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二...

更新时间:2023-06-19 浏览次数:24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5分)
  • 1. (2023九下·吉林月考) 为科学工作者研究人类起源提供最有力证据的是( )
    A . 传说、遗址 B . 化石、遗址 C . 遗物、记载 D . 传说、记载
  • 2. (2024七上·昆明期中) “华夏民族,非一族形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   )
    A . 发祥地是黄河流域 B . 交通便利,创造了众多的文明成就 C . 由炎帝和黄帝创立 D . 杂居相处,在不断交往中融合而成
  • 3. (2023九下·吉林月考) 下图所示的管理制度是创立于哪朝的什么制度( )

    A . 夏    禅让制 B . 商    世袭制 C . 西周    分封制 D . 秦    郡县制
  • 4. (2023九下·吉林月考) 春秋战国是社会大动荡时期,也是学术思想非常活跃的时期。下列的思想家及其主张对应正确的是( )
    A . 老子一一“仁者爱人” B . 孟子——“无为而治” C . 韩非子——“民贵君轻” D . 墨子一一“兼爱”“非攻”
  • 5. (2023九下·吉林月考) 汉文帝时,大臣贾谊重书,“躯民而归之衣,皆著于本。”贾谊的建议属于( )
    A . 以德化民 B . 勤俭治国 C . 无为而治 D . 以农为本
  • 6. (2023九下·吉林月考) 三国两晋南北朗时期,曾经统一过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是( )
    A . 匈奴、羯 B . 氏、鲜卑 C . 匈奴、羌 D . 鲜卑、羌
  • 7. (2023九下·吉林月考) 唐太宗时期增订完成“十部乐”,分别为燕乐、清商乐、西凉乐、扶南乐、高丽乐、龟兹乐、安国乐、疏勒乐、康国乐、高昌乐。这最能体现出唐代( )
    A . 文化兼容并包 B . 皇帝安于享乐 C . 奢靡之风盛行 D . 尚武风气流行
  • 8. (2023九下·吉林月考) 通过下面表格可以得出( )

    主要外国使团来唐概况表

    国家

    大食

    新罗

    波斯

    天竺

    日本

    百济

    高丽

    拂箖

    次数

    37

    26

    26

    25

    13

    8

    7

    7

    A . 唐朝的影响最大 B . 与唐交往的都是欧洲国家 C . 唐朝与周边国家交往频繁 D . 唐朝完全模仿周边国家
  • 9. (2023九下·吉林月考) 中国的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三大伟大发明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它们是通过什么人传到欧洲的? ( )
    A . 罗马人 B . 印度人 C . 日本人 D . 阿拉伯人
  • 10. (2023九下·吉林月考) 以下历史事件中,不是发生在元朝的是( )
    A . 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管理西域地区事务 B . 设澎湖巡检司管辖琉球 C . 由宣政院统辖西藏地方事务 D . 在新疆地区设置西域都护
  • 11. (2023九下·吉林月考) 明末至清朝,我国古代科技发展逐步走向低潮,其根本原因是( )
    A . 对外交流上坚持“闭关锁国” B . 封建统治的腐朽与没落 C . 八股文与文字狱束缚着教育 D . 外部入侵中断了科技发展
  • 12. (2023九下·吉林月考) 史料实证是历史核心素养之一,是我们认识历史的主要依据。下列同学们根据史实归纳出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①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的侵略由商 品入侵转变为资本入侵

