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1978年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内容越来越丰富。这种变化被不断涌现的新词汇记录了下来。
引进新词 |
微波炉、连锁店、香波、派对、卡拉OK…… |
创造新词 |
经济特区、人才市场、下海、创收…… |
——摘编自陈建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的词汇变异》
材料二:中国经济的腾飞,既有诸多“内因”,也有经济全球化这个“外因”。40年来,中国逐步改变了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由游离其外到积极拥抱。中国的改革开放均以重大历史事件作为起点逐步深入:一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二是邓小平南方谈话;三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四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
——摘编自苏格《全球化与中国的改革开放》
材料三:综合研判世界发展大势, 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我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材料一:在全国已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条件下,全国新解放区有计划、有秩序、分期分批进行了土地改革。1950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公布,总的原则是“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有区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到1952年12月,土地改革基本完成,3亿农民获得了7亿亩土地。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
材料三: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多村最为突出,主要表现在:农产品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农业供给质量亟待提高:农民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能力不足,新型农民队伍建设亟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欠账较多,农村环境和生态问题比较突出,乡村发展整体水平亟待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大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材料一:
材料二:1988年,邓小平首次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论断,他还指出:“从长远看,要注意教育和科学技术。”1995年,我国正式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把科学技术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在这一战略的指引下,我国“九五”科技攻关,获得2万多项成果,累计创造综合经济效益4300多亿元。——摘自《新中国档案》
材料三:1953年,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1980-1985年的“六五”计划,第一次将“国民经济计划”改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2006-2010年的“十一五"规划,第一-次将 “计划”改为“规划”。2021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十四五”规划。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一以贯之的主题,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摘自《规划纲要》
材料四:201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990865亿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到14.4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2020年,我国克服疫情影响成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 经济体。按照世界银行等机构的评估,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1978年的2.3%,到如今连续多年超过30%。
——均摘自《当代中国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