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历史联考模拟预测试卷

更新时间:2023-06-20 浏览次数:32 类型:高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2023·广东模拟) 夏商西周时期用人讲究“论亲不论贤,论族不论能”,春秋战国时期却出现了“从来天下士,只在布衣中”的局面。这一变化反映出(   )
    A . 中央集权的加强 B . 社会转型的趋势 C . 宗法观念的崩溃 D . 世家大族的崛起
  • 2. (2023·广东模拟) 周代施行于贵族王室社会上层的礼仪到汉代时一变而成为社会各阶层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汉儒把这些规范归纳为六礼、七教、八政,几乎所有社会成员的行为都能从这庞大复杂的网络体系中找到依据和评价标准。这反映出汉代(   )
    A . 礼乐制度文化得到重建 B . 儒学思想走向了世俗化 C . 纲常伦理体系日益完善 D . 国家管理能力得到提升
  • 3. (2023·广东模拟) 如表所示是公元282年部分地区的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和占全国总人口百分比。据表可得出的历史结论是,当时(   )

    省区

    河南

    陕西

    广西

    河北

    云南

    福建

    山东

    广东

    湖北

    湖南

    贵州

    密度(人)

    18.57

    7.98

    119

    11.67

    1.63

    0.79

    11.2

    1.28

    7.56

    4.65

    0.57

    占比(%)

    14.65

    6.93

    1.29

    12.13

    3.00

    0.46

    8.15

    1.34

    6.70

    4.62

    0.47

    A . 经济重心南移趋势明显 B . 人口迁徙现象比较频繁 C . 北方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D . 北方人地矛盾异常尖锐
  • 4. (2023·广东模拟) 孟子认为人性即仁、义、礼、智四性,只有人才具有四性,万物皆无;北宋程颢认为仁、义、礼、智、信为五常性,万物皆有性,将仁义之性的所有者从人扩展到自然万物。程颢的这一思想(   )
    A . 完善了儒学的哲学体系 B . 颠覆传统儒学理论 C . 体现出了主观唯心主义 D . 否定了性善论学说
  • 5. (2023·广东模拟) 嘉庆前期,江南官民不再以传统的奢华与精致为时尚,转而追求西方器物与审美。海宁人陈缠细致地记录了这一风俗变化,谓:“夫居处之雕镂,服御之文绣,器用之华美,古之所谓奢也。今则视为平庸无奇,而以外洋之物是尚。”这反映出当时江南地区(   )
    A . 沦为西方列强的商品市场 B . 对外贸易政策发生异变 C . 受到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D . 东学西渐影响社会风尚
  • 6. (2023·广东模拟) 1895年公车上书后,康有为声名大震,朝野名士争相结纳,作为帝师的翁同稣为康有为的《上清帝书》所感,不惜折节,亲自上门拜访官仅六品的康有为。这一情形(   )
    A . 促使变法运动获得了广泛支持 B . 推动了晚清新旧势力的合流 C . 扩大了君主立宪制的社会影响 D . 凸显了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
  • 7. (2023·广东模拟) 如表所示是20世纪初中国出现的影响较大的小说刊物。由此可知,这些刊物的创办旨在(   )

    名称

    创刊人或主要编撰者

    创刊时间

    发刊词

    《新小说》

    梁启超

    1902年10月

    发起国民政治思想,激励其爱国精神

    《绣像小说》

    李伯元

    1903年5月

    藉思开化夫下愚

    《新新小说》

    陈景韩

    1904年9月

    意在清润兼及,以一变旧社会腐败堕落之风俗习惯

    《新世界小说社报》

    孙延庚

    1906年7月

    视为开通民智之津梁,涵养民德之要素

    《月月小说》

    吴跃人

    1906年9月

    庶几借小说之趣味之感情,为德育之一锄云尔

    《小说林》

    黄人

    1907年1月

    则其能鼓舞吾人之理性,感觉吾人之理性

    A . 推动文学革命发展 B .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C . 促进国人思想启蒙 D . 丰富民众文化生活
  • 8. (2023·广东模拟) 如表所示为1932~1936年华商、日商、英商纱厂棉纱棉布销售量所占百分比变化情况(单位:%)。对表中数据变化解读合理的是,这一时期(   )

    年份

    棉纱(以各商总计为100%)