    ③甲午中日战争——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完全变成“洋人的朝廷”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 13. (2024九下·吉林开学考) 在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中有某一历史事件:它宣传了民主和科学,为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思想条件。你认为该历史事件是( )
    A . 洋务运动 B . 戊戌变法 C . 辛亥革命 D . 新文化运动
  • 14. (2023九下·吉林月考) “由于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发动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最能体现材料中“合作”的重大事件是( )
    A . 护国战争 B . 北伐战争 C . 抗日战争 D . 二次革命
  • 15. (2023九下·吉林月考) 学者张益民认为,1927年的挫折,迫使中共领导人重新探讨社会改造的根本道路,中共对中国及其革命道路才有了真正的认识。在这一认识下中其领导大行动方向的发生了转变,下列各项转变中符合这一时间特征的是( )
    A . 从依靠农民到依靠工人 B . 人乡村到城市 C . 从反蒋革命到联蒋抗日 D . 从城市到乡村
  • 16. (2024九下·吉林开学考) 1936年,范文澜在书中曾写道,“每当外力入侵中国的时候,总有许多忠臣义士,用各种方式参加民族间悲壮的斗争……他们拼出血和生命,去保证民族的生存。”范文澜发表上述言论的目的是(    )
    A . 呼吁民众弘扬民主精神 B . 强调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C . 督促国共两党合作抗日 D . 唤起民众抵御外来侵略的爱国心
  • 17. (2023九下·吉林月考) 2023年3月,约16000名援哪医疗队员赴三年之约来武汉看樱花。武汉大学关闭其它游客通道专门接待援鄂医疗队员表达武汉人民的感恩之情。武汉是一座承载了苦难与辉煌的光荣的城市,在这里( )
    A .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B . 创办了黄埔军校,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 C . 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D . 取得了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的最大胜仗
  • 18. (2024九下·吉林开学考) 国民党《中央日报》总主笔陶希圣对报社的编辑们说:“我们明知共产党不会来渝谈判,我们要假戏真做,制造空气。”这反映了国民党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真实目的在于(   )
    A . 和平建国 B . “假和平,真内战” C . 共商国是 D . 结束内战
  • 19. (2023九下·吉林月考) 学者陈乐民说:“我认为它(雅典民主政治)是一种没有修饰过的民主,带有相当大的本能性:群众说了算。”这种民主政治根植于古希腊(    )
    A . 亚历山大东征带来的文明交融 B . 小国寡民特色凸显的政治土壤 C . 法律体系非常完备的法治环境 D . 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情现状
  • 20. (2024九下·吉林开学考) “西欧某庄园法庭规定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土地被罚款6便士;佃户的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被罚款6便士;只要领主的磨坊能够磨面粉,就不得到庄园以外磨面粉,违者罚款20先令。”上述材料要表达的观点是( )
    A . 西欧庄主可以肆意收取罚金 B . 罚金是惩罚违法者的一种重要手段 C . 庄园法庭维护了佃户的利益 D . 庄园法庭维护庄园公共准则
  • 21. (2023九下·吉林月考) 下列各项与西欧中世纪大学的产生无关的是( )
    A . 选拔官吏的需要 B . 教师行会的出现 C . 国王与教皇的支持 D . 城市的自由和自治
  • 22. (2024九下·吉林开学考) 《全球通史》指出:“控制奴隶贸易的,16世纪时是葡萄牙,17世纪的大部分时间是荷兰,18世纪时则是英国。”这反映了欧洲殖民活动(    )
    A . 与工业革命发展同步 B . 以综合国力作为基础 C . 拥有稳定的殖民秩序 D . 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 23. (2024九下·吉林开学考) 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是( )
    A . 来克星顿枪声 B . 萨拉托加大捷 C . 约克镇战役 D . 马斯顿荒原战役
  • 24. (2024九下·吉林开学考) 1917年 ,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宣告成立,标志着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由理想变成了现实,它是下列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结果(    )
    A . 俄国二月革命 B . 俄国十月革命 C . 中国辛亥革命 D . 新中国的成立
  • 25. (2024九下·吉林开学考) 诗人泰戈尔曾写道:“在使人们断绝邪恶的斗争中,或许他不会成功……但是他的一生对子孙是种教益。为此,印度人民永远牢记着他。”文中的“他”是(    )
    A . 玻利瓦尔 B . 扎格鲁尔 C . 甘地 D . 卡德纳斯
二、非选择题
  • 26. (2023九下·吉林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这个大交换的结果——从人类观点视之一——也是正负参半……至今日,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来停止,依然在进行。

    ——[美]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

    材料二:大工业建立了由美洲的发现所准备好的世界市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它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马克思《共产党宣言》(1848年)

    材料三:2005年10月26日20时,原国家副主席荣毅仁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他是中国现代民族工商业者的杰出代表,是建国后国内企业家跻身世界知名企业家行列的第一人。他的父亲:荣德生;伯父:荣宗敬,也是近代著名的民族资本家。

    材料四:1933年,(罗斯福政府)答应把巨额款项分配给数以百万计的生产主要农产品的农户;承担为千百万失业者谋福利的责任;同意进行影响深远的地区性实验;保证拨款数十亿美元以使住宅和农场不被取消赎取权;承担巨大的公共工程开支;为全国的小额银行存款进行保险;并且第一次规定了联邦对华尔街的管制。

    ——威廉·洛克滕堡著,朱鸿思等译《罗斯福与新政:1932-1940》

    材料五:(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50%。……(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各国社 会福利开支仍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联邦德国从1970 年到80年代中期,领取维持日常生活救济的人数增加了一倍。……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纷纷改革福利制度。

    ——摘编自陈银娥《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

    材料六:2005年底,美国财经记者莎拉发现自己家里的鞋、袜子、玩具、台灯等用品都产自中国,其他普通美国家庭亦大多如此。

    ——据《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

    1. (1)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能服美洲的经济动因。据材料一,概括“哥伦布大交换"的特点(两点即可)
    2. (2) 依据材料二指出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并概括世界市场的形成对“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带来的双重性影响。
    3. (3) 荣德生、荣宗敬兄弟的崛起体现了当时的一种救国思想,你知道这种思想是什么吗?一战期间,他们的企业得到了飞速发展,这是为什么?但到了20年代中期后,他们的企业却有些衰落,这又是为什么?
    4. (4)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罗斯福政府经济举措的主要目的和新政实质是什么?

    5. (5) 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宣布最早建成福利国家的是哪一个依据材料五归纳西方国家调整福利政策的原因。
    6. (6) 材料六中莎拉发现的现象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时无法想象的,为什么?中国产品后来大量进入普通美国家庭的历史原因有哪些?(原因答出两点)
    7. (7) 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 27. (2023九下·吉林月考) 当今社会,风云激荡,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认真阅读下面的时间轴回答问题。

    1. (1) 请写出①和②分别是哪一次战争?
    2. (2) 以“世界秩序的演变"为主题,根据③④⑤的时间提示,谈谈世界秩序的形成与演变,并谈谈⑤时间中国在这其中发挥的作用。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字数200字左右。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