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圣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历...

更新时间:2024-03-21 浏览次数:19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 1. (2024高二上·钦州月考) 《礼记乐记》记载:“乐者,天地之和;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该材料( )
    A . 证明了宗法文化源远流长 B . 表达以德治国的政治理想 C . 阐述了封建统治的合理性 D . 强调秩序与和谐二者统一
  • 2. (2022高二上·肥东月考)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郡县两级的长官分别由中央任免,他们直接对中央政府负责。县自秦以后一直作为基本的行政单位,历代没有什么变化。秦朝这一举措的重大意义不包括( )
    A . 加强了地方政府权力 B . 确立了中央集权体制 C . 巩固了封建国家统一 D . 促进了官僚政治形成
  • 3. (2022高二上·肥东月考) 湖北江陵出土的汉初竹简《二年律令》,其中《户律》详细地规定了要通过“自占”(申报)与“案比”(复查)的方式对当时的人口进行编户造籍,并规定了严惩“自占”时的假报、虚报行为。汉初政府这一规定( )
    A . 标志古代户籍管理开始 B . 强化国家机器统治基础 C . 目的在于限制土地兼并 D . 旨在打击地力豪强大户
  • 4. (2022高二上·肥东月考) 刘邦建汉不久即下令:“民产子,复勿事二岁(即免两年徭役)。”光武帝亦规定:“民有产子者,复以三年之算(即免三年算赋)。”上述规定的共同目的是(   )
    A . 减轻民众负担 B . 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C . 缓和人地矛盾 D . 保障农民生产时间
  • 5. (2024高一上·云阳县月考) 西晋太康元年,广陵郡(今江苏境内)领有淮阴、江都等八县,户口数八千八百。到东晋安帝时,该地区衍生出海陵、山阴二郡,而成三郡,这三郡在刘宋时领县干四,户口数增长到一万四千百八十。这一现象(   )
    A . 有利于南方经济的开发 B . 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C . 改变了地方的行政制度 D . 推动了均田制度的实施
  • 6. (2022高二上·肥东月考) 公元630年,唐太宗召开专门会议,讨论对东突厥降众的处置问题。会议气氛热烈,文武大臣踊跃发言,各抒己见。最后唐太宗采纳了中书令温彦博的“全其部落,顺其土俗”的意见。唐统治者这一反前代“贵中华,贱夷狄”的做法,而“抚九族以仁”的政策,说明了当时( )
    A . 统治者放弃了对边疆用兵 B . 统治者的民族政策比较开明 C . 各族之间关系一直很和睦 D . 统治者册封各族首领巩固边防
  • 7. (2022高二上·肥东月考) “沈括出身于仕宦之家,幼年随父宦游各地。嘉祐八年(1063年),进士及第,授扬州司理参军。宋神宗时参与变法,历任太子中……三司使等职。熙宁五年,淮南饥荒,沈括受命巡察,发放常平仓钱粮,疏通河渠。元丰三年(1080年),出知延州,兼任富县路经略安抚使,驻守边境,后被贬。晚年移居润州(今江苏镇江),隐居梦溪园。”材料中沈括的经历主要可以用于探究宋代( )
    A . 科举完善与社会流动 B . 经济繁荣与社会保障 C . 士人品格与科技进步 D . 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
  • 8. (2022高二上·肥东月考) 明朝时,朝廷正式官员,退休官员及有功名在身的读书人都有减少赋税和免除徭役的特权。到了清朝雍正皇帝时,实行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的赋税改革,这一改革( )
    A . 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B . 改变了传统的社会结构 C . 激化了社会和阶级矛盾 D . 扩大了士大夫的参政范围
  • 9. (2022高二上·肥东月考) 清史专家黄爱平指出:“ 明末清初,是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重要历史时期,也是传统学术发展演变的重要转折阶段……在天地翻覆的磨难中,中国传统学术(儒家思想)完成了由宋明时期的思辨哲学向清代传统经学的转变”对该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