    棉布(以各商总计为100%)

    华商

    日商

    英商

    华商

    日商

    英商

    1932—1933

    69.1

    28.5

    2.4

    35.6

    55.3

    9.1

    1933~1934

    68.1

    30.6

    1.3

    36.1

    57.3

    6.6

    1934~1935

    69.4

    29.3

    1.3

    35.0

    59.2

    5.8

    1935~1936

    66.1

    32.6

    1.3

    30.2

    63.7

    6.1

    A . 中国民族企业的竞争力增强 B . 列强资本逐渐退出中国市场 C . 日资企业加紧在华进行扩张 D . 英国丧失工业经济大国地位
  • 9. (2023·广东模拟)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毛泽东曾多次对干群关系进行比喻,如“种子与士地”(1935年)、“鱼与水”(1941年)、“公仆与主人”(1944年年底)。这一系列比喻在当时有利于(   )
    A . 开辟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B . 发动群众参加抗日战争 C . 建立广泛革命统一战线 D . 提升边区民众生产热情
  • 10. (2023·广东模拟) 1953年,党和政府提出,今后“要逐步实行比较完备的人民民主法制,来保护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1956年,党的八大指出“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人民民主的法治,巩固社会主义建设的秩序”。据此可知,新中国成应初期加强民主法治建设(   )
    A . 适应了经济建设的需要 B . 突出了人民的主体地位 C . 强化了法律的根本地位 D . 维护了国家治理的体系
  • 11. (2023·广东模拟) 如图所示是玛雅人建造的库库尔坎金字塔,每逢春分和秋分的这两天下午3点钟,西边的太阳把边墙的棱角光影投射到北石阶的边墙上,整个塔身从上到下看上去起起伏伏,犹如一条巨蛇从塔顶向大地爬行,象征着羽蛇神苏醒,人们开始进行播种和收获。每逢这一天,古代玛雅人就欢聚在一起,高歌起舞。据此可知,库库尔坎金字塔(   )

    A . 映射出玛雅文明的领先 B . 反映了宗教和农业的需要 C . 得益于发达的生产力水平 D . 受到外来文化的深刻影响
  • 12. (2023高一下·定远期末) 罗马征服高卢地区后,在高卢地区开始兴建起剧场和竞技场,以吸引人们前去观赏。而竞技场则比剧院更大,同罗马本土人一样,高卢人对角斗和赛车的迷恋同样十分狂热。这表明古代罗马(   )
    A . 促进了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 B . 贵族阶层安于享乐 C . 推动了被征服地区的罗马化 D . 拥有较高建筑水平
  • 13. (2024高一下·邯郸月考) 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通过殖民扩张获得了大量的黄金白银,但人们执着于投资卡斯蒂利亚的政府债券,而非投资商业。当政府债券给出百分之七的利率时,资金就流向它们;当利率下调到百分之五时,资金就会流到土地上。据此可知,这一现象(   )
    A . 使西班牙成为世界中心 B . 促进了西班牙资本主义发展 C . 阻碍了西班牙社会转型 D . 根源于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 14. (2023·广东模拟) 有学者认为,在1910~1917年的墨西哥革命中,农民没有理论指导,没有建立农民的革命政权,而其运动只作为革命民主主义的一种力量自发地行动时,他们就休想达到消灭大地产,争得自由的目的。该学者意在强调革命时期的墨西哥(   )
    A . 农民运动从属于资产阶级革命 B . 封建的顽固势力比较强大 C . 资产阶级革命最终以失败告终 D .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 15. (2023·广东模拟) 如图所示为1990~2011年世界不同经济体人均GDP增长率变化情况。据图可知,这一时期(   )

    A . 国际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B . 发达国家的经济走向停滞 C . 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加强 D . 经济区域的合作进程加快
  • 16. (2024高三下·浙江模拟) 196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保护埃及阿布辛贝神殿和菲莱神殿等古迹,发起努比亚行动计划。这个保护行动共耗资8000万美元,其中有4000万美元是由五十多个国家集资而来的。这反映出文化遗产的保护(   )
    A . 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和协调 B . 得到《世界遗产公约》的法律支持 C . 应核算保护所需经济成本 D . 应坚持文化与自然相协调的原则
二、材料分析题
  • 17. (2023·广东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0~13世纪,中原汉族政权与周边少数民族政叔均自我认同为“中国”,“中国”这一美称极具魅力和吸引力,不仅成为汉族及其政秘引以为豪的自称,也成为少数民族及其政权所向往的对象。正是这一魅力,才使各个民族和政权逐步凝聚到“中国”这一旗帜之下,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国”。

