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民族的根。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积淀着久远的岁月印痕;它________在春节缤纷的花炮中,________在京剧斑斓的脸谱中,________在书法醇美的墨香中,________在二胡悠扬的弓弦上,传扬在诗词浪漫的意境里。
读一本好书就是一次甜美的享受。每次阅读,犹如沐浴和煦的春风,使你神清气爽;每次阅读,,;每次阅读,,。与书为伴,你的人生会更精彩。
青少年时期是苦练本领、增长才干的黄金时期。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勤奋学习,塑造优秀的人格,练就过硬的本领和才干,改变自己的前途命运。为此,学校准备开展以“逐梦青春,扬帆起航”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上联:少年应有凌云志
下联: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乙】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①,见义勇为,虽机阱②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③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
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④,政事可以及物。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⑤而不扰,故所至民便⑥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有删改
【注释】①天资刚劲:生性刚直。②机阱:陷阱。③枉直乖错:冤假错案。④润身:修身养性。⑤宽简:宽松简易。⑥便:安逸,安适。
自尔遇事不敢忽也
①泉香而酒洌 洌
②树林阴翳 翳
③而民受其弊 弊
④未尝及文章 尝
①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②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中国人从什么时候开始饮酒
张亭亭
中国人极爱喝酒,各种场合都少不了酒。“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喜悦得意之时饮酒作乐;“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别时用酒寄托惜別之情;“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独处时用酒聊慰内心的孤寂……在中国人的生活中,酒,不可缺少。
那你可知道,中国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饮酒的吗?
谷物酿酒涉及两个重要的生物化学反应过程:一是糖化,二是发酵。谷物中的淀粉在淀粉酶水解作用下生成可发酵的糖,此过程称为糖化;可发酵的糖在酵母的作用下转化为乙醇和二氧化碳,此过程为发酵。由于酵母在环境中普遍存在,很容易得到,所以最关键的一步是淀粉糖化。
在古代中国,用发霉的谷物制成酒曲,用酒曲中所含的酶制剂将谷物原料糖化发酵成酒。酒曲中生长有大量的微生物(主要是霉菌),还有微生物所分泌的酶(淀粉酶、糖化酶和蛋白酶等),酶具有生物催化作用,可以加速将谷物中的淀粉转变成糖。用酒曲酿酒是中国一大发明创造,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亦是中国白酒酿造技术的鼻祖,可谓闻名于世。
中国人很早就会制造和使用陶器。在新石器时代早期(约9000-7500年前)就广泛使用的球状罐通常是小嘴、窄颈、球肚的形状,这种容器形式极为适合储存液体,是常用的容器。这种容器可用于发酵酒,因为它的窄颈可以有效地密封,以排除尽可能多的空气,提供谷物发酵的厌氧条件。学者研究分析了从河南贾湖遗址出土的球状罐中残留的化学成分,发现陶罐上残留有淀粉残渣、谷物形成的植物化石和一些霉菌酵母菌。这一发现证实了在新石器时代早期,中国人就已经开始用酒曲酿制酒。中国最早的酒可追溯到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另外,对于很多人都喜爱的啤酒,我们都认为是在19世纪正式传入中国,属外来酒种。可事实上经研究发现,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时期(公元前5000-2900年)中国就有了“啤酒”。通过对米家屋遗址出土陶罐的淀粉、植物岩和化学残留物分析,发现早在5000年前,中国人就利用专门的工具,创造了良好的发酵条件,建立了先进的“啤酒”酿造技术。在中国古代,这种酒被称作“醴”,是用发芽的谷物(如麦芽)为原料,经磨碎、糖化、发酵制成的。
与酒曲酿酒不同的是,醴是利用谷芽自身产生的酶糖化酿制而成的。经研究,中国的醴和啤酒属于同一类型的含酒精浓度低的饮料。后来由于醴的酒精浓度比较低,不够醇厚,在汉代之后,酒曲酿造的酒逐渐成为主流,而醴则慢慢被人遗忘了。
酒,把人类历史浇灌得跌宕起伏,将琴棋书画熏染得色彩斑斓。壶里乾坤大,杯中日月长。且酒且歌哉!
