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海南省屯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更新时间:2024-04-28 浏览次数:6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0分)
  • 1. (2023高二下·海南期中) 农业的产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这场革命被称为“农业革命”或“新石器革命”。下列现象能够直接论证这一观点的是(   )
    A . 世界人口出现快速增长 B . 原始宗教的产生与传播 C . 天文、历法、科技发展迅速 D . 城市和国家的兴起与发展
  • 2. (2023高二下·海南期中) 读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表(部分),该表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  ) 

    时期

    内容

    备注

    春秋战国

    牛耕、铁农具

    --

    都江堰、郑国渠

    --

    测知二十四节气

    有利于安排农事

    秦汉

    耧车

    提高播种效率

    选种、育秧

    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

    A . 注重农业工具的创新 B . 推广农业经验
    C . 注重农时,因地制宜 D . 讲究精耕细作
  • 3. (2023高二下·海南期中)  成书于1621年的《群芳谱》载:“茎如蒿,高四五尺,叶如艾,花似榴,一枝结五实或三四实,一数二三十实。缚作架,最堪观。来自西番,故名。”据此推断当时传入我国的果蔬是(  )
    A . 马铃薯 B . 番茄 C . 辣椒 D . 南瓜
  • 4. (2023高二下·海南期中)  食品安全问题不知从何时开始成为人们日常饮食中无法忽视的一个问题,食品安全问题一次又一次冲击着人们的道德底线,人们用一句流传了千年的愤论:“真是伤天理”了,表达自己的不满。与此无关的是(  )
    A . 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 B . 畜禽过度使用抗生素
    C . 过度使用添加剂 D . 人口的快速增加
  • 5. (2023高二下·海南期中)  “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唐代诗人徐来军的这首《调笑令》描写的是(  )

