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期末复习专题01...

更新时间:2023-06-07 浏览次数:77 类型:复习试卷
一、默写
  • 1. 按题目要求填空。
    1. (1) 良辰美景奈何天,!(汤显祖《游园》)
    2. (2) ,乾坤日月浮。(杜甫《登岳阳楼》)
    3. (3) 彩舟云淡,,画图难足。(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4. (4) 扣舷独啸,!(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5. (5) 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哂”子路的原因是:“。”
  • 2.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1) ,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2. (2) 竭诚则胡越为一体,
    3. (3)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
    4. (4) 至于怨诽之多,
    5. (5) 名实已明,
  • 3. 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
    1. (1) 千里澄江似练,。征帆去棹残阳里,
    2. (2) 念往昔繁华竞逐,
    3. (3) 千古凭高,,但寒烟衰草凝绿。
    4. (4) 至今商女,
  • 4. 默写
    1. (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表现孔子不以长者自居采用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使弟子毫无顾虑地说出各自的志向的句子是“”。
    2. (2)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冉有认为自己能治理小国,使百姓富足,但他又用“

      ”来表明自己还不能以礼乐教化百姓。 

    3. (3)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表示对于一个夹在大国之间又“

      ”的“千乘之国”,自己只要三年就可以使百姓变得勇敢并懂得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

    4. (4)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四个弟子分别回答了自己的志向,引发了孔子不同的评价,其中“”两句交代了子路的回答让孔子“哂之”的缘由。
    5. (5)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认为自己仍需要学习,他的志向是“”。
    6. (6)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的志向是暮春时节,换上春天的衣服,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然后唱着歌回来。
  • 5. 默写。
    1. (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
    2. (2) 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
    3. (3)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景象:“。”
    4. (4)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冉有认为在“”的条件下,他可以用三年时间达到富民的目的。
    5. (5)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认为公西华的才能可以有更大的发挥的句子是“?”
  • 6.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1) 一个人的言谈是其性格特点的外在流露,《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公西华的谦虚,从他述志时说“”中可以看出。
    2. (2) 《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一开始就抓住齐宣王想统治天下的心理,告诉他武力征服的方式是不可取的,并提出了自己的主张:“”。
    3. (3) 《庖丁解牛》中描述的解牛过程如同一场充满美感的乐舞表演,文中用两首名曲来形容解牛的声音美妙的句子是“”。
  • 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曾皙弹奏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的两句是。《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2. (2) 在李斯的《谏逐客书》中,作者立足现实,通过对比论证一针见血地指出,同样是非秦国的,如果国君对待外来物和对待外来人采取不同的态度的话,会给人这样的不良印象。
    3. (3) 春天天气和暖,春天的衣服已经穿定了的两句。《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4. (4) 《庖丁解牛》中,最能表达庖丁对解牛的理解的句子
    5. (5) 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叮咛他们,头发斑白的老人便不会再背着、顶着东西在路上走了。说的是这三句话。《齐桓晋文之事》
  • 8.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论语·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可以看出子路的性格率直,从冉有述志时说的“,以俟君子”可以看出其谦虚的特点。
    2. (2) 《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烛之武见秦伯时,以退为进,态度谦恭,承认郑亡,迎合对方的骄傲心理的语句是:“!”
    3. (3) 庖丁解牛有三个阶段的不同境界:初始境界是“”;较高境界是“”;最高境界是“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 9.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曾皙弹奏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的两句是。《子路、曾皙……》
    2. (2) 在李斯的《谏逐客书》中,作者立足现实,通过对比论证一针见血地指出,同样是非秦国的,如果国君对待外来物和对待外来人采取不同的态度的话,会给人这样的不良印象。
    3. (3) 春天天气和暖,春天的衣服已经穿定了的两句,。《子路、曾皙……》
    4. (4) 《庖丁解牛》中,最能表达庖丁对解牛的理解的句子
    5. (5) 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叮咛他们,头发斑白的老人便不会再背着、顶着东西在路上走了。说的是这三句话。《齐桓晋文之事》
    6. (6) 《庖丁解牛》中用动作表现庖丁得意洋洋的心里的句子
  • 10.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庖丁解牛》中,庖丁解牛三年之后达到的境界是:
    2. (2) 庖丁解牛遵循“”“”的规律,由此可知,庖丁解牛遵循事物的规律。
    3. (3) 庖丁解牛采取谨慎的态度,遇见难以下刀的地方,就“怵然为戒,”。
  • 11. 按要求默写句子。
    1. (1) 《烛之武退秦师》中,秦、晋两国联合围攻郑国的原因是“”。
    2. (2)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言谈、动作、神态可以看出四个学生的不同性格,冉有性格谦虚,从他述志时说“。”即可看出来。
    3. (3) 庖丁解牛遵循“”“”的规律,由此可知,庖丁解牛遵循事物的规律。
  • 12. 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1. (1) 关汉卿在《窦娥冤》中借窦娥之口直接指责质问天地,从根本上否定天地的存在意义的句子是
    2. (2)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写孔子哂笑子路的原因的句子是:“”。
    3. (3) 烛之武用事实指出晋君是出尔反尔、过河拆桥之人的话是:“”。
  • 13.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烛之武退秦师》中,点明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的句子是:
    2. (2) 《烛之武退秦师》中,写大敌当前,郑伯贵为一国之君却能诚恳自责的句子:
    3. (3) 《烛之武退秦师》中,郑伯晓之以理,劝说烛之武出使秦军的句子是:
    4. (4) 《烛之武退秦师》中,写烛之武以一个假设否定秦国出兵的合理性,并借此掌握了谈话的主动权的句子是:
  • 14.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鸿门宴》中说明大丈夫应不拘小节的句子是:
    2. (2) 《鸿门宴》中比喻说话或行动虽然表面上另有名目,其真实意图却在于对某人某事进行威胁或攻击的句子是:
    3. (3) 《鸿门宴》中形容己方处于危险境地的句子是:
  • 15. 默写
    1. (1) 秦王嬴政下令驱逐在秦的六国客卿,李斯作《谏逐客书》,开篇便表明自己的立场:“。”
    2. (2) 在《谏逐客书》中,作者以事实为依据,以秦国历史上四位善于接纳外来人才的君主为例,运用假设从反面论证四位君主“却客”“疏士”的后果可能是“”。
    3. (3) 在《谏逐客书》中,李斯以“太山”和“河海”为喻,是为了说明“”。
    4. (4) 《谏逐客书》中,李斯用“”来证明只有胸怀广阔,才能广纳贤才,成就霸业。
    5. (5) 李斯在《谏逐客书》中指出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的危害是“”。
    6. (6) 李斯《谏逐客书》中,写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给人民和国家带来的直接影响的句子是“”。
  • 16. 默写
    1. (1) 《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劝诫皇帝要不骄不躁、恪守职分、虚怀若谷、从谏如流的句子是“”。
    2. (2) 《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网开一面”的典故告诫唐太宗要有好生之德,不要过度狩猎的句子是“”。
    3. (3) 《谏太宗十思疏》一开篇,魏征就用生活中的木与水进行类比,其目的是向唐太宗说明“”。
    4. (4) 《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一国之君如果不能做到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不能保持德行、克服欲望,就好比“”,是不可能永远保持国家安定和平的。
    5. (5) 《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直接指出古代很多帝王不能做到善始善终的句子是“”。
    6. (6) 《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一针见血地指出古代很多帝王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的原因的句子是“

