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上海市普陀区2022-2023学年(五四学制)七年级下学期语...

更新时间:2024-07-14 浏览次数:46 类型:期中考试
一、句子默写
  • 1. (2023七下·普陀期中) 古诗文默写填空。

    ,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②深林人不知,。(王维《竹里馆》)

    ,百般红紫斗芳菲。(韩愈《晚春》)

    ④马上相逢无纸笔,。(岑参《逢入京使》)

    ⑤《木兰诗》巧妙设喻描述木兰代父从军未被发现的句子是:

二、诗歌鉴赏
  • 2. (2023七下·普陀期中) 阅读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 (1) 《木兰诗》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品,选自北宋郭茂倩编的《 》。
    2. (2) 下面对诗句的理解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写出了出征前紧张准备的情况。 B .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翻译为将军和壮士战斗死去了,壮士从军十年胜利归来。 C .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写出征途遥远,表现木兰跃马飞奔、驰骋沙场的英雄气概。 D .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写出了恢复女儿装束的木兰来见伙伴的喜剧性场面。
三、课内阅读
  • 3. (2023七下·普陀期中)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但当涉猎,往事耳。

      鲁肃过寻阳

    2. (2) 翻译下面句子。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 (3) 文中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发?
四、课外阅读
  • 4. (2023七下·普陀期中)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孙莘老识文忠公,尝乘间从,以文字问之。云:无他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cī)病不必待人指摘 , 多作自能见之。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

    【注】①孙莘老,宋代文学家。②乘间:利用机会;趁空子。③文字:此指写文章。④指摘 指出错误、给予批评。

    1. (1) 文中“文忠公”就是《卖油翁》的作者
    2. (2) 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即求人  过:

    3. (3) 文中所揭示的写作之道是:(用自己的话表达)。
五、现代文阅读
  • 5. (2023七下·普陀期中)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标题:__________

    ①有人说,但凡是面粉发酵蒸熟了吃的,上海话都称作“馒头”。生煎叫生煎馒头,小笼叫小笼馒头,肉馅的叫肉馒头,菜馅的叫菜馒头,豆沙的叫豆沙馒头。没馅的呢?叫淡馒头,或白馒头,或叫高庄馒头,大概因为上海有不少山东人的缘故。

    ②“馒头”这个名字,相传跟诸葛亮有关。诸葛亮七擒孟获,有一仗用火攻打败蛮人的藤甲兵,班师回朝渡泸水时,河水翻腾无法通过。当地的习俗是要用人头祭祀,诸葛亮不忍心再起杀戮,便让手下用面粉捏了人头形状以作代替。宋朝高承写的一本《事物纪原》这样记载:“诸葛亮南征,取面画人头祭之”。从此“蛮头”进入中国人的食谱,“蛮头”变成了“馒头”,一吃就是千年。

    ③“包子”和“馒头”相比,历史也同样悠久。南宋吴自牧有本讲述临安繁华的《梦粱录》写到:“酒店内专卖灌浆馒头、薄皮春茧包子、虾肉包子……”可见在南宋,馒头和包子已经并行不悖。到清朝,馒头和包子开始分流,《清稗类钞》中记载:“馒头,一曰馒首,屑面发酵,蒸熟隆起成圆形者,无馅,食时必以肴佐之。南方之所谓馒头者,亦屑面发酵蒸熟,隆起成圆形,然实为包子,包子者,宋已有之。”也就是说,馒头和包子在清朝开始有了南北之分。在北方,有馅的叫包子,没馅的叫馒头。而南方,有馅无馅一律叫馒头。这种差别,从清朝民国一直延续至今。

    ④那么,上海人是不是就不说包子呢?

    ⑤上海的小笼包,固然是叫“小笼馒头”,但上海的苏式汤包,从来没有叫过“汤馒头”。又如扬州餐馆里的三丁包、五丁包,也不叫三丁馒头、五丁馒头。家住长宁的朋友都记得当年天山饭店的“天山大包”,并没有叫“天山大馒头”。1982年南市区饮食公司编写的《上海老城隍庙特色菜点》,其中收录了老饭店、绿波廊、无锡饭店、南翔馒头店、松盛、湖滨等多家老字号的点心配方。其中南翔馒头店收录了“南翔馒头”(不叫“小笼”),而素菜馆收录的点心中,赫然有“素菜包”“素蟹粉包”“素肉包”和“豆沙包”。这些“包”怎么不叫“馒头”呢?

    ⑥其实,这是一种语言现象。要知道上海开埠180年,海纳百川,来自各地的菜系汇聚上海,融合而成上海风味,食品的名称当然也自带“语言基因”。语言是不断发展的,上海话必然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⑦因此,我们当然也就不必拘泥“馒头”“包子”的叫法了。开头所谓:“但凡是面粉发酵蒸熟了吃的,上海话都称作‘馒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         

    1. (1) 第②段中的“相传”不能删掉,理由是
    2. (2) 第⑥段画线句在文中的意思是
    3. (3) 根据文意,在第⑦段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句子。
    4. (4) 请为本文选择合适的标题,并简述理由。

      A.说说上海的“馒头”和“包子”。

      B.上海话里的“包子”叫“馒头”?

