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初中教学联盟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

更新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18 类型:月考试卷
一、
  • 1. (2023八下·高明月考) 默写古诗文。
    1. (1)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关雎》
    2. (2) 溯洄从之,。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
    3. (3) 青青子佩,。 《子衿》
    4. (4)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 (5) 在文人笔下,诗文因水的滋润而增灵气,水化作永恒的旋律。例如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用①“”展示了洞庭湖汹涌澎湃、浩瀚磅礴的壮观气势;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用②“”,想象游鱼在空中游动,呈现了潭水澄澈见底的美景,都耐人寻味。
  • 2. (2023八下·高明月考)   根据句中拼音写出相应词语。
    1. (1) 月还没有落,而且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 jiǎo jié
    2. (2)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zào rè 了。
    3. (3) 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浓的艺术享受中,使人tán wéi guān zhí
    4. (4) 那时自己对rén qíng shì gù 还不懂,只好听点说,心还像素丝纯洁。
  • 3. (2023八下·高明月考)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小明与小东常因为座位安排问题而争执不休,班长小兰总是为他们斡旋 , 化解了矛盾。 B . “摇头丸”这种毒品,主要毒害是使人性情亢奋 , 常产生幻觉而做出错事。 C . 正当我将要入睡时,突然被同学吵闹声打扰了,睡意戛然而止再也难以入睡。 D . 三月份在班主任的动员下,我班不少同学在课间为学校或同学做好事,甘当学雷锋的马前卒
  • 4. (2023八下·高明月考) 下面一段介绍“汉字发展”的文字中有四处语病,请选出对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  )

    ㅤㅤ汉字是一个生命体。① 它生根于中华大地,绵延千载,谁都不会否认它不能记录着中华民族悠长而富有活力的历史。追寻它的根源,就仿佛在阅读一部气象万千的中华文化史。② 最初记载关于汉字起源来自战国时代及其后的有关文献。这些史料认为汉字是仓颉创造的,《吕氏春秋》《荀子》等皆持此论。③ 实际上,造字是一个艰难漫长的过程,不仅不能一蹴而就,却不能完成于一人、甚至一代人之手。④ 通过人们长期的劳动生活,使汉字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多方尝试到约定俗成,不断发展变化。

    A .   第①句删掉“不能”。 B . 第②句把“最初记载”与“关于汉字起源”互换位置。 C . 第③句把“却”改为“而且”。 D . 第④句把“使”改为“让”。
  • 5. (2023八下·高明月考)   你的班级将举办“传承文化,爱我中华”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任务。
    1. (1) 仿写请任选一个中华传统节日,仿照例句的句式和内容,另写一个句子。

      例句:粽子香端午,满天锣鼓赛龙舟。

      仿句:

    2. (2) 你的邻居小明总觉得我们的传统节日太土气、太俗气,不愿过,甚至排斥传统节日,反而热衷于西洋节日,认为他们的节日很浪漫。

      假如要你说服小明不要排斥我们的传统节日,你会怎样劝说他呢?

      你说:

  • 6. (2023八下·高明月考) 请你完成下面《经典常谈》读书卡的填写。

    篇目

    地位

    写作对象

    演变

    特色

    《说文解字》第一

    我国文字学的古典

    汉字

    秦朝统一了文字(小篆文)

    六书:象形、指事、会意、①、转注、假借

    《诗经》第四

    我国最早的②

    诗歌

    歌谣—乐歌—诗歌

    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二、
  • 7. (2023八下·高明月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ㅤㅤ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一个人高兴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给别人或自己听。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便用歌来唱;一唱三叹得回肠荡气。唱叹再不够的话,便手就舞起来了,脚也蹈起来了,反正要将劲儿使到了家。碰到节日,大家聚在一起酬神作乐,唱歌的机会更多。或一唱众和,或彼此竞胜。传说葛天氏的乐八章,三个人唱,拿着牛尾,踏着脚,似乎就是描写这种光景的。歌谣越唱越多,虽没有书,却存在人的记忆里。有了现成的歌儿,就可借他人的酒杯,浇自己块垒;随时拣一支合适的唱唱,也足可消愁解闷。若没有完全合适的,尽可删一些改一些,到称意为止。流行的歌谣中往往不同的词句并行不悖,就是为此。可也有经过众人修饰,成为定本的。 歌谣真可说是“一人的机锋,多人的智慧”了。

    (节选《诗经》第四)

