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未打磨的铝片浸入10mL10%硫酸铜溶液 | 实验二:打磨的铝片浸入10mL10%硫酸铜溶液 | 实验三:未打磨的铝片浸入10mL10%氯化铜溶液 |
一段时间内无明显现象 | 产生很多气泡,铝片上有疏松的紫红色物质 | 产生很多气泡,铝片上有疏松的紫红色物质 |
。营养素的消化。
请回答下列问题:
。
【查阅资料】
1%重铬酸钾溶液能吸收蓝紫色光,并让红光透过;氨饱和的4%硫酸铜溶液能吸收红光,并让蓝紫光透过。
【实验过程】
第一步:在柱形玻璃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河水,切取金鱼藻带着顶端的新鲜嫩枝若干,用玻璃棒固定使其切口朝上悬浮于河水中(如图所示)。把装好的玻璃杯放在离200W灯15cm处,会观察到枝条的切口处有气泡冒出。
第二步:将上述装置放入盛有1%重铬酸钾溶液的玻璃缸中,重铬酸钾溶液没有进入杯中,再将整个装置移至离200W灯 15cm处,数一数每分钟释放气泡的数量。
第三步:用氨饱和的4%硫酸铜溶液替代1%重铬酸钾溶液,重复实验。
【实验现象】
在1%重铬酸钾溶液中比在用氨饱和的4%硫酸铜溶液中冒出的气泡多。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煤炭主要成分是碳,遇水或氧气不足时会生成有毒气体一氧化碳。
【建立猜想】同学们对生成的气体成分做了以下猜想:
猜想1:有CO、CO2
猜想2:有CO、H2
猜想3:有CO、CO2和 H2
猜想4:有CO、H2、CO2和 H2O
【初步分析】
如何连接组装实验装置,同学们意见不一。某同学按照C→A→C→B→B→D→B→C的顺序连接装置,将生成的气体通过该装置,请评价该方案是否可行,理由是
①该实验中判断氢气存在的关键现象是。
②在该实验探究过程中,G装置的作用是。
U=2.0V | ||
序号 | 电阻/Ω | 电流/A |
1 | 5 | 0.40 |
2 | 10 | 0.20 |
3 | 15 | 0.14 |
【实验过程】
小科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再滴入足量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消失。由上述现象,小科得出结论:猜想1正确。请评价小科的结论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试管Ⅰ | 试管2 | 试管3 | 试管4 | |
试剂 和药品 | 镁条 冷水 | 镁条 热水 | 镁条 热水 氢氧化钠溶液 | 镁条 热水 氯化钠洛液 |
实验 现象 | 无气泡 | 少量气泡 | 少量气泡 | 大量气泡 |
。
请根据实验2的数据计算该泡腾片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已知此时二氧化碳的密度为1.997g/L;NaHCO3+HCl=NaOH+H2O+CO2↑。(气体质量的计算结果可精确到0.01)
。(选填“是”或“否”)
第一步:将若干同样大小的滤纸片浸入新鲜猪肝研磨液,使研磨液中的过氧化氢酶附着在滤纸片上,取出后晾干;
第二步:取四只烧杯,分别标记为①、②、③、④号,各加入pH分别为5、7、9、11的100mL体积分数为2%的H2O2溶液,然后都放入37℃水浴锅中进行加热处理10分钟;
第三步:分别将浸有新鲜猪肝研磨液的滤纸片,放入不同编号的烧杯中,观察现象并记录了四只烧杯中滤纸片从开始下沉到浮出液面的时间,最终绘制出了如图乙所示的图像。
请问各烧杯中滤纸片能下沉又能浮出液面的原因是什么? pH为7的②号烧杯中,滤纸片从开始下沉到浮出液面的时间最短的原因又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