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 /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三单元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第7课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

更新时间:2023-06-14 浏览次数:78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1611年,西班牙殖民者要求居住在菲律宾的非基督教华人,每人每年必须缴付8比索的贡税。1615年,西班牙殖民者共征收贡税53832比索,1635年共征收116916比索。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20年间居住在菲律宾的华人人数已增加了一倍多,仅1635年就有14614名华人缴纳贡税,这些还没有包括贫穷的免税者和偷漏税者。这一状况(   )
    A . 源于海外贸易的兴旺发达 B . 折射东西方文化的冲突 C . 导致明政府厉行海禁政策 D . 解决了中国的人地矛盾
  • 2. (2024高二下·双清期中) 16世纪,西班牙征服墨西哥后极力推广天主教,排斥当地宗教信仰,遭到当地人的强烈反对。17世纪中期后,以天主教圣母形象为原型、糅合墨西哥本土文化元素的瓜达卢佩圣母像却逐渐流行开来,成为墨西哥的象征之一。据此推知,西班牙的殖民(   )
    A . 改变了区域人口结构 B . 摧毁了美洲本土文化 C . 影响了欧洲宗教改革 D . 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
  • 3. (2024高一下·大埔期中) 1886年,杜库雷在《文明简史》中宣称:“在我们这个时代,欧洲人正在使非洲和亚洲得到再生。始于东方的文明又回到了东方,完成了一个奇妙的循环。光来自东方,但正是西方把它带回给东方,使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灿烂。”这一观点意在(   )
    A . 强调西方对东方文明促进作用 B . 阐释世界各地区联系的加强 C . 掩盖欧洲殖民扩张的掠夺本质 D . 说明东西方文明的多元一体
  • 4. 阅读下表内容,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

    1842年《南京条约》

    “永存平和,所属华英人民彼此友睦,各住他国者必受该国保佑身家全安”

    1860年《北京条约》

    “以凡有华民情甘出口,……一并赴通商各口,下英国船只,毫无禁阻”

    1862年《续订招工章程条约》

    “华工出洋打工年限为五年;华工出国要与雇主订立契约,契约期满回国的船资由雇主支付”

    1893年清政府规定

    “概准由使臣领事馆给予护照,任其回国治生置业,并听随时经商出洋”

    A . 近代中国放弃闭关自守政策,主动融入世界 B . 列强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强行促成华工出国 C . 清政府腐败无能,完全不顾华工的基本权益 D . 晚清时期中国外交呈现出一定的近代化特征
  • 5. (2024高一下·红河月考) 在南美,天主教会直接控制着殖民地的宗教事务,教会的建立和教士的移居都必须得到国王的同意。在北美,殖民地的宗教事务基本不受干涉,由教徒们自由组织教会,形成了宗教上的多元化局面。这种局面(   )
    A . 源于宗主国国情的差异 B . 加剧了南北美洲的宗教对立 C . 促使北美宗教信仰淡化 D . 推动了南美民族国家的形成
  • 6. 海外华侨华人往往称自己是“唐人”,他们聚居的地方便称为“唐人街唐人街最早叫“大唐街1875年,张德彝在《欧美环游记》中称唐人街为“唐人城”,其通英语,英语称唐人街为 Chinatown。“唐人街”曾居住着很多华工,这些华工(   )

    ①最初因列强招募出国成为苦力    ②提升了中国的国际政治地位

    ③促进了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    ④保留和传播了中华传统文化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7. 1822年,英国接受来自澳大利亚的优质羊毛6.8万千克,1830年达到136万千克以上,澳大利亚成为英国毛纺业最大的供应商。此现象直接导致(   )
    A . 澳大利亚发生了工业革命 B . 白人成为澳大利亚的主要居民 C . 英国加速向澳大利亚流放罪犯 D . 澳大利亚原住民的土地不断被剥夺
  • 8. (2023高一下·武汉期末) 有学者认为,在殖民地时期形成的以欧洲——基督教文化为主体、以美洲印第安文化和非洲黑人文化为次要成分的杂交文化结构一直保持至今。因此,当代拉美最突出的特点便是种族和文化的混杂性。下列选项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 . 伦巴舞和巴西烤肉 B . 爵士乐和芭蕾舞 C . 墨西哥城三文化广场和摇滚乐 D . 马卡龙和探戈
  • 9. 在近代早期,美洲经历了彻底的转型。天花和其他疾病引发了凶猛的瘟疫,严重摧毁了本地人口并动摇了他们的社会稳定。在人口急剧减少的情况下,欧洲人颠覆了土著的帝国。一些土著作为群体彻底消失了,还有一些虽然保留了原有的社群、身份认同和文化传统,却日益屈从于欧洲移民和他们的欧裔美洲后代的影响。下列项中,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①欧洲人在美洲的殖民活动导致美洲文化发生了替代性的变化

