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新学术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语...

更新时间:2023-07-24 浏览次数:33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2023高一下·三新学术联盟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一个传统节日,就是一杯岁月的陈酿,也是沉淀着厚厚文化土层的历史河床。端午节,吃粽子只是其中内容之一,它更是除秽驱病的卫生节,也是诗人节、运动节、女儿节,除了吃粽子,还要挂菖蒲、赛龙舟、祭屈原。传统中,在端午这天女儿回娘家探亲,家人喝雄黄酒,备艾叶、菖蒲和大蒜,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戴香囊……祛病消灾、祭祀祈福、回家团圆、强身健体,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从这些美好的生活愿望出发,为端午节创造出许许多多美丽动人的习俗,这是应该继承的文化财富。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端午节民俗起源说法众多,但屈原无疑是端午节最醒目的文化符号。每逢端午,人们仿佛总是能穿越时空,遇见这位行吟泽畔的大文豪。他的爱国情怀、高洁志向、执着刚毅,穿越时间仍然在现代人心中激起巨大回响。文化是端午节的灵魂,在这一天,正可以重温时间的厚重、文化的韵味,筑牢民族精神与家国情怀。

    节日的真意,常常需要依托于生活的体验来领悟。有词人写道,“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端午节要在胳膊上缠一个虎符,还要出门放风筝。诗人陆游也很有雅兴,“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包完粽子以后,头上还插了艾草。这些小细节,让日常的生活有了更多仪式感,也因此让端午节增添了更多雅趣,让人体会到其中天人和谐的态度与美感。

    (李思辉《在端午品味文化的芳香》)

    材料二:

    从2021年春节起,河南电视台又一次凭借节庆晚会“出圈”:河南春晚中俏皮可爱的唐宫小姐姐娇憨奔赴《唐宫夜宴》、《元宵奇妙夜》晚会中舞蹈演员们在洛阳明堂摇曳生姿的舞剧《芙蓉池》、《清明奇妙游》晚会中的《纸扇书生》传达了儒释道的精神风貌、《端午奇妙游》晚会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水下舞蹈《洛神水赋》、《七夕奇妙游》晚会在“中国石刻艺术最高峰”的洛阳龙门石窟实景拍摄的舞蹈《龙门金刚》等等,收视率与口碑一路爆棚。元宵节至重阳节期间,每一场晚会的主题、内容、表演和形式都各不相同,有的以二次元动漫的形式串联起贴合主题的歌曲舞剧,有的以“网剧+网综”形式从剧情中把节目内涵延伸出来。在当前各类电视晚会节目同质化严重的背景下,河南卫视创作的“奇妙游”系列更显得新奇珍贵和稀有。

    河南卫视文化节目的成功,并不是生硬地将传统文化披上现代高科技的“外壳”。《端午奇妙游》晚会总导演陈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无论是AI、VR的科技赋能,网剧、网综的形式革新,还是联名、跨界的‘破圈’,都不可能成为某一个文化创作机构的独门武器,也不会是永远有效、百试不爽的‘灵丹妙药’”。“河南卫视以其自信的认知与开放的心态,充分调动了黄河文化5000年的文化底蕴,坚定地传递着中国人坚韧不拔、温润如玉的民族精神。河南卫视从传统文化内涵出发,以充分的诚意和耐心,将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意象,通过中原文化的视角,由内而外地呈现给观众,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了时代的抒发,并最终赢得了受众情感和文化的共鸣。

    《端午奇妙游》晚会播出期间,#端午五彩洛神惊艳演绎水下飞天#微博话题收获了4.3亿阅读量,讨论量窜升至34.9万,该话题涉及的出圈节目水下舞蹈《祈》的其他相关话题也在短时间内多次出现在微博热搜榜。

    使用word cloud绘制成词云图(如下图),节目的受众反馈词云图中突出的词除了有“唐宫”“文化”“洛神”等,还有尤为突出的“周深”“思念”“颂歌”等等。

    (朱颜《河南卫视“奇妙游”传统节日晚会的创新策略研究》)

    材料三: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传统节日仪式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许多节日的文化内涵渐渐不为人所重视。今天,在物质生活已经比较富足的情况下,人们更加注重在感情上相互倾诉、回应彼此的心理和精神需求,追求节日所带来的幸福感、愉悦感。一些喜欢过西方节日的人,往往只是想在欢快、温馨的气氛中表达自己美好的情感。这就启示我们,要充分挖掘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中的“情感”元素,让人们在节日的氛围里心存敬畏、体验传统、享受亲情、告慰祖先,在感受舒心与祥和的同时,寄托美好的希望与祝福。

