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

更新时间:2023-07-06 浏览次数:35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哪一次改革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
    A . 商鞅变法 B . 吴起变法 C . 庆历新政 D . 隆庆新政
  • 2.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下列文化名人与其成就搭配正确的是( )
    A . 屈原——《离骚》 B . 司马相如——《二京赋》 C . 杜甫——《望庐山瀑布》 D . 罗贯中——《红楼梦》
  • 3.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一观点最有可能出现在先秦诸子中的( )
    A . 墨子 B . 孔子 C . 老子 D . 韩非子
  • 4. 韩非子认为:“明君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动无非法。”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 . 体现中央集权思想 B . 符合现代法治理念 C . 加强地方行政管理 D . 服务君主专制统治
  • 5. 有学者认为:孔子主张人在修养成长的过程中,其来自内部的自律和来自外部的他律,应当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其间并无逻辑上的矛盾和不彻底。其中“他律”指的是(  )
    A . 仁者爱人 B . 君主法治 C . 礼乐规范 D . 三省吾身
  • 6. 礼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之一,以下主张能反映“礼”的思想的是( )
    A . 苛政猛于虎 B . 敬鬼神而远之 C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 .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 7. 春秋晚期,提出“无为而治”政治主张的思想家是( )
    A . 孔子 B . 孟子 C . 老子 D . 庄子
  • 8. 秦惠文王在位时,不少墨家学派人士来到秦国,荀子也曾造访秦国。在秦国主持朝政者如商鞅、李斯均为法家代表人物,墨家、兵家、纵横家在秦国的活动也十分频繁。这反映了( )
    A . 秦国是当时文化交流的中心 B .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已经形成 C . 秦国文化开放与包容的特点 D . 儒法思想对秦国的影响深远
  • 9. 如表是考古出土的部分地区战国时期物品统计表(部分)。此表反映出当时( )                                                                                                                                                                                                                                                              

    铁器出土地点

    铁器数(件)

    生产工具数(件)

    铁农具数(件)

    辽宁抚顺莲花堡

    80余

    77

    68

    山西长治分水岭

    36

    31

    21

    河北兴隆古洞沟

    87

    85

    52

    河南辉县園围村

    93

    69

    58

    广西平乐银山岭

    181

    170

    91

    A . 铁农具运用于农业生产 B . 铁犁牛耕成为主流生产方式 C . 小农经济地位日益巩固 D . 政府高度重视生产工具革新
  • 10. 《管子·海王》记载:“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若其事立。行服连轺奉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若其事立。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当时( )
    A . 铁器已大量应用于生产 B . 战国时期冶铁业发达 C . 男耕女织小农经济发展 D . 齐国称霸诸侯的原因
  • 11. (2023高一上·抚顺月考) 谈及个人的政治抱负和所心仪的时代,孔子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下列项中,与孔子“从周”相关的是(    )
    A . “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B . “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 C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 .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 12. 商周时期,学习诗、书礼、乐知识是贵族阶级享有的特权;而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等代表人物中,既有士人阶层、小土地私有者,也有小手工业代表和农民代表。这种变化反映出(    )
    A . 平民阶级逐渐觉醒 B . 儒学成为了主流思想 C . 私学取代官方教育 D . 政治新秩序构建完成
  • 13. 《左传》中,楚人引《诗》之例并不少见,其中楚庄王引《诗》数量多,来源丰富。另据《国语》所载,楚国贵族教育所用之文献包括《春秋》、《诗》以及《世》、《令》、《语》、《训典》等。据此推知,楚国( )
    A . 依靠教育和文化争夺霸权 B . 对华夏文化的接受与认可 C . 尊重周朝传统的政治秩序 D . 确立儒学为主流意识形态
  • 14. 韩非嘲讽那些“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的复古主义者,就像“守株待兔”的人那样思想僵化,历史上所谓“圣人”都是根据当时的条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的。他意在说明( )
    A . 法术势相互结合的必要 B . 社会进步根源是变法 C . 孔子被奉为圣人的原因 D . 儒家恢复周礼为倒退
  • 15. 战国时期,儒墨并称“世之显学”。孟子主张“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墨子强调“兼相爱,交相利”。这反映二者思想的共同点是( )
    A . 天人合一的观念 B . 主张义利并重 C . 对人与物的关爱 D . 民本思想倾向
二、材料分析题
  •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战国初期,秦国虽有一定的地缘政治优势,却是华夏体系中的落后国家,当时地处中原的国家都以“戎翟”这个贬义词来称呼秦国。

    商鞅确定的改革方略是:首先,只有国家强大,才能在战争中有立足之地;其次,只有改革落后的制度,秦国才能强大;再次,只有摧毁落后和保守的秦国宗氏制度,改革才能进行。为此,商鞅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农耕、军功、法治、集权四大方略。具体而言就是以重农主义为取向的农耕政策,以国家主义为取向的集权政策,以平民主义为取向的军功政策,以法治主义为取向的以法治国方略。 商鞅新法推行10年,使秦国从原来的“始秦戎翟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的一个极其落后的国家,变成“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摘编自叶自成《商鞅的创新精神与秦国对大国的超越》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在“农耕、军功、法治、集权”四个方面所推行的具措,并分析指出商鞅变法使秦国走向富强的主要因素。
  • 17. 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和雅典的梭伦改革都是发生在国家建立早期的社会变革运动,都对此后没长的社会发展历程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脱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缪力本业耕织,致栗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在古希腊雅典,平民与贵族矛盾不断加剧,阶级关系极度紧张,下层平民甚至到处酝酿起义,而促发了公元前594年的梭伦改革。”“雅典梭伦改革将人民按财产分为四个等级,各自拥有不同的政治权利:设立四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以分贵族会议之权;并设立陪审法庭,由公民充任陪审员,参与审理案件。”……“工商业经济政策方面也同样如此。……如提倡学习手工技术,欢迎外邦手工艺人的移民,鼓励手工业品的出口等。”

    ——摘编自《战国变法与古希腊罗马社会改革之比较》

    1. (1) 根据材料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并指出变法的根本目的。
    2. (2) 根据材料二,概述雅典梭伦改革的政治目的和主要做法。
    3. (3) 简要分析古代东西方这两次社会变革运动对当时各自社会发展的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