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思想政治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贵州省毕节市2023年高考政治一诊试卷

更新时间:2024-07-14 浏览次数:31 类型:高考模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36.0分)
  • 1. (2023·毕节模拟) 习近平主席在首届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将继续从海合会国家持续大量进口原油,扩大进口液化天然气。充分利用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平台,开展油气贸易人民币结算。开展油气贸易人民币结算,有利于(   )

    ①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②促进人民币全球自由流动

    ③降低我国外贸的汇率风险

    ④增强人民币的国际购买力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①④
  • 2. (2023·毕节模拟) 如图反映2012-2021年我国创新指数及分领域指数变化情况。

    据此推断合理的是(   )

    ①创新投入稳步提高,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得到解决

    ②创新环境明显优化,有效促进经济发展内外联动

    ③创新发展态势良好,发展新动能得到进一步释放

    ①创新成效逐步显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3. (2023·毕节模拟)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证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下列举措推导合理的是(   )

    ①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降低农民生产成本→促进农民增收→保障粮食安全

    ②实施种粮补贴政策→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

    ③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粮食增产→保障粮食安全

    ④落实耕地保护政策→提高粮食单位产量→促进粮食增产→保障粮食安全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4. (2023·沈阳模拟) 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表示,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广、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将为世界经济企稳复苏提供强大动能,为各国提供更广阔的市场机会。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中国经济将引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②中国经济是世界经济复苏的强劲引擎

    ③中国经济是世界经济抗击风险的主导力量

    ④中国经济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更多稳定性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5. (2023高一下·芜湖期末) 某区人民法庭与辖区党工委一道,推动建设“党政主导、多元协同、法治保障”的治理生态,积极探索新时代“枫桥经验”,主动融入地方党委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以良法善治助力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该做法(   )

    ①整合协同多元力量资源,实现共商共治共享

    ②扩大基层民主管理权利,创新民主管理形式

    ③切实加强党建引领作用,健全基层治理体系

    ④拓展基层民主管理途径,夯实基层自治基础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 6. (2023·毕节模拟)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办法,实现全国医保用药范围基本统一。截至2022年4月底,全国住院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已联网定点医疗机构5.73万家,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已联网定点医疗机构6.1万家、定点零售药店12.73万家……更加便捷的报销手续,进一步扩大的覆盖范围,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就医获得感。这充分体现了我国( )

    ①社会主义民主具有真实性

    ②人民权益得到充分的实现

    ③社会主义民主具有法律保障

    ④公民基本民主权利得到实现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7. (2023·毕节模拟) 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上的讲话指出,各国要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倡导和平、发展、合作、共赢,让团结代替分裂、合作代替对抗、包容代替排他,共同破解“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时代课题,共渡难关,共创未来。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要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角观察全球问题,构建全球治理体系

    ②在人类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上,世界各国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③在全球治理中加强多边合作已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共识

    ④中国积极履行大国责任和担当,在全球治理中贡献中国智慧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8. (2023·毕节模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绵延数千载,家国情怀始终是鲜明底色。近年来,《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中华好诗词》《典籍里的中国》等一批优质文化综艺节目,以契合当代观众的审美方式,开掘传统文化的精神宝库,赋予深厚持久的爱国主义传统以新的时代光彩。这说明(   )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支撑文化创新的基因

    ②文化创新的源泉在于发掘传统文化的价值

    ③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

    ④经典文化才是人民群众真正需要的文化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 9. (2023·毕节模拟) 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化文明交流互鉴,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这有利于(   )

    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进中华文化自信自强

    ②彰显中华文化魅力,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③增进文化交流互鉴,促进各国文化相互认同

    ④坚守文化基本立场,保持中华文化的优越性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 10. (2023·毕节模拟) 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当人类友好保护自然时,自然的回报是慷慨的;当人类粗暴掠夺自然时,自然的惩罚是无情的。由此可见(   )

    ①人类应该尊重自然规律,顺从自然

    ②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征服自然

    ③要在对立统一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④自然界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 11. (2023·毕节模拟)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必须坚定信心、锐意进取,主动识变应变求变,主动防范化解风险,不断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这表明(   )

    ①事物发展的实质是前进和上升,要对未来充满信心

    ②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

    ③人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调整原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④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要增强忧患意识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 12. (2023·毕节模拟) 自我革命是进行自我扬弃的过程,是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过程。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经过不懈努力,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这一论断反映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   )

    ①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②真理具有条件性,要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③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二、材料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64.0分)
  • 13. (2023·毕节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放眼神州大地、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稳步推进,筑牢区域协调发展的基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放管服”改革、产权制度改革、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等重要举措持续深化,疏通高质量发展的经脉。21个自贸试验区覆盖东西南北中、海南自贸港扬帆起航、浦东新区乘势而上,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蹄疾步稳……

    放眼当下中国,宏观政策、微观政策、结构政策、科技政策、改革开放政策、区域政策、社会政策加快落地,增量政策工具谋划推出,“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持续加力,密集出台的纾困政策为市场主体送来“及时雨”,为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提供“指南针”。宏观政策靠前发力,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紧密结合,中国经济顶住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2022年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9%,比第二季度加快3.5个百分点,在化解风险挑战中回稳向上、步履坚实。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经济为何能够顶住压力,回稳向上。

  • 14. (2023·毕节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6月23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要求,将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推进政府治理流程优化、模式创新和履职能力提升,构建数字化、智能化的政府运行新形态,充分发挥数字政府建设对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生态的引领作用,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指导意见》提出两阶段工作目标。到2025年,与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的数字政府顶层设计更加完善,统筹协调机制更加健全,政府履职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取得重要进展,数字政府建设在服务党和国家重大战略、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到2035年,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的数字政府体系框架更加成熟完备,整体协同、敏捷高效、智能精准、开放透明、公平普惠的数字政府基本建成,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意义。

  • 15. (2023·毕节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一起抓。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起点上,培育文明乡风,建设美丽宜人、业兴人和的社会主义新乡村,文化应当发挥其应有作用,赋能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的引领,作为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文化振兴既能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哺育和支撑,也是推动乡村实现全面振兴的路径和抓手。作为乡村全面振兴的铸魂工程,乡村文化振兴能够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

    乡村文化为乡村全面振兴铸魂应从两个方面着力:一是通过乡土文化保护、利用等工作,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继承发扬优良传统,传承利用乡村传统文化,重建乡村文化自信。二是通过文化教育,文艺滋养等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为乡村振兴注入精神能量。

    乡村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是乡村振兴的文化生产力,通过不断丰富乡村文化内涵,让乡土文化温润乡村“精气神”,能够激发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通过对乡村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可以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1. (1)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作用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乡村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依据。
    2. (2) 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的引领,乡村文化为乡村全面振兴铸魂。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对此加以说明。
    3. (3) 请结合生活实际,为乡村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提两条合理建议。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