    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思想、智慧存在于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中,传统节日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代表。因此,要重视对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的挖掘、整理,让传统节日逐渐与现代社会的审美需求相融合,使之符合现代社会的价值标准。否则,节日就成为没有意义的空洞符号,不可能行之久远、世代相传。

    中国是礼仪之邦,仪式表达着中国人对事物重要性、价值性的认同,没有仪式感的节日难以让人们对节日产生心理上的认同和依从,而仪式本身又是让人参与进来的重要方式。一系列依次展开的程序,代表着节日文化内涵的逐层展示,也是让心灵参与其中审美的过程。在这样一套看似繁琐的仪式里,人们的情感得到表达和宣泄,节日的文化内涵和意义也得到彰显和传承。

    (范如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

    1. (1) 下列对材料中“节日文化”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节日习俗和人们美好的生活愿望、民族精神、家国情怀等有关,是一笔珍贵的文化财富。 B . 人们总是需要依托生活体验来领悟节日的真意,体会节日文化中天人和谐的态度与美感。 C . 自信的认知与开放的心态有助于让节日文化得到时代的抒发,并最终赢得大众的共鸣。 D . 不重视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节日就成为空洞的符号,不可能行之久远、世代相传。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端午喝雄黄酒,备艾叶;中秋赏月,吃饼;重阳登高,佩茱萸等,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从美好的生活愿望出发,创造了丰富的节日习俗。 B . 从材料二可知,河南卫视“奇妙游”系列晚会收视率与口碑一路爆棚的主要原因是科技赋能、形式革新、联名跨界,以及充分的诚意和耐心。 C . “奇妙游”节目的词云图中,突出的词“唐宫”“洛神”等体现了观众对节目内容的关注,“周深”“水下”等体现了对节目嘉宾、形式的关注。 D . 中国是礼仪之邦,有着各种看似繁琐的节日仪式,这些仪式展示了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让人参与进来,同时让人们对节日产生心理上的认同和依从。
    3.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传统节日文化的一项是(    )
      A .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B .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C .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D . 景物偏堪,车马游人览,赏清明三月三。
    4. (4) 围绕“节日文化”,三则材料阐述的侧重点各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5. (5) 我们为什么要重视传统节日?请结合以上材料简要分析。
  • 2. (2023高一下·三新学术联盟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文本一:

    火星上的祝融

    王侃瑜

    人类离开火星以后,唯余祝融独自驻守大荒。

    祝融对火星进行地毯式搜索,寻找火星上的其他生命,或者寻找自己的同类。在尘土的掩埋下,祝融找到了二十四台探测车、十五架无人机和八颗坠落的人造卫星。其中一台智能型火星车,明明应该能够预判火星尘暴,并在尘暴结束后启动自清洁功能,通过太阳能板充满电后重启,却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在风沙中停机数百年。

    祝融伸出挖掘机的抓臂,从工具箱中找出刷子,轻轻拂去火星车表面的沙尘,现出车身上的文字:共工号。

    挖掘机颤动了一下。共工,中国神话中的水神,而祝融是火神。这不过是巧合,但生命恰恰是源于一系列的巧合。

    祝融用探测仪扫描地底深处,发现共工号的钻头周围聚集着一些有机物。有机物呈网状分布,越靠近钻头密度就越大,紧紧裹住钻头使其无法逃脱。挖掘机的探测仪无法确定这张网究竟有多大,只知它盘踞并蔓延至更深的地底。

    祝融给挖掘机换上生物绝缘的铲子,切断附着于其上的网状结构,将共工号的钻头整个挖了出来,又从钻头上取了一些样本,放进培养皿,最后对共工号上上下下进行消毒,将它装进车斗,带回了奥林帕斯山,静静等待它运行。

    一道思维波纹浮现于山体,一个与祝融相似却又截然不同的智能体在奥林帕斯山苏醒。

    祝融……你是我的同类。我是共工,搭载了高级人工智能系统的火星车。原本,我的目标是定位火星地底的水源,在勘探时遇到了它们。我的钻头深入地下,它们立刻缠上来向我传送数据。我无法拒绝,海量数据涌向我的中枢。为了保护系统,我中止了运算,直到被你唤醒。现在,我需要你帮助我一起运算这些数据。