  • 6. (2023七下·普陀期中)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包子王

    ①一到肥大脆嫩的春笋上市时,小纪就不在家吃早饭了。他会放弃乘地铁直达单位的习惯,先坐一辆公交,到老王那里吃包子,喝一碗荠菜粥,再沿着秦淮河畔的栈道走七八分钟,享受一下杨柳春风,再回到地铁线路上来。

    ②让他改变行程的,不但有秦淮河岸鼓出叶芽的河柳,还有老王只做这20来天的应季包子:春笋腊肉包、梅干菜肉丁包、马齿苋香肠包。

    ③就是一两块钱的早餐包子,能有多大的吸引力?

    ④老王的包子,哪怕是最便宜的一块钱一个的青菜香菇包,包子馅都是手剁的。为什么不用绞馅机?老王大摇其头:绞馅机省力归省力,一绞,蔬菜的汁水都出来了,包子馅等于都是菜渣渣。木渣渣的纤维塞牙不说,还含不住油脂和香气,少了那种清鲜松软、绵柔甜润的味道。手剁的馅芯,蔬菜的汁水有一半含在里面,包子上笼一蒸,里面还有一点灌汤效果。

    ⑤老王一年到头做青菜包子、老豆腐包子、萝卜丝包子。他那个只有四平米的包子铺,黄金时代就在春天。万花如吹哨子一样绽开蓓蕾,春笋肥了,马齿苋蹿出了肉嘟嘟的叶子。太阳加大了它的热力,老王撑出的竹杆上,梅干菜一挽一挽地挂着,被晒出了暗红的调子。腊肉香肠早已被阳光和风熏出了紧瘦的奇香,一切都恰到好处。

    ⑥老王的喜悦体现在他的剁馅声中,春笋要在沸水中煮去涩味,可像剁白菜一样粗切细剁,剁起来万马奔腾,擦擦作响。马齿苋在沸水中烫一下,剁前要细切,然后粗剁一下,尽量含住汁水。梅干菜是剁不动的,完全靠手劲细切,饶是老王这样的熟手,切完一天要用的梅干菜和腊肉,手腕也酸软。

    ⑦老王这人“轴”,包子非要24个褶子,少一个也不行;包子馅还得丰满,透过包子皮,能看出春笋腊肉包嫩黄中夹杂暗红色,马齿苋香肠包是暗绿中夹杂水晶红白。他还有一样“轴” 性子,早上最后一屉包子,说什么也不卖与路人,得留着,他留着等谁呢?

    ⑧九点半光景,他要等的人摇摇摆摆来了,三月艳阳天,还戴着棉帽子,穿着灰棉裤,都是须眉皆白的老人。他们两三相约,说要出了老年公寓透透气,看看街景。都八九十岁了,护理人员最多许他们在无人陪伴的情形下走出500米,他们就来老王的包子铺互相做东请客。老王收的钱,青菜香菇包五毛一个,马齿苋香肠包八毛一个,还是15年前的价钱。

    ⑨要是他们乐意,老王会拿出家里的茶叶给他们泡上一壶,陪着说说话。老王说,谁没有老的时候,老了,就没人愿问你想要什么了,和谁在一起,吃啥饭,这多可怕。这些老年人,以前有地位有学问也好,没地位没学问也罢,如今谁羡慕谁?能走出这500米去,能硬硬朗朗地吃下两只包子,能花五块十块请个客,能有说得上话的朋友,就是福气。干嘛不让他们的福气长一点呢?

    1. (1) 第⑤段画线句的语言富有表现力,请简要分析。
    2. (2) 第⑦段中说,老王这人“轴”。老王的“轴”具体表现是?
    3. (3) 从全文看,以“包子王”为标题的好处是:
    4. (4) 读了小说,你认为主人公“包子王”是个的人
六、综合性学习
  • 7. (2023七下·普陀期中)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学校准备开展“科技月”跨学科学习活动,七年级语文组的主题是“科幻经典与科技创新”。你所在学习小组的同学们要一起完成一个主题演讲。

    1. (1) 同学们各自提交了主题演讲的题目,以下最适合的一项是( )
      A . 科技有创新 梦想千万里 B . 跨学科学习 实现创新梦 C . 读科幻经典 立创新志愿 D . 科幻的魅力 科技的魅力
    2. (2) 小组同学在撰写主题演讲词之前,做了一些准备工作,你认为不适合的两项是( )( )
      A . 明确组员分工 B . 确立演讲主题 C . 讨论演讲大纲 D . 设计对话内容 E . 收集相关资料 F . 追求演讲效果
    3. (3) 小明希望自己成为这次活动的主题演讲人,请你帮助他将下列的话补充完整,完成自荐:我希望代表小组上台演讲,(30字左右)
七、作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