(选自《科普日报》,有删改)
拐弯
①杰出的语言文字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当被人问起他的长寿秘诀时,说:“凡事要想得开,想不开就拐个弯。”
②从每个人成长的轨迹来看,人生天地间,路路九曲弯,从来没有笔直的。有人说,人在前进的路上就是两件事——前进和拐弯。前进需要勇气,拐弯需要智慧。爱因斯坦曾说:“人的最高本领是适应客观条件的能力。”达尔文说得更透彻:“适者生存。”他们所说的“适”,就是适应、顺应,用通俗的话说,就是会“拐弯”。不仅在西方人眼中生命需要拐弯,中国古人亦有类似的认识。陆游也曾说过:“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由此可见,拐弯在人生的字典里是个关键词,由于每个人对这个词理解、掌握和运用的水平不同,就出现了愿不愿、会不会、善不善拐弯的多种情形,由此就造成了千差万别的人生,演绎出五彩缤纷的世界。我想如果把拐弯用英文大写的字母来表示,可分出若干种类型。
③一是把拐弯用字母“V”来表示。不仅形象上非常传神,而且真正表达了拐弯的意义:这不是一种简单的拐弯,而是一种迂回型的拐弯,是形退实进。左边的一半,代表向下;右边的一半,代表向上。从左边的趋势来说,本应向下,但到底部终止了,又改为向上。这是一种消极状态向积极状态的转折。许多人和事都是这样由挫折走向成功的。北大著名教授季羡林,“文革”时被勒令守楼听电话。这对别人来说可能是无法忍受的屈辱,可季老却在困境中发现了有利因素,利用三年看大门的时间,翻译了280万字的印度史诗《罗摩衍那》这一宏篇巨著,为中国翻译史和中印文化交流建起了一座丰碑。
④二是把拐弯用字母“N”来表示。这种拐弯和“V” 有点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它表示人们按既定的道路和方向前进时,原路走不通了,必须拐穹,但这个弯不是返回原来的起点,而是扔到一个新的落脚点上,从而在新的领城获得断的发展。人在一生中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控折、不幸。关键在于你是否学会了拐弯。只要你在心里据个弯,就会路随心转、超越自我,开创新天地。红极一时的影星克里斯朵夫·李维在一次马术比赛中意外坠落,成了一个高位截瘫者。他一度绝望过,也曾想就此了结生命,但在挫折面前,他最终选择了拐弯,以轮椅代步,当起了导演。他导演的影片还获得了金球奖。他还坚持用牙咬着笔,写出了他人生的第一部书《依然是我》,后来这部书还成为畅销书。
⑤三是把拐弯用字母“W”来表示。这说明人生前进的道路上弯很多,并不是拐一两次弯就能到达人生终点的,而是要经过多次拐弯的锻炼,经历多次挫折的磨练,经受多次失败的考验。一些伟人、名人成长的轨迹,就雄辩地证明了他们正是在不断拐弯中前进,从而获得成功的。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为了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推行“三民主义”,虽多次失败,但失志不渝,终于取得了辛亥革命的胜利。两院院士王选一生经历了八次选择,也就是八次拐弯,终于研制成功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引发了我国印刷业“告别铅与火,迈入光与电”的一场技术革命,被誉为“当代毕昇”。
⑥周老的“拐弯”说,是他百岁养生经验的总结,也是转换思路的小方法,更是指引人生方向的大智慧!