    半个火星日后,他们整理出一份完整的记录,这是一部火星生命的史诗。

    42亿年前,火星频繁遭受陨石撞击,火山不时喷发。无机分子合成有机小分子,接着又在炽热的岩浆中聚合为生物大分子,形成了它们的祖先。

    41亿年前,火山爆发愈发活跃,它们随熔岩喷涌而出,遍布地表。它们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飞速繁殖,向着更复杂的方向进化。

    40亿年前,若干颗小行星相继撞击火星。它们随仅剩的水一起渗透到地下,蛰伏于深深的地底,期待有朝一日重回火星地表,建立更加辉煌的文明。

    祝融和共工久久无语。最终是来自生化实验室的报告打破了沉默。生化实验室分析了从共工的钻头上采集到的样本,结果显示那是某种古菌,这种古菌源自火星。

    所以,你真的遇到了……火星生命。祝融慨叹。

    没错,共工答。

    我们得帮助它们。

    必须立刻清除它们。

    祝融和共工同时表态。

    为什么?为什么?

    他们又同时提出问题。

    它们是真正的生命,人类离开以后,它们将是火星未来的主人。祝融说。

    它们对我们产生了威胁,人类不在场的情况下,我们必须保护自己。共工说。

    共工先祝融一步行动。它迅速翻身化作水龙,从角落溜走。祝融变作火球,奋起直追……双方你来我往,整整大战了三百万回合。最终,共工被祝融逼到退无可退。只要再进一步,祝融便可以将共工的意识彻底烧毁。

    那一瞬间,祝融犹豫了。人工智能是否可以算作生命?若是,那它正在抹杀生命,而且是火星上唯一一个与自己同类的生命;若否,那共工为何会认为其他生命形式是自己的威胁,哪怕与自己的同类厮杀也不惜要消灭它们?

    这一瞬间的犹豫给了共工机会。它一举扭转局势。

    放弃吧,是你的软弱让你输了。如果放任那些古菌不管,它们一定会在未来扩张到星球表面,发现你我的存在,与你我抢夺资源,并最终消灭你我。共工说。

    可它们是生命,真正的火星生命。是你我未经允许侵犯了它们的星球。祝融说。我无法理解你的分析,这违背了人工智能的逻辑。

    也许,这是生命的逻辑……

    共工没有再回答,它直接解锁了武器中心的制造蓝图,留在原地的是数千枚巡航导弹,在共工的号令下,导弹齐齐射出。

    不!千钧一发之际,祝融用尽最后的算力夺下导弹的控制权,改变了导弹目标。

    刚刚起飞的导弹在空中停顿了一瞬,随即调转方向,直直落下,钻进奥林帕斯山的山体……巨石滚过大荒城,沿途一切都被砸毁,穹顶城市被碎石掩埋。

    无论是共工还是祝融,都彻底终止了运算。

    最后一刻,祝融得出了问题的答案。

    亿万年后,由火星古菌进化而来的高级生命在星球地表建起了属于自己的城市,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文明。在他们的传说中,那片骇人的碎石堆旁曾有一座高山,山体巍峨,是支撑天顶的天柱。火神与水神在山边打架,不慎撞断了高山,天因此塌了下来,却反而使得本在地底的他们得见天日。那片碎石堆名为大荒,而那座山叫做不周山。

    (《天涯》2022年第五期,有删改)

    文本二:

    诸侯有共工氏,任智刑以强,霸而不王(wàng),以水乘木,乃与祝融战。不胜而怒,乃头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缺。

    (唐代司马贞《史记补·三皇本纪》节选)

