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

更新时间:2024-07-14 浏览次数:26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 1. (2023八下·防城期中) 1950年11月,中国政府特别代表伍修权在联合国安理会上发言指出:“自从美国政府发动侵略朝鲜战争以来,从8月27日至11月25日侵略朝鲜的美国武装力量侵犯我国领空,据初步统计已达200次,共出动飞机1000架次以上,毁坏中国财产,杀害中国人民……自以6月27.日以来,美国第七舰队即侵入我国台湾领海……”材料表明中国人民志愿军在1950年入朝作战的原因是( )
    A . 维护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安全 B . 捍卫我国的安全,领土完整 C . 反抗侵略,维护世界和平 D . 通过对抗美国提高中国国际威望
  • 2. (2023八下·防城期中) 谈到1984年刚上任青岛电冰箱厂厂长时的状况,张瑞敏说:“欢迎我的是53份请调报告,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材料突出反映了(    )
    A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迫切性 B . 联产承包责任制势在必行 C . 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病所在 D . 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
  • 3. (2024八下·孝感期末)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没收地主的土地、牲畜、农具、多余的粮食及其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但地主的其他财产不予没收。”这有利于( )
    A . 推动祖国大陆统一进程 B . 稳定新解放区社会秩序 C . 正式确立政治协商制度 D . 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决战
  • 4. (2023八下·防城期中) 1949年10月1日,在开国大典上,五星红旗、北京天安门、《义勇军进行曲》等核心元素所构成的国家形象符号在仪式的操演中确定,标志着新中国正式诞生,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对“新纪元”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 中国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 B . 中国结束两千多年封建制度 C . 中国进入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D . 中国结束一百多年来被侵略历史
  • 5. (2024八下·临潼期末) 从1964年开始,我国投入巨资,在大西南、大西北的深山峡谷中,建成了攀枝花钢铁公司、酒泉航天中心、东方汽轮机厂、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等1100多个大中型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上述材料说明,我国( )
    A . 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 . 工业化建设成就斐然 C .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D . 实现伟大的历史转折
  • 6. (2023八下·防城期中) 申纪兰(1929-2020)是唯一一位连任第一至第十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她倡导并推动“男女同工同酬”写入宪法,提出很多聚焦农村、农民的议案,2019 年获得“共和国勋章”。她的这些成就得益于实行( )
    A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7. (2023八下·泸县月考) 单干邀伴变互助,小组联起变大组,大组变成合作社,领导要靠党支部。该歌谣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
    A . 第一个五年计划 B . 土地改革运动 C . 农业合作化运动 D . 三大改造完成
  • 8. (2023八下·麻章期末) “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邓小平的这段话总结的是(    )
    A . 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阶级 B . “一五”期间重点发展重工业 C .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D .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
  • 9. (2023·增城二模) 习近平总书记说:“1978年12月18日,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都必将是载入史册的重要日子……”以上述表述相符合的是( )
    A . 开天辟地 B . 生死攸关 C . 走向成熟 D . 伟大转折
  • 10. (2024八下·阳泉期末) 小说《平凡的世界》写道:孙少平的姐夫王满银,从一个河南手艺人那里买了些老鼠药,在集市上倒卖了其中的十几包,每包赚了五分钱,总共得利不到一元。人家说他走资本主义道路,他和那些扩大了几尺自留地或犯了点其他“资本主义”禁忌的老百姓等,都被强制“劳教”。该故事情节发生的历史背景是(    )
    A . 土地改革的开展 B . 一五计划的实施 C . “文化大革命”的进行 D .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 11. (2023八下·怀宁期末) 如图中的人物体现的共同时代精神是( )