    A . 政治环境的变化影响学术思想的发展 B . 明清儒学家力图恢复先秦的儒家学说 C . 明清儒学比较全面地指出理学的弊端 D . 清代传统经学有利于近代民主思想产生
  • 10. (2022高二上·肥东月考) 张之洞督鄂期间,提出通过统一语言培养国民爱国心。1904年,他主持拟订《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各地语言,全国皆归一致……故自师范以及高等小学堂,均于国文一科内,附人官话一门。”该章程表明( )
    A . 湖北成新文化运动中心 B . 清廷全面融入世界潮流 C . 统一语言存在政治考量 D . 洋务运动重视新式教育
  • 11. (2022高二上·肥东月考) 1934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等是没有选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上自由的权利的”。1940年,在政权的人员分配方面,毛泽东指出“给中间派以三分之一的位置”。这一变化旨在( )
    A . 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 . 缓解后方的经济困难 C . 进一步孤立国民党势力 D . 争取解放战争的胜利
  • 12. (2024高二下·江阳期末) 1949年11月至12月,亚洲澳洲工会代表会议和亚洲妇女代表会议两个区域性国际会议先后在北京召开,各国参会代表讨论了反帝反殖民族民主运动和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等问题,中国介绍了在工人运动和妇女解放方面的经验。这两次会议的召开( )
    A . 打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政策 B . 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C . 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D . 宣传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13. (2024高二下·城关期末) 1993年,我国对“八五计划(1991~1995年)”进行了调整,主要修改了经济增长目标,提出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按市场需求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加快交通运输发展,扩大利用外资规模等。这突出反映了当时(    )
    A .   对外开放的力度加大 B . 农村经营自主权的扩大 C . 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D . 粮食安全战略地位提升
  • 14. (2022高二上·肥东月考) 罗马的民法体系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发展,确立了个人财产所有权和签订合同的自由权,对买主和卖主、债权人和债务人、契约、债务等作出了“无比明确的规定”。据此可知,该体系(   )
    A . 消除了贵族与平民间的斗争 B . 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C . 确立了近代社会的契约精神 D . 化解了帝国境内的民族矛盾
  • 15. (2022高二上·肥东月考)  十二世纪初,西欧某地的庄园主宣布了他与6名荷兰人签订的一项协议,协议规定这6人可以定居在位于庄园主管辖的未开垦的沼泽地上,他们每年要向庄园主交纳固定的租税,庄园主则同意让他们自己解决自己之间的争端。这说明()
    A . 庄园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 B . 庄园是独立自治的政治单位 C . 契约精神已存在于社会关系的形成中 D . 村民与领主的社会地位平等
  • 16. (2022高二上·肥东月考) 1518年7月,教皇传马丁·路德到罗马受审。路德得到了德意志萨克森选侯的支持,教会不得不让步。1519年,教皇派代表到莱比锡与路德公开辩论,路德的英勇斗争得到了德意志广大民众的支持。这反映了( )
    A . 天主教会干预世俗政治权力 B . 教会成为世俗力量的反对目标 C . 民族主义在德意志蓬勃兴起 D . 民族教会与罗马教廷的决裂
  • 17. (2022高二上·肥东月考) 下表是1495-1785年英国户籍管理大事记(节选)。据此可知,这一时期英国的户籍管理(   )

