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除去稀盐酸中混有的少量硫酸 | 加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 |
B | 区别硝酸铵和氢氧化钠固体 | 分别加水,观察温度变化 |
C | 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 | 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
D | 鉴别合成纤维和羊毛纤维 | 取样,灼烧,辨别气味 |
《2050年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中提出,全球能源结构正在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太阳能的利用是热门研究方向之一。例如,可以利用太阳能将水转化为H2 , 某种光分解水的过程如图一所示,产生的H2在一定条件下与CO2反应合成液态燃料CH3OH(甲醇)。也可以在太阳光照下,通过光催化将H2O、CO2直接转化为CH3OH、H2、CO、CH4等太阳能燃料(图二)。另外,还可以利用照明灯、人体散发的热量等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废热发电,我国研发的“柔性、可裁剪碲化铋(Bi2Te3)/纤维素复合热电薄膜电池”,能充分贴合人体体表,实现利用体表散热为蓝牙耳机、手表、智能手环等可穿戴电子设备供电(图三)。可以看出,在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化学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写出产生气泡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最后溶液呈无色。于是他认为该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且上述反应恰好完全反应。
乙同学认为甲的说法不完全正确,乙认为其错误的理由是。
同学们想进一步探究甲同学实验后所得溶液中溶质成分,于是他们做了下面实验:
取甲同学实验后所得溶液少许,滴加碳酸钠溶液,看到的现象是产生气泡。因此,得出甲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填名称)。
探究2中还可以将碳酸钠溶液换成与其主要成分不同类别的一种物质(填化学式),将这种物质加入到少许甲实验后所得的溶液中,也可以产生气泡,得出相同结论。
【活动与探究3】
另取实验台上的氢氧化钠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适量的氯化钙溶液(显中性,)除尽碳酸钠,观察到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的现象,再取上层清液,滴入溶液,观察到,证明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
根据“活动与探究3”可以认识到,探究物质成分时,若两种物质成分的化学性质有相似点时,选择试剂时应注意不能直接选择与两种物质反应产生的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