使是给人执鞭的下等差事,我也愿意去做。出自《论语·述而》)。但是,当追求财富与坚守道义相矛盾时,孔子也绝不会放弃道义。“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论语·里仁》)

    材料二:

    中国科学院院士卢永根,去世前捐出了880多万元个人积蓄,他说:“将个人财产还给国家,是作最后的贡献。”西藏某集团有限公司是一个注册资本五千万的公司,在企业经营中认真履行社会责任,几年来,捐献扶贫助贫等各类公益赞助资金3000多万,在乡村改造、震后重建等方面投入2660万元。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你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的感触和认识。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