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 /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四单元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二 第10课 ...

更新时间:2023-06-15 浏览次数:12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登陆《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共有六项标准。其中第五项标准为“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转的变化影响下容易变得易于损坏”,下列符合该条标准的文化遗产是( )
    A . 西递宏村 B . 颐和园 C . 佛罗伦萨大教堂 D . 奥斯维辛集中营
  • 2. 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到北宋出现了一个新的转折。该学着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 . 商品种类的增加 B . 纸币交子的使用 C . 商人群体的出现 D . 坊市界限的打破
  • 3. 唐代诗人岑参的诗句“长安城中百万家,不知何人吹夜笛”和贾岛的诗句“长安百万家,家家张屏新”,都体现了( )
    A . 唐朝社会的繁荣生机 B . 唐都长安的布局严整 C . 城市的功能分区明显 D . 中外交流的日益加深
  • 4. (2023高二下·海南期中) “唐初,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镇将只掌防戍守御。由此说明镇(   )
    A . 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B . 具有军事防御功能 C . 因军事驻扎而形成 D . 可以解决边患问题
  • 5. 古希腊雅典城市的中心是卫城,最早的居民中心形成于卫城的山脚下。整个城市形成的标志是卫城西北角城市广场的形成。由此说明(   )
    A . 城市易在山脚下形成 B . 城市广场是城市的前身 C . 卫城是雅典唯一的城市 D . 居民中心结合会形成城市
  • 6. 集镇与城不同,作为商业中心,集镇联系的对象是四周的乡民。明朝前期,农民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江南地区在原有集镇的基础上,出现了一批新兴集镇,但集镇的分布不能过于稠密,否则就会出现被迫衰退者。这说明明朝前期( )
    A . 政府对集镇分布进行合理规划 B . 各地的集镇具有明显的排他性 C . 新兴集镇导致原有集镇的衰退 D . 农业对集镇发展具有双重作用
  • 7. (2024高一下·西宁开学考) 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反映了( )

    A . 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 B . 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 C . 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D . 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
  • 8. 唐代长安宫殿形成一个专区,与城市其他地区分隔,并位于全城北部的中央;由于宫城位于北部,市被移至南部的住宅区内,使传统的面朝后市被倒过来:宗庙和社坛仍按传统,即左祖右社,在皇城内分布。这种设计反映出( )
    A . 坊市分区制度瓦解 B . 宫城市民距离拉近 C . 儒学影响城市布局 D . 营建城市形成制度
  • 9. 福建土楼承启楼里有一副堂联:“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须待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宜注重人伦。”该联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源于( )
    A . 分封制 B . 宗法制 C . 郡县制 D . 科举制
  • 10. 据《甘肃通志》载:庆阳府人“好稼穑务本业,有先王遗风,陶复陶穴以为居,于貉为裘以御寒”。对材料中的民居说法正确的是(   )
    A . 是窑洞,主要出现在我国的北方 B . 是巢穴,主要出现在我国的南方 C . 是土楼,因为当地已经发展农业 D . 是帐篷,因当地以动物皮毛御寒
  • 11.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布局自汉至宋形成了与欧洲城市完全不同的坊市制。宋以后虽然坊市制的封闭状态被打破,但在重要的城市仍保留了官民居住区分开的格局,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清代。这说明坊市制(    )
    A . 具有较浓厚的等级色彩 B . 是维护市场秩序的需要 C . 有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 D . 严重阻碍中国社会转型
  • 12. 位于土耳其的恰塔尔·休于可能是人类最早建立的城市,距今有8000年之久。这座城中有1000多座土砖砌的房屋,人口超过6000。其房屋规格统一,屋内有木梯、炉灶,供坐卧的平台,还有不少人家的墙壁上有装饰壁画、灰泥浮雕和兽头。据此可推知,该城市(   )
    A . 不存在贫富阶级差异 B . 为军事目的而设立 C . 手工业发展领先世界 D . 生活环境较为稳定
  • 13. 城市是一定区域内政治权力、军事防御、经济活动、宗教祭祀的中心场所。下列项中,最适合用于研究中国古代城市布局的是( )
    A . 古之民,未知为宫室时,就陵阜而居,穴而处 B . 君子将营宫室:宗庙为先,厩库为次,居室为后 C . 庶人所造堂舍,不得过三间四架,门屋一间两架 D .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 14. (2023高二下·河北期中) 唐都长安是中国古代都城规划的典范之作——整体呈方正规则形状,沿中轴线对称,宫殿规模宏大,且居中分布,城市商业活动受到严格限制。与中古时期的欧洲以教堂和市民广场为中心的开放式布局形成鲜明反差。这一反差折射出两大文明(    )
    A . 经济水平的差距 B . 国家管理水平的优劣 C . 审美取向的不同 D . 社会治理方式的差异
  • 15. (2023高二上·成都月考) 福建土楼是出于族群安全而采取的一种自卫式的居住样式,往往将供奉祖先牌位的上堂安置于建筑的最里边;徽州古村落聚族而居,以宗祠为中心来营建民宅、园林、牌坊等。据此可知,这些建筑形式蕴含的共同文化特性是( )
    A . 中心突出且自由活泼 B . 讲究对称和主次分明 C . 重视血缘和伦理观念 D . 遵循严格的等级制度
二、非选择题
  •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京(今河南商丘附近)去汴河五里,河坝(畔) 谓之河市,五代国(国指北宋)初,官府罕至,舟车所聚,四方商贾孔道(交通要道)也。其盛非宋州可比。