    ——摘编自赵永春、王观《10—13世纪民族政权对峙时期的“中国”认同》

    材料二:由边疆民族创造的、到清代成熟的多元宗教和双重治理体制,有效地解决了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并存共生问题,并最终将农耕民族视野之外的广袤边疆,从草原、戈壁滩到高原森林,统统列入中国的版图。

    ——摘编自许纪霖《家国天下——现代中国的个人、国家与世界认同》

    1. (1) 指出材料一中认为古代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国”形成的主要原因,并谈谈你的看法。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清代双重治理体制的表现并分析其影响。
  • 18. (2023·广东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周以“明德慎罚”为立法指导思想;春秋时期,管仲提出立法必须“令顺民心”;子产“铸刑书”是对“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变革;《韩非子》说,法不阿贵,绳不挠曲;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荀子》说,治之经,礼与刑;汉代主张德主刑辅;唐代倡导德礼为本、刑罚为用;等等。

    ——摘编自祝晓光、杜海《先秦法律思想谈片》

    材料二:西方法律制度在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形成了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英美法系国家的典型代表为英国法和美国法,英国的法律制度通过对契约制度、陪审团与辩护制度的司法实践,阐释了英国法律制度的核心思想;美国的法律制度特色主要体现在宪政与司法独立方面,美国宪法的产生、发展过程以及美国宪法中所体现出的三权分立思想,阐释了美国宪法的核心。大陆法系国家的典型代表是法国,法国的法律制度主要体现在成文法典的编纂上,其中最重要的是《法国民法典》,它所体现的注重保护个人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的思想是一切进步民法的精神和灵魂。西方法律制度在历史的长河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逐步形成了适合自身体制的制度体系。

    ——摘编自曹成旭《浅析西方法律制度发展史》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相比,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不同,并分析产生不同的原因。
  • 19. (2023·广东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日本的人口问题最早可追溯到江户时代后期的人口停滞。明治时代以后,随着产业革命的推进和东亚战争的爆发,天皇鼓励生育,人口增长速度加快。大正时代(1912~1926年),人口增长率达到最高值后增长速度开始放缓。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对外侵略战争后,缓慢下降的人口出生率引起统治者的恐慌和担忧,如何迅速扩张人口成为施策的重心。总体说来,到20世纪60年代,日本人口转变已经大致完成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向高出生率、低死亡率的转变,此后开始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转变。

    ——摘编自郑亚楠《近代日本人口政策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经历了人口总量的快速增长和增长放缓阶段。1970年左右是构成中国人口变动的一个重要关节点;在这个节点之前,死亡率有着明显的下降,从20‰下降到了10‰以下,但是出生率的水平却维持在30‰~40‰的高位。这构成了我国人口转变的第一个阶段,即由于死亡率的下降所带来的人口转变。到了20世纪70年代之后,死亡率已经降到较低的水平,我国的人口变动表现为生育率的快速下降,它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人口的基本国情,改变了中国人口的基本面貌。出生率水平很快从30‰下降到20世纪80年代的20‰,甚至2000年的10‰左右。20世纪90年代时,生育水平已经下降到人口的更替水平以下,人口的总体生育率下降到低生育率的水平。

    ——摘编自任远《新中国人口发展的特点和历史经验》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日本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分析新中国人口发展模式的转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三、论述题
  • 20. (2023·广东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文明的多样性是世界文明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促进文明的多样性是保障基本的人文价值观的前提和基础。正确认识和对待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就要积极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学习和交流。强调多样性,要求尊重这种多样性,绝不意味着世界上的各种文明都要把自己封闭起来。每种文明都要不断地与其他文明进行信息、能量、资源的流通和交换,这样才能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否财,就会自生自灭,走上衰退、消亡的道路。

    ——摘编自李忠杰《怎样认识和对待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怎样认识和把握当今的国际战略形势”之五》

    根据材料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世界古代史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充分,逻辑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