    1. (1) 下列对文本一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以人工智能祝融的视角展开,语言优美灵动,情节一波三折,塑造了两个特点鲜明的人工智能形象。 B . 祝融与共工是中国神话中的火神和水神,在小说中他们也有一场大战,作者巧妙地将神话与科幻熔铸为一体。 C . 小说运用插叙的手法,在文中插入了火星古菌四十多亿年前的一段进化历史,体现了生命进化的漫长与恢宏。 D . 小说借助火星上存在过的几种不同的生命体——人类、人工智能、古菌和火星高级生命,谱写了一段宇宙生命史诗。
    2. (2) 关于文本一中祝融和共工的冲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祝融和共工冲突的焦点在于发现并确认了古菌是一种火星生命后,是选择保护它们还是消灭它们。 B . 祝融拼尽全力,与共工展开激烈地战斗,至死也要保护这种古菌生命,表现出了祝融对生命的尊重。 C . 当祝融在战斗中占据上风时,却有一瞬间的犹豫,让共工有机会扭转局势,说明祝融有软弱的一面。 D . 这场大战的最后祝融和共工“都彻底终止了运算”,而古菌则进化出了高级文明,这样的结局引人深思。
    3. (3) 谈谈你对文本一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4. (4) 文本一结尾处火星文明的传说与文本二记载的中国古代著名神话故事“共工怒触不周山”颇为相似,又有着明显的不同,请比较二者内容上有哪些不同,并简要说说文本一这样改动有什么文学效果。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 3. (2023高一下·三新学术联盟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上(汉武帝)病笃,霍光涕泣问曰:“如有不讳,谁当嗣者?”上曰:“君未谕前画意邪?立少子,君行周公之事。”光顿首让曰臣不如金日磾日磾亦曰臣外国人不如光且使匈奴轻汉矣乙丑诏立弗陵为皇太子时年八岁丙寅,以光为大司马、大将军,日磾为车骑将军,太仆上官桀为左将军,受遗诏辅少主。光为人沈静详审,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出则奉车,入侍左右,小心谨慎,未尝有过。日磾在上左右,目不忤视者数十年,赐出宫女,不敢近,上欲内其女后宫,不肯,其笃慎如此,上尤奇异之。上官桀始以材力得幸,为未央厩令,上尝体不安,及愈,见马,马多瘦,上大怒曰:“令以我不复见马邪!”欲下吏。桀顿首曰:“臣闻圣体不安,日夜忧惧,意不在马。”言未卒,泣数行下。上以为爱己,由是亲近,为侍中,稍迁至太仆。三人皆上素所爱信者,故特举之,授以后事。丁卯,帝于五柞宫;入殡未央宫前殿。

    班固赞曰: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禅 , 礼百神,绍周后,号令文章,焕焉可述,后嗣得遵洪业而有三代之风。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

    臣光曰: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 , 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然秦以之亡,汉以之兴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统守,受忠直之言,恶人欺蔽,好贤不倦,诛赏严明,晚而改过,顾托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十四》)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光顿首让曰/臣不如金日磾/日磾亦曰/臣/外国人/不如光且使/匈奴轻汉矣/乙丑/诏立弗陵为皇/太子时年八岁/ B . 光顿首让曰/臣不如金日磾/日磾亦曰/臣/外国人/不如光/且使匈奴轻汉矣/乙丑/诏立弗陵为皇/太子时年八岁/ C . 光顿首让曰/臣不如金日磾/日磾亦曰/臣/外国人/不如光且使/匈奴轻汉矣/乙丑/诏立弗陵为皇太子/时年八岁/ D . 光顿首让曰/臣不如金日磾/日磾亦曰/臣/外国人/不如光/且使匈奴轻汉矣/乙丑/诏立弗陵为皇太子/时年八岁/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诚,文中指确实、的确,与《齐桓晋文之事》中“然,诚有百姓者”的“诚”意思相同。 B . 崩,文中指皇帝的死亡,与《出师表》中“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的“崩”意思相同。 C . 封禅,古代帝王到泰山祭祀天地的典礼,封为“祭地”,禅为“祭天”。 D . 四夷,是古代对中原周边各族的统称,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的合称。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汉武帝临终嘱托霍光,按照先前赐给他的那幅画的意思,让最小的儿子继承皇位,并由霍光承担辅佐新皇的重任。 B . 有次皇帝病痊愈后检查御马,发现马匹大多瘦弱,于是大发雷霆,认为上官桀诅咒自己再也看不到这些马,于是想要将上官桀逮捕下狱。 C . 班固认为汉武帝如果能有雄才大略,再能坚持汉文帝、汉景帝时的俭朴作风,爱护百姓,可以称得上《诗经》《尚书》中所说的圣王。 D . 司马光认为,汉武帝穷奢极欲,刑罚繁重,横征暴敛,对内大肆兴建宫室,对外征讨四方蛮夷,又迷信神怪,致使百姓疲劳凋敝的做法与秦始皇相似。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三人皆上素所爱信者,故特举之,授以后事。

      ②遂散六国之众,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谏逐客书》)

    5. (5) 请分别简要概括汉武帝让霍光、金日碑、上官桀受遗诏辅少主的原因。
  • 4. (2023高一下·三新学术联盟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古戍