    年份

    大事记(节选)

    1495年

    亨利七世:不列颠臣民以家庭为单位,向各区主教汇报户主,子女,配偶情况,主教登记在册

    1593年

    伊丽莎白一世法令:由治安官管理户籍,调查居民职业,惩罚懒惰者,救济贫民

    1785年

    议会法案:不列颠臣民可在国内自由迁徙,不再惩罚流民;经议会许可征税,救济贫民和失业者

    A . 致使国家治理体系得以完善 B . 反映了社会政治的变迁 C . 重视对基层社会的司法控制 D . 促进了英国人口的流动
  • 18. (2022高二上·肥东月考) 1700年,英国《吏治澄清法》规定,除各部大臣及国务大臣外,其他官员均不得为议会下院议员。1855年和1870年英国政府又以枢密院的名义两次颁布法令,规定由独立于党派政治之外的文官委员会来主持文官考试事宜。由此可见,西方文官制度的突出特点是(   )
    A . 择优录用 B . 政治中立 C . 职务常任 D . 论功晋升
  • 19. (2022高二上·肥东月考) 19世纪下半叶,德国工业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促进了社会民主党以及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在斗争中俾斯麦逐渐认识到“如果政府除了保障工人的劳动权利,还使他们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话,那么人们便不会投向社会主义民主党的怀抱”,19世纪末德国成为世界上最早建立起比较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国家。由此可知(    )
    A . 德国政府致力于保障工人阶级权益    B . 率先完成工业化是社会保障的经济基础 C . 工人斗争客观上推动德国社会改革    D . 激烈的政党斗争制约了德国的统一进程
  • 20. (2022高二上·肥东月考) 罗斯福新政中通过《社会保障法》,采取社会保障措施对失业者、老人和残疾者给予一定的保险金。战后,发达国家在生产力提高的基础上,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使低收入阶层生活得到基本保障。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推行以工代振,缓解社会压力 B . 保护劳工权利,化解劳资矛盾 C . 建立社保机制,稳定社会秩序 D . 借鉴苏联模式,实行计划经济
  • 21. (2022高二上·肥东月考) 西方国家的高福利……可能将会取代或者部分取代家庭成员间相互赡养、哺育和照顾功能,带来“去家庭化”现象,会减少或解除家庭成员间传统的责任和义务....滋长了人们的“福利依赖”心理。他们逐渐形成了--种不干或少干工作照样可以生活得很好的社会观念。这说明了福利制度( )
    A . 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B . 缩小了贫富差距 C . 带来了社会道德危机 D . 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
  • 22. (2022高二上·肥东月考) 20 世纪70年代,“由于美国的出口不再大于进口,其贸易转向一种不利的收支平衡状况。海外持有的美元超过了美国的黄金储备。美国经济地位的这种变化削弱了人们对美元的信 心。”这种状况( )
    A . 促成了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B . 推动了新型货币欧元的问世 C . 动摇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础 D . 促成了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二、非选择题
  • 23. (2022高二上·肥东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古代社会,历代统治者对于治理乡村都十分重视。其乡村治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自夏商周到春秋战国直至隋文帝开皇十五年(公元595年)。夏商周时,出现了乡里制度的萌芽。战国时期,随着以郡领县的“郡县制”在各国推行后,乡、里以上行政组织渐具雏形,成为基层组织。秦汉时期实行郡县制,朝廷命官至郡县而止,其乡里制度则逐步成熟,既发挥基层政权的作用,又带有半自治的性质。第二阶段大致为隋唐两宋时期。隋朝乡的基层官吏数量比此前大为减少,乡官权力也在逐步弱化。唐朝对城邑之外纷繁杂乱的各种聚落形态,进行全面规范和整顿,不仅从名称上统一为村,而且从法律上实施统一管理,职责完备,国家力量向基层社会进一步渗透。这一阶段处于由乡里制向保甲制、由乡官制向职役制的转折时期,乡和里的地位逐渐沦落,乡里自治功能逐步弱化,官方的控制与统治逐步增强。第三阶段是从王安石变法至清代,乡里制度转变为职役制,治权所代表的官治体制从乡镇退缩到县一级,县为基层行政组织,县以下实行以代表皇权的保甲制度为载体。保甲对乡里的控制更加严密,乡村自治的色彩越来越弱。但到了近代,原有的保甲制越来越不适应农村的社会现实,最终在清朝末年为乡镇地方自治所取代。

