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上海市罗南中学2022-2023学年(五四学制)八年级下学期...

更新时间:2023-06-24 浏览次数:32 类型:期中考试
一、句子默写
  • 1. 默写
    1. (1) 求之不得,。《关雎》
    2. (2) ,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 (3) 蒹葭萋萋,。(《蒹葭》)
    4. (4) 蒙络摇缀,。(柳宗元《小石潭记》)
    5. (5) 星期天,丽丽到公园散步,看到老人在公园下棋、锻炼身体,孩子们在玩耍嬉戏,她想到了《桃花源记》中“”的景象。
二、对比阅读
  • 2. 阅读下面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文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乙文

    右溪记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敧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之上,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唐·元结《右溪记》)

    注:①道州:今湖南省道县。②营溪:营水。③敧:倾斜。④嵌:张开。⑤逸民退士:避世隐居的人。⑥置州:设置州郡。

    1. (1) 甲文作者是(朝代)的文学家(姓名),他在被贬永州期间写下了众多山水游记的佳作,被称为“”。
    2. (2) 解释下列加点字。

      竹取道     潭中鱼可百

      皆怪石     此溪在山野之上

    3. (3) 下列加点词意思错误的一项是( )
      A .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向西) B . 折蛇行 (北斗星) C . 神寒骨(使……凄凉) D . 之(以……为乐)
    4. (4)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5. (5) 认真读甲文,梳理游踪,仿照示例填空。

      发现小石潭    欣赏潭中景物           记录同游者

    6. (6) 下面有关乙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则可为都邑之胜境”和“为溪在州右”两句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 B . 因为右溪佳景无人赏爱,所以作者对它进行修葺与美化,以彰示此景。 C . 本文前一部分是记叙,介绍了小溪的位置、环境和特点。后一部分都是议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右溪“无人赏爱”的遗憾以及介绍名称的由来。 D . 本文通过叙述右溪优美的自然景观以及写这篇记的目的,表达了作者怡情山水的情感,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现实的些许不满。
    7. (7) 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通过描写小石潭之景表达了自己被贬谪后始终无法排遣的之情。《右溪记》也是借景物抒发情感,作者描绘了右溪的清幽秀美的景色并称此景为“”,作者借其“”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深沉慨叹。
三、现代文阅读
  • 3.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下面是一个例子。

    ②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③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④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shū,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⑤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⑥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⑦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⑧物候学这门科学接近生物学中的生态学和气象学中的农业气象学。物候学的研究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此外还有多方面的意义。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还可以利用来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也可以利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中国有很大面积的山区土地可以耕种,而山区的气候、土壤对农作物的适应情况,有很多地方还有待调查。为了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观测是必要的。

    ⑨物候学是关系到农业丰产的科学,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懂得大自然的语言,争取农业更大的丰收。

    1. (1) 根据第④段的拼音写出汉字。

      悬shū

    2. (2) 第⑥段加点词语“这个道理”在文中的意思是
    3. (3) 简析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
    4. (4) 阅读第⑧段,完成下面的表格。

      首先,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

      说明顺序

      此外还有多方面的意义

      利用来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

    5. (5) 请简要分析第①段“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一句中加点词语“比较”一词的作用。
    6. (6) 下列对第④—⑦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介绍了影响物候来临的四个因素,回答了第③段的问题。 B . 运用多种说明方法,使人易于理解影响物候来临的因素。 C . 四段按影响物候来临的程度大小,从主到次的顺序排列。 D . 四段说明语言生动典雅,同时用词准确,体现了科学性。
  • 4.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达·芬奇的奖赏

    朱晖

    ①2007年的一天,因为高价收购了一幅无名氏的肖像画,收藏家彼得·西尔弗曼几乎和妻子闹翻了天。妻子愤怒地(qiǎn)责彼得:“这么多年来为了你的收藏事业,家里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我从没叫过苦。可是这次,你明知是假画还花了11400英镑买下,太疯狂了!”彼得自知理亏,小声嘟囔说:“我只是觉得,它太像达·芬奇画的了。”

    ②原来,几天前彼得结识了纽约艺术交易商凯特。凯特得知彼得醉心于古典绘画,就拿出一幅肖像画让他欣赏。该画绘制在一张牛皮纸上,长33厘米,宽23厘米,名叫“身穿文艺复兴时期衣裙的少女肖像”。“画的作者是谁知道吗?”彼得问。凯特毫不讳言地说:“不知道。几年前我买下它的时候,卖方称其可能是模仿了文艺复兴大师达·芬奇的某个画作。”彼得屏息凝视这幅画:线条刚柔相济,人物表情传神,疏密不一的斜线把光影的微妙变化表现得惟妙惟肖。

    ③“如果你真的喜欢,就卖给你吧。”凯特说。

    ④“这么美的作品,你舍得卖掉?”彼得试探地问。

    ⑤“我是商人,重视的是利益。就算是达·芬奇的真迹,只要价格合适,我一样卖。”

    ⑥就这样,彼得以高价买回了这幅疑似达·芬奇真迹的作品。

    ⑦尽管妻子怒火中烧,彼得却并不后悔,因为他实在太痴迷于绘画了。小时候家里穷,他白天在杂货店当学徒,晚上就拖着疲惫的身躯练习绘画,直至深夜。为了拥有一本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作品集,他曾徒步几十里到城里的书店去找。大学期间,他的床头贴满了达·芬奇的画作的临摹作品。后来,他做生意有了钱,就把钱全部用在收藏古典绘画上。