    ——摘编自【分析】北宋王巩《闻见近录》

    材料二 宋代城市功能由单一的维护封建统治的堡垒功能,日趋走向多样化,它的社会、商业贸易、文化消费等功能日益显露出来。最明显的就是城市生活由原来只为统治集团、贵族官僚服务开始面向下层,面向一般市民生活需求。史载,“今闾阎之卑,倡优之贱,男子服带犀玉,妇人涂饰,尚多僭侈,未合古制”。城市突破了居民区和商业区的区分,中世纪前期的城市管理制度“坊市制”被十分发达的“厢坊制”所取代,到了南宋中叶,不少城市又演变为“隅巷(坊)制”,坊不再是封闭式的居民区,实际上是商业与居住混杂在一起的街区。南方以自然经济区域为范围,以经济发展为驱动力,推动交通,人文方面的发展,形成一个个独具风格和特色的多功能城市,走上了经济型城市的发展道路。正是这场宋代的“城市革命”,推动了封建城市规划的变革,中国城市的发展,开始了多元化的道路。

    ——摘编自吴刚《中国古代的城市生活》等

    1. (1) 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国封建社会集镇形成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城市革命”的主要表现。
  •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现代工业兴起之前,作为"生存于农村经济上面”的市镇,其全部活力来自周围的农村经济。然而,正是在江南农业高度发展的基础上,这些市镇作为新兴的工商业据点,发布在广袤的乡村地区。各式工匠的手工业生产与商业贸易一道,构成了此类市镇经济的主要成分;市镇周围的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是市镇赖以生长的土壤;交汇于市镇的水陆交通,则为市镇输送养料的孔道。

    ——摘自《中国近世农村经济制度史论》

    材料二  除了大量棉纺业和丝织业市镇外,明代江南还有-些专业市镇,经营不同的手工业,如盐业、榨油业、笔业、竹木山货业等。这些市镇并非行政运转的结果,而是商业及手工业集聚自然形成的。三教九流的人物聚集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很有生气的社会。在浓重的商品气中,却还不能忘了,士大夫们往往会因为市镇的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和信息灵通,选择临近的市镇居住。大夫们在江南营造了不少园林,不但展现财力和成就,也展现他们的文化品位。

    ——卜宪群《中国通史》

    根据材料及所学的知识,指出江南市镇兴起的条件,并分析其特点和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