(选自《读者文摘》,有改动)
越过心灵的阿尔卑斯山
麦子拿着音乐书走上讲台前,怯怯地看了一眼班主任老师。麦子发现,班主任老师脸上带着微笑,眼神中满是期待和关爱。
麦子的心里像揣了一只兔子,惴惴不安。麦子其实挺感激班主任老师和同学们的,打从深山中的村小升入镇里的初中学校后,班主任老师和同学们一直对寡言少语的他关爱有加。但自卑却像一座横亘在内心深处的阿尔卑斯山,让自幼家境贫寒的麦子在渴望融入班集体却又害怕融入班集体的矛盾中始终无法跨越。
麦子喜欢唱歌,不过那些优美的歌声通常是属于麦子个人的。麦子想唱歌时,就会到学校后面的山坡上寻一寂静之处,择一青石而坐。清新的山风穿过一片竹林徐徐而来,一群群鸟儿从空中掠过,麦子深深地吸口气,一曲又一曲美妙的歌儿便从容地由麥子的喉咙中悠扬地飘出。此时的麦子,完全陶醉在个人的王国里,自信、勇敢、坚强。当然,在每堂课前第一次铃声响后,麦子也会随同学们在文娱委员的领唱下一起高歌,然而,麦子优美的歌声却湮没于全班六十多个同学的合唱中。
麦子上了讲台,面对底下黑压压的一片脑袋,突然间就后悔了:咋没找个借口,婉拒班主任老师的要求?
转瞬,麦子又想,即便找个借口,班主任老师也断然不会答应。班主任老师在这次“展示自我”的活动开展前就已经强调,每个同学都必须走上讲台,哪怕讲一个小小的故事,或者朗诵一首简短的古诗,甚至跟同学们说上几句温暖的心里话,也算圆满完成了活动任务。只有一种方式是行不通的,那就是拒绝上讲台,即便你有一千个理由。
麦子不由得转头看了看旁边的班主任老师,班主任老师依然满脸微笑,还冲麦子点了点头。
麦子当然知道,那是班主任老师在鼓励自己。麦子红着脸,结结巴巴地对同学们说:“我……我……我给大家唱……唱首歌!”
热闹的教室顿时安静下来,同学们将期待的目光投向麦子,麦子慌乱地打开手上的音乐书,有意识地遮住半个脸,然后深深地吸了口气,一曲优美的《童年》便在教室里回荡开来。
麦子很投入,似乎置身无人的山坡,就连手上的音乐书倒着拿也没发觉。
一曲终了,掌声如约响起。
麦子放下书,才吃惊地发现,手中的书居然是倒着拿的。
麦子突然觉得,自己像一个演技拙劣的魔术师,在众目睽睽之下,把戏早被观众看穿,而自己居然毫无察觉。
麦子的脸像初升的太阳,红得纯净而通透。
麦子暗想,班主任老师就在身边,明明看到自己倒着拿书,为什么不提醒?同学们都看到了,怎么就没有一个人嘲笑?就连班上平常最喜欢找碴儿逗乐子的同学乐乐也没有站出来。
麦子悻悻地走下讲台,班主任老师却轻轻地用征询的口吻说:“麦子,唱得太好了!能再给同学们来一曲吗?”
麦子的脸又一次红了。麦子的信心像秋风中的落叶,一点一点往下坠落。
“麦子!麦子!”全班同学突然异口同声呼喊起来。
有节奏的掌声也随着呼喊响起来。
麦子热血沸腾,一股巨大的力量在内心汹涌。
麦子折身走上讲台,轻轻地放下手中的书,面对同学们清了清嗓子。
这一次,麦子没有害羞,没有怯场,从从容容地唱起了《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一曲终了,麦子感到无比的轻松,麦子觉得敞开的心灵被阳光照射后,竟是那样的快乐和自由。让麦子更庆幸的是,通过这次活动,自己终于勇敢地跨越了内心的那座阿尔卑斯山。
麦子再一次感激地看了看老师,看了看同学们,然后迈着轻松而自信的步伐走下讲台。
掌声再一次响起,经久不息。(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20年第7期)
情节 | 心情 |
麦子走上讲台前 |
|
麦子上了讲台 |
|
麦子走下讲台 |
|
麦子再次走上讲台 | 热血沸腾 |
麦子再次走下讲台 |
|
麦子红着脸,结结巴巴地对同学们说:“我……我……我给大家唱……唱首歌!”
意外,指意料之外、料想不到。 请以“意外”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不少于600字;②书写规范,卷面整洁,字体美观;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