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六单元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第18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高中历史 选必1 第六单元 第18课 世界主要国家的基...

更新时间:2023-08-02 浏览次数:21 类型:单元试卷
一、单选题
  • 1. (2023高二下·温州期末) 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评价道:“19世纪崇高伟大的文明大厦,也从此在战火中灰飞烟灭。若不认识战争,就无法了解20世纪这短暂历史的本质,因为战争是这个时代的印记。要谈这段历史起始之时天下大乱的年代,就得从头说起,从那弥漫世界31年的战乱讲起。”以下是这“31年的战乱”所引起的共同历史影响有(   )

    ①殖民体系逐步瓦解及民族意识盛行     
    ②建立“福利国家”完善社会保障

    ③和平主义、集体安全理念得到推广     
    ④欧洲普遍衰落催生新的国际组织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 2. 英国在都铎王朝时期采取了如下措施。这些措施折射出英国基层治理的特点是(   )

    1572年

    通过强征济贫税的条例,每一教区须对其贫民负责,任何须由济贫税负担的人可以被遣送回原籍

    1601年

    伊丽莎白女王把已有的惯例用济贫法的形式固定下来,并由官方划出一条贫困救济线

    A . 英国社会贫富差距加大 B . 中央政府承担救济的使命 C . 民间慈善机构受到约束 D . 注重实施地方救济的责任
  • 3. 1994年初,国务院发布《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规定对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劳动能力和无生活来源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由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负责在吃、穿、住、医、葬方面给予生活照顾和物质帮助。这一规定说明我国(   )
    A . 与世界各国医保体系接轨 B . 重视保障弱势群体的利益 C . 注重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D . 形成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
  • 4. 西方社区组织日益成为政府的合伙人,共同承担一些社会义务,尤其是在政府无法负担、逐渐退出的领域。如1991年,加拿大政府公布了“健康和社会服务法”,这一法令规定了政府与社区合作共同来承担保健任务。这说明西方(   )
    A . 国家注重发挥政府和社区的共同作用 B . 社区承担了比政府更多的功能 C . 建立起自上而下解决社会问题的机制 D . 社区成为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
  • 5. 19世纪末,德意志帝国议会先后通过了《疾病保险法》《意外事故保险法》《伤残及养老保险法》等法律,以社会保险立法的形式,建立起强制性的由国家为劳动者提供生活风险保障的制度,内容涵盖了养老、医疗、工伤等各个领域。德国此举(   )
    A . 提升了社会保障的能力 B . 形成了完备的法律体系 C . 利于防止社会贫富分化 D . 缓和了尖锐的阶级矛盾
  • 6. (2024高二下·德阳开学考) 中世纪时期,伦敦的木匠行会曾经设立了一个储备金,并作如下规定:“一旦任何兄弟姐妹由于上帝的旨意或疾病而陷于贫困,难以维持生计时,那么,从他生病后的第3周起,他将每周从行会得到14便士,直到他摆脱贫困为止。”当时许多行会都有类似措施。这表明当时的西欧行会(   )
    A . 深受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 B . 发挥重要的社会救济功能 C . 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D . 助长了行会会员懒惰之风
  • 7. 1820年,美国华盛顿城市宪章规定:华盛顿城的居民应该继续成为一个法人和政治实体。可以拥有以法人的名义参与提起诉讼和被诉讼、控告或被控告等自然人的权力。1831年普罗维登城市宪章中,明确了“普罗维登的居民应该继续成为一个法人和政治实体”。美国这类城市宪章的出台(   )
    A . 平衡了联邦与州的关系 B . 推动了代议制民主政治确立 C . 意图是扩大城市的规模 D . 奠定了城市自治的法律基础
  • 8. 在中世纪的欧洲,农奴的法律定义指向“受束缚于土地”。每位农奴都可以从封建领地上分得一份耕地耕种,这种“占有”相当稳定,不用担心被驱逐,还能世代相袭。同时,所有人可以根据需要使用耕地周围的天然草地、沼泽、森林。材料反映( )
    A . 法律限制领主占有土地 B . 农奴对土地具有使用权 C . 庄园全部由农奴来耕种 D . 领主难以维持庄园秩序
  • 9. (2024高一下·朝阳期中) 13世纪的庄园法庭记录中曾出现过以下案件;村民特纳斯及村里其他人在约克福德庄园领主所属的刚收割完的牧场上放牧,违反了法律,但开庭三次争执不下,最终以庄园主人到来并原谅了这些村民而结束。这一案件(   )
    A . 说明中世纪欧洲阶级矛盾弱化 B . 是庄园封闭性的体现 C . 反映庄园法庭维护领主的利益 D . 彰显了法律至上原则
  • 10. 欧洲国王与城市联盟发端与10世纪。法国国王腓力二世在市民阶级的大力支持下,1202年,借口英王约翰不履行封臣义务,宣布剥夺他在法国的全部领地。据此判断,市民阶级(   )
    A . 拥护王权,反对城市自治 B . 逐渐成为新兴的政治力量 C . 实力雄厚,享有特殊权利 D . 已经成为执政的统治阶级
  • 11. 某学者认为,近代以来,法国的市镇扮演着如下角色:一方面行使治理的职能,承担了国家许多职责,如组织选举等;另一方面,市镇是法国民主和自治的象征,市镇的任何利益,居民都能够通过市镇公决进行商讨。该学者意在强调近代以来法国市镇( )
    A . 利用双重身份整合基层社会 B . 以人民利益为根本出发点 C . 构成对中央集权的严重威胁 D . 发挥了代议制民主的优势
  • 12. 16世纪以前英国救济贫困多是通过教会、修道院、教会医院和同业行会进行,属于民间或者宗教性质的救援活动。1601年,伊丽莎白女王颁布济贫法,规定地方的治安法官可以教区为单位进行社会救济、征收济贫税和核发救济费用等。该法律的颁布(   )
    A . 扩大了治安法官的司法权力 B . 弱化了教会的社会救助功能 C . 明确了救济贫困是政府的职责 D . 发展了英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
  • 13. 关于西欧中世纪的庄园制度,著名历史学家齐思和有这样的描述:“封建领主不但通过各种地租形态对农民进行剥削,同时也对农民施行‘超经济的强制(政治、社会附属)’,有统治、惩罚农民的权力。”由此可推知(   )
    A . 领主可以随意剥夺农民的土地 B . 农民要为领主服一定时间劳役 C . 庄园农民在法律上是非自由人 D . 庄园是一种社会经济政治单位
  • 14. 1834年,英国《经济法》明确规定接受救济的贫民必须以丧失个人尊严、自由与政治权利为代价。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贫困被认为是一种不幸,这种不幸的后果应该由社会承担。这反映出(   )
    A . 英国社会福利制度较为完备 B . 社会保障理念由道义转向权利 C . 人文主义思想影响非常深远 D . 贫困是工业社会发展必然结果
  • 15. (2022高二上·肥东月考) 19世纪下半叶,德国工业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促进了社会民主党以及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在斗争中俾斯麦逐渐认识到“如果政府除了保障工人的劳动权利,还使他们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话,那么人们便不会投向社会主义民主党的怀抱”,19世纪末德国成为世界上最早建立起比较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国家。由此可知(    )
    A . 德国政府致力于保障工人阶级权益    B . 率先完成工业化是社会保障的经济基础 C . 工人斗争客观上推动德国社会改革    D . 激烈的政党斗争制约了德国的统一进程
  • 16. “封建主义”这个词已被用来描述一种政治制度,在欧洲部分地区得到发展。适时,中央政府分崩离析,在个人责任创造的种种私有等级秩序下,私人接手了公共职能、义务和特权。据此推断,西欧中古时期的封建制度(   )
    A . 中央集权明显 B . 权利义务割裂 C . 等级色彩浓厚 D . 特权阶层消亡
  • 17. 封建采邑契约制度不仅出现乡村农庄,城镇里也同样存在封建制度。通常大多数城镇属于某一位国王、公爵、伯爵或主教,城镇即是他们的领地,封臣们要向领主供应士兵打仗,还要缴纳大量钱财以求获得领主的庇护。另外,城镇也可以成为宗主,在他的管辖之下,有一些依附于城镇的农庄和乡村。据此可知,封建采邑契约制度(   )
    A . 一定程度上彰显了社会平等 B . 上下相邻依次互为主从 C . 封臣理论上拥有土地所有权 D . 剥夺了农奴的人身自由
  • 18. “13世纪以前,他们支付很少的货币地租,经常支付实物地租。他们每周几日在领主自营地上做各种各样的农活。他们的各种义务受习惯法的约束,不是由领主任意征纳的。”材料中的“他们”是(   )
    A . 封建领主 B . 城市市民 C . 庄园农奴 D . 神职人员
二、材料分析题
  •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中期,英国关于社会问题的基本观念集中体现在穆勒和斯宾塞等人的思想中。穆勒认为应该对穷人提供帮助,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是如何最大程度地给予穷人必要帮助而又尽量不使其过分依赖这种帮助,实现这一目标的办法是实施有限救济,尤其是以不损害个人自助精神和自立意识为界限。斯宾塞则系统全面地阐述了反对政府济贫的原因。他认为,政府济贫计划与自然和社会进化规律相违背,不利于培养人们适应社会性状态的能力。

