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新疆自治区阿瓦提县拜什艾日克镇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

更新时间:2024-07-31 浏览次数:21 类型:月考试卷
一、基础知识(共15分)
  • 1. (2023八下·阿瓦提月考)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dao)   脑(pàn)  子(méi)    (gá)然而止 B . 炕(niào)    然(piān)   卑(bǐ)     销声迹(nì) C . 皱(zhē)     请(yāo)    劣(zhuō)   挑离间(bā) D . 怀(miǎn)    势(qǔ)     望(liào)  暴风雨(zhòu)
  • 2. (2023八下·阿瓦提月考)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偏僻 彷徨 叹为观止     草长莺飞 B . 眼眶  蛮横 海枯石烂   不知所措 C . 阻碍 腐蚀 招摇撞骗   不修边幅 D . 拙劣 砂砾  人情事故   相辅相成
  • 3. (2023八下·阿瓦提月考)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乍一听,他的解释似乎可以自圆其说 , 但仔细推敲,漏洞还是很多 B . 作为新时代的学生,路见不平应挺身而出,岂能袖手旁观 C . 你明明错了,为什么还要强词夺理呢? D . 地震突然来袭,慌乱中的人们不知所措 , 乱作一团。
  • 4. (2023八下·阿瓦提月考) 下列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能否在短时间内提升成绩,就看你有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B . 禁止在楼道堆放杂物,是为了防止堵塞安全通道。 C . 春天的景色我觉得十分美丽。 D . 夏季的阿瓦提是一个柳绿花红,景色怡人的地方。
  • 5. (2023八下·阿瓦提月考) 下面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A . “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 B . 传统儒家“格物”“致知”的途径是实验。 C . 本文在行文过程中把摆事实与讲道理有机结合,因而令人信服。 D . 本文是一篇演说词,同时也是一篇漫谈式的论说文。作者在倡导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即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
二、积累与运用(共16分)
三、文言文阅读(共15分)
  • 9. (2023八下·阿瓦提月考) 阅读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 (1) 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字。

      ①渔人甚之   

      通人  

      ③水尤冽  

      行   

    2. (2) 翻译下列句子。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3. (3) 甲文中桃花源有哪些吸引人的地方?作者借桃花源表达了怎样的社会理想?
    4. (4) 乙文中前面说“心乐之”后面又说“悄怆幽邃”是否矛盾?为什么?
四、现代文阅读(共24分)
  • 10. (2023八下·阿瓦提月考) 阅读文章,完成各小题。

    多年来,我在学校里接触到不少中国学生,因此,我想借这个机会谈谈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

    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就是说,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用这两个词语描写现代学术发展是再恰当没有了。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

    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

    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哲学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王阳明的观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儒家传统的看法认为天下有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领悟的。圣人知道真理以后,就传给一般人。所以经书上的道理是可“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的。经验告诉我们,这种观点是不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

    ……

    时至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做主张、出主意。当时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唯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定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1. (1) 在中国传统教育中“格物致知”是什么意思?作者所体会到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2. (2)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的一个事实论据,并联系上下文说明它的作用。
    3. (3) 找出文中提倡格物致知精神的原因。
    4. (4) 选文对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实验精神很有启发,写出你感触最深的内容。
  • 11. (2023八下·阿瓦提月考) 阅读文章,完成各小题。

    爱的盛宴

    张丽钧

    我过去教过的一个正在读大四的学生放寒假后到学校来看我。我问他:“回到家感觉好不好?”他说:“当然好,好极了!不是跟您吹,我妈做的饭,称得上是世界一流!管够,还惟恐你吃不好!我妈劝起饭来没完没了,弄得我的减肥计划彻底泡汤,可我这心里头啊,却乐着呢!老师,我总记得您讲过的那个吃饺子的故事,一想起那个故事,我就把我妈妈做的饭品出了一种特别的滋味。”

    我心头一热,说:“难得你还记得它。

    我的确曾给学生讲过一个发生在我朋友身上的真实故事——朋友在外地工作,常年不回家,母亲盼啊盼,终于得到了儿子要在除夕之夜回家的喜讯。那天,在爆竹声中,母亲包好了三鲜馅儿饺子,专等着儿子回来后下锅。馅儿是精心调的,应该正对儿子的胃口;但是,母亲心里还是有一些忐忑,她想预先知道这饺子的咸淡,便煮了两个来品尝。一尝之下,母亲大惊失色,饺子馅儿里竟然忘了放盐!母亲看着两屉包好的饺子,绝望之极。她知道可以让儿子蘸着酱油吃。她也知道即使蘸着酱油吃儿子也会欢呼“好吃死了”,可她不愿意让千里迢迢赶回来的儿子吃到有缺陷的饺子,怎么办?这个聪慧的母亲,竟然从邻居那里讨来了一支注射针管,调好了盐水,开始逐个给饺子“打针”。儿子回到家时,饺子也注射完毕。母亲煮好了饺子,让儿子尝尝饺子的味道如何。儿子尝了,连说“好吃”。这时候,母亲得意地举起那支针管给儿子看,向儿子夸耀说她可以将一个缺陷修复得让他察觉不出来。可是,儿子听着听着就哭了,他在想,这些年,他一个人在外面打拼,也曾吃过很多饺子,那些饺子咸的咸,淡的淡,他都咽下去了,有谁能像母亲这样在乎儿子的口味?为了让儿子吃到咸淡适宜的饺子,母亲竟想出了这样高妙的法子。吃着这样交织着母亲的爱与智的饺子,哪个孩子能不动容?

     我多么欣慰,几年前,我将这样一个暖心的故事植入了孩子们的心田,我本不指望收获什么的,甚至以为那听故事的人很快就会将它淡忘掉,但是,这个同学居然能把这则故事铭记这么久!我相信,铭记着这则故事的人会珍惜母亲做的每一餐饭,会在寡淡的饭菜中品出一种难得的真味与厚味。母亲摆出一场爱的盛宴,只等着她心爱的小鸟来啄。幸福的小鸟啊,你无须刷卡,只管用欢畅的啄食来尽情享用这人间珍馐吧。

    1. (1) 本文详细地记叙了“我”曾经给学生讲过的一个故事。试用简洁的语言概述这个故事。
    2. (2) 文中说“我多么欣慰”,你能说说“我”为什么欣慰吗?
    3. (3) 试说说你读了本文后有何感受?
五、写作(共30分)
  • 12. (2023八下·阿瓦提月考) 阅读下文写作

    古往今来,那些优秀人物的精神常常令人感动、向往,然而一旦遇到具体问题需要作出选择时,人们往往又会犹豫,甚至畏难不前。请结合你自己的生活经历、感受和思考,以“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②不得套作、抄袭③不得出现暗示性的人名、校名、地名④诗歌除外。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