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区 | 河南 | 陕西 | 广西 | 河北 | 云南 | 福建 | 山东 | 广东 | 湖北 | 湖南 | 贵州 |
密度(人) | 18.57 | 7.98 | 119 | 11.67 | 1.63 | 0.79 | 11.2 | 1.28 | 7.56 | 4.65 | 0.57 |
占比(%) | 14.65 | 6.93 | 1.29 | 12.13 | 3.00 | 0.46 | 8.15 | 1.34 | 6.70 | 4.62 | 0.47 |
名称 | 创刊人或主要编撰者 | 创刊时间 | 发刊词 |
《新小说》 | 梁启超 | 1902年10月 | 发起国民政治思想,激励其爱国精神 |
《绣像小说》 | 李伯元 | 1903年5月 | 藉思开化夫下愚 |
《新新小说》 | 陈景韩 | 1904年9月 | 意在清润兼及,以一变旧社会腐败堕落之风俗习惯 |
《新世界小说社报》 | 孙延庚 | 1906年7月 | 视为开通民智之津梁,涵养民德之要素 |
《月月小说》 | 吴跃人 | 1906年9月 | 庶几借小说之趣味之感情,为德育之一锄云尔 |
《小说林》 | 黄人 | 1907年1月 | 则其能鼓舞吾人之理性,感觉吾人之理性 |
年份 | 棉纱(以各商总计为100%) | 棉布(以各商总计为100%) | ||||
华商 | 日商 | 英商 | 华商 | 日商 | 英商 | |
1932—1933 | 69.1 | 28.5 | 2.4 | 35.6 | 55.3 | 9.1 |
1933~1934 | 68.1 | 30.6 | 1.3 | 36.1 | 57.3 | 6.6 |
1934~1935 | 69.4 | 29.3 | 1.3 | 35.0 | 59.2 | 5.8 |
1935~1936 | 66.1 | 32.6 | 1.3 | 30.2 | 63.7 | 6.1 |
材料一:10~13世纪,中原汉族政权与周边少数民族政叔均自我认同为“中国”,“中国”这一美称极具魅力和吸引力,不仅成为汉族及其政秘引以为豪的自称,也成为少数民族及其政权所向往的对象。正是这一魅力,才使各个民族和政权逐步凝聚到“中国”这一旗帜之下,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国”。
——摘编自赵永春、王观《10—13世纪民族政权对峙时期的“中国”认同》
材料二:由边疆民族创造的、到清代成熟的多元宗教和双重治理体制,有效地解决了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并存共生问题,并最终将农耕民族视野之外的广袤边疆,从草原、戈壁滩到高原森林,统统列入中国的版图。
——摘编自许纪霖《家国天下——现代中国的个人、国家与世界认同》
材料一:西周以“明德慎罚”为立法指导思想;春秋时期,管仲提出立法必须“令顺民心”;子产“铸刑书”是对“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变革;《韩非子》说,法不阿贵,绳不挠曲;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荀子》说,治之经,礼与刑;汉代主张德主刑辅;唐代倡导德礼为本、刑罚为用;等等。
——摘编自祝晓光、杜海《先秦法律思想谈片》
材料二:西方法律制度在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形成了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英美法系国家的典型代表为英国法和美国法,英国的法律制度通过对契约制度、陪审团与辩护制度的司法实践,阐释了英国法律制度的核心思想;美国的法律制度特色主要体现在宪政与司法独立方面,美国宪法的产生、发展过程以及美国宪法中所体现出的三权分立思想,阐释了美国宪法的核心。大陆法系国家的典型代表是法国,法国的法律制度主要体现在成文法典的编纂上,其中最重要的是《法国民法典》,它所体现的注重保护个人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的思想是一切进步民法的精神和灵魂。西方法律制度在历史的长河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逐步形成了适合自身体制的制度体系。
——摘编自曹成旭《浅析西方法律制度发展史》
材料一:日本的人口问题最早可追溯到江户时代后期的人口停滞。明治时代以后,随着产业革命的推进和东亚战争的爆发,天皇鼓励生育,人口增长速度加快。大正时代(1912~1926年),人口增长率达到最高值后增长速度开始放缓。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对外侵略战争后,缓慢下降的人口出生率引起统治者的恐慌和担忧,如何迅速扩张人口成为施策的重心。总体说来,到20世纪60年代,日本人口转变已经大致完成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向高出生率、低死亡率的转变,此后开始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转变。
——摘编自郑亚楠《近代日本人口政策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经历了人口总量的快速增长和增长放缓阶段。1970年左右是构成中国人口变动的一个重要关节点;在这个节点之前,死亡率有着明显的下降,从20‰下降到了10‰以下,但是出生率的水平却维持在30‰~40‰的高位。这构成了我国人口转变的第一个阶段,即由于死亡率的下降所带来的人口转变。到了20世纪70年代之后,死亡率已经降到较低的水平,我国的人口变动表现为生育率的快速下降,它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人口的基本国情,改变了中国人口的基本面貌。出生率水平很快从30‰下降到20世纪80年代的20‰,甚至2000年的10‰左右。20世纪90年代时,生育水平已经下降到人口的更替水平以下,人口的总体生育率下降到低生育率的水平。
——摘编自任远《新中国人口发展的特点和历史经验》
材料:文明的多样性是世界文明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促进文明的多样性是保障基本的人文价值观的前提和基础。正确认识和对待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就要积极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学习和交流。强调多样性,要求尊重这种多样性,绝不意味着世界上的各种文明都要把自己封闭起来。每种文明都要不断地与其他文明进行信息、能量、资源的流通和交换,这样才能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否财,就会自生自灭,走上衰退、消亡的道路。
——摘编自李忠杰《怎样认识和对待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怎样认识和把握当今的国际战略形势”之五》
根据材料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世界古代史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充分,逻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