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 /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六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第15课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第六单元 第15课 文化遗产:全...

更新时间:2023-07-10 浏览次数:26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告示牌是用来引起人们关注,以警示人们某种特定信息,从而达到告知目的的牌子。这是1914年曾在北京天安门前竖立的一个告示牌。对此告示牌的解释准确的是(   )

    A . 清帝退位仍居住在紫禁城内廷 B . 皇家禁地彰显着皇权至尊威严 C . 袁世凯于太和殿举办登极庆典 D . 为保护当世规模最大的宫殿群
  • 2. 英国“湖畔派”三诗人中成就最高者为华兹华斯。他于1798年和柯勒律治合作发表了《抒情歌谣集》,二人从拥护法国革命发展为反对法国革命,前者寄情山水,在大自然里寻找慰藉,后者神游异域和古代,以梦境为归宿。和该作品属于同一创作风格的是(   )
    A . 《诗经·氓》 B . 《百年孤独》 C . 《九歌》 D . 《老人与海》
  • 3. 19世纪末20世纪初,康有为强调国人应重视文物搜集,“以考进化之据”,“以证吾国之文明”。20世纪20年代以后,学术界进行了一系列考古发掘,推翻了西方学者“中国文化西来说”的谬论。这深刻反映了近代我国文物观念(   )
    A . 强调文物的搜集研究与保护 B . 倡导民众与文物近距离接触 C . 促进国人民主意识开始觉醒 D . 注重文化自信关注国家命运
  • 4. 下图所示为位于中国的世界遗产数量统计(1987~2010年)。这组数据的变化趋势反映出(   )

    A . 中国的文化遗产门类较齐全 B . 世界遗产的空间分布不均衡 C . 中国人的文化素养普遍提高 D . 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不断增强
  • 5. (2024高二下·泸县月考) 拉萨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在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登录为世界文化遗产,并在2000年、2001年扩充至西藏拉萨大昭寺与罗布林卡。这表明我国(   )
    A . 积极履行民族区域自治承诺 B . 守护人类共同财富的历史担当 C .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决心 D . 持续推进博物馆保护事业发展
  • 6. 首钢集团始建于1919年,2010年首钢在北京地区全面停产并搬迁。2015年北京申奥成功,首钢旧园区迎来新的使命——充分利用老工业厂房和景观,建设国际滑雪比赛场地。冬奥会结束后向社会开放,服务民众。材料反映出北京冬奥会首钢地区场馆建设(   )
    A . 普及了民众冰上运动 B . 带动旧园区工业生产升级改造 C . 利用了工业遗产价值 D . 重塑了首钢重工业基地的地位
  • 7. 如表是2019年全球新增的29处世界遗产的部分节选。据此可知(   )
    国家 世界遗产 国家 世界遗产
    中国 杭州良渚古城遗址 伊拉克 巴比伦
    韩国新 儒家(宋明理学)书院 法国 法属南部领地和领海
    日本 百舌岛 古市古坟群 冰岛 瓦特纳冰川国家公园-火与冰的动态性
    印度 拉费斯坦邦斋浦尔城 德国 奥格斯堡水利管理系统
    伊朗 西尔卡尼亚森林 俄罗斯 普斯科夫学派教堂建筑
    澳大利亚 布吉必姆文化景观 葡萄牙 布拉加山上仁慈耶稣朝圣所
    A . 文化遗产比自然遗产更受到人们的重视 B . 亚洲地区的文化古迹在世界上占主体地位 C . 各国文化和自然遗产都得到了有效的保护 D . 新增的文化和自然遗产都是人类共同财富
  • 8. 结合登山线路,泰山的封禅祭祀包括酝酿、登天和抵达仙境三个阶段。对这一仪式三个阶段的保护是对泰山进行保护的重要内容。这突出(    )
    A . 文化概念上的完整性 B . 范围上的全面性 C . 内容上的全面性 D . 影像上的广泛性
  • 9. 依据如表可以说明在文物的保护、研究和利用方面我国致力于(   )

    通过年份

    文件名称

    1982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2003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

    2006年

    《长城保护条例》

    2011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2022年

    《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

    A . 探索民主管理机制 B . 完善相关法治建设 C . 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D . 加强与各国的合作
  • 10.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世界遗产公约》,截止到2017年1月,共有193个国家加入《世界遗产公约》,这说明(   )

    ①世界遗产是人类的共同财富

    ②文化遗产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

    ③世界遗产都得到了有效保护

    ④国际社会对世界遗产保护达成共识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1. 下图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对某一世界文化遗产的评价。据此可知,该世界文化遗产是(   )
    A . 巴比伦城 B . 敦煌莫高窟 C . 庞贝古城 D . 伊斯坦布尔古城
  • 12. 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世界各国历史上都有保护及研究文物的传统。《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强调对文物保护的第一要义是(   )
    A . 完整性 B . 艺术性 C . 真实性 D . 悠久性
  • 13. 下图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对某一世界文化遗产的评价。据此可知,该世界文化遗产是(   )