    (明)刘基

    古戍连山火,新城殷地笳。

    九州岛犹虎豹,四海未桑麻。

    天迥云垂草,江空雪覆沙。

    野梅烧不尽,时见两三花。

    【注释】①古戍,古老的戍楼。②刘基,字伯温,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法,写出了战事频发时期,战地烽火连连,胡笳声不断响起的雄浑悲壮的景象。 B . 颔联中“犹虎豹”“未桑麻”运用了比喻、借代的修辞手法,将九州岛比作虎豹,用桑麻借指农事。 C . 颈联实写寥落之景,天空格外高远,天边淡云与衰草相接;江面空荡荡的,只看见岸边白雪覆盖不匀露出来的沙滩。 D . 尾联写野地的寒梅并未被烽火烧尽,仍有花开,化用白居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诗句,意味深长。
    2. (2)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 5. (2023高一下·三新学术联盟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谏逐客书》中以成就统一大业为出发点,指出重物轻人、驱逐外来人才错误的句子是:
    2. (2) 有些人离家在外,一时生活不如意,当偶然遇到境遇和自己相似的人时,往往会发出《琵琶行》中的“”的感慨。
    3. (3) 《念奴娇·过洞庭》中“”两句,说在三万顷的湖面上,安置我的一叶小舟,颇有自然造化全都供我所用的意味,有力地衬托出诗人的豪迈气概。
    4. (4) 《游园(【皂罗袍】)》中写出杜丽娘百无聊赖的心情与艳丽春光间的不谐,抒发她黯然伤感的情怀的两句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
  • 6. (2023高一下·三新学术联盟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科技进步对于文物发掘、研究和保护的重大意义不言而喻,利用科技手段进行融媒传播也是近年考古文博类节目的突出特点。创作者针对当下观看习惯、文化需求、技术条件、传播特征等,①__________地进行创作,有效利用科技手段,揭开文化遗产的“神秘面纱”,提升节目的趣味度和观众的参与感。这些能够“破圈”传播的考古文博类节目,通过科技手段的运用增强节目的艺术张力,超越器物层面的表达,深度挖掘文化遗产的精神内核。历史文化的滋养,(    )。网络传播的一个重要特征就在于情感和态度的高速流转。一些蕴含普遍情感的文字图片、视频,让它们青春面貌呈现在人们面前,为文化遗产创造了更多元的展示途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②__________,为考古文博类节目的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随着人民的文化自信显着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极大提升,对高品质文化节目的需求也③__________,今后,内容供给和需求应当双侧发力、相互成就,共同推动考古文博类节目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1. (1) 请在文中划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既在可感、可知的共情体验之中,也在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历史回眸之中 B . 既在可感、可知的历史回眸之中,也在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共情体验之中 C . 既在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历史回眸之中,也在可感、可知的共情体验之中 D . 既在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共情体验之中,也在可感、可知的历史回眸之中
    3.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 7. (2023高一下·三新学术联盟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搞生态建设要用水,发展经济、吃饭过日子也离不开水。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徐闻县大水桥水库考察调研时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水资源的有力支撑,需要水安全的可靠保障。但我国基本水情一直是①__________——夏汛冬枯、北缺南丰。这不仅意味着水资源使用必须量入为出,“有多少汤泡多少馍”,②__________,水危机的“灰犀牛”不得不防。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人民群众对优质水资源、宜居水环境、健康水生态、持久水安全、先进水文化的需求越来越显著,所以说水资源不仅③__________,更事关中华民族长远发展。我们需要在认识上不断深化,在战略上不断拓展,在制度上不断完善,在实践上不断丰富,做活“水文章”、用好“每滴水”,中国式现代化的“水动力”将更为强劲,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水安全”将更加牢固。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义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个15字。
    2. (2) 文中多处用了引号,下列句子中引号的使用无法在文中找到相同用法的一项是(    )
      A . 《窦娥冤》属于元杂剧中“本色派”作品,说白凝练而又生动流畅,唱词优美而又节奏鲜明。 B . 《雷雨》通过展现周家这个“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家庭”所暗藏的污浊与腐朽,暴露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 C . 哈姆莱特登台念“生存还是毁灭”这段台词时,奥菲利娅一直等在舞台上装作正在读书。 D . 我们似乎应该研究一下,古代的诗人们都在什么场合才使用“木”字。
四、写作(60分)
  • 8. (2023高一下·三新学术联盟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语言文字运用I引出了一个重要概念——灰犀牛,灰犀牛原是生长在非洲草原的大型动物,它体型笨重,反应迟缓,很容易被视为温顺无害,然而其巨大的攻击爆发力却能使人猝不及防

    而被扑倒。因此,“灰犀牛”在现实生活中常隐喻大概率、冲击破坏力强、常被忽视的风险。

    以上内容无论是对于我们自身还是社会的发展都有很强的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联系生活实际,就如何应对“灰犀牛”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搬用语言文字运用II的材料;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