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云南省石林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5月月考试...

更新时间:2023-06-30 浏览次数:10 类型:月考试卷
一、语文知识积累(共20分)
  • 1. (2021七下·崂山期末)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挑逗(tiǎo)       呜咽(yàn) 迸溅(bìng)       气冲斗牛(dòu) B . 校补(jiào)       弧形(hú) 滞笨(zhì)          千钧重负(jūn) C . 喷香(pèn)       菌子(jūn) 修葺(qì) 锲而不舍(qì) D . 诘问(jié)        告罄(qìng) 亘古(gèng)       怏怏不乐(yāng)
  • 2. (2021七下·崂山期末) 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 愧怍       点缀       遗孀       迫不急待 B . 撵走       遗憾       闲遐       目不窥园 C . 烦琐       契约       步履       沥尽心血 D . 累赘       撬开       沉淀       锋芒必露
  • 3.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 胡辣汤、浆面条、灌汤包……这里的小吃风味独特,耐人寻味 B . 邓稼先是我国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张爱萍将军称之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C . 一拿到语文试卷,小明忍不住笑了,拿起笔开始答题,信心满满,手不释卷 D . 他只关心孩子的学习,对于孩子品德上的问题却不以为然
  •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家国情怀是人类共有的一种朴素情感,是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凝聚力。 B . 诗歌写得有味道,是由一个人的思想认识、艺术修养的高矮决定的。 C . 诗诗同学的语文成绩不仅在全校出类拔萃,而且在我班也名列前茅。 D .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特别缺乏的,不是聪明,而是努力不够,意志不坚。
  • 5. (2019七下·江北期中)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全民阅读率的上升,显然是一件好事。 

    ②因此,全民阅读质量的真正提升之路还很漫长。 

    ③但有必要思考的是:现在提升的到底是整体式阅读还是碎片式阅读,到底是深阅读还是浅阅读?

    ④或者把问题进一步简化为:到底是高质量的阅读还是低质量的阅读? 

    ⑤在这方面,并没有准确的数字区分,但就我们眼中所见而言,高质量阅读,可能并不尽如人意。

    A . ②④①③⑤ B . ①③④⑤② C . ②④⑤③① D . ①④⑤③②
  • 6.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如“卿今当涂掌事”中“卿”指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余”“予”“吾”则代表自己。 B .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史事。此书的作者与西汉的司马迁并称“史学两司马”。 C . 《木兰诗》是一首长篇抒情诗,虽然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 D . 萧红,原名谢婉莹,黑龙江呼兰(今属哈尔滨)人,代表作有《生死场》《呼兰河传》等。
  • 7. 根据提示填空。
    1. (1) 故园东望路漫漫,。(岑参《逢入京使》)
    2. (2) 谁家玉笛暗飞声,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 (3) , 惟解漫天作雪飞 。(韩愈《晚春》)
    4. (4) 商女不知亡国恨,。(杜牧《泊秦淮》)
    5. (5) 杜甫《望岳》一诗中表现其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诗句是: ,
    6. (6) 周敦颐《爱莲说》中比喻君子既不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的诗句是:
二、综合性学习(共8分)
  • 8. 学习与探究

    凤凰古城是个神秘的地方,有灵气的山水养出有灵气的人。沈从文先生出生于凤凰,十五岁离开家乡,可是他的文学作品,从来没有离开过家乡的青山碧水和淳朴善良的人们。《边城》一出,征服了无数读者。

    美丽的凤凰古城出了另一位奇人,就是画家黄永玉。他少年自学版画、雕塑、绘画、文学,皆造诣高深。他博学多识,才情非凡。历经世事风雨,却依然不改天真、顽皮、倔强、幽默的天性,被称为一代“鬼才”。

    1. (1) 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内容,不超过20字。
    2. (2) 请根据对联常识,将以下词语组合成一副对联,为凤凰古城文艺界做宣传。

          戏笔   写边城   顽童   漫画   妙文   文豪  

      老而辣   小说    清且新   绘人世

  • 9. 名著阅读
    1. (1) 《骆驼祥子》写了各色人物,如残忍霸道的车主,大胆泼辣有点变态的
    2. (2) 小说的题目“骆驼祥子”主要包含哪些含义?
三、阅读(共32分)
  • 10.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小题。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1. (1) 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这首短诗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 B . 第一句中的“来者”是指古代惜才、爱才的贤明君主。 C . 前两句的朗读节奏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D . 第三、四句中各增加一个“之”“而”,音节就比较舒缓流畅。
    2. (2) 结合背景和诗歌,说说你对“独”的理解。

      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诗人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谏,不为武则天采纳,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

  • 1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甲】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乙)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之,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

    1.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鲁肃过寻阳       ②即刮目相待

      ③君宜          ④为肃画五策

    2. (2) 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②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3. (3) 下面是小文和小语两位同学的关于甲乙两段文字的讨论。请你根据上下文,在横线上将对话补充完整。