    ⑧然而,有一点彼得始终难以释怀。史料记载,1494年,达·芬奇曾向法国宫廷画家皮里尔咨询过牛皮纸上绘画的方法,但几百年过去了,世间从没出现达·芬奇在牛皮纸上的作品。凭直觉,彼得总感觉这幅肖像画深藏奥秘。这些年,他曾无数次在梦中与达·芬奇相见,仿佛与达·芬奇在心灵上有了共通之处。一个强烈而大胆的念头反复撞击着他:这幅画的作者可能就是达·芬奇本人。

    ⑨没有人敢认同彼得的猜测,妻子更是嘲讽他“异想天开”。2009年,他终于按捺不住,只身前往加拿大,请求艺术鉴定专家保罗用最先进的多谱段相机,对这幅肖像画进行拍摄检查。彼得的初衷,只是想验证这幅画是否属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没想到,当相机镜头扫描到画作左上角时,竟然发现了一个“隐藏”了几百年的指纹。指纹的主人是谁?会是达·芬奇吗?怎样来验证指纹的主人呢?一连串疑问如电光火石般在彼得的脑海中闪过。这时,彼得突然想到,达·芬奇唯一被证实的指纹遗留在他的作品《圣杰罗米》上,那幅画正被收藏在梵蒂冈。彼得马不停蹄地奔赴梵蒂冈,兴奋而又紧张地进行指纹对照,天哪,完全吻合!

    ⑩此事迅速震惊了欧美的艺术界,众多艺术家进一步从不同方面加以鉴定,结果得出一致结论:《身穿文艺复兴时期衣裙的少女肖像》正是达·芬奇的真迹,而且几乎是已知的达·芬奇画在牛皮纸上的唯一作品。

    ⑪如今,《身穿文艺复兴时期衣裙的少女肖像》价值高达1亿英磅,这意味着彼得化1万多英镑买来的画,两年中价格翻了近1万倍!交易商凯特后悔得捶胸顿足:“我以为自己赚了,其实亏大了。”彼得却显得很平静,他说:“达·芬奇的真迹能够在我手中被发现,是我无上的荣幸。虽然它价值连城,但我不会出售赚钱,而是好好珍藏。我想,这也许是达·芬奇对我无怨无悔热爱艺术的奖赏吧。”

    1. (1) 根据第①段括号中的拼音,横线上应填入的汉字是
    2. (2) 对第②段—第⑤段插叙部分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补充交代彼得购画的过程。 B . 描绘出那是一幅惟妙惟肖的作品。 C . 表现了彼得与凯特的不同。 D . 突出彼得对艺术怀有执着的情感。
    3. (3) 对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彼得的疑问之多、之快,表达他对隐藏数百年的指纹怀有强烈的好奇之心。 B .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彼得的疑问之多、之快,表达他对隐藏数百年的指纹怀有强烈的好奇之心。 C .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彼得的疑问之复杂多变,表达他对隐藏数百年的指纹怀有强烈的喜爱之情。 D .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彼得的疑问之复杂多变,表达他对隐藏数百年的指纹怀有强烈的喜爱之情。
    4. (4) 全文叙述了彼得疑画藏画的经过,揭示出彼得最终能获得“达·芬奇的奖赏”的原因是  
    5. (5) 根据文中信息,请为《身穿文艺复兴时期衣裙的少女肖像》这幅画作写一段说明性文字。(80字左右)
四、名著阅读
  • 5. 阅读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在人家门头上,在小孩的帽饰上。我们常见到入卦那种东西。八封是圣物;放在门头上,放在帽饰里,是可以辟邪的。辟邪还只是它的小神通;它的大神通在能够因往知来 ,预言言凶。算命的,看相的、卜课的,都用得着它。他们普通只用五行生克的道理就够了,但要详细推算,就得用阴阳和八卦的道理。八封及阴阳行和我们非常熟习,这些道理直到现在还是我们大部分人的信仰;我们大部分人的日常生活不知不觉之中教这些道理支配着。

    (选自《周易第二》)

    1. (1) 《经典常谈》的作者是,全书共篇,介绍了《说文解字》《周易》《史记》等经典著作,并概括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
    2. (2) 作者从人家门头上和小孩的帽饰上的八卦说起,有什么作用?
五、填空题
  • 6. 语文老师组织了“和朱自清一起‘谈’经典——《经典常谈》阅读座谈会”,请你参观并完成下表。

    经典

    “谈”经典

    ①《

    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史,书中虽用鲁国纪元,所记的却是各国的事,是我们第一部通史。

    ②《

    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经典和别的字书里的字,都搜罗在这部书里,有九千字。这是文字学的古典,又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门径。

    ③《

    据说是孟子本人和弟子公孙丑、万章等共同编定的。书中说“仁”兼说分辨“义”“利”甚严。

六、语言表达
  • 7. 班级组织了辩论会,反方指出:“学习传统文化经典没什么作用,因为发展经济与学习传统文化经典关系不大。”请你结合《经典常谈》的内容,作为正方,有理有据地反驳。
七、作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