    ——据唐鸣、刘志鹏《中国古代乡村治理的基本模式及其历史变迁》整理

    1. (1) 概括古代乡村治理变革的基本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 (2)  分析清末乡镇地方自治取代保甲制的原因及启示。
  • 24. (2022高二上·肥东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延安时期,党中央十分重视对干部的奖惩与监督。为确保预定任务能够及时有效完成,党组织也常根据干部在完成某一特定任务过程中的工作优劣与绩效情况进行适当奖惩。1943年4月出台的《陕甘宁边区各级政府干部奖惩暂行条例草案》,对干部的奖惩条件、奖惩标准及奖惩程序等都作了明确细致规定。例如对通过考核且在边区各项具体工作中成绩优异或起到模范表率作用者,以提升、记功、给予奖状奖章等办法奖励,而对不作为、不担当、腐化堕落的干部则予以包括撤职、记过、警告等惩戒。与此同时,为加强干部制约与监督,陕甘宁边区政府陆续制定了《陕甘宁边区惩治贪污条例(草案)》《陕甘宁边区政纪总则草案》《陕甘宁边区政务人员公约》等法规文件,对规范干部行为、提高工作效率发挥了重要作用。抗战时期,边区还颁发了《陕甘宁边区各级政府干部任免暂行条例》和《陕甘宁边区各级政府干部管理暂行通则》,其中明确规人“有破坏政府法令、危害群众利益以及贪污、腐化、营私、舞弊等行为者,不得任用为政府干部。”仅在1937-1938年间,边区政府司法部门严格判处了180起贪污腐化来件。此外,党的七大《党章》也对干部奖励与处分作了规定。延安时期干部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实施,对于鼓励先进、鞭策落后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张乾元、张芳娟《延安时期党的干部培养途径及制度建设》、张建儒《陕甘宁边区的廉政建设》整理

    1. (1) 根据材料,概括延安时期干部管理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要评价延安时期的干部管理。
  • 25. (2022高二上·肥东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34年英国颁布济贫法修正案(又称新济贫法),第一次全面以社会政策的方式规定接受救济的人应给予一种比独立的劳动者低的生活标准;在全国兴建济贫院,要接受救济的人只能进入济贫院接受统一管理,而进入济贫院要经过严格审查,只有真正的赤贫之人才能进入。中央成立济贫法部的行政部门,有权颁布施行济贫条例;成立督察组专门监督中央条例在地方上的执行情况。院外救济的申请者在家接受救济,这些人往往都是些寡妇、暂时性残疾的人、老年人等。1905年英国政府成立了皇家调查委员会,颁布《失业工人法》,1908年颁布《养老金法》,1911年颁布《健康保险法》,自此正式建立起新型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

    ——摘编自崔明远《英国贫困问题解决探析——以新旧济贫法实施为例》

    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福利制度陷入了重重困境。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蓬勃兴起与加速发展,资本可以随意跃出国界,工会对福利的任何进一步要求和政府扩大福利支出的政策都会促使资本“外逃”,资本“外逃”反过来又加剧了国内的失业压力。庞大的社会福利支出用于消费,既增加了西欧国家产品的生产成本,导致这些国家在对外经济竞争中处于劣势。国民对福利的过度依赖导致工作积极性不高和劳动力市场僵化,“福利经济”培养出一批坐享其成的懒汉,诱发了长期困扰西方社会的福利道德问题。

    ——摘编自代恒猛《全球化与欧洲“福利国家”:一个理论研究视角》

    1. (1) 根据材料一,归纳近代英国济贫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英国贫困问题产生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美国家福利制度带来了哪些社会问题?
  • 26. (2024高二下·新洲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表现为民族意识的觉醒,没有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思想上的解放,中国就不会有真正的发展和进步,更加不会一步步取得革命的胜利。

    鸦片战争后

    少数精英开始有了朦胧的民族觉醒意识。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西方对古老东方的最后胜利

    中日甲午战争后

    开始有了全民族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梁启超指出:“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

    瓜分狂潮掀起后

    中华民族的各阶级各阶层普遍产生了亡国灭种的危机感,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中华民族整体民族利益休戚与共的民族认同感

    五四运动后

    中华民族意识早已经完全觉醒。正如毛泽东在1947年所说:“这是个历史的转折点,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个伟大的事变”

    ——整理自王小娟《中国近代民族意识的觉醒-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