    1. (1) 选文中,原始歌谣有哪些主要用途?
    2. (2) 结合文段的解读,你如何理解歌谣是“一人的机锋,多人的智慧”?
  • 8. (2023八下·高明月考)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完成下面的问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ㅤㅤ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ㅤㅤ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ㅤㅤ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ㅤㅤ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ㅤㅤ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 (1)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渔人甚

      ②阡陌交通

      ③便还家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林尽水源。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 (3)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A . 丝纱、麻布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B . 子来迟/王命急宣 C . 不私藏/出酒食 D . 可同处/渔者歌曰
    4. (4) 请用三条“/”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珠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

    5. (5) 两则文言所写的故事里,村民和生活有哪些共同之处?请概括出来。
  • 9. (2023八下·高明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ㅤㅤ材料一:

    ㅤㅤ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近日,中办、国办印发的《粮食节约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到2025年,粮食全产业链各环节节粮减损举措更加硬化实化细化,推动节粮减损取得更加明显成效”。提高粮食安全保障水平,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增产与减损并行,有了清晰的行动指南。

    ㅤㅤ当前我国粮食需求刚性增长,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粮食增面积、提产量的难度越来越大。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气候变化影响日益加剧,保障粮食供应链稳定难度加大。因此,对粮食安全必须始终保持危机意识。

    ㅤㅤ节粮减损,刻不容缓,势在必行。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每年全球粮食从生产到零售全环节损失约占世界粮食产量的14%。这个损失每降低1个百分点,就相当于增产2700多万吨粮食,够7000万人吃一年。 从这个意义上讲,节粮减损相当于粮食增产,是增加粮食有效供给的一块“无形良田”,是提高粮食安全保障水平的重要内容。

    (选自2022年第3期《人民政协》,有删改)

    ㅤㅤ材料二:

    ㅤ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不懈制止餐饮浪费。”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不断加大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工作力度,取得积极成效。同时也要看到,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消费国,全产业链节粮减损的任务仍相当繁重,空间还很大。

    ㅤㅤ保障粮食安全、促进节粮减损,要加强全链条管控。瞄准粮食生产、储存、运输、加工、消费等各环节,制定节粮减损的针对性举措,既要加强生产源头管控,也要做好储运环节减损,更要提升加工利用水平、遏制餐饮浪费,综合施策配套衔接,做到“产储运加消”全链条减损。

    ㅤㅤ保障粮食安全、促进节粮减损,离不开科技创新。科技赋能发展,创新决胜未来。加强各环节基础性科学研究的同时,加大投入,持续创新,提高农机机械性能和质量,提升粮食加工技术和装备研发水平。通过强化创新驱动,促进节粮减损工作从“软要求”向“硬支撑”转变。

    ㅤㅤ保障粮食安全、促进节粮减损,离不开全社会共同参与。“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节约是永不过时的美德。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参与“光盘行动”,让“克勤克俭”“戒奢以俭”的理念深入人心,让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良好习惯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ㅤㅤ节粮减损,重在行动。让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各项粮食节约行动目标尽快落实落细落地,推动粮食全产业链各环节节约减损取得实效,为加快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奠定坚实基础,更好稳住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

    (选自2021年11月1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ㅤㅤ材料三:

    ㅤㅤ教育部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推动《粮食节约行动方案》在教育系统落实落地,其中明确指出:加强宣传引导,推动大中小学幼儿园形成崇尚节约的良好风尚。加强舆论宣传,指导大中小幼各级各类学校通过各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爱惜粮食”“反对浪费”“节约用餐”等理念,让勤俭戒奢学有榜样、行有示范;针对广大青少年儿童的宣传引导和社会实践,教育青少年儿童从小养成节俭节约的良好行为习惯。深化示范引领,结合文明校园创建活动进一步加大宣传引导力度。积极倡导崇尚节俭、科学饮食、健康消费的生活理念和饮食文化,让崇尚节约的风尚进校园、进食堂、进头脑、让“节约光荣,浪费可耻”成为教育系统的广泛共识。

    (选自2021年11月13日《农民日报》,有删改)