      小文:两段文字写的都是“鲁肃与蒙论议”的片段,但甲段一笔带过,而乙段则多了两个情节。

      小语:是的,乙段描写详尽,人物塑造较为丰满,写出了鲁肃对吕蒙由轻视到看重的思想转变过程。如面对吕蒙“将何计略,以备不虞”的询问,“肃造次应曰”,“造次”词写出了鲁肃回答吕蒙询问时的神态;吕蒙面对鲁肃的轻视,并不气恼,而是为肃画五策,展现了他,从而赢得了鲁肃对他的重视。

  • 1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小题。

    从心所欲不逾矩

    莫言

    ①少时,父亲就经常教育我们兄弟:一定要把字写好!人生来相貌丑陋,或出身贫困,那是没有办法的事。但字写不好,则完全是个人的原因。我父亲认为,只要肯下功夫,肯勤学苦练,就一定能把字写好。

    ②为了说服我们,父亲还举过很多例子。其中一例说,我们的一位先祖,去参加县太爷举办的社饮,因衣衫破旧,被那些身着绫罗绸缎的乡绅慢待。酒过数巡之后,县太爷令众乡绅赋诗写字。乡绅们先是相互推让,继而踊跃献技。我那位先祖在一旁冷笑。有人注意到了,便向县太爷汇报。最后的场面是,我那位先祖将身上的破棉袄甩掉,赤膊捉笔,饱蘸墨水,不是往纸上,而是往那白粉壁上,尽情地挥洒。一时龙飞凤舞,满壁生辉。不但字好,词也好。众人刮目相看。我那先祖也被县太爷请坐上席。

    ③有一年,我这位先祖,去青州为某大户人家写匾。因东家招待不周,心中郁闷。只写了三个字,尚余一字未写,即呼手腕病发,不能握笔,然后买驴回乡。东家心中大恼,但看看已经写出的那三个字,的确是好得不得了,只好忍气吞声,备厚礼来请。我那先祖却礼数次后,终于答应将那剩下的一个字写完。东家请我先祖上车,我先祖道:“上什么车?”东家道:“去写那个字啊。”我先祖笑道:“写一个字,何必跑那么远?”言毕,从炕席下抽出一片纸,用一块破瓦片磨了一点墨,从墙角捡来一支秃笔,蘸墨挥毫,顷刻便成。见东家面有狐疑之色,我那先祖道:“拿回去贴上吧,若有丝毫差错,我从今往后就不写字了。”

    ④时隔多日,远隔数百里,只写一个字,如何能保持与那三个字的风韵、气势、大小的统一性?对此疑问,我父亲的解答是:“他已经把手‘靠’死了!”“靠”字是我故乡土语,大意是经过长期训练,手上已经有了感觉。也就是孔夫子所说的“随心所欲不逾矩”。很可惜,现在已找不到我先祖所写的字了,因而也就无法领略他写得到底有多么好。尽管我没能在书法方面下功夫,但通过我父亲这种讲故事式的教育,还是使我从小就对书法多了一些兴趣,对能写出一笔好字的人自然也格外地尊敬和羡慕。

    1. (1) 阅读全文,请概括文中与先祖相关的两件事。
    2. (2) 文中第②段写道:“我那位先祖在一旁冷笑。”请用第一人称的方式,描述当时先祖冷笑的心理活动。
    3. (3) 文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4. (4) 请从先祖写字和做人两方面解释“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内涵。
  • 13.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小题。

    复活半刀泥

    明前茶

    ①跟随半刀泥的传承人老万去淘古瓷片,绝对要早起。早春,凌晨五点半,东方的云彩上刚吐出一线深橘红,瓷器早市就开张了。老万竖起他的招风耳,守着摊贩将古瓷片从麻袋里倒出来的那一瞬间,在密集的哗哗声中,忽然,他耳朵上的茸毛竖起:“停,停一下!”摊贩住手,老万眼尖手快,从一堆瓷片中捡出好几片来,他摊开它们,一一询价,摊贩早就摸准了他的脾气,直接把猛地看上去没啥花样的两片捡出来,递到老万手上:“都晓得你搞半刀泥都着魔了,还跟我装。这样,480块钱一片,你要刻出好花样,给我留一个茶盏,我来买。”

    ②老万露出无奈的笑,付钱,背过身去却一脸的愉悦,开始边走边哼唱虞姬的唱词:“我这里出帐外且散愁情……”他一边哼唱,一边举起瓷片对着初升的太阳望。我终于瞧见了瓷片上暗藏的乾坤:瓷片对光一照,里面的虚实纹样都透了出来,果然有梅枝,有雀鸟,是“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意境。