    A . 巴比伦城 B . 敦煌莫高窟 C . 庞贝古城 D . 伊斯坦布尔古城
  • 14. 有学者对中国古代某一宏伟工程有如下描述:作为一项军事防御工程,蜿蜒于高山、深谷、平原、戈壁中,总长万余里,把奇伟的自然美与建筑美融为一体,是真正的“大地艺术”。据此推断该工程为(   )
    A . 大运河 B . 赵州桥 C . 北京城 D . 明长城
  • 15. 灵沼轩,又名“水晶宫”,位于延禧宫内,建于宣统元年(1909年),因辛亥革命爆发而被迫停工。目前已知这座建筑的结构钢梁来自英国,内壁瓷砖来自德国,石材应是本土取材。材料反映了灵沼轩(   )
    A . 具有中西合璧的色彩 B . 统治者倡导近代化 C . 皇宫建筑走向了西化 D . 西式风格成为主流
  • 16. 2019年7月,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55处世界遗产。良渚古城遗址(   )
    A . 属于文化遗产,实证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史 B . 属于自然遗产,有利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C . 属于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是杰出的城市文明代表 D . 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是中华文明的象征
  • 17. 世界遗产委员会在1978年将戈雷岛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描述道“在戈雷岛上,既能看到奴隶住的简陋的屋子,也能找到奴隶贸易商居住的优雅的庭院,两类建筑物形成鲜明对比。今天的戈雷岛,依然能使人们记起那段人剥削人的历史。”这一遗产旨在(   )
    A . 控诉欧美国家的恶行 B . 宣传近代的建筑艺术 C . 传承非洲的特色文化 D . 促进平等对话与和解
  • 18. 世界遗产委员会指出,都江堰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至今仍发挥巨大效益。都江堰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主要是基于它(   )
    A . 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产物 B . 传承了五千年中华文明 C . 现在仍发挥其防洪灌溉作用 D . 使四川成为“天府之国”
  • 19. 某地有一著名的古建筑群,因不注意保护,建筑物已遭极大损坏。当地政府决定将这一建筑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此进行了全面翻修,并加以扩建。这种做法主要违反了文化遗产保护的哪一原则(   )
    A . 真实性原则 B . 普遍性原则 C . 突出性原则 D . 完整性原则
  • 20. 世界文化遗产受到的威胁是多种多样的,希腊某古迹在20世纪70年代曾因整合剂等材料使用不当,对古迹造成了破坏。这提示我们保护世界文化遗产要(    )
    A . 加强科学研究 B . 避免自然灾害侵蚀 C . 强化立法保护 D . 减少人为开发因素
二、非选择题
  • 2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09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中国剪纸作品

    材料二  在本公约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的多样性和人类的创造力。

    ——节选自《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

    材料三  文化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地方具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这种多样性的具体表现是构成人类的各群体和各社会的特性所具有的独特性和多样化。文化多样性是交流、革新和创作的源泉,对人类来讲就像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物平衡那样必不可少。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共同遗产,应当从当代人和子孙后代的利益考虑予以承认和肯定。

    ——《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第1条

    1.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
    2. (2)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维护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 2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到目前为止,世界遗产展现的更多是“美好”,不同国家和民族创造出辉煌的宫殿、巍峨的庙宇、精致的雕塑、巨大的工程。讴歌美好,礼赞创造,这当然是对的,但人类的历史并不总是喜剧,保护和呈现人类的灾难遗产,同样也是人类的正义事业。世界遗产名录中也有少数属于灾难遗产……设立“人类灾难遗产”体系,就是把历史悲剧性的一面展现给今天和未来。“悲剧”同样有着宏大的意义和突出普遍价值,表达的是世界上不同民族和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原因下所发生的不同形态的灾难及其结果,让我们更加深刻认知自然社会和人性的复杂性,剖析各种灾难发生的原因,反思人类在灾难面前出现的失策、恐惧和错误,批判人类的愚昧、黑暗和盲从,认识人类在灾难的挑战面前所展现的英雄般的回应和抗争,提醒人类对灾难所必须作出的防范、预警,让人们更好地阻止灾难,直面灾难,抵御灾难,力求减少在灾难中的痛苦和牺牲。

    ——摘编自贺云翱《世界遗产中应当建立“人类灾难遗产”体系》

    1. (1) 概括指出材料中学者力图告诉我们些什么。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如果让你选择一处中国的“灾难遗产”,你会选择什么?并说明理由。
  • 23. (2023高二下·潮州期末)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人民日报》关于新中国初期文物保护工作的报道数量出现过几次峰值。第一次峰值出现在1950年7月,该月上旬共有4篇关于文物保护法规出台的公报。第二次峰值出现在1955年5月,台湾当局筹划“长期出借”文物至美国的举动引发政府、学者、群众的一致抗议,多篇文章与此相关。第三次峰值出现在1956年2月,当月召开了第一次全国考古工作会议,关于会议的报道、发言、决议和倡导成为《人民日报》文化版面的“重头戏”。第四次峰值出现在1957年9月,当时第一次文物普查初见成果,该月有大量文章介绍新的考古成果。

    ——摘编自胡岳枫《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文物保护》

    材料二:1950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第5次大会上,意大利代表团提出了保护武装冲突中文化财产的公约草案文本。经多次讨论后,“海牙公约”及其协定书和实施条例于1954年通过,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在武装冲突情况下全面保护文化遗产的专门性和国际性公约。1965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成立。该理事会是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的专业咨询机构,起初有25个国家参加,截至2019年已扩大列107个国家。在它主持下制定了一系列文件,提出了采用多学科综合方法、尊重文化多样性与完整性等保护原则与方法。

    ——摘编自陈洁《国际文化遗产保护历程演变(1931--2005年)》等

    1. (1) 概括新中国文物保护工作的特点。
    2. (2) 概述20世纪中后期国际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面临的机遇。
  • 2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泉州古称“刺桐”,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宋元时期的泉州被称为世界闻名的“东方第一大港”。据元代《岛夷志略》记载,当时与泉州有海上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多达99个,是多元文化交汇融合之地。2021年7月25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通过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审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注:①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朝廷设立福建市舶司于泉州。②万寿塔是泉州港船舶出入的航标。③清净寺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是阿拉伯穆斯林在中国创建的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

    ——据陈高华、吴泰《宋元时期的海外贸易》等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元时期的泉州被称为“东方第一大港”的原因,并简述材料中的历史遗迹在泉州申遗工作中的价值。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