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

更新时间:2023-07-06 浏览次数:33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战国时期,我国农业已形成一整套细腻的技术,从选种、翻土、播种、除草、灌溉施肥、防治病虫害到收获,都给予农作物以最好的生长环境,以获取最好的收成。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生产模式是( )
    A . 男耕女织 B . 种养结合 C . 精耕细作 D . 自给自足
  • 2. 一位同学制作了中国古代某历史时期政权更迭的年代标尺,其中①处政权是( )

    A . 父系氏族时期 B . 夏朝 C . 商朝 D . 周朝
  • 3. 距今约7000至5000年前,黄河流域出现了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大致同一时期,长江下游有( )
    A . 河姆渡文化 B . 龙山文化 C . 红山文化 D . 青铜文化
  • 4. 下列遗物最可能在“二里头遗址”被发现的是( )
    A . 铁锄铁犁 B . 传国玉玺 C . 甲骨卜辞 D . 青铜器皿
  • 5. 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     )

    A . 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 B . 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 C . 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 D . 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历史改变
  • 6. 央视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一个馒头,到各种小吃,全方位展示了中国人的日常饮食。米饭,永远是江南餐桌上最后的主角。有可能最早享用米饭的古人类是( )
    A . 龙山人 B . 北京人 C . 半坡人 D . 河姆渡人
  • 7. 中国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化石遗址有一万多处,且分布广泛。下列人类文化遗存属于新石器时代的是( )

    ①元谋人 ②北京人 ③仰韶文化 ④大汶口文化 ⑤河姆渡文化 ⑥龙山文化 ⑦良渚文化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④⑤ C . ③④⑤⑥⑦ D . ①②③
  • 8. 《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即宗法制的“宗”本意是指宗庙,可见西周宗法制是以什么关系为纽带( )
    A . 财产 B . 血缘 C . 信仰 D . 地域
  • 9. “甲骨文的美术性格使书写者和读者都能发挥其想象力,创造新的审美享受和思想境界,能使同一文字互相会意,正好弥补了中国地大、方言甚多这种语音上的缺陷。”该观点意在说明甲骨文
    A . 有利于统一文化的形成 B . 加速了周边民族的汉化 C . 有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 D . 消除了区域交流的障碍
  • 10. 管东贵教授认为,“血缘”因素一直在社会深处发生作用。历史的发展大势是政治渐渐脱离跟血缘关系。但由于社会上一直没有发展出另一种东西来替代血缘作为政治最可靠的依恃力,而政治上没有血缘作为依恃力,政权就会有安全问题,依恃它又会有“后属疏远”的问题。这说明(    )
    A . 血缘政治会造成政权的分崩离析 B . 宗法关系是政治伦理的法理依据 C . 血缘与政治存在对立统一的关系 D . 家国一体政治架构的社会合理性
  • 11. 西周中央王朝专门设有卿事寮负责处理诸侯的政令,通过“舍四方令”把周王的意思贯彻给天下诸侯,而且“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次国三卿,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其君”。据此可知,当时( )
    A . 官僚政治逐步取代贵族政治 B . “家天下”局面逐渐形成 C . 社会上已出现礼法并用思想 D . 分封制得到了有效维护
  • 12. 井田制的史料仅来自于《孟子》与《周礼》。在《孟子》之前,没有关于井田制度的记载。有学者认为井田制度可能仅是一种乌托邦式的理想制度,并据此认为这种制度可能从未得到严格的实施。下列关于井田制示意图的解说正确的是( )

    A . 井田制下,公田的土地更肥沃,产出更高 B . 私田多于公田,说明这一制度开始瓦解 C . 井田总是方方正正,便于国家管理和土地丈量 D . 原则上,井田的实际拥有者不可以任意买卖土地
  • 13. 2021年10月18日,“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开幕式在河南省三门峡市举行,开幕式上公布了“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从年代分布来看,旧石器时代有5项入选,新石器时代有33项入选,夏商时期有10项入选,两周时期有15项入选,秦汉至明清时期有37项入选。这可用于说明中华文明( )
    A . 源远流长 B . 兼容并包 C . 多元一体 D . 以中原为中心
  • 14. 2011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有这样的一幅上联:“百善孝为先常回家看看”家是温柔的港湾,是亲情的根源。那中国人对家、对亲情之所以如此看重是缘于中国古代哪项政治制度(   )

    A . 世袭制 B . 宗法制 C . 分封制 D . 郡县制
  • 15. 秦国自襄公建国至穆公(前683—前621年)之前共九代国君,兄终弟及者3人,以孙立者2人,不明嫡庶者1人,以长子继位者仅2人,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在秦国并未成为定制。这种现象( )
    A . 因为秦国经济文化发达 B . 导致王位争夺激烈 C . 破坏了贵族的世袭特权 D . 有利于社会的变革
二、材料分析题
  •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34年在山东东南沿海进行考古调查时发现了两城镇遗址。该遗址位于日照市两城镇西北的一块高坡上,“两城遗址”的陶器以黑陶为主,磨光黑陶占较大比例,以薄如纸、黑如漆、硬如瓷的蛋壳陶水平最高。

    ——丹土遗址与两城遗址

    材料二:

    材料三:

    1. (1) 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两城遗址”应该属于什么“文化”遗存?为什么?
    2. (2) 材料二图一中的文化遗存分布具有什么特点?
    3. (3) 为材料三图二、图三设计一个共同的主题。你认为哪幅图中的文物更有价值?说明理由。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李大钊认为:“关于井田制度……为谈政者一种理想的土地制度,则确为事实,而原始经济的状态,有一个土地共有的阶段,亦确是人类生活的普遍现象。”蔡和森在《社会进化史)一书中提出“村社集团产制”,认为:“所谓三代以上(夏商周及更早的时期)的‘井田制’及以后模仿或梦想井田制而发生的‘授田”均田’班田”“限田’等制度与学说,莫不为远古集产制度(土地公有制)之遗影。”郭沫若认为孟子所描述的井田制与奴隶社会的理论是相悖的:‘土田与臣仆人民共为赐子之品物,是证明周代已经实行土地的分割,这和井田制是根本的不相容。

    ——摘编自孙顺顺《我国近代社会思潮中对儒家井田制的重构》

    材料二:

    大规模的拓荒以及随之而来的荒地垦辟的完成是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这一历史进程的完成,一种新的土地法律制度需要建立。商鞅推行的“开阡陌”“封疆”正是实施的这种法律制度之一。“阡陌”泛指田亩间纵横交错的小径,不是亩、顷的界划。“村疆”是在田亩中划定所有权或占有权的疆界,并做上标记。固化这种权利的意义在于使人们的“赋税平”。随着战国授田制的完结,土地私有制确立起来。秦统一中国后,又在全国范围内“令黔首自实田”,从而确立了新的封建土地制度。后人评价商鞅的田制改革“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

    ——摘编自阿明《“为田开阡陌封疆”辨》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井田制”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先秦时期实行“井田制”的历史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封建土地所有制在秦朝得以在全国确立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