    ③老万说:“半刀泥技法的老祖宗,就是宋瓷,准确地说,就是这种南宋青白瓷。当年,匠人以刀作笔,在干燥后的素坯上刻画出一面深一面浅的凹面与线条,就像书法中的浓墨与枯墨一样,有深有浅,再施釉后高温烧成,这种刻法,让青白瓷对光一照,上头刻绘的莲花、竹叶、昆虫和小鸟,都好像是纸窗上的投影,既活灵活现,又像浮动在空虚中,好比月光下的幻影。我淘了几百片宋瓷,再也瞒不了人。摊贩们也敬重手艺人,给我时价打八折,让我买得痛快。”

    ④我不免好奇:“宋瓷倒出来的声响与众不同?”老万说:“当然,就算与宋同时代的金,留下的瓷片倒出来也会哗哗作响,宋瓷细腻坚牢,倒出来是‘呯呯’声,听音可辨,这就像生西瓜和熟西瓜的差别。

    ⑤青白釉上的半刀泥工艺,原本早已失传,是老万的师傅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依靠翻阅史料、捡拾残瓷,一个人悟出门道后慢慢恢复的,这门工艺的难处就是:要让青白瓷发出美玉才有的透光感,坯要极薄,刻刀要在极薄的坯体上游走雕刻,还要一刀下去,刻出深浅有别的凹面来,考验的不仅是审美与刻工,还有匠人控制紧张感的能力。“我跟师傅初学时,一拿起刻刀来就忍不住喉头‘咕咚咕咚’作响,师傅说,一感觉到自己在咽口水,手上的劲就有可能使偏了,所以,心无旁骛很重要,你一心一意去感受那些块面,那些线条,刻莲花时能闻到莲香,刻小虫时能感受到触须的弹动,能感受到秋虫的喜怒哀乐,你沉浸其中,就会忘了手上的刻刀有千钧重,忘了咽口水,你就逐渐上道了。”老万说。

    ⑥这个悟道的过程,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二十年前,师傅带着小万,四处去感受光影艺术的曼妙:看扎灯,观玉雕,玩剪纸,瞧得最多的竟是皮影戏。皮影人偶的戏服、冠冕、动作,透过暖暖的光线投射到屏幕上,忽然让小万看到了各种运刀的可能性:挑、剔、顿、挫、拉圆、捺方,露峰起笔、侧锋运笔、出锋收笔。看完皮影,再回去看宋代的残瓷,更是豁然开朗,连千百年前匠人运刀时,心中是畅快还是愁苦,都一目了然。

    ⑦二十年过去了,小万成了老万,也开始收徒弟。老万把自己收藏的瓷片归了档,学着师傅的样儿,让徒弟观瓷片,写两个月的心得体会,再来跟他使刻刀。

    ⑧他两年前收了一位京都大学的老教授当徒弟。老万约他谈了三次,看了日本教授的书法作品,同意了。拜师当天,老教授对着比自己小九岁的老万平心静气行大礼,敬茶,老万挺直脊背,泰然地受了礼。他明白,自己不是一个人在受这份礼,而是代表所有掌握了半刀泥技术的工匠在受这份礼,包括那些在宋瓷片上留下清雅、自在、随性之刀笔,却已经消失在历史云烟中的无名匠人们。

    (选自《文汇笔会》,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老万竖起他的招风耳是为了能辨别出宋瓷的声响。 B . 第②段中的省略号在文中表示省略了哼唱的唱词。 C . 老万自己悟出门道后,终于复活了半刀泥的工艺。 D . 第⑤段老万说的话点出了学习半刀泥工艺的要领。
    2. (2) 根据下列时间提示,概括与老万有关的内容。

      二十年前,老万;两年前,老万;早春时节,老万

    3. (3) 结合上下文品析词句。

      ①第②段中的加点词“乾坤”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②品析文章第④段中画线处对老万的语言描写的妙处。

    4. (4) 第⑥段写到:“这个悟道的过程,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请结合上下文简要说说如何理解这句话。
    5. (5) 老万、老万的师傅以及“消失在历史云烟中的无名匠人们”身上都有一种可贵的“匠人精神”,请结合本文简要谈谈你对“匠人精神”的理解。
四、作文(40分)
  • 14.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我经过/南山某个车站/偶然遇见/三月的小雨/眨眼/把整片桃林点燃”

    小诗背后的故事:那天去西丽没带伞,浑身湿透了,偶然发现桃花开了,淋湿糟糕的心情缓解了。

    生活中难免会有一些麻烦,但只要你心怀欢喜,就能发现可以享受的趣味。那些真切和细微的幸福与满足,让你平凡的日子闪闪发光。

    请以“我这样,挺好!”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题目二:邓稼先那个始终站在研究第一线,昼夜计算筹划的身影,令人一震;老王那个重病缠身,临死前给杨绛送香油和鸡蛋的身影,令人一震;父亲那个用大半辈子,一块砖一片瓦修建新台阶的身影,令人……在你的生活中,相信也有令你震动的身影,请选择一个跟大家分享吧!

    请以“那一刻,那身影”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如写记叙文,要求有细节描写;

    ⑵不少于600字;

    ⑶不得出现含个人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