    A . 筒车 B . 耧车 C . 曲辕犁 D . 戽斗
  • 6. (2023高二下·海南期中)  现代社会中,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利用手机上的订餐软件挑选附近的各种美食,并享受送餐上门服务,这为许多上班族节省了更多的工作、娱乐的时间。材料反映了(  )
    A . 餐饮业推动了交通运输业发展 B . 人们饮食习惯的革命性变化
    C . 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D . 人们饮食结构的革命性变化
  • 7. (2023高二下·海南期中)  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造成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
    A . 人口膨胀食物短缺 B . 城市环境日益恶化 C . 化学工业污染严重 D . 医疗技术水平下降
  • 8. (2023高二下·海南期中)  纪录片《辉煌中国--创新活力》中说:在中国,每三个手机用户,就有两个在使用移动支付,这里是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市场。这反映了中国充分应用了新科技革命才出现的(  )
    A . 计算机网络技术 B . 电讯技术 C . 生物工程技术 D . 内燃机技术
  • 9. (2023高二下·海南期中)  1397年明朝科举考试录取进士52人全是南方人,北方举人全数落选北方举人强烈不满,纷纷指责主考官自己是南人,就包庇南人压抑北人,朱元璋派人复查,结果是主考官并未舞弊违法,史称“南北榜争”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 考试制度的不公平 B . 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C . 商品经济的发展 D . 中央集权加强的影响
  • 10. (2023高二下·海南期中) 有学者认为,明末以来,美洲的豆类、番茄、玉米、甘薯、辣椒等作物向中国、东南亚的广大地区传播,以其丰厚的产出和充足的营养支撑着众多的人口,打破了传统的粮食结构,引起“餐桌革命”。“餐桌革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
    A . 世界市场的形成 B . 亚洲人口的膨胀 C . “商业革命”的影响 D . 工业革命的开展
  • 11. (2023高二下·海南期中) “唐初,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镇将只掌防戍守御。由此说明镇(   )
    A . 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B . 具有军事防御功能 C . 因军事驻扎而形成 D . 可以解决边患问题
  • 12. (2023高二下·海南期中)  19世纪,把公园和公地比喻为“城市之肺”的观念在伦敦广泛流传,报刊媒介大肆宣传“城市之肺”的益处。这一比喻反映了当时英国向(  )
    A . 工业革命成效显著 B . 城市化问题的严重 C . 社会环保意识增强 D . 人口增长速度过快
  • 13. (2023高二下·海南期中) 秦统一后,修建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既有直达九原的直道,又有出秦岭通四川的栈道,这些道路把全国各地紧密联系起来。秦朝这这样做的目的是(    )
    A . 改善国内交通运输条件 B . 保障皇权至高无上 C .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 .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 14. (2023高二下·海南期中)  《共和国记忆60年》中记载:“苏联人安排了毛泽东参观斯大林汽车厂。从没有目睹过汽车生产制造的过程,仍然乘坐着苏联提供的轿车的毛泽东,看着流水线上一辆一辆下线的汽车,对身边的陪同者说:‘我们也要有这样的汽车厂’。”这一理想的最初实现是在(  )
    A .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 . “一五”计划时期 C . “大跃进”时期 D . 人民公社化时期
  • 15. (2023高二下·海南期中)  我国在抗糖尿病新药研究领域取得新突破:上海药物研究所经研究发现,两个小分子化合物在细胞培养和活体动物模型上具有良好的类胰高血糖素样肽-1活性,这将改变以往肽类激素需注射给药使临床应用受到限制的状况。这主要反映了(  )
    A . 糖尿病已成为世界性难题 B . 生物技术促进了医疗技术的发展
    C . 人类对DNA的认识加深 D . 生物进化论面临挑战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0分)
  • 16. (2023高二下·海南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原产于美洲的粮食作物玉米、马铃薯和甘薯,蔬菜作物番茄、辣椒、南瓜等,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之后传播到亚洲、非洲等其他各洲。美洲作物外传的同时,也有很多欧亚作物传入美洲,主要有:粮食类的小麦、大麦、水稻;水果类的苹果、葡萄、甜橙、柠檬;蔬菜类的黄瓜、甜瓜、豌豆;经济类的甘蔗等。除农作物外,欧洲移民还把牛、驴、骡、马、猪、羊、鸡等畜禽传入了美洲,或用作役畜,或用于食用。 
    ——摘编自《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经济与社会生活》
    材料二 明代的疆域,大于宋代,至少增加了西南、河北大部分与东北地区。但是,仅以这些地区生产的食粮,犹不足维持明代中叶以后增加的人口。明代开始,有许多新的食粮作物引进中国,最为重要者为甘薯与玉米。甘薯“亩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初入中国时,地方官员当作歉收时的救荒粮,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两者皆富于淀粉,可充主食,以补稻米与麦类之不足。且不拘土壤与地形,或可在山地种植,或可在沙地栽培,将过去认为无法使用的土地,一变为农田。……因为土地使用的方式改变,边缘土地的植被改变,也严重地改变了地貌与生态。 
    ——摘编自许倬云著《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并说明16世纪以来物种传播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玉米、甘薯在明代传入中国并得以广泛种植的原因,简析其对明清社会经济的影响。
  • 17. (2023高二下·海南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西方,古典建筑被归为美术,被称为“造型艺术”,着重于创造静止的形体美,追求远距离观看的震撼。中国古代对建筑艺术的要求并不是只希望构成一种静止的“境界”,而是一系列运动中的“境界”。以“清故宫”这组建筑群而论,任何人在中轴线上走一次,“场面”的变换是紧扣每一个进入者的心弦的,前后的“场景”是相互衬托的,但每一“局面”都是令人出乎意料的全新的转变。“对比”的法则运用于“景”与“景”间的交替安排上,高明的布局者常常运用使人出乎意料之外的手法,使人产生一种神秘而奇幻的感觉。 
    ——据李允鉌《华夏意匠:中国古典建筑设计原理分析》整理材料二:徽州古村落的营建,无论大小聚落,因是聚族而居,所以均以宗祠为中心,环围此中心营建民宅、园林、牌坊等。徽州古村落的另一大特色,就是将浓郁的徽州文化与园林情调综合起来,这是纯粹的农业聚落所没有的,也正是徽商文化的产物。明清学人评价徽商,称其为亦贾亦儒,贾而好儒,咸近士风。 
    ——摘编自王星明、罗刚《桃花源里人家徽州古村落》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中西方建筑艺术在表达方式上有何不同。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徽州古民居的布局特点和徽商群体的优秀特质。
  • 18. (2023高二下·海南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代)漕河力所能及的商业运输,促进了物品的交流……然而,商业运输所遭到的无数个困难,不可避免地阻碍了商业的发展。这些困难主要有:明政府执行了错误的税收政策,明代官员一般采取抑商态度,等等。另外,仅仅是漕河水道的地理特征,也能够限制漕河地区商业的大幅度发展,更不用说使用漕河来航行的主要是官府及其代理人。 

    ——摘编自黄仁宇《明代的漕运》

    材料二 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使欧洲到印度的航路缩短了4000英里。1914年竣工的巴拿马运河则使旧金山到利物浦的航程近了5666英里。轮船的不断更新,使航速大大提高,欧美航程从42天缩为5天,从伦敦到加尔各答也由3个月减为18天。此外跨洲铁路的修建,加强了洲际联系。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明代漕运衰落的主要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中后期以来世界交通发展的重要表现,并谈谈你对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的认识。
  • 19. (2023高二下·海南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18年1月,美国医生迈纳发现了一种新型流感病毒。刚参加第一次美国政府未能提高警戒,民众还沉浸在战争的狂热中,大量士兵被派往战场。为不影响战局,各参战国大都实施媒体管制。英国的“战时机制”使此前的公共卫生管理体系难以发挥作用,有医学刊物公开宣称“流感已全然消失”。8月,美军登陆地布雷斯特成为重灾区,流感病人占据着比伤员更多的床位。各交战国疫情防控信息交流也极为不畅,难以形成国际协调机制。至10月,美国死亡人数达20万。德国全年死亡160.1万人,其中军队死亡38万人,德国国内危机加重。各国政府陆续开始隔离传染源,关闭各类公共场所有城市甚至拒载未戴口罩的乘客。在严格管控下,大流感疫情于1919年渐趋消退。1920年,国际联盟特别添设了国际卫生组织作为其附属机构,这为世界卫生组织的创建奠定了基础。 
    ——王叶英《1918年大流感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期间大流感暴发的特点及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一战期间大流感暴发的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