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西省运城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化学...

更新时间:2023-06-25 浏览次数:35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发展离不开化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光导纤维在信息技术发展中应用广泛,制造光导纤维的主要材料是单质硅 B . 在即将到来的新能源时代,核能、太阳能和氢能将成为主要能源 C . 制造5G芯片的氮化铝属于一种新型陶瓷材料 D . 大飞机C919用到了铝锂合金,铝锂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 2. 已知某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反应只有在加热条件下才能进行 B . 该反应不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 C . 该图可以表示盐酸与碳酸氢钠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 D . 反应中断开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低于形成化学键放出的总能量
  • 3.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溶于水会形成酸雨,酸雨的小于5.6 B . 红葡萄酒常添加微量作抑菌剂、抗氧化剂,使酒保持良好品质 C . 在稀硫酸中加入铜粉,铜粉不溶解,再加入固体,铜粉溶解 D . 欲除去粗盐水中的得到精盐,所添加试剂(均过量)的顺序为:溶液,溶液,溶液、盐酸
  • 4. 下列实验无法达到预期实验目的的是(   )

    A . 用图甲验证与浓硝酸反应的热量变化 B . 用图乙验证易溶于水 C . 用图丙测定的生成速率 D . 用图丁验证的反应
  • 5. 下列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
    A . 溶液中滴加盐酸: B . 溶液中通入足量 C . 盛放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的原因: D . 用热溶液洗涤试管内壁的硫黄:
  • 6. 由W、X、Y、Z四种金属按下列装置进行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装置

    现象

    金属X上冒气泡

    金属Y有红色固体

    金属Z变黑,并不断溶解

    A . 装置甲中W、X的材料可以是 B . 装置乙中Y电极上的反应式为 C . 装置丙中电子从W电极经导线流向Z电极 D . 四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顺序为
  • 7. 下图是实验室常见气体的制取、收集和尾气吸收装置,用此装置和表中提供的物质可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Ⅰ中的物质

    Ⅱ中收集的气体

    Ⅲ中的物质

    A

    浓氨水和

    B

    固体和浓

    溶液

    C

    固体和浓

    D

    和稀

    溶液

    A . A B . B C . C D . D
  • 8. 某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一定量的A、B发生反应:时生成C的物质的量为(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时,用A表示反应的瞬时速率为 B . C . 图中m点达到了反应进行的限度 D . 时容器内的压强为起始压强的
  • 9. 已知甲、乙、丙三种物质均含有同种元素X,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若A为氧气,丙在通常状况下为红棕色气体,则甲一定为氮气 B . 若A为硝酸,X为金属元素铁,则乙是 C . 若甲为溶液,A为 , 则甲与丙反应可生成乙 D . 若乙为 , 则A可能是盐酸,也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
  • 10. 温度一定的条件下,可逆反应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的同时生成

    浓度之比为2∶2∶1

    ③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

    ④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⑤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

    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A . ②⑤⑥ B . ③⑤⑥ C . ①③④⑤ D . ③④⑥
  • 11. 银锌电池广泛用作各种电子仪器的电源,其电极分别为 , 电解质溶液为溶液,总反应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负极上发生的反应是 B . 工作时,电流由电极经过电解质溶液流向电极 C . 工作时,电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移动 D . 原电池放电时,电解质溶液的碱性不变
二、多选题
  • 12. 将混合物完全溶解于足量的硝酸中,收集反应产生的X气体。再向所得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溶液,产生沉淀。根据题意推断气体X的成分可能是(   )
    A . B . C . D .
  • 13. 某无色溶液可能含有中的若干种,取该溶液进行连续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所加试剂均过量,气体全部逸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原溶液中一定不存在 , 可能存在 B . 原溶液中一定存在离子有 , 可能存在 C . 该过程中可能涉及到氧化还原反应 D . 若原溶液中 , 则一定存在
三、填空题
  • 14. 回答下列问题:
    1. (1) 硫酸是用途广泛的化工原料,可作脱水剂、吸水剂、氧化剂和催化剂等。甲、乙两位同学用铜和硫酸做原料,设计了两种制取硫酸铜的方案。

      方案甲:铜与浓硫酸加热直接反应,即

      方案乙:由

      这两种方案,你认为哪一种方案更合理?,理由是

    2. (2) 氨和硝酸是重要的工业产品,如图是工业合成氨及制备硝酸的流程示意图:

      ①合成塔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向吸收塔中通入空气的作用是

      ③氧化炉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标准状况下,被氧化为时转移电子的数目为

      ④吸收塔中出来的尾气可用具有碱性的溶液吸收,其中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且三种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1,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四、原理综合题
  • 15. 我国提出争取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这对于改善环境,实现绿色发展至关重要,将转化为甲烷或甲醇有助于碳中和的实现。
    1. (1) 在容积为的恒温密闭容器中,充入 , 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 测得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时间

      0

      0.50

      0.65

      0.75

      0.75

      1

      0.50

      0.35

      a

      0.25

      内,的平均反应速率

      ③第(填“>”“<”或“=”)第

      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填字母)。

      A.按表中数据,处于化学平衡状态

      B.使用催化剂可以增大反应速率,提高生产效率

      C.恒温恒容,充入氦气可提高反应速率

      D.通过调控反应条件,可以改变该反应进行的限度

    2. (2) 燃料电池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绿色电源,将设计成燃料电池,其利用率更高,装置如图所示(A、B为多孔碳棒):

      ①实验测得电子由B电极移向A电极,则 (填“A”或“B”)电极入口充入甲醇,B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②电池放电时,每转移电子,消耗的燃料与氧气质量之比为

五、工业流程题
  • 16. 从某硫铁矿(主要成分为等)中提取金属化合物的流程如下:

    1. (1) 为了加快焙烧速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任写一条),焙烧时全部转化为和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X,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操作a、b的名称为,“浸液1”中金属阳离子为
    3. (3) 过程所得的“浸液2”可以合并到“浸液1”中,目的是
    4. (4) “浸渣1”的主要成分为(填化学式),工业上用焦炭还原该物质可以制得粗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 (5) 可以和浓硝酸反应,氧化产物为 , 还原产物仅有 , 则还原剂和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六、实验题
  • 17. 根据物质性质分析,溶液应该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某小组在实验室中对溶液的反应相关问题进行探究。

    Ⅰ.用如下装置(夹持、加热仪器略)制备 , 将足量通入溶液中,迅速反应,得到无色溶液A和白色沉淀B。(已知:浓硫酸的沸点为338℃;酒精灯外焰温度为400℃~500℃;1体积水能溶解2体积。)

    1. (1) 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 (2) 试剂a是,目的是
    3. (3) 经探究白色沉淀B的成分可能为或二者的混合物,若白色沉淀B为 , 写出生成的离子方程式:
    4. (4) 将反应后的无色溶液A放置一段时间后,生成灰黑色的粉末和 , 相关离子方程式为
    5. (5) Ⅱ.氨气的喷泉实验是中学化学的重要实验之一。

      某小组用传感技术测定喷泉实验中的压强变化来认识喷泉实验的原理。引发喷泉实验,电脑绘制三颈烧瓶内压强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图2中点时喷泉最剧烈。

    6. (6) 某学生积极思考喷泉原理的应用,设计了如图3所示的装置。

      ①如果关闭活塞c,打开活塞a、b,再挤压胶头滴管,则可能出现的现象为

      ②在操作①的基础上,若要在该装置中产生双喷现象,其操作方法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