    A . 艰苦奋斗、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B .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勤政精神 C . 舍生忘死、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 D . 勇于改革、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
  • 12. (2024八下·大连期末) 邓小平说:“证券、股市,……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其体现的思想理念是(    )
    A . 阶级斗争为纲 B . 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 . 实现共同富裕 D . 实现合作共赢,增进人民福祉
  • 13. (2023八下·澧县期中) 1978年11月,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在契约中表示“坐牢杀头也甘心”;1979年,邓小平听取设立特区的汇报时指示“杀出一条血路来”。材料反映了(    )
    A .   美国对华敌视政策影响了改革进程 B . 旧的观念和体制阻碍改革 C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无法进行下去 D . 经济发展所需资金缺乏制约着改革
  • 14. (2024七下·宁阳期末) 1982年深圳国际贸易中心大厦创造了“三天一层楼”的惊人奇迹,被称为“深圳速度”。同时被称为“深圳速度”的,还有深圳人创造的办事效率高、条条框框少、工作和生活节奏快。下列选项与“深圳速度”的出现相关的是(   )
    A . 经济特区的建立 B . 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C . 沿海城市的开放 D . 特别行政区的建立
  • 15. (2023八下·防城期中) 整理知识结构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以下示意图有助于我们了解(    )

    A . 新民主主义革命 B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历程
  • 16. (2023八下·防城期中) 中国的改革开放走过了40年光辉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78年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内容越来越丰富。这种变化被不断涌现的新词汇记录了下来。

    引进新词

    微波炉、连锁店、香波、派对、卡拉OK……

    创造新词

    经济特区、人才市场、下海、创收……

    ——摘编自陈建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的词汇变异》

    材料二:中国经济的腾飞,既有诸多“内因”,也有经济全球化这个“外因”。40年来,中国逐步改变了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由游离其外到积极拥抱。中国的改革开放均以重大历史事件作为起点逐步深入:一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二是邓小平南方谈话;三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四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

    ——摘编自苏格《全球化与中国的改革开放》

    材料三:综合研判世界发展大势, 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我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1978年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的创办和发展对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起到了什么作用?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经济腾飞的“外因”是什么?我国对这一“外因”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转变?,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我国是哪一年加入世贸组织的?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就“什么是社会主义本质”的问题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我们党对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作出了怎样的判断?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将坚持怎样的大政方针?
    4. (4) 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怎么样的原则?
  • 17. (2023八下·防城期中) 中国共产党非常关注“三农”问题,不断调整农业政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全国已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条件下,全国新解放区有计划、有秩序、分期分批进行了土地改革。1950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公布,总的原则是“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有区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到1952年12月,土地改革基本完成,3亿农民获得了7亿亩土地。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

    材料三: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多村最为突出,主要表现在:农产品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农业供给质量亟待提高:农民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能力不足,新型农民队伍建设亟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欠账较多,农村环境和生态问题比较突出,乡村发展整体水平亟待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大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全国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的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次改革使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 (2) 材料二中图1反映的历史事件使农民走上了什么道路?图2所示现象体现了哪运动?
    3. (3) 据材料二图3可知,1980- 1982年凤阳县粮食产量呈现什么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4. (4) 根据材料三,请你为乡村振兴提一条合理化的建议。
  • 18. (2023八下·防城期中) 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1988年,邓小平首次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论断,他还指出:“从长远看,要注意教育和科学技术。”1995年,我国正式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把科学技术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在这一战略的指引下,我国“九五”科技攻关,获得2万多项成果,累计创造综合经济效益4300多亿元。——摘自《新中国档案》

    材料三:1953年,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1980-1985年的“六五”计划,第一次将“国民经济计划”改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2006-2010年的“十一五"规划,第一-次将 “计划”改为“规划”。2021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十四五”规划。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一以贯之的主题,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摘自《规划纲要》

    材料四:201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990865亿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到14.4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2020年,我国克服疫情影响成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 经济体。按照世界银行等机构的评估,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1978年的2.3%,到如今连续多年超过30%。

    ——均摘自《当代中国史研究》

    1. (1) 比较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概括指出我国工业制造领城发生的变化。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科技水平取得巨大飞跃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十四五”规划,这一发展过程说明了什么?
    3. (3)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经济发展对世界作出了哪些责献?
    4. (4) 结合以上材料,关于科技与国家发展,你能得到一条什么启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