    ——摘编自丁建定《社会福利思想》

    材料二:20世纪30至40年代,英国社会民主主义者柯尔指出,建立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将每一个英国民众的基本生活维持在一定水平,是国家的责任。他认为,保证民众具有合理的基本收入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有二:一是把合法工资章程的适用范围扩大到所有行业;二是让那些贫困者可以从国家得到一些补助。他还认为,必须制定最低基本生活标准,以保障广大民众的正常生活。显然,以柯尔为代表的英国社会福利思想界,已经不把济贫法制度作为主要关注点,而是将如何发展和完善新型社会保障制度作为其关注的焦点。

    ——摘编自丁建定《英国济贫法制度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穆勒和斯宾塞社会保障思想的主要差异,并指出其形成的共同时代背景。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柯尔社会保障思想的核心观点及其影响。
  • 20. 有同学为研究二战后英国社会福利政策摘录了以下两段史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凡已就业而未达到退休年龄者均须参加国民保险,以备在年老、失业、伤残患病和鳏寡孤独等情况下享受资助。被保险人不论职位高低、收入多寡,均需缴纳同等数量的保险费,而后享受同等数量的保险金。

    ——《国民保险法》(1946年)

    材料二 尽管过去40年出现了普遍的、巨大的繁荣,但与以往相比,有更多的人向纳税人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以维持他们家人的生活水平。……社会保障预算鼓励了反社会的行为(旨在减少贫困的、宽容的政策产生了反效果,反而增加了贫困),其中包括依赖福利。……依赖心理所带来的可怕的、自相矛盾的结果是,它在经济方面往往给予了人们很大的好处,促使他们过一种懒散、邋遢和绝望的生活。……政府应该通过消除或至少相应地减少这些诱惑以便给予他们帮助。

    ——《通往权力之路——撒切尔夫人自传》(1998年出版)

    1. (1) 分别指出上述两则材料对研究英国社会福利制度的价值。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二战后英国实行福利制度的影响。
    3. (3) 除上述材料外,研究英国社会福利制度还可以补充哪些类型的史料?请至少列出两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