    1. (1) 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 . 材料一列举“14%”“2700多万吨”“7000万人”等数字,说明节粮减损的现实意义。 B . 《粮食节约行动方案》在教育系统落地,意在引导学生树立文明用餐、节约光荣、勤俭戒奢的良好风尚。 C . 近年来,各地区节粮减损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节约光荣,浪费可耻”已经成为教育系统的广泛共识。 D . 以上材料都是围绕“节约粮食”论述,呼吁人们传承勤俭节约的美德,培养节约意识。
    2. (2) 材料一的画线句中,作者为什么说节粮减损是一块“无形良田”?
    3. (3) 根据材料二,请简述“保障粮食安全、促进节粮减损”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 10. (2023八下·高明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生命赋

    孙荪

    ㅤㅤ①我常常在大自然中看到种种生命的奇观。

    ㅤㅤ②挺拔的巨树,葱茂的森林,绿色的草原,成熟的庄稼,盛开的鲜花,望着它们,或徜徉其中,那种洋溢着的博大的生命力,常常催发我爆发我的生命激情,在体内蔓延,奔涌,激荡。

    ㅤㅤ③但是,有一些更细微更不显眼的现象,往往特别作用于我的心尖和神经末梢,引起我异常深刻的震颤。

    ㅤㅤ④早春,当冰尚未完全消融、万物尚未苏醒的时候,柳树的枝条还是铁灰色,可如小米粒般的新芽已经顶着严寒冒出来。它就是报春的最早的使者,万木峥嵘的自然之春就是从它开始的。

    ㅤㅤ⑤当柳芽发出不久,在棉花地里,可以看见棉芽冲破柔韧的壳子,一个个钻出地面,遍地都写着两个字:突破。

    ㅤㅤ⑥麦收过后,麦地里新播种的大豆,不几天工夫,从薄薄的透明的外衣中露出茁壮的一点胚芽,探头顶破地表,满地像是用五线谱写成的生命第一乐章。它预示着,也开始演奏着一部生命交响乐:活泼泼的胖乎乎的豆苗,无边无际的宜人眼目的豆绿色波浪,成熟的金黄色的小山。

    ㅤㅤ⑦我害怕见花蕾。特别是那种已露出一点亮色,将要绽开的花蕾。我一看见它,就如痴如醉,就完全被它吸引,不顾一切地去做生命瑰丽峰巅的想像:经过长久的默默经营、吮吸、积累,所蓄积的全部精华、神采、光辉,就要在一刹那间展现,这是怎样激动人心的时刻!恰如刚刚构思好一篇十分得意的文章,将要展纸挥笔的当口,也恰如自己崇拜的球员,在终场前得到一个绝佳的射门机会,即将起脚攻入制胜一球的那一刻,我有时有一种喘不过气来的感觉。

    ㅤㅤ⑧我还有一个执拗的习惯:好在贫瘠的荒凉的山间沙漠流连。岩间石缝中生长的斑痕累累千扭百弯的怪柏奇松,荒漠中的一株或一丛“沙打旺”或骆驼草,石板上的一片黄绿浅灰的苔藓,我都向它们注目。这些景象剥落了我热烈的情感,凸现出严峻的理性,它们并不可怜,我是敬仰它们!

    ㅤㅤ⑨这是怎样坚忍不拔的生命追求!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它们全都生长得很顽强,很自信,很精神!外在的温度、湿度、肥沃度等条件,对它们都不重要;它们几乎全靠自己内在的生命力。如果条件再恶劣一点,别的茂盛的生命可能化为死亡的尘埃,而它们却能依然故我,生机盎然;如果条件好一点,那它们该是一副怎样的葱茂!

    ㅤㅤ⑩还有比生命现象更瑰丽更丰富的吗?

    ㅤㅤ⑪有幸获得一次生命,就让生命庄严地展示吧。

    1. (1) 文章④至⑦段所写的“细微不显眼的事物”,具体有哪些事物?
    2. (2) 文章第⑦段“我害怕见花蕾”这句话中,“害怕”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3. (3) 第⑧段中,对奇松怪柏、苔藓、骆驼草等,作者为什么说“它们并不可怜,我应该敬仰它们”?
    4. (4) 文末“有幸获得一次生命,就让生命庄严地展示吧”对你有什么启示?
三、
  • 11. (2023八下·高明月考)   身边的生活往往是最真实的,真情实感的文章最容易打动人的。

    ㅤㅤ请以“疫情管控放开以后,那一天,我在手机接听了一个电话,”为开头,写一篇记叙性文章。

    ㅤㅤ要求:

    ①题目自拟,内容、中心自定。

    ②主题正确、健康,有正能量,可侧重写人,也可侧重写事。

    ③语言连贯,表达得体。

    ④不少于5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