    7. (7) 《谏太宗十思疏》中,阐明“人君”地位重要、责任重大,应该防范危险、注重节俭的句子是“”。
    8. (8) 《谏太宗十思疏》中,揭示君主在“殷忧”和“功成”时不同的态度会造成截然不同的结果的句子是“”。
  • 17.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1) 《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对比的手法来说明竭诚待人和轻视他人而带来不同结果的句子是:
    2. (2) 《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所谓取天下易守天下难的缘由的句子是:
    3. (3) 《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说“知其不可”中的“其”指代的内容是:
  • 18. 默写
    1. (1)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中,“”几句将新法从决策、制定到推行的全过程置于名正言顺、合理合法的基础上,使“侵官”之说不攻自破。
    2. (2)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中,“”两句说明变法上合先王之道,下利国家百姓,驳斥“生事”之说。
    3. (3)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中,“”两句对为保守思想所浸染的一股强大的社会政治势力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怨诽”的来源。
    4. (4) 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用“”两句表明,只要确认自己做得是对的,就没有任何退缩后悔的必要。
  • 19. 默写。
    1. (1)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写阿房宫依山势而修建的句子是“”。
    2. (2) 杜牧《阿房宫赋》中用“”两句写阿房宫占地极广且楼阁极为高大,以表现其雄壮之美。
    3. (3) 《阿房宫赋》中以一连串的排比夸张表现阿房宫的奢华,如写架起房梁的椽子“”,嘈杂的音乐声“”。
    4. (4) 杜牧的《阿房宫赋》中,描写建筑的长廊、高檐的句子是“”。
    5. (5)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八个字描写供统治者享乐的阿房宫化为灰烬的句子是“”。
    6. (6) 《阿房宫赋》中,杜牧通过“”,将“秦”与“人”并提,强调“人同此心”的道理,对秦统治者的挥霍无度、残民自肥进行了有力的抨击。
    7. (7)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质问“爱纷奢”的秦统治者“”,批判其将掠夺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浪费掉。
    8. (8) 《阿房宫赋》中,杜牧用“”,告诫“今人”如不吸取历史教训就会重蹈覆辙。
    9. (9) 《阿房宫赋》中,杜牧通过“”两句,表达了秦如果爱惜六国的百姓,就能世代为君、安享天下这一观点。
  • 20. 默写
    1. (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
    2. (2) 《庖丁解牛》中写庖丁如今脱离目视,可以用精神意念去接触牛的句子是:方今之时,
    3. (3) 《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说退秦军后,晋文公认为不可攻打秦军的原因是:不可,,不仁;,不知;,不武。
    4. (4) 《鸿门宴》中体现大丈夫应不拘小节的句子是:
    5. (5) 《桂枝香·金陵怀古》中“”两句对千百年来来此登高的文人进行了批判,容易让我们联想到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表达类似意思的句子“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6. (6) 《念奴娇·过洞庭》中,诗人写自己安稳地泛舟于浩淼的洞庭之上,虽然处境不佳,但心神仍没有一点动摇的两句是
  • 21.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1) 《六国论》中,作者明确指出秦靠六国贿赂得到许多城邑的句子是:
    2. (2) 关于荆轲刺秦王,历来颇多赞语,但古人也有对此非议的,如宋朝的苏洵在《六国论》中就这样评论刺秦事件:
    3. (3) 《六国论》结尾指出“”,明确体现文章借古讽今,告诫北宋统治者要汲取历史教训的主旨。
  • 22. 《登岳阳楼》
    1. (1) 《登岳阳楼》借“昔”“今”二字展开思路,虚实交错、今昔对照的诗句:“。”
    2. (2) 杜甫《登岳阳楼》一诗中“”两句写出了洞庭湖烟波浩渺无边的雄浑景象。
    3. (3) 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生活窘迫之境,他在《登岳阳楼》一诗中对此进行直接描述的句子:“。”
    4. (4) 《登岳阳楼》中,诗人由个人身世转写国事危难,不禁感伤涕零的诗句:“。”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