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2019)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一单元 第...

更新时间:2023-07-10 浏览次数:29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2023高一上·潮阳期中) 2019年7月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位于浙江杭州的“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通过良渚考古发掘,学者们普遍认为当时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出现了权贵阶层。该遗址的考古发现中,能直接佐证其“阶级分化日益明显”的是(   )
    A . 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炭化稻堆积   B . 少数墓葬有精美的玉器和陶器随葬 C . 古城遗址布局与山形水势充分契合   D . 碳14测定年代为公元前3000年左右
  • 2. 1987 年考古学家在某一上古遗址中,发现了一个稻穗纹陶盆和大量的稻壳。经鉴定,这些稻壳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人工栽培稻谷遗存。这一遗址有可能是( )
    A . 山顶洞遗址 B . 仰韶遗址 C . 河姆渡遗址 D . 良渚遗址
  • 3. 近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发布最新考古成果,在汾阳市冯郝沟村东北发现1处距今5500年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以下有关该文化遗存说法正确的是( )
    A . 它的典型器物是彩绘陶器 B . 以水稻为主要栽培作物 C . 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 D . 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
  • 4. 大约1万年前,从采集、渔猎到农业生产,人类逐渐由适应自然转向改造自然,在生产工具方面,各种金属工具的使用大大增强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此后才真正开始了人类社会的历史。由此可知( )
    A . 农业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分工 B . 农业是文明出现的最重要特征 C . 文明进步源于生产力的发展 D . 人类社会历史起源于阶级分化
  • 5. 如图的考古发现,为距今六七千年我国原始居民使用的生产工具。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来看,此类工具的出现和使用佐证他们生活在( )

    A . 旧石器时代 B . 新石器时代 C . 青铜时代 D . 铁器时代
  • 6. (2023高一上·咸阳月考) 距今约5000年前,长江下游、黄河流域、北方辽河流域分别出现良渚文化、龙山文化和红山文化。它们各具特色,又交流借鉴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出现了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据此可知( )
    A . 中华文明领先于世界其他地区文明 B . 中华文明起源呈多元一体特点 C . 中华文明发展呈现出螺旋上升趋势 D . 当时正处于母系氏族社会时期
  • 7. 距今约3800~3500年的二里头文化遗址,其都邑的中心区分布着宫城和大型宫殿建筑群,其外围有主干道网连接交通,同时分割出不同的功能区,手工业作坊区位于宫殿区的近旁。据此可知,二里头文化( )
    A . 具有鲜明的早期国家特征 B . 基本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C . 手工业技术呈现高超水准 D . 国家机构的设置渐趋完善
  • 8. 考古发现,山西陶寺遗址有大、中、小三座城址,分布有宫殿区、大型礼制建筑区、祭祀区、独立的仓储区、官方管理下的手工区、公共墓地和一般平民居住区。这可以佐证( )
    A . 国家形态初步显现 B . 多元一体特征凸显 C . 工商食官制度形成 D . 礼乐制度趋于完善
  • 9.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颛顼“静渊以有谋,疏通而知事”“依鬼神以制义,治气以教化,洁诚以祭祀”;帝喾“聪以知远,明以察微” “明鬼神而敬事之”。这反映出部落联盟首领需要( )
    A . 拥有沟通人神的能力 B . 承担专职的宗教事务 C . 通过垄断祭祀权立威 D . 具有知远察微的谋略
  • 10. 二里头遗址中心区域由宫殿区、官营作坊区、祭祀活动区和贵族聚居区组成,大多数建筑都有统一的方向,这种营建规制对后世历代都城建设影响很大。据此判断该遗址(   )
    A . 显现了权力中心倾向 B . 是夏朝都城的历史遗存 C . 凸显了阶级矛盾尖锐 D . 呈现出中央集权的形态
  • 11. 农耕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生活。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推动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农业科技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夏小正》是中国最早的农书 B . 《农政全书》对传统农业科技做了总结 C . 《农书》记载了南北方的农业技术 D . 《齐民要术》体现了重农抑商思想
  • 12. (2024高一下·宜丰开学考) 考古研究发现,辽河流域、淮河流域、黄河下游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在农业起源时间上以及文化发展水平上并不落后于中原地区,甚至在特定阶段还要超过中原地区,但夏、商、周三个最早的王朝文明都出现在中原地区。中原地区的崛起主要得益于(   )
    A . 天下之中的政治地位 B . 适宜生产的气候条件 C . 中华先民的艰苦奋斗 D . 多元文化的汇聚融合
  • 13. 尧、舜、禹三人王位的传承是通过(  )
    A . 父死子继 B . 兄终弟及 C . 退位让贤 D . 谋朝篡位
  • 14. 历史地图表明了历史的时间和空间现象。观察下图,可以发现夏、商、周时期( )