    ②美洲形成了以欧洲文化为主导、融合多种文化因素的新文化

    ③由于美洲人口的大量减少,大批华工进入美洲,促进了其发展

    ④美洲转型指殖民者的入侵改变了美洲人口结构,形成新的族群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②③④
  • 10. 18世纪末19世纪初,美国兴起大规模的西进运动,大量移民涌入西部地区,开拓荒地,发展农业,他们需要的生产资料及日用品完全仰仗东部,反过来西部又为东部提供了大量的粮食及原料。这在当时的主要影响是(    )
    A . 人口布局实现均衡 B . 拓宽移民生存空间 C . 美国东部优势凸显 D . 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 11. 人口迁移是普遍的社会现象,下列关于人口迁移表述正确的是(   )
    A . 世界人口迁移开始于新航路开辟 B . 中国北民南移造成北方经济停滞 C . 奴隶贸易导致非洲丧失大量人口 D . 欧洲移民北美引发美国独立战争
  • 12. 澳大利亚原本有500个土著部落,1778年之前有土著75万人左右;随着英国殖民运动的发展,1933年澳大利亚的土著人口降至不足10万人。这一变化(    )
    A . 改变了世界的人口结构 B . 表明世界殖民体系得以最终形成 C . 加速了黑奴贸易的发展 D . 导致欧洲文化成为当地主流文化
  • 13. 美国西进的移民者,大体包括土地投机家、资本家、冒险家及迫于生存压力而去西部冒险谋生的东部落魄者及外来移民。早期的西进运动没有政府的外力支持,交通极为不便,这些移民能够抵达美国西部主要依靠的是(   )
    A . 开拓进取和乐观向上的精神 B . 新航路开辟后有利的国际环境 C . 良好的气候和自身丰厚的储备 D . 南北战争后政府对西部开发的认可
  • 14. 如表近代前期世界人口迁移统计表,根据如表可知,当时(   )

    时间

    主要迁出地

    主要迁入地

    人口迁移数量

    1500~1850

    欧洲、非洲

    美洲

    黑人1500万、白人300万

    A . 人口外迁导致欧洲发展进程受阻 B . 世界贸易中心由欧洲转移到美洲 C . 人口由落后地区迁移至发达国家 D . 人口迁移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 15. 从1652年荷兰人登陆好望角开始,当地人土地被掠夺、公民权被取消,被驱赶到地域狭小的地方定居。这主要是因为(   )
    A . 荷兰实行掠夺性殖民 B . 南非残酷的种族歧视 C . 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 D . 南非特殊的发展政策
  • 16. 1910年,墨西哥爆发了反对波菲利奥·迪亚兹独裁统治的革命,导致“大批难民从普雷西迪奥(Presidio)入境美国寻求避难”。要求避难的人数之多,以至于在1915年出现了210名受伤的墨西哥军人非法进入美国的现象。这表明(   )
    A . 世界大战引发难民问题 B . 民主进程决定移民方向 C . 政局变动影响区域移民 D . 移民社会具有多元文化
  • 17. 据统计,北美洲原有的几百种印第安语言,大部分已不再使用。在大概40个新大陆国家中,全都把某种欧洲语言作为官方语言。这一变化主要由于(   )
    A . 殖民历史 B . 自然灾害 C . 人口老化 D . 政治变革
  • 18. 如表为1935年美洲种族分布的统计数据。对其解读准确的是(   )