    A . 政治中心位于南方 B . 统治区域到达珠江流域 C . 农耕经济比较发达 D . 文明主要在黄河中下游
  • 15. 西周的用鼎制度是整个礼器制度的核心,不论是祭祀、宴享、丧葬等所有礼仪活动,都要使用以鼎为核心的成套青铜礼器。天子九鼎、诸侯或卿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并有与之配套的其它礼器。西周实行礼制的目的是( )
    A . 提高乐舞水平 B . 解决分裂隐患 C . 维护等级秩序 D . 巩固专制统治
  • 16. (2023高一上·揭东期中) 2022年7月深圳博物馆举办的《理解三星堆》展览,展出了四川三星堆青铜神树、面具等,这些具有浓郁的古蜀特色的青铜器,同时也具有浓郁的黄河流域青铜文明特征。这反映了( )
    A . 古代手工业技术高超 B . 中原文明处于领先地位 C . 三星堆文化起源独特 D . 华夏文明多元交融特点
  • 17. 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 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 . 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统治 C . 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 . 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 18. 宜侯失(cè)簋(guǐ)是西周早期青铜器(图),于1954年在江苏镇江大港镇烟墩山出土。器内底铸铭文12行120余字,记述了周康王册封大为宜侯,并赏赐鬯、瓒、弓、箭、土地、庶人等内容。这一记述有助于研究当时( )

    宜侯夨簋

    A . 禅让制的流程 B . 分封制的推行 C . 青铜器的铸造 D . 宗法制的瓦解
  • 19. 周天子分封褒封的“天下万邦”中,不仅封君姓氏多元多样,血缘多源。而且王朝及其领导的“天下”,从政治上直接超越和凌驾于为数众多的族邦,形成了最大规模的地域政治共同体,尊尊源于但已高于亲亲,体现了鲜明的文明特质。据此可知,西周时期(   )
    A . 核心权力实现高度集中 B . 国家制度建构尚不成熟 C . 宗族聚居状态逐渐打破 D . 地缘关系占据主导地位
  • 20. 有学者认为:“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对此最准确的理解是(    )

    A . 西周与秦以后的制度没有联系 B . 周秦制度的根本差异是分封制变为中央集权制 C . 作者对秦以后的‘独制’持否定态度 D . “大变局”指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
二、材料分析题
  • 2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材料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

    材料三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四

    1. (1) 材料一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指哪一种制度?写出一位由这一制度选举出来的部落联盟首领。
    2. (2) 材料二中“天下为家”是指哪一制度代替了材料一中的“选贤与能”?这一制度是哪个朝代开始出现的?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西周与秦朝的地方行政制度。并结合所学分析秦朝地方行政制度的特点。
    4. (4) 据材料四,指出西汉初年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及其影响。
    5. (5) 综合材料三和材料四,谈谈对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认识。
  • 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化符号:青铜器

    鼎最初作为食物器皿,逐渐演化为重要的祭祀礼器,直到成为家国宝器。西周时期的用鼎制度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卿大夫五,士三。春秋战国时期,风气大开,思想活跃,鼎的纹饰更加简练舒朗,神兽形象纷纷登场,宴饮、征战等纹饰明显增多。

    ——据CCTV-10《百家讲坛》

    材料二 见下图

    材料三 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1. (1) 材料一反映了哪些重大史实?试举一例。鼎在我国历史上有何象征意义?
    2. (2) 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朝代的疆域形势?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朝代加强疆域管理的地方行政制度。
    3. (3) 材料三反映了元代行省制度的什么特点?据此分析其历史作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