    A . 美洲不同区域的人口结构不尽相同 B . 黑人在中美洲的种族分布比例最低 C . 大量欧洲人开始涌入北美洲导致白人比例激增 D . 拉丁美洲独立后根除了对印第安人的种族压迫
二、材料分析题
  • 19. (2024高二下·佛山期中) 【移民与社会发展】

    材料一:黑人的第一次大迁徙始于一战爆发后的1916年,到1929年大危机爆发后迁徙开始减缓。约150万黑人由南部农村迁往城市。这些黑人主要从佛罗里达、佐治亚、南卡罗来纳和弗吉尼亚等州迁出,主要迁往东北部与中西部——这与一战期间和20年代这两个地区的工业发展密切相关。二战后迁徙黑人中人数最多的年龄段仍为20-24岁,占迁徙人口总数的19%。迁徙黑人的男女性别比率为107∶100,而同期美国黑人男女的总体性别比率为93∶100。迁徙者的性别比率因迁徙距离之远近而有差异,一般来说,迁徙得越远,男性所占的比例越大。这一时期,如在25—29岁的迁徙者中,有12%的人受过高等教育。

    ——摘编自胡锦山《美国研究》

    材料二:1930年居住在北部各地区的黑人一半来自南部。北部城市——纽约、费城、芝加哥、底特律等城市黑人聚居区形成。这些城市的黑人人口超过了南部几个大城市,成为美国黑人最多的城市。一批新兴黑人中产阶级以纽约哈莱姆黑人区为中心开展了一场旨在通过艺术作品反映黑人心声、表达黑人民族自豪感和黑人改造美国的决心的运动。在马库斯·加维领导下兴起的黑人民族主义运动,主张“回非洲去”,建立一个强大的黑人国家,反映了城市黑人渴望摆脱种族主义枷锁的强烈愿望,成为60年代“黑人权利”运动的先声。

    ——摘编自陈奕平《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及二十年代美国黑人大迁徙运动》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黑人大迁徙运动的特点。
    2. (2)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黑人大迁徙运动对美国社会的影响。
  • 20.  16—19世纪,欧美社会经历了一系列的社会巨变,并逐步影响到了更多国家和地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西欧封建经济的发展,王权一方面与地方势力展开斗争,指向建立民族国家的目标,另一方面又与教皇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发生剧烈的冲突。三十年战争就是这一大规模的社会转型的折射。......《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第一次以国际法的形式否定了教皇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大一统”权威,完成了欧洲的政治区域化进程,并为以后的西欧民族国家国际政治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开创了近代国际关系史的新局面。

    ——摘编自吴忠超《威斯特伐利亚条约与近代民族国家体系建立的新思考》

    材料二:

    美国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生活在这一块大陆上的居民都是在不同的时期来自世界不同的地方。......美国被公认为一-座民族“大熔炉”,全世界不同的民族和种族在这里被“冶炼”成美利坚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他们初来乍到时,其文化、习俗、语言结构、文学模式等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仍受旧世界的影响。即使随着社会发展,最后被融合为一一个美利坚民族整体,但共性中依然凸现各个民族的文化个性。

    ——引自裔昭印《世界文化史》

    材料三:

    “中心一边缘”论是沃勒斯坦世界体系理论的核心观点和立论基础。在世界体系理论中,所谓“中心地区”,是指利用边缘地区提供的原材料和廉价劳动力,生产加工制品以销售牟利,并控制世界经济体中贸易和金融市场运转的地区。......在生产力大发展的基础上,由少数金融寡头垄断的统一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最终形成,并形成“中心一边缘”的世界经济格局。......工业化向远离中心的边缘国家和地区扩散。有的囿于特定的历史条件,走上了依附型的工业化道路。

    一一据舒建中 《沃勒斯坦“中心一边缘”论述评》等整理

    1. (1) 结合所学,指出英国国王16世纪“与教皇发生剧烈冲突”的结果。根据材料一,说明《威斯特伐利亚条约》开创了近代国际关系史的新局面。
    2.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美国移民社会具备的特质,并用事实说明。
    3. (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简述工业革命期间世界贸易“中心地区”的演变概况,并分析在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最终形成时拉丁美洲走上“依附型工业化道路”的成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